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易错题专训 第4章 地球和宇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易错题专训 第4章 地球和宇宙(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18 09:33: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地球和宇宙易错专训
易错点一 混淆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易错剖析】
1.容易混淆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
3.一天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一年中,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1.下列现象中,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四季更替 ③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 ④东、西部地区出现时差
⑤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⑥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⑦一年中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②④⑦
D.①②③
【答案】 A
2.国庆节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
A.北京的昼渐长,且昼长于夜
B.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D.浙江省可能出现昼夜等长的日子
【解析】 国庆节是 10 月 1 日,此时已经是秋分日之后,但还是在冬至日之前,这段时间北半球昼短于夜,且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不可能出现昼夜等长。在秋分日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分别在赤道和南回归线,所以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
【答案】 C
3.如图所示为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长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甲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乙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乙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 D
【解析】杆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图甲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图乙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4.济南某中学科学小组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为其中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
(1)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可能正确的是( )
A.春分日——A
B.夏至日——B
C.秋分日——C
D.冬至日——D
(2)测量图乙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
A.B.C.D.
【解析】 (1)济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此地杆影会在夏至日最短,对应 D;会在冬至日最长,对应 A;B、C 分别对应春分日和秋分日。(2)从图乙可看出,图中旗杆影子的长度与图甲中 A 相同,由此可判断,该日是冬至日。
【答案】 (1)C (2)C
易错点二 混淆月相与日期、月出和月落的时间
【易错剖析】
1.区别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侧天空,而且是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侧天空,而且是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2.注意天文中所说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是相反的。
5.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某同学在嘉兴看到月如玉盘,七天后该地的月相大致是( )
【答案】 D
【解析】农历八月十五的七天后是农历八月二十二,月相是下弦月,应选 D。
6.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东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可见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答案】 C
【解析】新月出现时肉眼无法看到月亮,A 错误。上弦月出现时月球的亮面朝西,B 错误。下弦月出现时月球的亮面朝东,D 错误。
7.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7 年 6 月 15 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运行到和地球、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如图所示)。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 C
【解析】 当土星运行到与太阳和地球同一直线时,太阳光照到土星部分正好面对着地球,我们可以看到土星“星相”类似于一轮满月。
8.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的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答案】 B
【解析】 A 项中“晓风残月”说明月亮出现在下半夜的天空,即下弦月以及其后的月相。B 项中“霜”应起于半夜时分,而此时正好月落,说明这是上弦月。 C 项中黄昏时分“月上柳梢头” ,说明在黄昏时分月出,这应该是满月。D 项中初三时的月相应为上弦月之前的娥眉月。
易错点三 混淆月相、月食与日食
【易错剖析】
1.月相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及日、地、月三者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的。
2.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
3.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
9.当日、地、月三者运行到如图中①所示的位置时,可能观察到( )
A.日食 B.满月 C.月食 D.上弦月
【答案】 A
10.下列有关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肯定发生在望日,月食肯定发生在朔日
B.地球上能看到月食的地域范围远大于日食
C.月食持续时间长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日食总是从太阳的东侧开始、西侧结束
【答案】 B
【解析】日食发生在朔日,月食发生在望日,A 错误。由于地球远大于月球,所以地球形成的本影比月球大,因此,地球上能看到月食的区域范围大于日食,且月球通过这个影子的时间较长,B 正确、C 错误。日食是从太阳的西侧开始、东侧结束,D 错误。
11.观测者观察某天文现象,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观测者当时看到的天文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现象发生于农历十五日 B.此现象适合于夜晚观测
C.观测者看到的是月全食 D.此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解析】 图示为日食发生时的情景,一般发生在每个农历月的初一,故 A、C 错误。日食适合于白天观测,故 B 错误。
【答案】 D
12.如图所示为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月球运行到图中________(填字母)位置时,看不到月球的亮面,这一天是农历________。
(2)在地球上观察月相,只能在前半夜可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整夜可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有可能发生日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这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可能发生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初一 (2)C A B 月球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三者恰好处于同一直线上 A 农历十五、十六
提升训练
1.在 2019 年至 2020 年间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 , 预示着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下列有关“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 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2.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 “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解析】小明爷爷述说的是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
【答案】 A
