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0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相关判断(辽宁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重难点0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相关判断(辽宁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6-19 10: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难点0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相关判断
(21-22高一下·辽宁锦州·期末)
1.原电池的组成与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环境有关。室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中Mg作负极,③④中Fe作负极
B.②中Mg电极的反应式为
C.③中Cu电极上可持续产生气泡
D.④中溶液中的Cl-向Cu电极移动
(21-22高一下·辽宁营口·期末)
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向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增大
B.图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图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图丁: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减小
(22-23高一下·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
3.某检测甲醛(HCHO含量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时,电子由对电极经导线流向工作电极
B.工作时,对电极的反应为:
C.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
D.每有1mol甲醛参与反应,就需要22.4L空气通入电极(标准状况下)
(22-23高一下·山东威海·期末)
4.某铜锌原电池及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装置内发生的总反应分别为和
B.两个装置内发生氧化反应的分别是锌片和氢气
C.铜锌原电池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a极定向移动
(22-23高一下·山东青岛·期末)
5.某原电池的示意图如图,M、N为两种不同的常见金属,X溶液为酸溶液或碱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电极为Mg,N电极为Al,则M一定为负极
B.若M电极为Fe,N电极为Cu,则M一定为负极
C.若M电极质量减轻,N电极质量一定增加
D.若M电极质量显著减少,则M一定为负极
(22-23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
6.a、b、c、d四种金属,已知:①a+b2+=b+a2+;②将金属片a、c插入稀硫酸中,用导线将它们与电流表相连,a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b、d用导线连接放入d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d2++2e-=d,b-2e-=b2+。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a>b>d B.d>b>a>c C.c>b>a>d D.d>c>a>b
(22-23高一下·辽宁辽阳·期末)
7.是一种难溶于冷水和稀盐酸的白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设计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
C.电池工作时,电极上有白色沉淀生成
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向电极区域移动
(22-23高一下·辽宁·期末)
8.我国科学家设计的“海泥电池”,既可用于深海水下仪器的电源补给,又有利于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其中微生物代谢产物显酸性,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电极为正极
B.质子从海底沉积层通过交接面向海水层移动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2O-4e-+H2O=CO2+4H+
D.高温下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故升温不一定能提高电池的效率
(22-23高一下·辽宁鞍山·期末)
9.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得到广泛的研究,如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A极为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CH4+2O2=CO2+2H2O
(22-23高一下·辽宁葫芦岛·期末)
10.微生物脱盐电池既可以处理废水中和铵盐,同时又能实现海水的淡化,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正极
B.X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Y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电极b上每生成2.24L,电路中转移0.6mol电子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极a和电极b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2-23高一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11.某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极材料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其电池反应为Li+FePO4=LiFePO4。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正极 B.b极发生氧化反应
C.Li+从a极室向b极室移动 D.可以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
(22-23高一下·辽宁朝阳·期末)
12.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铁的腐蚀与防护,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a点的电极反应式为 B.图1:b点溶液变红
C.图2:若d为锡,则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图2:若d为石墨,两个实验均为铁的吸氧腐蚀
(22-23高一下·内蒙古包头·期末)
13.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两个实验装置(图I、图Ⅱ中除连接的铜棒不同外,其他均相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I中锌棒溶解的速率比图Ⅱ的快
B.图I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
C.图I和图Ⅱ中温度计示数相等,且均高于室温
D.图I和图Ⅱ的气泡均产生于锌棒表面
