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统编八下历史期末押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2-2023八年级下·重庆梁平·期末)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中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天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一五计划”的完成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49年”“现场直播”“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中迎风招展”“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结合所学可知,“某一活动现场”是指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项正确;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虽然也是在1949年,但与题干其他信息不符,排除A项;“双百”方针提出在1956年,排除B项;“一五计划”完成在195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2023八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 “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C
【详解】据题干“藏族歌唱家”“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驱散乌云见太阳”和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C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此时西藏还没有解放,排除A项;“驱散乌云见太阳”表达了藏族人民获得解放后的喜悦心情,与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无关,排除B项;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9年,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使西藏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韶关·期末)这是一幅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正义的控诉》。衣冠楚楚的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被一只巨大有力的手撕去面具,露出丑恶的嘴脸。对这幅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控诉美国在朝鲜的侵略行径
C.美国军事干涉中国内政 D.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50年”“漫画”,结合所学可知,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对现实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B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军事干涉中国内政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2023八年级下·广西柳州·期末)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详解】观察图示可知,1953—1957年,中国钢、原油和煤产量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钢、原油和煤产量剧增,D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材料反映的是全国钢、原油和煤产量,排除B项;1950—1952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2023八年级下·江西鹰潭·期末)1954年宪法制定时,有1.5亿人参与讨论,一共提出了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全国人大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汇总、整理并记录。这表明这部宪法( )
A.是民族大团结的标志 B.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落实了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有1.5亿人参与讨论,一共提出了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可知宪法的修订征求了人民的意见,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问题,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2023八年级下·吉林白城·期末)三大改造对我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关于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B.改造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赎买政策是改造过程中的创举 D.改造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
【答案】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三大改造”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造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不是三大改造的内容,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改造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2023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对私营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改造,到1952年底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实际接管了拥有300多机构、19000余名职员、10000亿元存款、5000亿元贷款、16000亿元资产的私营金融业,至此私营金融业不复存在。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私有制经济已经消失
C.金融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对私营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改造,到1952年底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实际接管了拥有300多机构、19000余名职员、10000亿元存款、5000亿元贷款、16000亿元资产的私营金融业,至此私营金融业不复存在”可知,1952年下半年至年底,国家对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金融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符合题意;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A、B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具体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与材料195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2023八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以下图示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该图( )
A.体现农村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揭示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
D.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示意图可知,土地改革让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互助组的建立,开始尝试把土地从个人集中到集体手中,进而发展出了具有集体所有制的农业合作社,最后的人民公社特点更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由此可知,图示体现了农村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A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阶段农村公有化程度逐渐增强的趋势,无法表明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排除B项;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改革开放之后提倡的分配方式,与图示不符,排除C项;人民公社是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2023八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照片史料作为第一手史料,能真实重现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情。通过图日期以确定当时处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张照片是批斗的场面,第二张照片“造反有理”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夺权斗争,第三张照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大会”与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群众起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全国掀起群众运动有关,照片反映的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情况,C项正确;ABD选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项。
10.(2022-2023八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人们对劳动模范的评判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从新中国初期的“老黄牛”型到今天的“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专家型”“管理型”劳模来看,我国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仅限于传统产业,众多新兴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解放的结果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推动
C.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D.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地位
【答案】C
【详解】从材料中“人们对劳动模范的评判收到一定历史条件影响”和建国初期到今天有关劳动模范的界定在不断变化,可知我国对劳动,对人才划分都随着现实国情的改变发生变化,背后反映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C项正确;A、B、D选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2022-2023八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它是指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现象,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春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结束出现了探亲潮 B.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
C.改革开放促成了务工潮 D.旅游发展推动人口流动
【答案】C
【详解】据题干“‘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部分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劳动者,因而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暴增,C项正确;“文革”结束在1976年,排除A项;交通运输技术提高是“春运”发展的条件之一,并非“春运”主要原因,排除B项;“春运”主要由务工潮产生,并非旅游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2023八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1984年3月23日,一封由55位厂长、经理联合署名的呼吁信被放到福建省委领导的桌子上。时任福建省经委副主任的黄文麟连夜起草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支持。这里的“松绑”指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C.推行股份制改革 D.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统的过紧,企业没有自主权,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给企业松绑,也就是必须扩大企业自主权,A项正确;1953年到1956年企业公私合营,排除B项;松绑是由统的过紧到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不是推行股份制改革、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排除CD项。故选A项。