3.2021 年 5 月 26 日,全球迎来一次罕见的月全食,此次月全食和“超级月亮”同时出现在夜空,因此被称为“超级月全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沿直线传播是月食发生的原理之一
B.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左右
C.发生月食时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大约是地—月—日
D.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呈暗弱的古铜色
【解析】 月食发生时,地、月、日的位置大致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于中间位置,故 C 错误。
【答案】 C
5.2024 年 9 月 17 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下列关于这一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在图甲中的 a 点
B.地球在图乙中的②③之间
C.杭州昼长夜短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
【解析】 2022 年 9 月 10 日(农历八月十五),月球在图甲中的 c点;地球在图乙中的①②之间;杭州昼长夜短;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是夏至(6 月 22 日前后)。
【答案】 C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侧视方向看,银河系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黑点表示________(太阳也是其中一个黑点)。
(3)在银河系外还有千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称为________。它们与银河系一起构成________。
【答案】 (1)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2)恒星 (3)河外星系 总 星系
7.如图所示为反映月球表面局部状况的一张照片。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月球表面明暗状况不同,明亮部分是月球上的___________。
(2)你可以发现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众多的环形山,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地 (2)小天体撞击或月球上古老火山喷发
8.如图甲所示为日、地、月三者运动的模型图。
(1)四季更替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该现象主要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有关。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绕地轴自转
C.月球绕地球转动
(2)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温州地区夏季时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乙所示,进入冬季时应使倾斜角度α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某同学某月的月相记录单中,该月 20 日的月相为“○” ,当晚月球最接近图甲中________(填序号)位置。
【解析】 (1)四季更替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A 正确。 (2)由夏季转变为冬季,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因此为了使集热板与太阳光垂直,需要使倾斜角度α增大。 (3)图甲中①为新月,②为上弦月,③为满月,④为下弦月。由图丙可知该月 20日为满月,对应图甲中③。
【答案】 (1)A (2)增大 (3)③
9.如图甲所示为“金星凌日”时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上移过的景象,图乙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的示意图。
(1)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的位置应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处。
(2)“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________(填“日食”或“月食”)相似。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请简单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 (2)日食 (3)不会;由于金星远小于太阳,并且金星离太阳比较近,只能挡住很小一部分区域
10.小科在开展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以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在上面画上箭头,模型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火柴梗模拟“人” ;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将火柴梗用橡 皮泥固定在地球仪上;④转动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太阳方位的变化。
(1)步骤④中转动地球仪的方向为________。
(2)当地球仪旋转到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位置时, “人”影最短。
(3)当地球仪旋转到图乙中的 C 位置时,在火柴梗处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__。
【解析】 (2)由图乙可知,当地球旋转到 B 位置时,为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最大,影子最短。(3)由图 C 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火柴梗的南方,且昼半球位于火柴梗的西边,则在火柴梗处看到的太阳方位是西南方。
【答案】 (1)自西向东 (2)B (3)西南方
11.2021 年 5 月 15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
(1)图中表示火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约为地球一天的两倍
C.火星的一年比地球的一年长
D.在火星上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3)“祝融号”探测器的质量为240千克,与火星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250厘米2,火星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请计算探测器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以及它对火星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解析】 (3)G地=mg=240千克×10牛/千克=2400牛,G火=×2400牛=800牛,F=G火=800牛,S=250厘米2=0.025米2,p===3.2×104帕。
【答案】 (1)D (2)ACD (3)3.2×104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地球和宇宙易错专训
易错点一 混淆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易错剖析】
1.容易混淆昼夜交替现象和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
3.一天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一年中,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1.下列现象中,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四季更替 ③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 ④东、西部地区出现时差
⑤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⑥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⑦一年中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②④⑦
D.①②③
2.国庆节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
A.北京的昼渐长,且昼长于夜
B.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D.浙江省可能出现昼夜等长的日子
3.如图所示为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某天和一年中夏至日与冬至日正午长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甲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C.图乙中杆影长度的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
D.图乙中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4.济南某中学科学小组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为其中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
(1)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可能正确的是( )
A.春分日——A
B.夏至日——B
C.秋分日——C
D.冬至日——D
(2)测量图乙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
A.B.C.D.