(22-23高一下·山东青岛·期末)
14.为有效降低含氮化物的排放量,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合作小组利用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电池(离子交换膜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流可以通过离子交换膜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增强
C.电子由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
D.同温同压时,左右两侧电极室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4∶3
(22-23高一下·辽宁·期末)
15.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放电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流向为:钠箔导线
B.放电时,向正极移动
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该电池可用溶液做电解质
(22-23高一下·福建福州·期末)
16.如图1是利用电化学装置将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原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
(2)催化剂b表面发生 反应,其附近溶液酸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催化剂a表面的电极反应式: 。
(4)用牺牲金属锌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如图2所示),则钢铁管道作 极,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极方程为 。
(22-23高一下·海南·期末)
17.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电极进行,“迫使”电子沿着特定的路线移动,从而产生电能。甲、乙两个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甲的溶液M为稀硫酸,两个电极采用镁棒和铝棒。
①电极X为 (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 。
②该电池的正极是 (填“镁棒”或“铝棒”),该电极产物W是 (填化学式)。
③该原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装置甲中两电极质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电极为Ag电极,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填化学式)溶液,电极X为 (填字母)

a.Fe电极 b.Mg电极 c.Cu电极 d.Al电极
(3)将(1)中原电池生成的气体产物W通入装置乙中可制备燃料电池。
①正极为 (填“电极甲”或“电极乙”),该电极发生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②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 (填“电极甲”或“电极乙”,下同)流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向 。
(22-23高一下·辽宁鞍山·期末)
18.某小组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 I:将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盛有50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
观察到Zn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温度由T1℃升到T2℃;Cu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①Zn片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Zn片与稀硫酸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符合如图 (填“A”或“B”)。
(2)实验Ⅱ:用导线将电流表、小灯泡与Zn片、Cu片相连接,插入盛有50mL 2 mol L 1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图所示)。
①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Cu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温度由T1℃升到T3℃。
②结合电子的移动方向,解释Cu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 。
(3)实验I和Ⅱ产生等量气体时,测得T2>T3。结合能量的转化形式,分析两溶液温度变化幅度不同的原因 。
(4)根据实验Ⅱ,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在锌电极上也可观察到气泡产生
②电子可由锌电极经溶液流向铜电极
③溶液中的SO向铜电极移动
(5)将Zn片和Cu片换成Fe片和石墨棒,重复实验Ⅱ,判断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若不偏转,说明理由;若偏转,写出Fe片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理由或电极反应式是 。
(22-23高一下·重庆·期末)
19.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许多能量的利用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密切相关。
(1)已知:在25℃和101kPa条件下,断开1mol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能量,断开lmol中的化学键要吸收243kJ能量,断开1mol HCl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1kJ能量。则反应中,生成1mol HCl时,该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2)有关的电池装置如下:


①甲装置中,碳棒是 (填“正极”或“负极”)。
②乙装置中,外电路中电流的流向是 (填“从Zn流向Cu”或“从Cu流向Zn”)。
③丙装置中,铅蓄电池在放电时发生的电池反应式为,其中难溶于水,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④燃料电池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等优点。某氢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丁图所示,其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则消耗的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
(21-22高一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20.Ⅰ.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FeSO4·7H2O固体和蒸馏水配制FeS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少量铁粉和 (写物质名称)。
