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综合练习(含答案解析)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8 09: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2.“抗日何所恃,忠贞与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发表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3.右面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4.[2023·宜宾市高三三模]1938年,张伯伦决心将英、法两国倡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方针,改为对德作出某些让步。如签署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属于德国的协议,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合并,彼此达成“全盘解决”,就能稳定欧洲局势。他的构想(  )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B.助推了欧洲战争势力的膨胀
C.缓和了英国与德国的矛盾
D.促进了欧洲安全体系的建立
5.[2023·山东日照联考]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从提出到实施历经3年时间(1941~1944年),美英苏三国存在分歧。这样的分歧(  )
国家 态度
苏联 提出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在东线的压力
英国 确保战略重点地中海区域,提出持久消耗战和打击敌人“柔弱腹部”计划,主张在地中海东部巴尔干登陆,抢先楔入东南欧
美国 与英国达成妥协,延迟第二战场开辟,力图扩大在北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实施“两洋战略”,亚太战场希望得到苏联对日作战保证
A.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策略的分歧
B.因战争战场形势的变化而产生
C.突显苏联在欧洲战场的重要性
D.埋下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隐患
6.[2023·山东师大附中月考]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B.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和大国作用
7.[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这一议程的调整表明(  )
A.欧洲不再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
B.亚洲问题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核心
C.美苏实力最强主导雅尔塔会议
D.成立联合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事项
8.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9.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  )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
10.《一个中国记者看第二次世界大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1.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里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英]萨莫维尔、怀斯特威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解析:据材料“1940~1944年五国军火产值”可知,1942年后,美国军火产值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即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故选A项;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腾飞、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发展等,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
2.“抗日何所恃,忠贞与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发表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解析:材料中宣言的内容出自1943年11月中、英、美三国发布的《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召开于北非的埃及开罗,故C项正确;德黑兰会议召开于西亚伊朗的首都德黑兰,故A项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会议召开于苏联的雅尔塔,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3.右面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
解析:漫画大意为:罗斯福在白宫大门口贴出了逐客令,把上一任总统胡佛从白宫里驱逐出去,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对美国造成巨大影响,而胡佛坚持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上台之后,实行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由此看出,美国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B项正确;货币贬值是罗斯福在入主白宫之后的1934年才实行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才逐渐开始建立社保制度,到二战后美国的社保制度才不断完善,排除C项;由漫画无法看出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排除D项。
4.[2023·宜宾市高三三模]1938年,张伯伦决心将英、法两国倡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方针,改为对德作出某些让步。如签署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属于德国的协议,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合并,彼此达成“全盘解决”,就能稳定欧洲局势。他的构想(  )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B.助推了欧洲战争势力的膨胀
C.缓和了英国与德国的矛盾
D.促进了欧洲安全体系的建立
解析:据材料“1938年,张伯伦决心将英、法两国倡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方针,改为对德作出某些让步”可知为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属于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故选B项;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排除A项;绥靖政策只是表面上的缓和,不然德国法西斯不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C项;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不利于欧洲安全体系的建立,排除D项。
5.[2023·山东日照联考]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从提出到实施历经3年时间(1941~1944年),美英苏三国存在分歧。这样的分歧(  )
国家 态度
苏联 提出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在东线的压力
英国 确保战略重点地中海区域,提出持久消耗战和打击敌人“柔弱腹部”计划,主张在地中海东部巴尔干登陆,抢先楔入东南欧
美国 与英国达成妥协,延迟第二战场开辟,力图扩大在北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实施“两洋战略”,亚太战场希望得到苏联对日作战保证
A.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策略的分歧
B.因战争战场形势的变化而产生
C.突显苏联在欧洲战场的重要性
D.埋下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隐患
解析:材料“主张在地中海东部巴尔干登陆,抢先楔入东南欧”“延迟第二战场开辟,力图扩大在北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体现的是二战期间,英美等国家就开始为抢占势力范围做准备,这就埋下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隐患,选择D;材料未提及战胜法西斯的整个策略,也无法得出分歧的内容,排除A;材料未涉及战场形势的影响,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第二战场开辟的重要性,非苏联在欧洲战场的重要性,排除C。
6.[2023·山东师大附中月考]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B.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和大国作用
解析: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全体一致”的教训,突出了大国的作用以及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制约,选择D;据材料“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继承了集体安全原则,排除A;二战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说明联合国不可能有效避免了战争,排除B;国联成立于1920年,当时尚未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C。
7.[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这一议程的调整表明(  )
A.欧洲不再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
B.亚洲问题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核心
C.美苏实力最强主导雅尔塔会议
D.成立联合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事项
解析:“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不能体现欧洲不再是美苏争夺的焦点,故A项错误;“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是完成反法西斯的任务,故B项错误;“美苏领导人联手否决了立即讨论欧洲政治安排和东欧问题的议程”可见他们起到了主导作用,故C项正确;“开始商量起联合国问题以及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日程”其目的是快速结束战争的需要,故D项错误。
8.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结成盟国,其根本原因是(  )
A.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B.国际联盟的大力推动
C.战略上相互配合的需要 D.面临法西斯的全球扩张
【解析】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两国二战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而矛盾尖锐,但法西斯的威胁使它们有了共同的强敌,从而使美苏走向联合,故选D项。
9.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在于(  )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
【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选B项。
10.《一个中国记者看第二次世界大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解析】根据材料“竟出卖了小国主权”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史实可知,二战爆发前夕,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以满足法西斯的利益,但是最终没有避免战争,反而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故选B项。
11.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解析】“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说明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对抗法西斯国家,就是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里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摘编自[英]萨莫维尔、怀斯特威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
【答案】(1)原因: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激化国际矛盾,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三国轴心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教训:建立国际社会的制度性协调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根据材料“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得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激化国际矛盾,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据材料“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得出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根据材料“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得出三国轴心形成;根据材料“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得出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可从建立国际社会的制度性协调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角度分析解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