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土壤、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一 土壤成分与种类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注: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4)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
注: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
7、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注:
(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二 植物的根结构和功能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
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③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根毛细胞→各皮层细胞→根的木质部导管→植物体各结构。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显
著的是:地下水位越高
4、植物根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带土移植的原因:
①以免损伤根尖;
②是植株移栽前仍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根 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5、根的结构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1-3毫米。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排列紧密。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
(自下而上)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注: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6、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溶液中的水分由浓溶液流向稀溶液)
7、植物放入清水中,吸水;放入盐水中,失水,出现萎蔫现象(失水造成的)。因此,施肥过多使土壤中溶液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
三 无机盐和植物
1.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氮、磷、钾 三 种元素的无机盐。
2.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
①氮、镁:合成叶绿体的原料;
②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③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④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
3.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
①缺氮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②缺磷的症状:植株暗绿带红;
③缺钾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4.植物和土壤的关系: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
(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
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12、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一 土壤成分与种类
1.(2024·浙江期末)土壤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1.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如:岩石风化物包括残积物,坡积物;风积物;河流冲积物;黄土状母质。2.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举例)3.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4.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举例)5.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土壤是在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
【解答】A. 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A正确;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是错误的,大量使用肥料会使土壤板结,B错误;
C.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C正确;
D.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4·浙江期末)下面是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及比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能用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解答】A、该实验通过加入盛有土壤的烧杯和盛有铁块的烧杯加水量的差异求出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故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符合题意;
B、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水,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A、C、D均错误,B正确。
故选:B
4.(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答案】D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是指空气、水分、有机物、矿物质。
【解答】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正确。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正确;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C正确;
D: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D错误;
故选:D。
5.(2022八下·南浔期末)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有机物含量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答案】A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选A。
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B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所以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解答】A.实验组2组和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研究的是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A 正确;
B.该实验有2个变量,分别是土壤是否经过灭菌处理,是否湿润,如果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那么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和4,1和3是实验组, B 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 C 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但湿润程度不同,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D 正确。
故选:B
7.(2023八下·仙居期末)“桃蛋”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多肉植物,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该土壤类型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可分为壤土,黏质土,砂质土三种类型。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土壤分为壤土、砂土、黏土三种类型。砂土保水保肥性能差,透水透气性好,黏土透水透气性差,保水保肥性能好。壤土性能适中;
【解答】砂土土壤主要特点是含砂粒在80%以上,孔隙多,土粒大。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易耕作。保水保肥性差。要多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勤追肥。沙性土壤通气性好,爽水,易耕作。 “桃蛋”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多肉植物,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该土壤类型是砂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B
8.(2023八下·杭州期末)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解答】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适合种植在沙土类土壤中,沙土类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透水性能好,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9.(2022八下·温岭期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毁林开荒
B.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化肥
C.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任意排放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直接倒入耕地
【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A: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毁林开荒,不利于保护土壤,A错误。
B: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化肥,利于保护土壤,B正确。
C: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任意排放,不利于保护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直接倒入耕地,不利于保护土壤,D错误。
故选B。
10.(2022八下·柯桥期末)为迎接亚运会,柯桥区从前年开始对道路进行 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到茎的髓部
B.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该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裁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等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导管和筛管的运输,光合作用,根的结构和功能,蒸腾作用等相关概念解答。
【解答】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到茎木质部的导管,A错误。
B:应该是保留部分叶片移栽,减弱蒸腾作用,B错误。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不能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会损伤根,C错误。