(2)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大,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则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 (写化学符号,下同),还原性小于 。
Ⅱ.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有毒的和,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3)第①步存在平衡:2(黄色)+2H+(橙色)+H2O。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 色。
(4)第②步中,还原1 mol离子,需要 mol FeSO4·7H2O。
方法二:电解法
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
(5)用Fe做电极的原因为 。
(6)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 (写化学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①中Mg作负极,Al作正极,②中Al作负极,Mg作正极,③中Cu作负极,Fe作正极,④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故A错误;
B.②中Mg电极是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③中Cu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 2 e-=Cu2+,Fe为正极,Fe电极上可持续产生气泡, C错误;
D.原电池离子移动方向是“同性相吸”,则④中溶液中的Cl-向负极即Fe电极移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A
【详解】A.图甲为Zn、Cu、H2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Cu电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向Zn电极方向移动,电极附近溶液中浓度减小,故A错误;
B.锌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锌筒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锌筒会变薄,故C正确;
D.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消耗硫酸,硫酸浓度不断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A。
3.C
【分析】该装置为化学电源,通氧气一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通甲醛一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HCHO-4e-+H2O=CO2+4H+,据此分析;
【详解】A.工作电极为负极,对电极为正极,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工作时,电子从工作电极经导线流向对电极,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工作时,对电极的反应为:O2+4H++4e-=2H2O,故B错误;
C.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负极反应式为HCHO-4e-+H2O=CO2+4H+,电池总反应为HCHO+O2=CO2+H2O,反应生成水,稀释电解质,即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故C正确;
D.电池总反应为HCHO+O2=CO2+H2O,每有1mol甲醛参与反应,就需要1mol氧气,氧气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需要5×22.4L空气通入电极(标准状况下,故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铜锌原电池中锌较活泼,锌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铜故为正极;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b极为正极,氢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离子,a极为负极;
【详解】A.铜锌原电池中总反应为锌和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氧燃料电池中总反应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两个装置内发生氧化反应的分别是锌片和氢气,B正确;
C.铜锌原电池内铜片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放电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C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故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b极定向移动,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若M电极为Mg,N电极为Al,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Al为负极,负极上Al失去电子,Mg为正极,得电子,故A错误;
B.若M电极为Fe,N电极为Cu,X溶液为浓硝酸,Cu能和浓硝酸反应,Cu被氧化,作负极,Al在浓硝酸中钝化,硝酸根在正极铝上得电子被还原为二氧化氮,故B错误;
C.若M电极质量减轻,N电极质量不一定增加,如Mg-Al-氢氧化钠溶液,铝为负极,镁为正极,负极生成Na[Al(OH)4],正极生成氢气,正极质量不增加,故C错误;
D.一般来说,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一极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若M电极质量显著减少,表示M失去电子,则M一定为负极,故D正确。
答案选D。
6.A
【详解】由a+b2+=b+a2+反应,可知a的还原性大于b,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b;a、c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溶液中,a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a为原电池的正极,故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b、d构成的原电池中,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作负极,故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综上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a>b>d,故选A。
7.D
【详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
B.P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电池工作时,Pb电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2e-+2Cl-=PbCl2,则Pb电极上有白色沉淀PbCl2生成,C正确;
