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时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时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8 09: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练习: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单选题
1.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2.17世纪的西班牙,人们会随着各自口味偏好不断改良巧克力的配方,以增添各种风味。17世纪中期的英国,只要经过授权的咖啡店或茶馆都可以提供可可饮品,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这种饮料。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与美洲物种交流频繁 B.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C.百姓生活必需品丰富 D.食物生产能力提高
3.有学者指出,近代早期的希腊人、塞尔维亚人因玉米的传入摆脱了平原地区的两大孪生灾祸——疟疾肆虐和土耳其征服者的严重压迫,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经济平衡开始变化。最后,希腊、塞尔维亚重新独立,德、俄成为世界列强。1500年之后的475年间,玉米、马铃薯、甘薯支撑起近代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增长了7倍。这可用于说明美洲作物的传播( )
A.进一步缓和了全球粮食紧张问题 B.改变了新旧大陆人们的饮食结构
C.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D.实现了欧洲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4.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 )
A.辩证地分析了全球联系加强的影响 B.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
C.忽视了金鸡纳的重要医学价值 D.看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
5.1492年哥伦布把从美洲带回的可可豆作为礼物献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此后巧克力的饮用方法及制造工艺也相继传入欧洲,后经欧洲人的开发利用,它由饮料又发展成一种代表欧洲饮食文化特色的食品。由此可推断巧克力( )
A.原料在欧洲广泛种植 B.消费对象是社会上层
C.制造的工艺不断提高 D.彻底改变欧洲人饮食
6.16世纪,小麦传入北美洲南部地区并被大量栽种,一些部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改变。按照当地传统,收割本来是妇女的任务,但当小麦被大量种植后,收获任务变重,男人逐渐成为收割小麦的主力。据此可知,新物种小麦的传入( )
A.降低了女性经济地位 B.引发了劳动分工变化
C.冲击了社会等级结构 D.推动了洲际文化交流
7.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欢迎。到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变为欧洲人喜爱的粮食储备。1815年马铃薯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近现代首个“便利食品”。马铃薯作用的变化(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8.可可起源于南美,16世纪初,西班牙人将可可带回欧洲后逐渐成为欧洲人最重要的饮品原料之一。17~18世纪,欧洲人将可可种植技术带到了加纳、菲律宾、印度等地,可可也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国际流通最重要的商品之一。由此可知( )
A.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 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 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9.美洲粮食作物对清朝人口增长的巨大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有学者通过计量史学研究发现:至迟在19世纪中期,玉米、番薯提供人均粮食占有量43.83斤,供养2473万—2798万人,至少太平天国(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压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由此可知( )
A.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引发清朝的人口压力
B.传统粮食作物在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居功至伟
C.历史认识往往会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D.美洲粮食作物不是刺激清朝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10.有学者认为,让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关键是原产于亚马孙的橡胶;中国民间引进了番薯和玉米,因为容易在山地种植,这让处于小冰期的明清度过了饥荒问题,却又使其陷入了马尔萨斯式的“人口陷阱”。该学者意在( )
A.阐明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并非好事 B.指出世界走向近代的原因和过程
C.论述物种交换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D.揭示全球性物种交流网络的形成
11.植物学家让·鲁埃尔于1536年编制的植物录已列入玉米,但直到1700年农学家仍对玉米在法国种植感到惊奇。在巴尔干各国,玉米至少有十几种不同的名称,但为逃避税收和贡赋,农民只在菜园或在远离通衢大道的地块种植玉米。这反映出玉米的引种和传播( )
A.存在漫长的认知转变过程 B.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C.其经济价值尚未得到重视 D.刺激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12.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 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3.明代万历《惠安县续志》载:“番薯,是种出自外国。……去岁大祲(注:严重歉收),米石可两三四金,乃持薯全活人食。薯起八、九月,抵今春仲,可供一年之半,其利至能令谷贱以病富人,与五谷抗长争烈,而又易生,无事粪多力勤,其入巨,每亩地多者收五六千斤。计北边沃壤,传获当倍是;然则以足供年食之半推之,其可省边半饷,岁运半漕,可知也。岂非天地再开辟一嘉生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甘薯来自吕宋,故又名“番薯” B.番薯初始的推广,与时值饥荒息息相关
C.新物种引入,助推动当地海外贸易发展 D.番薯因其产量高,造成谷贱伤农的后果
14.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A.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B.促进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C.大力推动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D.拓展了欧洲的政治势力
15.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促使美洲的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以及火鸡和羊驼等动物逐步向欧亚大陆扩散和传播。同时,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水稻等农作物,葡萄和香蕉等水果,以及羊、猪和马等动物传播至美洲大陆。这一现象( )
A.奠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B.促进了新旧大陆生产方式的变革
C.丰富了新旧大陆的饮食结构 D.推动了全球各地农牧业迅速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增殖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粮食奇缺的严重矛盾。这时,也正是中西交通相当发达的时期,为了解决粮食的不足,以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三种作物为中心,一些海外作物开始大量引入我国。这些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传入和传播的历程,不仅有关心农业生产的商人、知识分子、官吏乃至乾隆皇帝的推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复试种和辛勤劳动的结果。
