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省阜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统测]15世纪后半叶绘制的葡萄牙教堂祭坛板画《圣维森特的崇拜》中有60位人物(如下图),分别代表当时葡萄牙社会从教士到渔夫各个阶层,虽然神态各异,但都透露出对圣维森特的崇拜和海外远方事物的期盼。对此画解读合理的是( )
A.15世纪后期葡萄牙开始建立中央集权
B.15世纪葡萄牙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C.15世纪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开始逐渐形成
D.民族精神是葡萄牙海外探险的重要动力
2.[2023·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 )
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
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
3.[2023·山东泰安期中]自16世纪开始,千奇百怪的商品、五彩缤纷的文化、形形色色的物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速度之迅猛、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此前一千多年的总和。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殖民主义对世界贸易的抑制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C.东西方贸易组织形式的固化
D.新航路开辟后世贸格局的演进
4.[2023·陕西省二模]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则是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参加到殖民扩张者行列的。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
A.源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由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
C.动力来自于商业资本主义
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5.下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6.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8.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
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
9.(2023·云南曲靖)美洲的许多现有地名来自西方殖民者,如麦哲伦海峡之名源于首次环球航行的船队率领者,伊斯帕尼奥拉在西班牙语中有“小西班牙”之意,圣萨尔瓦多则意为“救世主”。这类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加速了美洲开发
B.推动了西班牙的崛起
C.伴随着文化输出
D.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
10.(2023·湖北十堰)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这体现了( )
A.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B.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
C.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D.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
11.(2023·内蒙古包头)1500年欧洲人口在8000—8500万之间,1700年增长到1.2亿,欧洲人口是1500年的2.23倍,约达到1.9亿。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
A.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
B.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
C.病毒传播途径的阻隔
D.家庭生育观念的变化
12.(2023·辽宁铁岭)1637年,在美洲西班牙人统治区的墨西哥城、普埃布拉和安特奎拉,有超过14 000名工人从事丝织业,他们用中国的生丝作原料,并对中国的生丝产生了依赖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欧洲价格革命的开展
B.中国丝织业的发展
C.西属美洲的族群融合
D.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但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路。面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大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来源于什么?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6分)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2023·安徽省阜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统测]15世纪后半叶绘制的葡萄牙教堂祭坛板画《圣维森特的崇拜》中有60位人物(如下图),分别代表当时葡萄牙社会从教士到渔夫各个阶层,虽然神态各异,但都透露出对圣维森特的崇拜和海外远方事物的期盼。对此画解读合理的是( )
A.15世纪后期葡萄牙开始建立中央集权
B.15世纪葡萄牙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C.15世纪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开始逐渐形成
D.民族精神是葡萄牙海外探险的重要动力
解析:据材料“当时葡萄牙社会从教士到渔夫各个阶层……都透露出对圣维森特的崇拜和海外远方事物的期盼”,可知当时葡萄牙积极渴望探险的民族精神成为了支持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对15世纪葡萄牙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解读,无法体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动力是为了寻找海外财富用于奢侈挥霍,而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排除B项;11世纪以来,伴随着欧洲王权的逐步增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开始逐渐兴起,排除C项。
2.[2023·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一定的生态背景中展开,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但同时也染上了到那时为止他们仍不熟悉的破坏性疾病如天花等。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一些作物给非洲和亚欧的广大地区造成了革命性的结果。该现象可说明( )
A.人们日常饮食结构渐趋合理
B.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价格革命冲击世界传统市场
D.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
解析:据材料“哥伦布开创了跨大西洋的物种交流,美洲印第安人因此获得了一大批新的植物和动物……美洲也向世界食品作物库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可知,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得以发展,故选D项;材料现象是洲际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但饮食结构不一定合理,排除A项;据所学,推动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非材料中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据所学,价格革命主要是冲击了欧洲的传统市场,而非世界传统市场,排除C项。
3.[2023·山东泰安期中]自16世纪开始,千奇百怪的商品、五彩缤纷的文化、形形色色的物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速度之迅猛、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此前一千多年的总和。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殖民主义对世界贸易的抑制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C.东西方贸易组织形式的固化
D.新航路开辟后世贸格局的演进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在世界各地开展殖民扩张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快了传统世界贸易格局的演进,故选D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只是传统世界贸易格局演进的一个方面,B项以偏概全,排除B;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传统世界贸易格局的演进,没有涉及东西方贸易组织形式的固化,排除C。
4.[2023·陕西省二模]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则是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参加到殖民扩张者行列的。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
A.源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由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
C.动力来自于商业资本主义
