第23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 (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 (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20: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德州联合质评]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的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  )
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缺乏反侵略的准备
D.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
2.[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图是画家张漾兮于1937年9月7日发表在《四川日报》上的漫画《乐极生悲》。该漫画体现了作者(  )
A.猛烈抨击日军侵华罪行
B.揭露日寇扩大侵华阴谋
C.对抗战持有必胜的信心
D.呼唤民族抗战早日实现
3.[2023·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  )
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
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
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
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4.[2023·大连市高三二模]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向西南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内迁工厂在1938至1940年间的生产总值达14 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 568元。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  )
A.使得国民党政府不再消极抗战
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
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治华策略
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
5.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6.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8.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10.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11.“此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中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此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12.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交战15 000次,与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军。”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非选择题
13.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共达12.5万余次。最多时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消灭了日、伪军171.4万,其中日军52.7万,担负着对华日军一大部分兵力的抗击作战任务。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摘编自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
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哪两种言论。结合材料一中“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的提示,简要概括“我之努力”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并分析该战役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德州联合质评]以下内容摘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方的两封电报:“看来,关东军奉行的方针是在满铁沿线各地同时采取积极行动”,“这次的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我凭良心,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这两封电报表明(  )
A.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缺乏反侵略的准备
D.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方针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日方的两封电报”“这次的事件,完全是军部计划好了的行动”“不能说‘九一八’之事,系由中国军队炸轨而起”可知,日方认为,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军部一手策划并发动的,这体现了日本对华侵略是有预谋、有计划的,A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排除D。
2.[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图是画家张漾兮于1937年9月7日发表在《四川日报》上的漫画《乐极生悲》。该漫画体现了作者(  )
A.猛烈抨击日军侵华罪行
B.揭露日寇扩大侵华阴谋
C.对抗战持有必胜的信心
D.呼唤民族抗战早日实现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源源不断的中国人民登上楼梯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华北、华南地区,体现了画家对抗战抱有必胜的信心,C正确;图片主要强调人民群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态度,排除A;梯子上的老百姓将日本侵略者不断往下驱赶,说明日本侵华的野心遇到了阻力,排除B;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
3.[2023·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  )
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
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
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
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解析:根据“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候选名单公布以后,人民关注程度很高,被选举人很多不良现象被检举揭发,可谓“成效显著”,故选D项;“三三制”原则应体现在民主政府中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在政府中担任相应比例的公职,材料讲的是一般选民,没有特别体现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而非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根据“陕甘宁边区”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
4.[2023·大连市高三二模]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工业在炮火中艰难向西南大规模迁移,包括机械、化学、电器、钢铁、纺织工业等。内迁工厂在1938至1940年间的生产总值达14 586万元,平均每厂内迁后产值累计为473 568元。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是(  )
A.使得国民党政府不再消极抗战
B.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
C.迫使日本取消了以华治华策略
D.保证近代工业体系的独立与完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企业的内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据此可知,其重大意义在于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由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企业内迁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以华治华”策略,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并且其比例严重失衡,排除D项。
5.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农民、儿童参与抗战,说明边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选D项;晋察冀边区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排除A项;群众在敌后抗战当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坚”说法错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敌后抗战的中坚,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实行于土地革命时期,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而材料是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
6.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解析:由“1939年”可知,本题的时间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由“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民主专政”可知,这种政权是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判断正确选项。“三三制”既保证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又团结了广大的中间力量和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孤立了顽固派,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好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具备新民主主义特征,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根据地形式上仍然在国民政府的管辖下,B项错误;“社会全体意志”说法错误,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确立的苏维埃制度一直是苏俄(联)的根本政治制度,1936年苏联宪法强化了该政治制度,边区政府并未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
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政策内容“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团结各阶层力量进行共同抗日,故A项正确;武装反抗国民党已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且“富农”和“有产阶级”不属于反抗国民党的主要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共中央调整政策以团结各阶层进行抗日,并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的目标,故C项错误;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解析:根据题干中“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可知该战役发生在山西省,据此可知胜利是指平型关大捷,故选B项;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山东省,排除C项;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一带,而并不仅仅在山西省,排除D项。
9.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深受日本的欺凌,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沦陷,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队在足球比赛中“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极大鼓舞了当时的中国人民,因此,“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国家对体育竞技的重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中日足球比赛并不是为了开启国际交往大门,早在1937年前,中国的国门就已经打开,排除B项;国家综合实力会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竞技结果是受到多方面影响,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10.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解析:据材料“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而将敌人赶走的”可知,沁源围困战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胜利,证明了共产党依靠群众政策的正确,故选D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立红色区域政权的思想,与“抗战时期”不符,排除A项;“彻底”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沁源围困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胜利,而不是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排除C项。
11.“此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中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此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解析:A 根据材料“粉碎了日军的‘囚笼’”“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故A项正确;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是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B、C两项;平型关大捷不符合“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排除D项。
12.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交战15 000次,与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军。”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解析:D 据材料“1943年……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国共产党军……交战15 000次,与中国共产党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军’”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项正确;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是在战略防御阶段,A项错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是在1945年,B项错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说法欠妥。
二、非选择题
13.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共达12.5万余次。最多时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消灭了日、伪军171.4万,其中日军52.7万,担负着对华日军一大部分兵力的抗击作战任务。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摘编自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
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哪两种言论。结合材料一中“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的提示,简要概括“我之努力”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并分析该战役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解析:第(1)问言论,由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事实,由所学知识可知,“我之努力”的事实主要包括中国坚持军事抵抗,将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2)问作用,由材料二“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战役,由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是百团大战。特点,由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参战人数众多、规模大。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答案:(1)言论:“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事实:坚持军事抵抗;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作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战役:百团大战。
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参战人数众多、规模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