——摘编自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材料二:高产作物的传入,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清中后期,随着它们在全国范围的广泛种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能够增加粮食总产量,对解决缺粮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粮食商品化的发展,也为山区垦殖提供了基本条件,不但促进了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而且直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引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产作物引入我国的历史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示意玉米在世界的传播路线。
材料二 据载,到16世纪末欧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在威尼斯的乌迪内地区有1586年以来持续不断的玉米价格记录。17世纪玉米种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伦巴第、维罗纳方向延展。玉米在意大利基本用作人们的食物,玉米粥、通心粉和玉米饼在意大利中北部是日常饮食,而且常常是穷人的主食。农民、贫民食用玉米,出售小麦。因为随着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已是玉米的两倍。其影响如同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旅行家贝尔所说的那样,“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作物玉米在世界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3.物种大交流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作答。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500—1700年,至少1/5的金银被欧洲人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再以香料为例,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收购的香料,每年不过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开辟之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骤增到7000吨。到1503年,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已降到威尼斯的1/5。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原因及特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猪、鸡等家畜家禽,大麦、燕麦、水稻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蔗、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中国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到1550年,人们开始在意大利威尼斯平原大规模种植玉米,将其当作粮食,而不再作为观赏作物。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向周围扩散。据载,1571年以前,威尼斯人已开始食用玉米,到16世纪末人们已将玉米面、小麦粉和其他谷类的粉混合并烤制面包。文献记载的种植、生产、销售、转让玉米的情况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耐寒,玉米在一些地区可以代替冬季谷类作物进行栽培,或者在冬季用玉米地取代草场,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18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杨格对玉米在法国南部的重要性的记载彰显了这一事实:“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们就得缺粮挨饿。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欧洲种植和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答案:
一、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发展,D项正确;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A项;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世界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以来,巧克力的制作配方不断得到改良,增添了各种风味饮品,这种饮品进入咖啡店或茶馆,成为了大众化的消费饮料,这有助于改变西欧的饮食习惯,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巧克力饮品大众化的趋势,无法得出西欧与美洲物种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A项;可可饮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材料无法得出百姓生活必需品丰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欧食物生产能力提高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玉米”“希腊、塞尔维亚重新独立,德、俄成为世界列强”等可知,玉米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等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希腊、塞尔维亚、德国、俄国人口的增长,为其提供了发展政治军事力量的人口基础,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球粮食紧张问题”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新大陆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物种交流对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根本变革”的说法也太绝对了,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欧洲殖民扩张引发对金鸡纳的争夺,从而破坏了南美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分析是立足于生态环境的角度,B项正确; 材料观点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没有体现辩证的角度,排除A项;材料观点是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材料没体现学者对金鸡纳医学价值的态度,排除C项; 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发现后而引发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体现了物种交流的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巧克力的制作工艺传到欧洲经欧洲人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欧洲饮食文化特色,C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巧克力原料在欧洲种植,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其巧克力的消费对象,排除B项;“彻底改变欧洲人饮食”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美洲)。在小麦传入前,收割是妇女的任务;小麦传入后,男人逐渐成为收割小麦的主力。据此可知,新物种的传入使北美洲南部地区原有的劳动分工发生变化,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及社会等级结构受到冲击,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洲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人口出现了较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马铃薯作为高产作物受到重视,说明马铃薯的推广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无关,排除A项;B项“双重影响”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说法绝对,且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从16世纪到18世纪源于南美的可可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国际流通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这一现象正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现,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新航路的出现,C项正确;仅仅一种作物的传播无法改变经济结构,排除A项;物种的跨洲际传播都是双向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叙述了起源于南美的可可,可是成为当时国境流通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无法得出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美洲粮食作物对清朝人口增长的巨大