D:移裁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等,D正确。
故选D。
11.(2021八下·苍南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答案】D
【解析】【分析】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根据植物生长的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解答】A、壤土类土壤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植物习性,配制不同土壤,植物才会长得更快,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这些条件,C不符合题意;
D、黏土类土壤的黏性高,很难散开,蓄水保肥能力很强,透气性差(缺点),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需要,而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因此黏土类土壤不适合玉米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 植物的根结构和功能
1.(2024·浙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B.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水
C.叶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光能透过,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小麦茎内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有利于茎运输有机物
【答案】D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A.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 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水 ,B正确;
C. 叶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光能透过,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C正确;
D. 小麦茎内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有利于茎运输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4·浙江期末)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树木的生长需要多年的时间。下列叙述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A.树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多种肥料,且施肥越多,树木生长越旺盛
B.树木的根深入土壤,可将植物牢牢固定,同时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与水分
C.树木仅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清晨的树林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不高
D.树木移栽前先修剪部分枝叶,并选择清晨时分进行,是为了减少树木体内水分散失
【答案】D
【解析】【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但是需要合理施肥,施肥过多会导致细胞失水,A错误;
B、树木的根深入土壤,可将植物牢牢固定同时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与水分,B错误;
C、活的树木时时刻刻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去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枝叶,并选择清晨时分进行,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浙江期末)下列关于植物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达的根系对植物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B.根能吸收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D.深藏在地下的根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根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1.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根可以通过根毛和吸收器等结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素。2.稳定植物体:植物根可以向土壤深入延伸,增加植物在土壤中的牢固度,防止其被风吹倒或水流冲走。3.储存养分和水分:植物根可以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储存在根部,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储存物质可以供植物在干旱或其他逆境条件下生存和生长。4.分泌激素和维持水平衡:植物根可以分泌生长激素,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能够调节植物的水分吸收和排放,维持植物的水平衡。
【解答】A. 发达的根系对植物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A正确;
B.根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植物能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错误;
C.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C正确;
D. 深藏在地下的根能进行呼吸作用 ,D正确;
故答案为:B
4.将甲、乙两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按照如图方式处理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土壤浸出液中进行实验。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甲图减掉根尖,乙图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经过一段时间,甲图幼苗萎蔫,乙图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很尖。
故选 A .
(5题图) (6题图)
5.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分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水向浓度高的地方走,水的运动方向说明③的溶液浓度大于②,②大于①;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6.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B.甲植株生长得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
D.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
【答案】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往往好多因素对实验结果都有影响,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解答】A. 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A正确;
B. 甲植株生长得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B正确;
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是错误,土壤浸出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是失水而死亡,C错误;
D. 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 ,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上·鄞州期末)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B.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
【解答】 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环境中土壤溶液的浓度要大于大多数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从而会失水,无法正常的生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将一马铃薯切削成图示的形状,然后放入一小容器中,分别加入1、2两种液体。一会儿后,其液面发生图示的变化,则关于 1、2两种液体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
A.1是盐水,2是清水 B.1、2都是盐水
C.1 是清水,2是盐水 D.1、2都是清水
【答案】A
【解析】【分析】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水往浓度高的地方走;
【解答】在1液体种是马铃薯细胞失水,在2液体中马铃薯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溶度大于外界溶液溶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失水;所以1是盐水,2是清水;
故答案为:A
9.(2023八下·金东期末)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上许多泥土。”带土”的科学意义是( )
A.防止倒伏 B.便于运输 C.保存营养 D.保护根尖
【答案】D
【解析】【分析】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同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水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解答】A.植物洗去根茎上的泥沙是为了防倒伏,故A错误;
B. 根部带上许多泥土不利于运输,故B错误;
C.植物体的营养储存在植物体内,故C错误;
D.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3八下·金东期末)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中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种植番薯时可适当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答案】B
【解析】【分析】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匍匐茎: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攀缘茎:用卷须等攀援他物上升。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解答】A.番薯的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长地面上,属于匍匐茎,故A错误;
B.番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故B正确;
C.种植番薯时过一段时间施肥,有利于根的吸收,故C错误;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光合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题图) (12题图)
11.(2023八下·黄岩期末)小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时,发现不同区域的细胞特点各不相同。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B.②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
C.③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D.④位于根尖最前端,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解答】