13.(2022-2023八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欧洲某网站刊登的《中国广东的经济特区》文章中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尝试走上对外开放道路。在广东,该路线的成功一目了然。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广东经济在过去40多年里实现了巨大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产值最大的省份。下列能够为其提供例证的是( )
A.深圳的崛起 B.厦门的繁荣 C.浦东的兴盛 D.海南的发展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在广东,该路线的成功一目了然。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广东经济在过去40多年里实现了巨大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产值最大的省份。”和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发展尤为显著,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为国际闻名的大都市,被认为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A项正确;厦门属于福建省,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区并非经济特区,排除C项;海南的发展与广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2022-2023八年级下·吉林松原·期末)将下列会议名称前的序号与其背景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是( )
①中共八大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③中共十九大
a.国民党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刚刚建立起来
A.①—a②—b③—c B.①—b②—c③—a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形势下,于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所以①—c字母符号连接正确;渡江战役胜利,占领南京,国民党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所以②—a字母符号连接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所以③—b字母符号连接正确,D项正确;我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形势下,于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所以①—c字母符号连接正确;排除AB项;渡江战役胜利,占领南京,国民党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所以②—a字母符号连接正确,排除C项。故选 D项。
15.(2022-2023八年级下·四川泸州·期末)以下是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请问此次会议是(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十大的会议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排除A项;十五大上江泽民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排除B项;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韶关·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此可知,B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C项;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已经决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2-2023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自2000年,苏州某校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坚持在苏州、新疆两地开展“看家乡变化”等交流活动。这说明( )
A.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夙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C.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发展 D.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自2000年,苏州某校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坚持在苏州、新疆两地开展“看家乡变化”等交流活动,这说明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发展,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C项符合题意;题干现象说明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发展,不能说明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夙愿、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排除A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故选C项。
18.(2022-2023八年级下·江西萍乡·期末)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国家( )
A.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 B.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
C.开展实行“双百”方针 D.开展了兴边富民行动
【答案】A
【详解】据题干“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国家成立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体现了国家为少数民族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反映出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A项正确;实施西部大开发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排除C项;国家于1998年提出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2-2023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八项主张的颁布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跨过海峡》《返乡探亲》《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体现的是1987年后,以海峡两岸关系为主题的电影成为热门题材,这说明的是两岸关系的缓和,主要是因为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允许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政策的出台,B项正确;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排除A项;1978年后,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1995年,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提出八项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0.(2022-2023八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现代化战争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其中包含情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等领域。在这种时代要求下我国诞生了( )
A.人民陆军 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 D.战略支援部队
【答案】D
【详解】2015年12月31日,我国正式成立了战略支援部队,这是我军的第五大军种,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情报和后勤支援;除此之外,这支部队还负责北斗卫星和太空侦察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负责电磁和网络这两方面的安全防御工作。根据题意,D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最早的人民陆军建立,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时,建立了人民空军,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22-2023八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和而不同”是古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新中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印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在万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和而不同”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C项正确;新中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而不同”无关,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能体现“和而不同”,排除B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2022-2023八年级下·山西朔州·期末)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截至2022年5月,中国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余亿个口罩、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 )
A.尊重领土主权 B.秉持共商共建理念
C.担当大国责任 D.拓展多边外交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中国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余亿个口罩、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资”的信息可知,材料表明,中国在抗击疫情的时候,担当了大国责任,对国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C项正确;尊重领土主权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与别的国家秉持共商共建理念,排除B项;拓展多边外交与题干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3.(2022-2023八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下列符合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特点的是( )
A.“求同存异” “分道扬镳” “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 “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
C.“求同存异” “跨洋握手” “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 “再次较量” “峰回路转”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的我国外交成就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重返联合国,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发展,之后中日、中美先后建交,其中重返联合国使我国“扬眉吐气”,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堪称“跨洋握手”,中日、中美的先后建交堪称“冰释雪融”,B项正确;“求同存异”指的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与“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C两项;20世纪70年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斗智斗勇” “再次较量”等带有针锋相对性质的总结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4.(2022-2023八年级下·贵州遵义·期末)如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土地私有制
C 一五计划 使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 “双百”方针实施 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实行双百方针,这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D项正确;开国大典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独立,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地主土地私有制,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2022-2023八年级下·四川资阳·期末)“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表明( )
