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木马病毒
B. 通电后运动的机器人
C. 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D.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木马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错误。
B.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错误。
C.芽孢细菌的休眠体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正确。
D.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错误。
故选C。
2. 菠菜面是我省的特色面食小吃。菠菜在水中清洗时水不会变绿,用开水煮菠菜时水会变绿,是因为破坏了细胞的( )
A. 细胞膜 B. 液泡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可见,用开水煮菠菜时水会变绿,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A正确。
B.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B错误。
C.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错误。
故选A。
3. 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到图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若要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央,该同学应将玻片( )
A. 向左上方移动 B. 向左下方移动
C. 向右上方移动 D. 向右下方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一诗中描写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里分别描述了蝴蝶、蜻蜓的哪些行为( )
A. 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B. 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C. 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 繁殖行为,觅食行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1)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2)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详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故“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蛱蝶吸食花蜜,属于觅食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故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所以,这首诗里分别描述了蝴蝶、蜻蜓的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故选B。
5. 生物学课上常常使用洋葱根尖来做实验,小李同学在学习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在实验室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变化。图甲是他使用的显微镜示意图,图乙是他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使物像放大的结构是图甲中的①②
B. 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C. 视野亮度过高时,可以调节图甲中的③
D. 图乙中⑥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图甲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2.图乙中:⑥是染色体。
【详解】A.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目镜无螺纹,A正确。
B.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可见,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④细准焦螺旋,B正确。
C.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可见,视野亮度过高时,可以调节图甲中的③反光镜,选择平面镜,C正确。
D.图乙中⑥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 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 生物体的生长可以只依赖细胞的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数目不会增多,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也不会发生改变。
【详解】AD.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A正确,D错误。
BC.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因此,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BC正确。
故选D。
7. 某地区生活在雪地的鼠的毛色为白色,白鼠不易被天敌发现而免遭捕食。下图甲表示1940~1960年该地区的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生活在雪地的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1940~1960年,白鼠占比的最大值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前
C. 1950年后白鼠的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降雪天数减少导致其易被天敌捕食
D. 1940~1950年,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这些适应性的特征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详解】A.生活在雪地的鼠的毛色为白色,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A正确。
B.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1940~1960年,白鼠占比的最大值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后,B错误。
C.1950年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鼠是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导致其易被天敌捕食,因此白鼠的数量减少,C正确。
D.1940~1950年,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导致其不易被天敌捕食,因此白鼠的数量增多,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的范围很大,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全部
B. 生物圈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
C.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D. 阳光、大气和水蒸气都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1)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又包含了各类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关联的,它们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详解】A、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错误。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中的阳光、大气和水蒸气都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D正确。
【点睛】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9. 如图是植物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B. 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②发育而成
C. 丙图中的①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a
D. 丁图中的结构c和d可以使根不断伸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是菜豆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图乙是一个枝条:a叶、b茎、c芽;图丙是枝芽的结构:①幼叶、②芽原基、③芽轴;图丁是根尖结构: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详解】A.甲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共同组成种子的胚,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结构④子叶中,A正确。
B.乙图中的a叶和b茎是由甲图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成,B正确。
C.丙图中的①幼叶会发育成乙图中的a叶,C正确。
D.丁图中的结构b伸长区和c分生区可以使根不断长长,D错误。
故选D。
10. 下面的式子是光合作用反应式,a和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b
A. 叶绿体;二氧化碳 B. 线粒体;氧气
C. 叶绿体;氧气 D. 线粒体;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综上分析可知,a和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叶绿体、氧气,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塑料袋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袋内,木条复燃,B正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使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12. 如图是人体脑部和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脑部的生长,②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
B.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C. 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D. 脑部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图中曲线①是脑部的生长,曲线②是生殖器官的生长。
【详解】A.在青春期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基本停滞,所以曲线①是脑部的生长,②是生殖器官的生长,故A正确。
B.在青春期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基本停滞,所以曲线②是生殖器官发育,①是脑部发育,由曲线②可以看出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由曲线①可以看出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故B错误。
C.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故C错误。
D.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故D错误。
故选A。
13. 下表是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0 64 6
A. 动物学习能力的强弱与遗传物质有关
B. 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D. 动物绕道取食是与生俱来的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详解】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种类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说明动物学习能力的强弱与遗传物质有关,A正确。