A.①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②是伸长区,细胞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③是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④是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3八下·路桥期末)海水稻耐盐碱,能在海边滩涂生长。下列有关海水稻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毛区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B.伸长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C.根冠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
D.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答案】B
【解析】【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解答】
A.海水稻耐盐碱,可以吸收水分,是因为根毛区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细胞液浓度,故A错误,但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故B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幼根生长主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 无机盐和植物
1.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水溶液浓度存在浓度差时,植物细胞才能完成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盐碱地中的土壤溶液浓度较大。
【解答】AB选项中未提及盐碱地中的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故均不符合题意;
CD选项中,土壤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去的水越多,故D错,C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3九下·宁波月考)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而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得出钾是变量,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含钾无机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培养液不能含有土壤,因为土壤中含有包括钾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会干扰实验结果。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3.(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梁大伯今年在种植玉米时为了避免玉米出现茎秆细弱,容易倒伏的现象,他去往化肥商店购买化肥,请问此时营业员应该给他推荐以下化肥中的哪一种(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解答】 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茎秆细弱,容易倒伏说明缺少钾肥。 K2CO3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玉米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B.缺氮时,植株的茎秤软弱,容易倒伏
C.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D.缺钾时,植株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答】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氮肥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是缺含钾的无机盐。B错误,但符合题意;
C.磷肥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缺钾时,植株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下列有关农田施肥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什么植物,都应该多施含氮、含磷、含钾的肥料
B.农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所以农田施肥应以化肥为主
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
D.给农作物施肥后不要浇水,否则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答案】C
【解析】【分析】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解答】 A、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也是不同的,不符合题意;
B、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为避免土壤板结,应尽量多使用农家肥,少使用化肥,不符合题意;
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符合题意;
D、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说明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新疆的哈密瓜以味甜质优而闻名。在哈密瓜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应适当多施加 ( )
A.含钙无机盐 B.含钾无机盐 C.含磷无机盐 D.含氮无机盐
【答案】C
【解析】【分析】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举例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促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植株易倒伏 草木灰
【解答】 同种农作物在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与数量是不一样的。氮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促进农作物开花结果;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等。故哈密瓜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应适当多施加磷肥。
故答案为:C。
7.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各种无机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
B.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C.缺氮的植株叶片上会出现许多褐斑
D.无土栽培不使用土壤,而是使用含有植物所需无机盐的营养液
【答案】C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解答】A.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无机盐,故A正确;
B.常见的无机盐氮磷钾等影响植物各个器官的生命活动,故B对;
C.缺氮的植株叶片会发黄,褐斑主要是由于缺钾造成的,故C错;
D.植物主要从土壤里面获取无机盐和水分,故D对。
故答案为:C
8.下列是棉花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A.棉花营养钵育苗既能保持壮苗,也便于防止移栽幼苗根与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棉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灌溉,棉花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来合成有机物
C.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D.给棉花施肥,主要给植株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以维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各个生命活动。
【解答】A.移栽过程中土壤保护了其根部,避免根的功能受到影响;
B.植物体中的绝大部位水分都是用来进行蒸腾作用的,故B错;
C.合体密植提高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
D.在土壤中施加的肥料一般是以无机盐的形式。
故答案为:B。
9.表中数据为冬小麦和花生在各自不同生长期对X、Y、Z无机盐的需求量。由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冬小麦 花生
生长 期 出苗 → 返青 返青 → 拔节 拔节 → 开花 开花 → 成熟 苗 期 开花 期 结果 期 成熟 期
X(%) 15 27 42 16 5 24 42 29
Y(%) 7 23 49 21 5 23 50 22
Z(%) 11 32 51 6 7 22 66 5
A.同种植物在同一生长期对不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B.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同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C.不同植物在同一生长期对同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D.植物一生都需要无机盐,所以施肥最好要一次性施足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答】AB.对比冬小麦的不同生长期发现,在不同的生长期冬小麦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同一时期对不同种类的无机盐的需求量也不同。故AB可以从表格中得出,不符合题意。
C.对比花生和冬小麦可以发现,在同一时期对同一种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故C选项也可以从表格中得出,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一生都需要无机盐,但是施肥不能一次性施太多,会造成植物失水死亡。同时该结论无法从表格中得出。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2八上·镇海期末)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有些植物的侧根短而密集,其形状如毛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黄色
【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植物的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缺少氮时, 作物植株矮小,细弱;叶片呈黄绿、黄橙等非正常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显黄色,甚至干枯死亡;缺少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叶小易脱落,色泽一般,呈暗绿或灰绿色,叶缘及叶柄常出现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缺磷症状一般先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缺少钾时,通常是老叶和叶绿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和近叶脉处仍为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根系短而小,易早衰,严重时腐烂。
【解答】A. 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正确;
B. 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 所以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正确;
C. 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吸收更多的磷元素,正确;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暗绿带红色,错误;
故答案为:D.