A.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西方文化的影响深远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发生变化,C项正确;题意中未体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排除A项;题意中无法得出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排除B项;题意中未涉及西方文化影响深远,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2022-2023八年级下·江西吉安·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激于崩渍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回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4分)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凳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富、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并说明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消灭地主阶级的。(6分)
(4)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2分)
【答案】(1)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2分)
(2)青年学生参军;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军队组织慰问团。(任意2点,2分)
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舞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士气,坚定了部队的战斗意志。(2分)
(3)1950-1952年底;(2分)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2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2分)
(4)巩固新生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发展铺平道路。(2分)
【详解】(1)形势: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激于崩渍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可知,这体现出,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美国孤立中国。
(2)方式、作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1可知,这体现的是,青年学生参军;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2可知,这体现的是,工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3可知,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游行示威: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4可知,这体现的是,军队组织慰问团。根据所学可知,这些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鼓舞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士气,坚定了部队的战斗意志。
(3)时间、两个方面: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富、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可知,1950-1952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一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4)作用: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些措施,巩固新生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发展铺平道路。
27.(14分)(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河源·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4分)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4分)
【出现失误】
材料三: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失误?(4分)
【以史为鉴】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答案】(1)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2分)制定“一五计划”。(2分)
(2)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2分)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高速度,急于求成。(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任意一点)(2分)
(4)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一点)(2分)
【详解】(1)经济现状: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得出,我国当时的经济现状是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
应对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党和政府是制定“一五计划”应对的。
(2)内容:根据图片“农民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递交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申请”“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三幅图片的内容是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可得出,“大跃进”的特点是高速度,急于求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还有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依据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情,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从中得到的认识有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
28.(10分)(2022-2023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此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这与当时农村改革中推行的哪种制度有关系?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一个会议上正式提出?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3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工作中心:经济建设。(1分)
(2)趋势:持续快速增长;(1分)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分)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会议:中共十四大;(1分)要求: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1分)
(4)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详解】(1)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2)趋势:观察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可知,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快速增长;制度: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目的: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
(3)目标:由材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知,党和政府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会议: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由材料“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可知,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要求。
(4)格局: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9.(12分)(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河源·期末)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表是自公元前3世纪至21世纪中国历史事件简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1882年 清政府收回伊犁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下令全国“书同文” 1919年 五四运动“还我青岛”
公元前134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45年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公元前127年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997年 香港回归
230年 吴派卫温率军到夷洲 1999年 澳门回归
313年 祖逖北伐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规定,全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指引。
公元5世纪 北魏孝文帝改革
605年 隋朝开凿大运河
710年 唐蕃“和同一家”
1281年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1288年 元在西藏设宣政院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96年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字数不少于150字。
【答案】论题: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
论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历史告诉我们: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0分)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要抓住题目主旨“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结合材料信息:秦汉以来至当代维护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首先提炼观点: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结合史实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清晰。参考示例:
观点: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在南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历史告诉我们: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统编八下历史期末押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2-2023八年级下·重庆梁平·期末)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中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天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2022-2023八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 “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韶关·期末)这是一幅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正义的控诉》。衣冠楚楚的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被一只巨大有力的手撕去面具,露出丑恶的嘴脸。对这幅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控诉美国在朝鲜的侵略行径
C.美国军事干涉中国内政 D.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4.(2022-2023八年级下·广西柳州·期末)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5.(2022-2023八年级下·江西鹰潭·期末)1954年宪法制定时,有1.5亿人参与讨论,一共提出了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全国人大将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汇总、整理并记录。这表明这部宪法( )
A.是民族大团结的标志 B.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落实了政治协商制度