B.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强,B错误。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错误。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后天形成的,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D错误。
故选A。
14. 如图是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 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4层细胞
C. 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
D. 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就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吸气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氧气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气的浓度高,肺泡中的氧气就会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图中的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
【详解】A.气体的扩散作用就是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因此a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错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肺泡中的b氧气扩散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B错误。
C.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了肺泡,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C正确。
D.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是某人的血浆、肾小管、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 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 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D. 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乙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被滤过到血液中,不可能出现在肾小管中,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区别。
16.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学习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①内含有色素,才使我们拥有了“黑眼珠”
B. 乙同学认为,眼球中对光线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是②
C. 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③是窗户上的玻璃
D. 丁同学认为,当物像落到⑥的前方时,需要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内膜(⑥视网膜)、中膜(①虹膜、④睫状体、脉络膜)、外膜(③角膜和⑤巩膜)三部分;内容物包括②晶状体、⑧玻璃体。
【详解】A.图中结构①虹膜内含有色素,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珠”,故A正确。
B.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够折射光线。因此眼球中对光线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是②晶状体,故B正确。
C.眼球壁的外膜前方是角膜,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进入眼球内部。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③角膜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故C正确。
D.当物像落到⑥视网膜的前方时,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错误。
故选D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机体迅速消瘦、情绪容易激动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
B. 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C.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 甲亢患者应大量食用海带等海产品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没有导管,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而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甲亢,因此,大量食用海带等富碘海产品有可能会加重病情,D错误。
故选B。
【点睛】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个重要的考点。
18. 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做伸肘动作时,图一的1收缩,2舒张
B. 图二中3能有效减少出现脱臼现象
C. 图三中A、B表示肌腱,B应连接在10上面
D. 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配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3关节囊,4关节腔,5关节软骨,6关节头,7关节窝,8关节面;A、B是肌腱,9、10是骨。
【详解】A.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结合题图可知,做伸肘动作时,图一的1肱二头肌舒张,2肱三头肌收缩,A错误。
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可见,图二中3关节囊能有效减少出现脱臼现象,B正确。
C.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结合题图可知,图三中A、B表示肌腱,B应连接在10上面,C正确。
D.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D正确。
故选A。
19. 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白色体色的定向变异
B. 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不施用农药前,害虫本身不存在抗药性
D. 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适应环境将脖子伸长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错误。
B.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冬天雷鸟在雪地上活动,体色接近雪的颜色为白色;夏天雷鸟在土地上活动,体色接近地面颜色,雷鸟羽毛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的抗药性是不定向变异,其出现与否与施农药不存在先后的问题,C错误。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是用进废退学说,这是不科学的。长颈鹿的长颈是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20.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A、B、C,AB、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两个不同的蚁穴各捕获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 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 在A、C两个岛上各放入等量的食物
D.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
【详解】A.为不影响实验效果,捕获的蚂蚁必需来自同一蚁穴,A错误。
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正确。
C.在探究过程中,A岛放入甜食,C岛放入等量的清水,C错误。
D.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不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手的气味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 为被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狂犬疫苗
C. 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D. 为中学生注射乙肝疫苗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详解】A.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联合疫苗,通常在儿童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接种,A正确。
B.为被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狂犬疫苗是被动免疫的一种形式,不属于计划免疫。狂犬疫苗可以提供短期的抗体保护,但它不是通过预先计划的疫苗接种程序来实现的,B错误。
C.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通常在儿童早期通过口服的方式接种,C正确。
D.为中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开始接种,并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完成加强剂次,D正确。
故选B。
22. 如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被子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2 8730 6300 19056 260000
A. 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生物数量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题干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 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③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④鸟卵产出后,受精卵开始发育,发育的部位是胚盘
⑤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昆虫和两栖动物都属于变态发育类型;鸟类是体内受精,卵生;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详解】①蝗虫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①正确;
②果蝇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显著的差别,这种方式叫做完全变态发育,②错误;
③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③正确;
④鸟卵在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外界温度低,停止发育,等温度适宜时,再继续发育,④错误;
⑤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⑤正确。
故选C。
24.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女性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③
B. 进入女性体内的精子一定含有Y染色体
C.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⑦
