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问题解决(2)》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问题解决(2)》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18 06: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问题解决(2)》说课
问题解决(2)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学内容
“问题解决(2)”这一课时通常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理解,并通过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相较于“问题解决(1)”,这部分内容可能涉及更多的变量和条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去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说教学地位和作用
1. **知识深化**:通过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理解。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过渡作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特别是与立体几何相关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对象
1. **学生已知**:经过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性质有了较好的理解,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
2. **学生未知**: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无从下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3. **学习难点**:如何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都是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信息中分析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已知信息与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分析数学信息间的联系。
五、说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视频展示台。
六、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
七、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二、自主探究
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



长方体的体积 =
正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棱长×棱长×棱长
棱长
棱长
棱长
把1个棱长是20cm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25cm,宽16cm,高23cm的长方体容器中,这时的水位是多少厘米?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3
25 cm
16 cm
23 cm
20 cm

把1个棱长是20cm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25cm,宽16cm,高23cm的长方体容器中,这时的水位是多少厘米?
3
正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与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相等。
25 cm
16 cm
23 cm
20 cm

20×20×20 = 8000(cm3)
正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25 cm
16 cm
23 cm
20 cm

20×20×20 = 8000(cm3)
正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
水位的高度 = 水的体积÷长方体底面积
8000÷400 = 20(cm)
25×16=400(cm )
2
答:长方体容器中水位是20 cm。
小实验:测量红薯的体积。
(1)将1个红薯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
放入前
课堂活动
20cm
15 cm
10 cm
放入前
20 cm
10 cm
20 cm
15 cm
放入后
(2)观察并记录。
20 cm
15 cm
大于10 cm
20 cm
15 cm
10 cm
放入前 放入后



放入红薯前后,水缸中的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红薯的体积 = 放入后水的体积-放入前水的体积
(3)计算红薯的体积。
议一议: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法吗?
20cm
15 cm
10 cm
放入前
20 cm
10 cm
20 cm
15 cm
放入后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让学生大胆的说,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八、说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2)
20×20×20 = 8000(cm3)
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
水位的高度 = 水的体积÷长方体底面积
8000÷400 = 20(cm)
25×16=400(cm )
2
答:长方体容器中水位是20 cm。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