易错点二 混淆月相与日期、月出和月落的时间
【易错剖析】
1.区别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侧天空,而且是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侧天空,而且是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2.注意天文中所说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是相反的。
5.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某同学在嘉兴看到月如玉盘,七天后该地的月相大致是( )
6.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东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可见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7.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7 年 6 月 15 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运行到和地球、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如图所示)。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8.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的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易错点三 混淆月相、月食与日食
【易错剖析】
1.月相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及日、地、月三者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的。
2.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
3.日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
9.当日、地、月三者运行到如图中①所示的位置时,可能观察到( )
A.日食 B.满月 C.月食 D.上弦月
10.下列有关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肯定发生在望日,月食肯定发生在朔日
B.地球上能看到月食的地域范围远大于日食
C.月食持续时间长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日食总是从太阳的东侧开始、西侧结束
11.观测者观察某天文现象,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观测者当时看到的天文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现象发生于农历十五日 B.此现象适合于夜晚观测
C.观测者看到的是月全食 D.此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12.如图所示为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月球运行到图中________(填字母)位置时,看不到月球的亮面,这一天是农历________。
(2)在地球上观察月相,只能在前半夜可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整夜可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有可能发生日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这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处,可能发生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
提升训练
1.在 2019 年至 2020 年间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 , 预示着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下列有关“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 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 “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3.2021 年 5 月 26 日,全球迎来一次罕见的月全食,此次月全食和“超级月亮”同时出现在夜空,因此被称为“超级月全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沿直线传播是月食发生的原理之一
B.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左右
C.发生月食时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大约是地—月—日
D.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呈暗弱的古铜色
5.2024 年 9 月 17 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下列关于这一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在图甲中的 a 点
B.地球在图乙中的②③之间
C.杭州昼长夜短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大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侧视方向看,银河系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黑点表示________(太阳也是其中一个黑点)。
(3)在银河系外还有千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称为________。它们与银河系一起构成________。
7.如图所示为反映月球表面局部状况的一张照片。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月球表面明暗状况不同,明亮部分是月球上的___________。
(2)你可以发现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有众多的环形山,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甲所示为日、地、月三者运动的模型图。
(1)四季更替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该现象主要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有关。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绕地轴自转
C.月球绕地球转动
(2)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温州地区夏季时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乙所示,进入冬季时应使倾斜角度α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某同学某月的月相记录单中,该月 20 日的月相为“○” ,当晚月球最接近图甲中________(填序号)位置。
9.如图甲所示为“金星凌日”时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上移过的景象,图乙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的示意图。
(1)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的位置应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处。
(2)“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原理与________(填“日食”或“月食”)相似。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请简单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科在开展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以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在上面画上箭头,模型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火柴梗模拟“人” ;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将火柴梗用橡 皮泥固定在地球仪上;④转动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太阳方位的变化。
(1)步骤④中转动地球仪的方向为________。
(2)当地球仪旋转到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位置时, “人”影最短。
(3)当地球仪旋转到图乙中的 C 位置时,在火柴梗处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__。
11.2021 年 5 月 15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
(1)图中表示火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约为地球一天的两倍
C.火星的一年比地球的一年长
D.在火星上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3)“祝融号”探测器的质量为240千克,与火星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250厘米2,火星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请计算探测器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以及它对火星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