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由材料“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则是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参加到殖民扩张者行列的”可知,英国的殖民扩张源自于商业发展的需要,且政府推动支持殖民扩张,此外还受到移民的影响,所以英国的殖民扩张是多种力量合力的推动,故选B项;“源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商业资本主义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
5.下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解析:据材料“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可知,这幅画描绘了身穿军装的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和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坐在桌前,正在瓜分一个好似地球的布丁,以此来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故选C项;西葡争霸的时代是15、16世纪,排除A项;第四次英荷战争(1780~1784年)中荷兰战败,荷兰走向衰落,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不能和法国竞争,排除D项。
6.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解析:材料揭示了17~18世纪,随着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英国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亚洲的货值越来越多,故茶叶、咖啡、胡椒等占比变化较大,C项正确;A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英国确立海上贸易霸主地位,B项排除;18世纪60年代英国才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排除。
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492年,以及西班牙王室支持,方向是向西,可判断是哥伦布远洋航行,他坚信“地圆说”,并相信只要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A项正确;途经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的是达·伽马率领的船队,B项排除;哥伦布到达了新大陆即美洲,并没有到达亚洲,C项排除;哥伦布并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D项排除。
8.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
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当时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这些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沟通了亚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项排除;当时的美洲墨西哥等地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这种帆船贸易服务于西班牙的殖民利益,B项排除;仅凭亚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不足以说明作为欧洲国家的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D项排除。
9.(2023·云南曲靖)美洲的许多现有地名来自西方殖民者,如麦哲伦海峡之名源于首次环球航行的船队率领者,伊斯帕尼奥拉在西班牙语中有“小西班牙”之意,圣萨尔瓦多则意为“救世主”。这类现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C )
A.加速了美洲开发
B.推动了西班牙的崛起
C.伴随着文化输出
D.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许多地名来自欧洲,欧洲文化传播到美洲,说明新航路开辟伴随着文化输出,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美洲地名来自欧洲殖民者,并未提到美洲开发,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不属于对西班牙的影响,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以追求利益为宗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湖北十堰)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这体现了( A )
A.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B.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
C.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
D.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地理大发现”这一概念是以欧洲人在已知世界地理的基础上,发现未知的世界,是欧洲中心论的体现,“全球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史观的体现,A项正确;“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民族史观是指人们对历史上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的看法,属于民族观的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化史观指的是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排除B项;“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与题意不符,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内蒙古包头)1500年欧洲人口在8000—8500万之间,1700年增长到1.2亿,欧洲人口是1500年的2.23倍,约达到1.9亿。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A )
A.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
B.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
C.病毒传播途径的阻隔
D.家庭生育观念的变化
解析:材料表明欧洲人口1700年和1500年相比增长迅速,这是由于地理大发现后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的原因,所以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A项正确;根据所学1500年的欧洲社会环境也相对安定,所以这不是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排除B项;根据所学由于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的联系加强,病毒的传播途径应该是更多了,排除C项;家庭生育观念可能也是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但不如新物种的传播与交流重要,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辽宁铁岭)1637年,在美洲西班牙人统治区的墨西哥城、普埃布拉和安特奎拉,有超过14 000名工人从事丝织业,他们用中国的生丝作原料,并对中国的生丝产生了依赖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D )
A.欧洲价格革命的开展
B.中国丝织业的发展
C.西属美洲的族群融合
D.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美洲西班牙人统治区的墨西哥城、普埃布拉和安特奎拉,用中国的生丝作原料,并对中国的生丝产生了依赖性,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班牙主导下的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国和美洲市场之间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美洲和中国之间的往来,与欧洲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主要背景是新航路开辟,并不是中国丝织业的发展,排除B项;西属美洲的族群融合不是中国和美洲市场之间联系紧密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但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的新航路。面对波涛汹涌、浩瀚无边的大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来源于什么? (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6分)
答案:(1)新航路: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路。
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人文精神的激励。
(2)挑战: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使人类开始具有全球视野;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打击教会权威;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
解析:(1)新航路:由材料“多次从西班牙启航”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开辟了到达美洲的新航路。
精神动力:由材料“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和人文精神的激励。
(2)挑战:由材料“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可归纳为促使人类开始具有全球视野;由材料“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可归纳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由材料“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权威;最后可结合所学再从对“地圆说”这一理论的证明这一角度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