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背景 B.条件 C.性质 D.意义
2.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提纲
3.下列我国重大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4.1959年9月,因苏联撤离援华人员,带走了总设计图,在建的海军长波台被迫停工。33岁的周建畏顶住压力,受命带领技术人员吃干馒头、咸菜,改变建设思路,重新设计,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功率长波发信台。这说明,中国科技人员具有( )
A.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善于创新的精神
B.包容开放,善于学习,勇担责任的精神
C.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
D.直面挫折,不屈不挠,坚定信念的精神
5.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中国航天史上第十次载人飞行圆满收官。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6.中国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以“玉兔”“嫦娥”“祝融”等中华民族集体记忆里的神话角色来命名。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国威军威 B.提升了综合国力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彰显了文化自信
7.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8.(3分)神舟一号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这一成就表明中国( )
A.空间技术已超越世界所有国家 B.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在轨模式
C.空间技术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 D.综合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9.(3分)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杂交水稻之父 B.“铁人”
C.解放军好战士 D.党的好干部
10.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称霸全世界 B.打击帝国主义
C.发展新科技 D.提高国际地位
11.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因此,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12.下列科技成就诞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二、填空题
13.“两弹一星“
成就 ①原子弹: 年 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③氢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 上 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代表科学家 ①钱学森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 、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②邓稼先一生从事 研究。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14.漫步太空
开始实施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成就 ①神舟一号:1991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神舟五号: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神舟七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5.杂交水稻
时间、人物 20世纪70年代,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贡献 ①国内: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 ,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战略措施。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明显
荣誉 ①国内: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②国际: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
16. “党的好干部” 在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在极其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由于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促进我国外交事业发展。1965-1975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49个猛增到107个,逐步实现与西方多国关系的正常化。
——摘编自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简述中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奋斗,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
材料—: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材料二:“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做隐姓埋名人”。
——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一介农夫,播撒智慧,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为我国“两弹一星”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并举出“两弹一星“研制中的两个具体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翁”是谁?他“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原子弹、氢弹、卫星——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可知,两弹使中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这是说两弹的影响,D项正确;
霸权主义的核心讹诈是背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条件,保家卫国是性质,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2.【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作出的贡献,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邓稼先遗留手稿。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未经任何加工的历史遗存材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B符合题意;
电影作品有很大的个人情感,不能作为一手史料,排除A;
《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经过后人的加工,不能作为一手史料,排除C;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提纲,属于二手史料,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史料的分类。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史料的分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是2022年,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
C项①④②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取得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解析】【分析】】由材料“33岁的周建畏顶住压力,受命带领技术人员吃干馒头、咸菜,改变建设思路,重新设计,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功率长波发信台”可知,这说明,中国科技人员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善于创新的精神。材料中体现不出善于学习、淡泊名利、不屈不挠等精神,排除BCD三项,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知识。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以“玉兔”“嫦娥”“祝融”等中华民族集体记忆里的神话角色来命名,这种做法体现的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提高了国威军威 ,航天领域不属于国防军事,不符合题意;
B. 提升了综合国力 ,不是题干要表达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 维护了世界和平 ,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维护世界和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1964年10月 ”“ 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起,举世皆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是在1966年,不符合题意;
C.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不符合题意;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地点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神舟一号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材料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故选D项。
材料显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但“空间技术已超越世界所有国家”表述错误,排除A项。
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在轨模式与材料中“神舟飞行作业时间”不符,排除B项。
中国神舟载人技术是自主科技成果,“空间技术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神舟飞船载人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9.【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邮票是为了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养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A项。
“铁人”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排除B项。
解放军好战士是雷锋,排除C项。
党的好干部是焦裕禄,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可知,作者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正确。
我国并不主张称霸世界,表述有误,排除A项;
材料未强调打击帝国主义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发展新科技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认识。
1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 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 、故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可以看出, 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不符合史实;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不符合史实;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 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 是在1970年,②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④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是在1966年,因此它们的顺序是③④②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在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课本重大事件的时间。
13.【答案】1964;东方红一号;第五个;导弹;原子弹;核垄断;国际地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成就: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③氢弹: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代表有: ①钱学森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②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1964;东方红一号;第五个;导弹;原子弹;核垄断;国际地位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分析识记。
14.【答案】杨利伟;三;翟志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①神舟一号:1991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神舟五号: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神舟七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人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故答案为:杨利伟;三;翟志刚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分析识记。
15.【答案】袁隆平;粮食安全;粮食短缺问题;“杂交水稻之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其贡献是:
①国内: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明显;
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
①国内: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②国际: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袁隆平;粮食安全;粮食短缺问题;“杂交水稻之父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分析识记。
16.【答案】焦格禄;居助呦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在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第二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树。她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答案为:焦格禄;屠呦呦。
【点评】第一空:本题主要考查焦裕禄,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只需识记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即可;
第二空: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属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只需识记她发现了青蒿素即可。
17.【答案】(1)第五个
(2)判断:同意。理由:军事实力是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决定大国国际地位和发言权的重要因素之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逐渐增加。
判断:不同意。理由:“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除此之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也是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可知,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如:判断:同意。理由:军事实力是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决定大国国际地位和发言权的重要因素之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逐渐增加。(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判断:不同意。理由:“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除此之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也是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1)第五个。
(2)判断:同意。理由:军事实力是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决定大国国际地位和发言权的重要因素之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逐渐增加。(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判断:不同意。理由:“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除此之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也是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的全面认识。
18.【答案】(1)国家的大力扶植;海外爱国科学家的归国,扫清了列强剥削盘剥的障碍,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等。
(2)邓稼先(钱学森等);1964年原子弹爆炸。
(3)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4)热爱祖国、开拓进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我国科技的发展。由材料一“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可得出国家大力扶植科学研究;由材料一“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如李四光、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可得出许多海外爱国科学家归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扫清了列强剥削盘剥的障碍,有了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等。
(2)本题考查“两弹一星”。根据材料“‘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我国“两弹一星”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有邓稼先、钱学森等。我国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本题考查袁隆平的知识。根据材料三“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翁”指的是袁隆平;他“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4)本题考查科学家的精神。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我觉得新中国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的热爱祖国、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等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故答案为:
(1)国家的大力扶植;海外爱国科学家的归国,扫清了列强剥削盘剥的障碍,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等。
(2)邓稼先(钱学森等);1964年原子弹爆炸。
(3)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
(4) 热爱祖国、开拓进取。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两弹一星、袁隆平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