6.(2022-2023八年级下·吉林白城·期末)三大改造对我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下列关于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B.改造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赎买政策是改造过程中的创举 D.改造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
7.(2022-2023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对私营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改造,到1952年底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实际接管了拥有300多机构、19000余名职员、10000亿元存款、5000亿元贷款、16000亿元资产的私营金融业,至此私营金融业不复存在。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私有制经济已经消失
C.金融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大跃进运动已经开始
8.(2022-2023八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以下图示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该图( )
A.体现农村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揭示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
D.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9.(2022-2023八年级下·贵州六盘水·期末)照片史料作为第一手史料,能真实重现历史上曾发生的事情。通过图日期以确定当时处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0.(2022-2023八年级下·安徽安庆·期末)人们对劳动模范的评判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从新中国初期的“老黄牛”型到今天的“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专家型”“管理型”劳模来看,我国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仅限于传统产业,众多新兴行业一样为社会创造财富。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解放的结果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推动
C.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D.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地位
11.(2022-2023八年级下·河南南阳·期末)“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它是指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交通运输现象,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春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结束出现了探亲潮 B.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
C.改革开放促成了务工潮 D.旅游发展推动人口流动
12.(2022-2023八年级下·河南周口·期末)1984年3月23日,一封由55位厂长、经理联合署名的呼吁信被放到福建省委领导的桌子上。时任福建省经委副主任的黄文麟连夜起草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信,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支持。这里的“松绑”指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C.推行股份制改革 D.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13.(2022-2023八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欧洲某网站刊登的《中国广东的经济特区》文章中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尝试走上对外开放道路。在广东,该路线的成功一目了然。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广东经济在过去40多年里实现了巨大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产值最大的省份。下列能够为其提供例证的是( )
A.深圳的崛起 B.厦门的繁荣 C.浦东的兴盛 D.海南的发展
14.(2022-2023八年级下·吉林松原·期末)将下列会议名称前的序号与其背景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是( )
①中共八大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③中共十九大
a.国民党结束了在大陆的统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刚刚建立起来
A.①—a②—b③—c B.①—b②—c③—a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15.(2022-2023八年级下·四川泸州·期末)以下是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请问此次会议是(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6.(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韶关·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D.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17.(2022-2023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自2000年,苏州某校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坚持在苏州、新疆两地开展“看家乡变化”等交流活动。这说明( )
A.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夙愿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C.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发展 D.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8.(2022-2023八年级下·江西萍乡·期末)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国家( )
A.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 B.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
C.开展实行“双百”方针 D.开展了兴边富民行动
19.(2022-2023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B.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八项主张的颁布
20.(2022-2023八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现代化战争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其中包含情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等领域。在这种时代要求下我国诞生了( )
A.人民陆军 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 D.战略支援部队
21.(2022-2023八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和而不同”是古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新中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印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在万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2022-2023八年级下·山西朔州·期末)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截至2022年5月,中国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余亿个口罩、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 )
A.尊重领土主权 B.秉持共商共建理念
C.担当大国责任 D.拓展多边外交
23.(2022-2023八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下列符合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特点的是( )
A.“求同存异” “分道扬镳” “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 “跨洋握手” “冰释雪融”
C.“求同存异” “跨洋握手” “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 “再次较量” “峰回路转”
24.(2022-2023八年级下·贵州遵义·期末)如下表中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土地私有制
C 一五计划 使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 “双百”方针实施 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A.A B.B C.C D.D
25.(2022-2023八年级下·四川资阳·期末)“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表明( )
A.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中国经济居世界首位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西方文化的影响深远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2022-2023八年级下·江西吉安·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激于崩渍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回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并分析这些爱国运动起到的作用。(4分)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凳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富、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并说明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消灭地主阶级的。(6分)
(4)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2分)
27.(14分)(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河源·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4分)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4分)
【出现失误】
材料三: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失误?(4分)
【以史为鉴】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分)
28.(10分)(2022-2023八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是哪次会议?此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这与当时农村改革中推行的哪种制度有关系?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在哪一个会议上正式提出?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3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29.(12分)(2022-2023八年级下·广东河源·期末)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表是自公元前3世纪至21世纪中国历史事件简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1882年 清政府收回伊犁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下令全国“书同文” 1919年 五四运动“还我青岛”
公元前134年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45年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公元前127年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997年 香港回归
230年 吴派卫温率军到夷洲 1999年 澳门回归
313年 祖逖北伐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规定,全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指引。
公元5世纪 北魏孝文帝改革
605年 隋朝开凿大运河
710年 唐蕃“和同一家”
1281年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1288年 元在西藏设宣政院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96年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字数不少于15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