D. 月经的形成与②④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子宫内膜,⑤阴道,图二中,③子宫,⑤阴道,⑥胎盘,⑦脐带,⑧胎儿,⑨羊水。
【详解】A.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①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③子宫,A错误。
B.男性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性染色体或含Y性染色体。可见,通过⑤阴道进入女性体内的精子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⑦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C错误。
D.进入青春期以后,在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促进下女性出现月经。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育龄妇女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可见,月经周期的出现与①卵巢和③子宫都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D。
25. 生活中发现有人因意外造成呼吸、心脏骤停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急救并等待医生到来。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判断患者情况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B. 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时,不必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C. 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证明抢救有效
D. 图所示的用于心肺复苏药品不可自行购买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遇到意外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还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止血等常用的急救措施。
【详解】根据题意,患者呼吸心脏骤停,需要判断患者情况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诉医生患者的状况和病人所在的地址;同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在实施心肺复苏术时需要,判断和检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通畅,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30次的同时,人工口对口吹气2次;待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表明抢救成功。图片中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属于处方药,必须凭借医生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35分,[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6.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和兔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狼、草和兔所形成的食物链:______。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成分中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和______。
(2)冬天草减少,兔的数量减少,狼的数量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或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______。
(3)若大量捕杀狼,兔的数量可能会急剧增加,从而破坏草原植被,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最终免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草原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得以好转,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答案】(1) ①. 草→兔→狼 ②. 分解者
(2) ①. 减少 ②. 生态平衡
(3) ①. 减少 ②. 自我调节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写出狼、草和兔所形成的食物链是草→兔→狼,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小问2详解】
冬天草减少,兔的数量减少,则狼的数量也因为食物的减少而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或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小问3详解】
由于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此时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增多后减少,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7.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一中的[ ]______会发育成为种子。
(2)绿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填“导管”或“筛管”)向下运输达到根部。
(3)图二所示装置中,培养盆栽植物一段时间后,透明的玻璃钟罩内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一直在进行______作用。
(4)若要用图二装置验证绿色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
(5)图三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合作用的结果,请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6)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不仅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更能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和水循环。
【答案】(1)②胚珠 (2)筛管
(3)蒸腾 (4)用黑色塑料袋将装置罩起来几个小时,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5)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
(6)碳-氧
【解析】
【分析】1.题图一中:①花柱,②胚珠,③受精卵。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小问1详解】
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故图一中的②胚珠会发育成为种子。
【小问2详解】
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故绿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达到根部。
【小问3详解】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故培养盆栽植物一段时间后,透明的玻璃钟罩内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一直在进行蒸腾作用。
【小问4详解】
呼吸作用是产物是二氧化碳,可通过检测二氧化碳来验证盆栽绿色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影响,应该在遮光的情况下,在玻璃钟罩内放一杯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
【小问5详解】
观察图三可知,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增大而变强,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强。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小问6详解】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因此,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8. 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⑧表示生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器官、系统或细胞,a、b、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求,青少年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图一中过程①变为物质a,参与过程①的器官有______,a是______。
(2)图2中曲线c点对应图一中的过程______(填序号)。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 ]______,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时,心脏瓣膜的状态是______。
(4)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共穿过______层细胞。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一中该物质排出体外的途径有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胃、小肠 ②. 氨基酸
(2)④ (3) ①. 2左心房 ②. 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
(4) ①. 四##4 ②. ⑦⑧
【解析】
【分析】(1)图一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吸气,④表示呼气,⑤表示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⑥表示食物残渣排出体外,⑦表示尿的形成,⑧表示汗液的形成;a代表氨基酸;甲是呼吸系统,乙是肾脏,丙是皮肤,丁是组织细胞。
(2)图二中:ab和de阶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可表示吸气过程;bcd阶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可表示呼气过程。
(3)图三中:1是右心房,2是左心房,3是右心室,4是左心室。
【小问1详解】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所以,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程①消化变为物质a氨基酸,参与过程①的器官有胃、小肠。
【小问2详解】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图一中过程④呼气对应图二中的曲线bcd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过程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小问3详解】
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途径可以是:外界→呼吸道→肺→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所以,图一中物质b(氧气)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2]左心房。心脏工作过程是: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所以,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瓣膜的状态是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小问4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共穿过4层细胞(肾小球壁1层+肾小囊内壁1层+肾小管1层+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1层)。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④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⑦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⑧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所以,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一中该物质排出体外的途径有⑦⑧。