D.Pb电极作负极,Pt电极作正极,溶液中 H+向正极移动,即向Pt电极区域移动,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由图可知,A极物质由氧气转化为水,化合价降低,所以A极是正极,B极是负极,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极是正极,B极是负极,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A极是正极,B极是负极,质子带正电荷,放电时向正极移动,所以质子从海底沉积层通过交接面向海水层移动,故B正确;
C.CH2O在微生物作用下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HS-,并不是在负极的电极反应,负极上HS-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单质,电极反应式为:HS--2e-=S↓+H+,故C错误;
D.微生物蛋白质高温条件下会失活,故升温不一定能提高电池的效率,故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甲烷燃料电池中甲烷发生氧化反应,故B极为负极,A为正极,据此分析。
【详解】A.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A电极通入氧气,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B电极通入甲烷,甲烷失去电子和阳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式为CH4+4O2 -8e-=CO2+2H2O,故C正确;
D.甲烷燃料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化学能变为热能,该电池的总反应:CH4+2O2 =CO2+2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B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NO →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8e-+2H2O=2CO2↑+8H+,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8H++6e-=N2↑+4H2O。
【详解】A.NO→N2,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A错误;
B.a为负极,b为正极,溶液中Cl-通过X离子交换膜移向负极,则X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Na+通过Y离子交换膜移向正极,则Y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正确;
C.未指出气体所处的状况(包括压强、温度),无法计算N2的物质的量,因而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C错误;
D.根据电极反应式,转移相同的24mol电子,电极a生成6molCO2,电极b生成4molN2,则电极a和电极b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极为负极,A项错误;
B.b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
C.透过隔膜,从a极室进入b极室,C项正确;
D.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D项错误。
答案为C。
12.D
【详解】A.a点氧气得电子产生,电极反应式为,A错误;
B.a点产生,能使酚酞变红,b点被溶液覆盖,氧气含量少,不易发生吸氧腐蚀,短时间内b点溶液不会变红,B错误;
C.锡活泼性位于铁之后,铁作负极失电子,并没有被保护,C错误;
D.两个实验的电解质溶液均为中性,正负极材料相同,均发生铁的吸氧腐蚀,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图I中锌棒直接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置换反应产生ZnSO4和H2;图Ⅱ中Zn、Cu、硫酸构成原电池,锌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图Ⅱ中锌溶解的速率比图I的快,A错误;
B.图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为放热反应,图Ⅱ中构成原电池,化学能没有全部转化为热能,大多转化为电能,因此图I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图Ⅱ的示数,B正确;
C.图Ⅱ因构成原电池,温度计示数低于图I,C错误;
D.图I中锌棒直接与稀硫酸接触,Zn失去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H+在锌棒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H2,气泡产生于锌棒表面;而图Ⅱ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由导线流向铜棒,在铜棒上H+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H2,可见图Ⅱ的气泡产生于铜棒表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4.B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NO2和NH3发生归中反应,NO2中N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故通入NO2的电极B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NH3中N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故通入NH3的电极A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
【详解】A.电流通过离子交换膜才能形成闭合回路,A正确;
B.负极反应式为,消耗氢氧根离子的同时生成水,因此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电极室溶液的碱性减弱, B错误;
C.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电子从电极A经负载流向电极B,C正确;
D.正极反应式为,负极反应式为,转移相同数量的电子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4,即左右两侧电极室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4∶3, D正确;
故选B。
15.D
【详解】A.放电时,Na作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电子的流向从负极到正极,故从钠箔导线,A正确;
B.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向正极移动,B正确;
C.放电时,正极上二氧化碳得电子和钠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钠和C,故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若溶液做电解质,Na会和水反应,所以不行,D错误;
故选D。
16.(1) 化学 电
(2) 还原 减弱
(3)SO2+2H2O 2e =+4H+
(4) 正 Zn 2e =Zn2+
【详解】(1)该装置没有外加电源,是一个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由图示可看出,电子由a表面转移到b表面,因此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催化剂b处的反应为:O2+4H++4e-=2H2O,其附近溶液酸性减弱。
(3)催化剂a表面是SO2失去电子生成硫酸,电极方程式为:SO2+2H2O 2e +4H+
(4)用牺牲金属锌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锌比铁活泼,则钢铁管道作正极,负极锌失去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电极方程为Zn 2e =Zn2+。