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常识”“至少太平天国(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压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计量史学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及历史研究的深入,对同一史实的认识会发生变化,C项正确;“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引发清朝的人口压力”与材料“至少太平天国(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压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传统粮食作物在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的贡献,排除B项;“美洲粮食作物不是刺激清朝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与材料“美洲粮食作物对清朝人口增长的巨大意义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橡胶影响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番薯和玉米的传入对中国明清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学者意在论述物种交换对文明进程的影响,C项正确;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中国利大于弊,排除A项;近代化主要指的是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但是材料主要涉及“物种交换”,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美洲作物向英国与中国的传播,构不成网络,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但为逃避税收和贡赋,农民只在菜园或在远离通衢大道的地块种植玉米”等可知,玉米在引种欧洲后的两百年时间内未能成为重要的农作物并规模性种植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对这一新进物种的高额税收,促使农民只能在非国家管控的边缘性土地上进行种植,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玉米的认识历程与国家政策的关系,未体现出认知转变过程,排除A项;材料恰恰体现出政府认识到了玉米的经济价值,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出农民在“菜园或在远离通衢大道的地块种植玉米”,而非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可知,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D项正确;“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符合材料的部分内容,无法涵盖材料全部内容,排除A、B项;“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不仅是文化的交流,还是殖民侵略,且促进各洲文化交流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中提到“去岁大祲(注:严重歉收),米石可两三四金,乃持薯全活人食”,说明在饥荒年份,甘薯成为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对救荒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番薯的推广确实与饥荒时期息息相关,B项正确;甘薯并不是来自吕宋,而是来自美洲,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甘薯的引入对海外贸易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新物种引入,助推动当地海外贸易发展”无法证实,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其利至能令谷贱以病富人”,由此可知是“病富人”,而不是“伤农”,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以来的世界。据题意可知,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将旧大陆的物种带到了新大陆,同时新大陆的物种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物种大交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以来的物种交流,并不能体现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而非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更不能体现欧洲势力的拓展,排除C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世界)。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和新贸易路线的开辟,促使美洲和欧亚大陆之间农作物及动物物种的交流,这有利于两个地区的有关物种扩大范围,从而生产更多的动植物,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丰富当地的饮食来源,C项正确;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排除A项;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种的交流传播并不能使新旧大陆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排除B项;D项说法在空间和速度方面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
二、
1.(1)历史背景: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尖锐;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流;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推动;中国劳动人民的贡献。
(2)历史影响:增加粮食产量;缓和人地矛盾;促进山区开发;推动粮食商品化;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过度开发也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
2.(1)特点:持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沿新航路传播。(任答2点)
成因:玉米有较强的适应性;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全球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世界各地对粮食的需求。(任答3点)
(2)改变了欧洲的农业种植结构;缓解了欧洲的粮食困难;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任答3点)
3.(1)影响:
①丰富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和食物供给,促进世界人口增长。
②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加速了全球化过程,促进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④带来疾病的传播,对当地人口和社会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
⑤新物种的引进,有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2)原因:①全球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与发展。
②交通工具尤其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
④欧洲崛起率先进行的殖民扩张。
特点:①全球性:美洲作物传播到欧、亚、非等地。
②主导性:以欧洲为主导。
③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等。
④双重性:既改变了人类食物结构,又给美洲带来灾难。
⑤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依然在进行。
4.(1)特点:种类多;传播范围广;全球性;双向交流。
(2)影响:积极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或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变了食物结构(或丰富了食品种类);改变了饮食习惯;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消极方面: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或破坏了生态平衡)。
5.(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由美洲传入欧洲;玉米不仅高产且适应性强;种植玉米可以缓解人们缺粮挨饿的状况;玉米的用途广泛。
(2)影响:丰富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和饲料结构;保障了欧洲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改善了欧洲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