11.(2023八上·鄞州期末)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B.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答案】C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进行运输;植物的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解答】A.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无机盐 ,错误;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B.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保护植物的幼根,错误;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正确;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在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菜庄果蔬专业合作社,赵文琦等几名村官引入了无土栽培大棚,无土栽培番茄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结果,加上免除草、免施肥、免施农药,果实个大肉厚,一个大棚年产10万斤以上。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培养液中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
A.无机盐 B.水 C.维生素 D.有机物
【答案】A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
【解答】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土壤、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一 土壤成分与种类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注: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4)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
注: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
7、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注:
(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二 植物的根结构和功能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
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③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水→根毛细胞→各皮层细胞→根的木质部导管→植物体各结构。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显
著的是:地下水位越高
4、植物根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带土移植的原因:
①以免损伤根尖;
②是植株移栽前仍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根 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5、根的结构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1-3毫米。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排列紧密。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
(自下而上)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注: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6、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 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溶液中的水分由浓溶液流向稀溶液)
7、植物放入清水中,吸水;放入盐水中,失水,出现萎蔫现象(失水造成的)。因此,施肥过多使土壤中溶液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
三 无机盐和植物
1.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氮、磷、钾 三 种元素的无机盐。
2.不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作用:
①氮、镁:合成叶绿体的原料;
②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③钾: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④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
3.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
①缺氮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②缺磷的症状:植株暗绿带红;
③缺钾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4.植物和土壤的关系: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
(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
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
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但是动植物尸体、排泄物等有机物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后,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12、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一 土壤成分与种类
1.(2024·浙江期末)土壤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2.(2024·浙江期末)下面是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及比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能用来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4.(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5.(2022八下·南浔期末)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有机物含量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6.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7.(2023八下·仙居期末)“桃蛋”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多肉植物,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该土壤类型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8.(2023八下·杭州期末)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B. C. D.