29. 已知人的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小玲是一个单眼皮女生,她对自己家庭眼睑的遗传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出其家庭成员眼睑遗传的关系图谱(如图所示)。
(1)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玲是单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双眼皮和单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
(2)据图分析,小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小玲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小玲成年后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并与一位双眼皮男子结婚,若他们生出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______,这个孩子______(填“可能”或“一定”)是双眼皮。
【答案】(1) ①. 变异 ②. 相对性状
(2) ①. aa ②. Aa
(3) ①. 50% ②. 可能
【解析】
【分析】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玲是单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双眼皮和单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人的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则小玲的基因组成是aa,小玲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如下:
【小问3详解】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都是50%;遗传图如下:
故若他们生出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50%;小玲成年后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但是基因组成仍未aa,与一位双眼皮男子结婚,双眼皮是显性性状,故基因型是AA或者Aa;若是AA型,则生出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双眼皮(Aa),遗传题如下图1,若是Aa型,则孩子中有50%是双眼皮,遗传图如下图2:
故小玲成年后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并与一位双眼皮男子结婚,若他们生出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50%,这个孩子可能是双眼皮。
30. 泡菜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制作泡菜时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种类是否有关?小秦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制作泡菜”的项目学习之旅。
任务一: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
(1)泡菜和酸奶都属于发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相同,都是______,其繁殖方式是______(填“分裂生殖”或“孢子生殖”)。该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
(2)同学们准备了三个泡菜坛,分别采用等量的白菜、芹菜和胡萝卜制作泡菜,过程为:蔬菜整理→清洗→晾干→切分→入缸→加入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料→密封→发酵→成品。每组泡菜坛应先烫洗并倒扣控干水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应放置在15~20℃的环境中,而不能放在冰箱或寒冷的室外,这是因为______是影响发酵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
(4)小秦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每天取等量样本,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并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①这个实验的研究的变量是______。
②小秦取等量样本,并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5)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蔬菜中的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若将这三种蔬菜混合制成泡菜,则该泡菜至少在第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
【答案】(1) ①. 乳酸菌 ②. 分裂生殖 ③. 无成形细胞核
(2)高温杀菌(或避免杂菌污染)
(3)温度 (4) ①. 蔬菜的种类 ②. 减小实验误差
(5) ①. 白菜 ②. 9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泡菜和酸奶的制作都利用了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生殖,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小问2详解】
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因此,每组的泡菜坛应烫洗并倒扣控干水分,这样做的目的是高温杀菌。
【小问3详解】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应放置在15~20℃的环境中,而不能放在冰箱或寒冷的室外,这是因为温度是影响发酵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小问4详解】
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制作泡菜时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种类有关么?”。在设计实验时,各组除了蔬菜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为了减少误差,每种蔬菜至少取样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小问5详解】
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9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最少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白菜最合适作为泡菜原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木马病毒
B. 通电后运动的机器人
C. 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D.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2. 菠菜面是我省的特色面食小吃。菠菜在水中清洗时水不会变绿,用开水煮菠菜时水会变绿,是因为破坏了细胞的( )
A. 细胞膜 B. 液泡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3. 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到图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若要将图像移至视野中央,该同学应将玻片( )
A. 向左上方移动 B. 向左下方移动
C. 向右上方移动 D. 向右下方移动
4. 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一诗中描写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首诗里分别描述了蝴蝶、蜻蜓的哪些行为( )
A. 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B. 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C. 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 繁殖行为,觅食行为
5. 生物学课上常常使用洋葱根尖来做实验,小李同学在学习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在实验室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变化。图甲是他使用的显微镜示意图,图乙是他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使物像放大的结构是图甲中的①②
B. 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C. 视野亮度过高时,可以调节图甲中的③
D. 图乙中⑥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的
6.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 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 生物体的生长可以只依赖细胞的分裂
7. 某地区生活在雪地的鼠的毛色为白色,白鼠不易被天敌发现而免遭捕食。下图甲表示1940~1960年该地区的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生活在雪地的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1940~1960年,白鼠占比的最大值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前
C. 1950年后白鼠的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降雪天数减少导致其易被天敌捕食
D. 1940~1950年,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增多
8. 下列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的范围很大,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全部
B. 生物圈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
C.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D. 阳光、大气和水蒸气都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
9. 如图是植物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B. 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②发育而成
C. 丙图中的①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a
D. 丁图中的结构c和d可以使根不断伸长
10. 下面的式子是光合作用反应式,a和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b
A. 叶绿体;二氧化碳 B. 线粒体;氧气
C. 叶绿体;氧气 D. 线粒体;水
11.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2. 如图是人体脑部和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脑部的生长,②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
B.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C. 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D. 脑部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13. 下表是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0 64 6
A. 动物学习能力的强弱与遗传物质有关
B. 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D. 动物绕道取食是与生俱来的行为
14. 如图是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 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4层细胞
