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这一结论是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全方位外交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下列史实反映出我国( )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维护祖国统一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捍卫领土主权 D.取得重大外交成就
3.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
C.艰难的探索历程 D.走向世界舞台
4.如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局面。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一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6.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20世纪70年代,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1972—1977年,中国同西方十几个国家谈成了包括化纤、石油、轧钢、火电、机械制造等两百多个进口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
A.国外市场的拓展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外交环境的改善 D.体制改革的深入
8.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下图判断,这个“转折点”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9.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出自(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联合公报》
C.求同存异方针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建国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 ②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二、填空题
1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 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 和 ,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三、问答题
14.以时间为纬、事件为经,自己动手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相关知识点。通过总结,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5.某校历史探究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历程”为主题,并以下面的年代尺为依据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根据年代尺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
(4)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位总统访问中国一周,他称这7天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位美国总统指的是谁?他于哪一年访问中国?为什么他称其访华的7天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5)如今的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与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请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说:“现在,门打开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门打开了”指的是我国外交领域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简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与题干信息“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相符。
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题干结论的出发点,符合题意;
B项“求同存异”方针提出是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的阴谋提出来的,与题目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体现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不符合题意;
D项全方位的外交是我国的外交格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并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史实反映出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
A项维护祖国统一和题干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题干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捍卫领土主权和题干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取得重大外交成就是题干史实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3.【答案】D
【解析】【分析】“求同存异”反映的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小球转动大球”指的是中美建交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4.【答案】C
【解析】【分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②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
C项①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5.【答案】D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结合所学分析: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反映了美苏之间存在对抗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没有体现和的思想,排除C项。
D: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并且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万隆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历史知识。
6.【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重返联合国,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1971年,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和意义。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中国同西方十几个国家谈成了包括化纤、石油、轧钢、火电、机械制造等两百多个进口项目”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改善,推动了经济上的交流,C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为进口西方大国的设备原料等,并没有体现出口,不能反映国外市场的拓展,排除A;
题干体现的是进口西方的设备,没有体现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排除B;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20世纪70年外交环境改革对我国的影响,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符合题意;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与联合国无关,排除A;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与联合国无关,排除C;
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与联合国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A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可知,这一立场出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题干立场的出处,符合题意;
BCD三项《中美联合公报》、求同存异、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材料中的“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作为代表出席参加万隆会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 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排序为:③④①②,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建国后取得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需要掌握建国后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学会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列。
11.【答案】独立自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故答案为:独立自主。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史实。
12.【答案】万隆;西方殖民主义;求同存异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故答案为:万隆、西方殖民主义、求同存异。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万隆会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13.【答案】首次;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印度;缅甸;基本准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故答案为:首次;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印度;缅甸;基本准则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分析识记。
14.【答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积极开展会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包括两个内容,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1954年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积极开展会外交往;
故答案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积极开展会外交往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进行总结,注意采取分类方式进行,即把本课的两个知识点分开总结。
15.【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尼克松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该题答案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该题答案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故该题答案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故该题答案为:尼克松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故该题答案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等。
【点评】(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3)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4)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5)本题考查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学生只需识记知识点再加以概括即可。
16.【答案】(1)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事件: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尼克松访华)。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可知,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此,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由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的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由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说:‘现在,门打开了。’”可知,“门打开了”指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或尼克松访华。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需要,所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形如走向正常化。
故答案为:(1)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事件: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尼克松访华)。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