9.(2022八下·温岭期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毁林开荒
B.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化肥
C.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任意排放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直接倒入耕地
10.(2022八下·柯桥期末)为迎接亚运会,柯桥区从前年开始对道路进行 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到茎的髓部
B.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该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裁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等
11.(2021八下·苍南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二 植物的根结构和功能
1.(2024·浙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B.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水
C.叶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光能透过,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小麦茎内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有利于茎运输有机物
2.(2024·浙江期末)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树木的生长需要多年的时间。下列叙述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A.树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多种肥料,且施肥越多,树木生长越旺盛
B.树木的根深入土壤,可将植物牢牢固定,同时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与水分
C.树木仅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清晨的树林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不高
D.树木移栽前先修剪部分枝叶,并选择清晨时分进行,是为了减少树木体内水分散失
3.(2024·浙江期末)下列关于植物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达的根系对植物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B.根能吸收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
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D.深藏在地下的根能进行呼吸作用
4.将甲、乙两株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按照如图方式处理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土壤浸出液中进行实验。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水的部位 B.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题图) (6题图)
5.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6.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装置应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B.甲植株生长得好的原因是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C.土壤浸出液的浓度越高,甲植株生长越好
D.向土壤浸出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甲植株的生长
7.(2024八上·鄞州期末)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海边滩涂是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大多数植物都不能在高盐碱的海边滩涂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边滩涂水量过高 B.海边沙土中溶液浓度过高
C.植物获得光照强度不足 D.海边滩涂无机盐含量较低
8.将一马铃薯切削成图示的形状,然后放入一小容器中,分别加入1、2两种液体。一会儿后,其液面发生图示的变化,则关于 1、2两种液体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
A.1是盐水,2是清水 B.1、2都是盐水
C.1 是清水,2是盐水 D.1、2都是清水
9.(2023八下·金东期末)菜农在移栽茄子幼苗时,根部往往带上许多泥土。”带土”的科学意义是( )
A.防止倒伏 B.便于运输 C.保存营养 D.保护根尖
10.(2023八下·金东期末)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中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种植番薯时可适当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11题图) (12题图)
11.(2023八下·黄岩期末)小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时,发现不同区域的细胞特点各不相同。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B.②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
C.③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D.④位于根尖最前端,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12.(2023八下·路桥期末)海水稻耐盐碱,能在海边滩涂生长。下列有关海水稻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毛区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B.伸长区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C.根冠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
D.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三 无机盐和植物
1.农民们常说“盐碱地种庄稼,十年九不收”。从植物生长的需要看,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地中的无机盐不能被植物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不利于根对水的吸收
D.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吸水过多
2.(2023九下·宁波月考)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而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B. C. D.
3.(2024九下·义乌开学考)梁大伯今年在种植玉米时为了避免玉米出现茎秆细弱,容易倒伏的现象,他去往化肥商店购买化肥,请问此时营业员应该给他推荐以下化肥中的哪一种( )
A. B. C. D.
4.玉米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B.缺氮时,植株的茎秤软弱,容易倒伏
C.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D.缺钾时,植株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5.下列有关农田施肥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什么植物,都应该多施含氮、含磷、含钾的肥料
B.农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所以农田施肥应以化肥为主
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
D.给农作物施肥后不要浇水,否则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6.新疆的哈密瓜以味甜质优而闻名。在哈密瓜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应适当多施加 ( )
A.含钙无机盐 B.含钾无机盐 C.含磷无机盐 D.含氮无机盐
7.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各种无机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
B.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C.缺氮的植株叶片上会出现许多褐斑
D.无土栽培不使用土壤,而是使用含有植物所需无机盐的营养液
8.下列是棉花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A.棉花营养钵育苗既能保持壮苗,也便于防止移栽幼苗根与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棉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灌溉,棉花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来合成有机物
C.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D.给棉花施肥,主要给植株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9.表中数据为冬小麦和花生在各自不同生长期对X、Y、Z无机盐的需求量。由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冬小麦 花生
生长 期 出苗 → 返青 返青 → 拔节 拔节 → 开花 开花 → 成熟 苗 期 开花 期 结果 期 成熟 期
X(%) 15 27 42 16 5 24 42 29
Y(%) 7 23 49 21 5 23 50 22
Z(%) 11 32 51 6 7 22 66 5
A.同种植物在同一生长期对不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B.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同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C.不同植物在同一生长期对同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D.植物一生都需要无机盐,所以施肥最好要一次性施足
10.(2022八上·镇海期末)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有些植物的侧根短而密集,其形状如毛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黄色
11.(2023八上·鄞州期末)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B.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在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菜庄果蔬专业合作社,赵文琦等几名村官引入了无土栽培大棚,无土栽培番茄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结果,加上免除草、免施肥、免施农药,果实个大肉厚,一个大棚年产10万斤以上。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培养液中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
A.无机盐 B.水 C.维生素 D.有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