C. 肺泡是细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
D. a氧气,b为二氧化碳
15. 下列是某人的血浆、肾小管、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 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 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 D. 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16.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学习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①内含有色素,才使我们拥有了“黑眼珠”
B. 乙同学认为,眼球中对光线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是②
C. 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③是窗户上的玻璃
D. 丁同学认为,当物像落到⑥的前方时,需要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机体迅速消瘦、情绪容易激动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
B. 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C.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 甲亢患者应大量食用海带等海产品
18. 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做伸肘动作时,图一的1收缩,2舒张
B. 图二中3能有效减少出现脱臼现象
C. 图三中A、B表示肌腱,B应连接在10上面
D. 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配合
19. 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产生白色体色的定向变异
B. 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不施用农药前,害虫本身不存在抗药性
D. 长颈鹿的“长颈”是为了适应环境将脖子伸长的结果
20.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A、B、C,AB、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两个不同的蚁穴各捕获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 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 在A、C两个岛上各放入等量的食物
D.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
21.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为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 为被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狂犬疫苗
C. 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D. 为中学生注射乙肝疫苗
22. 如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被子植物
世界已知种数 4342 8730 6300 19056 260000
A. 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生物数量多样性
23. 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果蝇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③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④鸟卵产出后,受精卵开始发育,发育的部位是胚盘
⑤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24.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女性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③
B. 进入女性体内的精子一定含有Y染色体
C.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⑦
D. 月经的形成与②④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25. 生活中发现有人因意外造成呼吸、心脏骤停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急救并等待医生到来。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判断患者情况后,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B. 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时,不必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C. 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证明抢救有效
D. 图所示的用于心肺复苏药品不可自行购买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35分,[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6.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和兔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狼、草和兔所形成的食物链:______。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成分中还应包括非生物成分和______。
(2)冬天草减少,兔的数量减少,狼的数量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或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______。
(3)若大量捕杀狼,兔的数量可能会急剧增加,从而破坏草原植被,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最终免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草原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得以好转,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27.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一中的[ ]______会发育成为种子。
(2)绿叶制造有机物通过______(填“导管”或“筛管”)向下运输达到根部。
(3)图二所示装置中,培养盆栽植物一段时间后,透明的玻璃钟罩内壁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植物一直在进行______作用。
(4)若要用图二装置验证绿色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
(5)图三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合作用的结果,请推测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6)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不仅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更能维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和水循环。
28. 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⑧表示生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器官、系统或细胞,a、b、c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二是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三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了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青少年的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等食物。食物中的蛋白质经图一中过程①变为物质a,参与过程①的器官有______,a是______。
(2)图2中曲线c点对应图一中的过程______(填序号)。
(3)图一中物质b进入人体,最先到达图三中心脏的[ ]______,当物质b随血液由心脏泵入动脉时,心脏瓣膜的状态是______。
(4)血液中的无机盐经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再次回到血液,共穿过______层细胞。尿素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图一中该物质排出体外的途径有______(填序号)。
29. 已知人的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小玲是一个单眼皮女生,她对自己家庭眼睑的遗传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出其家庭成员眼睑遗传的关系图谱(如图所示)。
(1)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玲是单眼皮,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双眼皮和单眼皮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__。
(2)据图分析,小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小玲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小玲成年后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并与一位双眼皮男子结婚,若他们生出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______,这个孩子______(填“可能”或“一定”)是双眼皮。
30. 泡菜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大众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制作泡菜时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的种类是否有关?小秦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制作泡菜”的项目学习之旅。
任务一: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
(1)泡菜和酸奶都属于发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相同,都是______,其繁殖方式是______(填“分裂生殖”或“孢子生殖”)。该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
(2)同学们准备了三个泡菜坛,分别采用等量的白菜、芹菜和胡萝卜制作泡菜,过程为:蔬菜整理→清洗→晾干→切分→入缸→加入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料→密封→发酵→成品。每组泡菜坛应先烫洗并倒扣控干水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应放置在15~20℃的环境中,而不能放在冰箱或寒冷的室外,这是因为______是影响发酵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
(4)小秦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每天取等量样本,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并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①这个实验的研究的变量是______。
②小秦取等量样本,并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_。
(5)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蔬菜中的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若将这三种蔬菜混合制成泡菜,则该泡菜至少在第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