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随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随堂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8 09: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2·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2.(2024·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如图是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喻示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破坏
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C.反映了国人对议会政治的客观认知
D.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适合中国国情
3.(2022·全国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4.(2024·福州一中期中)读表。大行政区的设置有助于中共(   )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设置大行政区的概况
成立时间 大行政区管理机构 大行政区下辖区域
1948年9月 华北人民政府 5个省、2个市
1949年8月 东北人民政府 6个省、1个行署、 4个直辖市
A.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B.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领导国统区反蒋运动 D.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
5.(2024·陕西延安中学)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   )
A.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创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广大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D.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6.(2024·广东番禺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占1/3以上,而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   )
A.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
B.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
7.1928年,国民党的训政时期开始。对“训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训政时期国民党的任务与宪政时期是相同的
D.它的实质是一党专政
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B.制定宪法大纲
C.采用“三三制”原则 D.开展整风运动
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
B.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作用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
10.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妇女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  )
A.妇女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
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11.政治方面,孙中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革命确立民主政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实现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材料主要说明孙中山(  )
A.建设国家的方略已经很成熟 B.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己任
C.不断地贯彻落实三民主义 D.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
12.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会议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这一精神的贯彻(  )
A.建立了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
D.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的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代议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徐宗勉《关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代议制度的勇敢的试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2·湖北高考真题)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解析:根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青年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排除A项;根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旗青龙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未涉及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排除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作者对革命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如图是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喻示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破坏
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C.反映了国人对议会政治的客观认知
D.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适合中国国情
解析:根据材料“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及所学可知,被袁世凯破坏的“司法”一足似乎已经修补好,议员正在修补写有“立法”两字的一足,体现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的破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对民主共和向往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人的态度,无法得出国人对议会政治的客观认知,排除C项;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全国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体现了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大联合,说明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行党外合作,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管辖下的特别政府,排除B项;“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联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汉奸和卖国贼,排除C项;“由议会选举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前提下社会抗日力量的大团结,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福州一中期中)读表。大行政区的设置有助于中共(   )
新中国成立前中共设置大行政区的概况
成立时间 大行政区管理机构 大行政区下辖区域
1948年9月 华北人民政府 5个省、2个市
1949年8月 东北人民政府 6个省、1个行署、 4个直辖市
A.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B.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领导国统区反蒋运动 D.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析:从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共设置大行政区的概况可得出,大行政区所管辖的地区范围大,一定程度体现了军事管制的色彩,有利于加强对解放区的管理,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D项正确;1948年抗战已经胜利,排除A项;战略反攻序幕的揭开是在1947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解放区,而不是国统区,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4·陕西延安中学)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时(   )
A.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创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广大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D.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老妇人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人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而材料是说我国人民在行使选举权,排除B项;该作品的主旨是说明人民行使选举权,排除C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4·广东番禺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占1/3以上,而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   )
A.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
B.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央人民政府系统,非共产党员人士约占1/3以上”“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相关内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项正确。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具有片面性,基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协协商国家大政方针,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协制度特征,没有体现出运行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7.1928年,国民党的训政时期开始。对“训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训政时期国民党的任务与宪政时期是相同的
D.它的实质是一党专政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所谓“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故D项正确;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因而不能体现三民主义,更不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故A、B两项错误;按照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在军政、训政、宪政时期,国民党的责任和任务不同,故C项错误。
8.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B.制定宪法大纲
C.采用“三三制”原则 D.开展整风运动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故C项正确。
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
B.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作用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性文件,表明其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有制定法律的功能,故B项正确。
10.孙中山说:“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事所必至。”据此,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妇女有参政权的议案,破天荒地宣布赋予几千年来备受歧视的妇女以参加各级政权的权利。这反映了(  )
A.妇女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
D.辛亥革命使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解析】材料中孙中山主张妇女参政,后来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妇女有参政权的议案,使妇女获得参政的机会,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故D项正确;“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妇女有参政权的议案”不代表妇女从此获得了参政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妇女有了维护权利的民主意识,故C项错误。
11.政治方面,孙中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革命确立民主政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实现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材料主要说明孙中山(  )
A.建设国家的方略已经很成熟 B.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己任
C.不断地贯彻落实三民主义 D.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
【解析】材料反映孙中山在提出确立民主政制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说明孙中山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孙中山提出了建设国家的方略,不能说明已经很成熟,故A项错误;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贯彻落实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
12.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由乡代表会议和区、县、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则以陕甘宁边区为楷模,选举产生各级政权。这一精神的贯彻(  )
A.建立了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
D.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选举产生各级政权,其他根据地也采用这种方式,说明当时确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新型体制,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并没有建立与国统区对峙的民主政权,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面抗战之初就已形成,排除B项;这一精神的贯彻只能体现新型体制的确立,不能说明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战的总后方,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的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代议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徐宗勉《关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代议制度的勇敢的试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案】(1)说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
(2)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主要成就: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