17.(1) 负极 铝棒 H2
(2) AgNO3 d
(3) 电极甲 还原反应 电极乙 电极乙
【详解】(1)①镁与硫酸反应,铝与硫酸反应,镁的活泼性比铝强,因此镁为负极,铝为正极,再根据X电极是电子流出的极,则电极X为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负极;。
②根据前面分析该电池的正极是铝棒,该电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变为氢气,因此正极产物W是H2;故答案为:铝棒;H2。
③该原电池总反应是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2)若装置甲中两电极质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电极为Ag电极,则一个电极质量增加10.8g,另一个电极质量减少0.9g,题中金属活泼性都比银弱,说明银为正极,银电极质量增加,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AgNO3)溶液,有0.1mol银生成,有0.1mol电子转移,则负极会消耗0.05mol铁或0.05mol镁或0.05mol铜或铝,质量分别为2.8g、1.2g、3.2g、0.9g,则电极X为Al电极;故答案为:AgNO3;d。
(3)①燃烧电池中燃料为负极,氧化剂为正极,则正极为电极甲,氧气得到电子,则说明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电极甲;还原反应。
②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即电极乙流出;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则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向负极即电极乙;故答案为:电极乙;电极乙。
18.(1) Zn+2H+=H2↑+Zn2+ A
(2)该原电池中Zn失电子,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溶液中的H+在正极Cu上得电子生成H2
(3)实验I和Ⅱ产生等量气体时,根据能量守恒,则能量改变相同,但温度变化不相同,则说明实验I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实验Ⅱ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部分转化为热能
(4)②③
(5)发生偏转,Fe 2e-=Fe2+
【详解】(1)①Zn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H2↑+Zn2+;故答案为:Zn+2H+=H2↑+Zn2+。
②Zn片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其能量变化关系符合如图A;故答案为:A。
(2)结合电子的移动方向,解释Cu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该原电池中Zn失电子,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溶液中的H+在正极Cu上得电子生成H2;故答案为:该原电池中Zn失电子,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溶液中的H+在正极Cu上得电子生成H2。
(3)实验I和Ⅱ产生等量气体时,测得T2>T3。结合能量的转化形式,分析两溶液温度变化幅度不同的原因实验I和Ⅱ产生等量气体时,根据能量守恒,则能量改变相同,但温度变化不相同,则说明实验I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实验Ⅱ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部分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实验I和Ⅱ产生等量气体时,根据能量守恒,则能量改变相同,但温度变化不相同,则说明实验I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实验Ⅱ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部分转化为热能。
(4)①由于锌直接与硫酸接触,因此在锌电极上也可观察到气泡产生,故①正确;②电子可由锌电极经导线流向铜电极,不是经过电解液,故②错误;③原电池离子移动是“同性相吸”,则溶液中的SO向锌电极移动,故③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②③。
(5)将Zn片和Cu片换成Fe片和石墨棒,重复实验Ⅱ,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则Fe片溶解,其铁片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Fe 2e-=Fe2+;故答案为:发生偏转,Fe 2e-=Fe2+。
19.(1) 放出 91.5
(2) 正极 从Cu流向Zn 22.4
【详解】(1)的反应热=,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当生成1mol HCl时,该反应放出热量为91.5kJ,答案为:放出,91.5;
(2)①甲装置是锌锰干电池,锌做负极,碳棒做正极,答案为:正极;
②乙装置是锌、铜和硫酸构成的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外电路中电流的流向是从正极到负极,即从Cu流向Zn,答案为:从Cu流向Zn;
③丙装置是铅酸蓄电池,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负极反应是铅失去电子转化为硫酸铅,答案为:;
④氢气燃料电池总反应:,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根据电极反应可知消耗氧气0.5mol,此时消耗为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答案为:,22.4。
20.(1)硫酸
(2) Fe3++e-=Fe2+ Fe3+ Fe
(3)橙色
(4)6
(5)阳极反应为Fe-2e-═Fe2+,以提供还原剂Fe2+
(6)Fe(OH)2
【详解】(1)FeSO4溶液易被氧化为硫酸铁,加入铁可以防止Fe2+被氧化;Fe2+离子在水溶液中水解使配制的溶液变浑浊,加入少量硫酸可以抑制二价铁离子的水解。
(2)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这是因为石墨电极上Fe3+得到电子被还原为Fe2+,故石墨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总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Fe3+为氧化剂,Fe2+为氧化产物,由于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强,所以氧化性:Fe2+<Fe3+,Fe2+还原性小于Fe。
(3)第①步存在平衡:2(黄色)+2H+(橙色)+H2O,若平衡体系的pH=2,溶液呈酸性,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显橙色。
(4)第②步中,离子中的Cr由+6价降低为+3价,亚铁离子由+2价升高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还原1 mol离子,需要mol=6mol FeSO4·7H2O。
(5)在电解法除铬中,铁作阳极,阳极反应为Fe-2e-═Fe2+,以提供还原剂Fe2+。
(6)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水电离产生的H+放电生成H2:2H++2e-═H2↑;同时大量产生了OH-,阳极Fe-2e-=Fe2+,产生Fe(OH)2沉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