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随堂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随堂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7 21: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4·辽宁丹东一中)如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货币变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加速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延续了商鞅变法的经济政策
C.顺应了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D.促进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
2.(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诸如“汉及后魏赎罪皆用黄金,后魏以金难得,合金一两收绢十匹”“(北宋时期)出内藏库绢三十万,下并州市籴军储”的记载,由这些记载可知(   )
A.黄金供不应求
B.农民承担沉重的赋税
C.专制统治极其残暴
D.绢曾具有货币的职能
3.(2024·云南昆明期中)元朝发行中统钞之初,“如捧破釜,惟恐失坠”,故发行额较小,且以金银为准备金,“稍有壅滞,出银收钞”。这种做法(   )
A.有利于纸币币值的稳定
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C.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恶化
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4.(2023·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   )
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5.(2023·广东茂名高州中学)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
A.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主要标志
B.与世界贸易和生产力水平正相关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原始积累
D.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
6.(2024·福建福州期中)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达248亿美元。到60年代末,降至90亿美元,而其中只有 32亿美元可供支付给外国政府。据此可知(   )
A.美国出现“滞胀”现象
B.美元霸权地位丧失
C.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
D.西欧日本经济崛起
7.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约33万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则是570万贯。这说明(  )
A.宋代商业发展程度高于唐代 B.唐代商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8.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认为:“供应军费,收买物资,使用多量法币,则筹码之流通,自无不足之虑。”于是正式批准大量增发法币,用日益贬值的法币去“供应军费”和“收买物资”。这反映了国民党(  )
A.筹备大量军费用于积极抗战 B.为全面抗战进行经济统制
C.为增强力量损害人民的利益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9.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建立了制度化的货币金融体系 B.确立了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C.清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10.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C.主张改革赋税制度 D.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11.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12.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 B.国际贸易机制的创新调整
C.资本主义经济的纵深发展 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普遍流通,到18世纪末期,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货币发展的变化因素有哪些。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4·辽宁丹东一中)如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货币变化趋势。这一趋势(   )
A.加速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延续了商鞅变法的经济政策
C.顺应了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D.促进了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
解析: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七国的货币被统一的圆形方孔货币取代,这反映出秦统一六国之后,货币统一,其做法顺应了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货币变化趋势,体现不出加速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因此,统一货币不是延续了商鞅变法,排除B项;秦朝货币的统一体现不出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诸如“汉及后魏赎罪皆用黄金,后魏以金难得,合金一两收绢十匹”“(北宋时期)出内藏库绢三十万,下并州市籴军储”的记载,由这些记载可知(   )
A.黄金供不应求
B.农民承担沉重的赋税
C.专制统治极其残暴
D.绢曾具有货币的职能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后魏、北宋时期用绢交易商品,可以推知这一时期绢具有货币的职能,能交易商品,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黄金的市场需求状况,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用绢交易商品,没有农民的赋税情况,排除B项;从材料无法看出专制统治的残暴,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云南昆明期中)元朝发行中统钞之初,“如捧破釜,惟恐失坠”,故发行额较小,且以金银为准备金,“稍有壅滞,出银收钞”。这种做法(   )
A.有利于纸币币值的稳定
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C.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恶化
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元朝中统钞以金银为准备金且数额较小并加以动态维护,有利于保证币值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的中统钞为纸币,排除B项;材料所述中统钞发行额较小,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排除C项;币值的稳定有利于民众的经济生活,且材料并未提及农民的负担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福建厦门湖滨中学)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   )
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解析:依据材料“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结合设计图案,可以体现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现人民共和国的性质,D项正确;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8年,我国还未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广东茂名高州中学)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
A.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主要标志
B.与世界贸易和生产力水平正相关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原始积累
D.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金融中心转移的背后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快,佛罗伦萨成为金融中心;17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路与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荷兰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金融中心;工业革命后,18世纪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心,建立了“日不落帝国”,伦敦成为金融中心;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纽约成为新的金融中心。因此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B项正确;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与世界贸易和生产力水平正相关,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始终”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4·福建福州期中)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达248亿美元。到60年代末,降至90亿美元,而其中只有 32亿美元可供支付给外国政府。据此可知(   )
A.美国出现“滞胀”现象
B.美元霸权地位丧失
C.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
D.西欧日本经济崛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经济实力基础之上,但是从材料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情况来看,呈现不断缩小的状态,说明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C项正确;滞胀指的是生产停滞、通货膨胀,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未丧失,排除B项;材料与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约33万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则是570万贯。这说明(  )
A.宋代商业发展程度高于唐代 B.唐代商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解析】铸币量的多少体现了商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宋代最高年铸币量是唐代最高年铸币量的十几倍,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程度高于唐代,故A项正确。
8.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认为:“供应军费,收买物资,使用多量法币,则筹码之流通,自无不足之虑。”于是正式批准大量增发法币,用日益贬值的法币去“供应军费”和“收买物资”。这反映了国民党(  )
A.筹备大量军费用于积极抗战 B.为全面抗战进行经济统制
C.为增强力量损害人民的利益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解析】筹集军费有利于增强国民政府的实力,但法币贬值损害人民利益,故C项正确。
9.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建立了制度化的货币金融体系 B.确立了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C.清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机构及其内部协定,使战后国际金融领域向制度化、体系化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故A项正确。
10.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重视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强化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C.主张改革赋税制度 D.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实现增加国家收入和稳定统治的目的”可知,管仲认为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故B项正确。
11.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中被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白银的广泛应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的产量,排除D项。
12.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 B.国际贸易机制的创新调整
C.资本主义经济的纵深发展 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
【解析】从公债的发行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从银行发展模式影响世界再到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说明资本主义世界联系日益加强、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纵深发展,故C项正确;1172年世界尚未连成一个整体,各地仍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不存在世界经济中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金融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机制的调整无关,排除B项;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172年和17世纪初这种思想尚未产生,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普遍流通,到18世纪末期,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货币发展的变化因素有哪些。
【答案】(1)基本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以重量相称到以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
(2)变化因素:商品生产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