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8 15: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科技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贾思勰——《农政全书》 B.李时珍——《齐民要术》
C.蔡伦——活字印刷术 D.宋应星——《天工开物》
2.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3.明长城修建的目的是(  )
A.观赏 B.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C.供居民游玩 D.驻守军队
4.“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它的作者被称为“医圣”
5.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建 B.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C.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 D.是游牧和农耕民族交往的纽带
6.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绚丽多彩。下列著作属于同一类别的一组是(  )
A.《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与《农政全书》
7.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著作有(  )
①《伤寒杂病论》
②《天工开物》
③《农政全书》
④《本草纲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8.都城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也是一定时期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三千年来的都城变迁,用两条线就能画出个大概(如下图)。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是中国都城变迁的重要过渡。
周朝至北宋、南宋至清朝主要都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迁移轨迹
——摘编自杨帆等《历史时期中国主要都城的分布变迁研究》
材料二 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三 中国古都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闪耀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北宋时期,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北京是一座有着3 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摘编自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都城长安在图中的位置(写序号)。简述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座古都说明其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的理由。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计、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计、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计。
材料二:施耐庵为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到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偷盗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如图(电视剧照)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的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你知道小说中塑造的打虎英雄是谁吗?
(3)材料三的剧照出自根据哪一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上述三部小说在思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贾思勰——《农政全书》,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书是《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B.李时珍——《齐民要术》,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C.蔡伦——活字印刷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毕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对课本基础知识准确记忆。
2.【答案】D
【解析】【分析】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没有体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特点,A项不符合题意;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没有体现《本草纲目》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没有体现《天工开物》、《本草纲目》,C项不符合题意;
D:依据图片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古代科技经验总结,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对我国古代科技常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仔细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B项正确;
修筑长城的目的观赏、供居民游玩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AC两项;
驻守军队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明长城修筑目的的掌握。
4.【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张仲景被称为“医圣”,D项符合题意;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是游牧和农耕民族交往的纽带。
ABD三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长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起止地点、性质、作用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通史,它们都属于史书,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不符合题意;
C. 《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不符合题意;
D. 《资治通鉴》与《农政全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知道备选项所属的类型回答。
7.【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伤寒杂病论》是汉朝时期的张仲景的医学著作,符合题意;
②《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不符合题意;
③《农政全书》是一部农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④《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 “医学成就”,结合四个选项的成就,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8.【答案】(1)位置:①。趋势:沿着杭州—南京—北京一线,由南向北迁移。
(2)沿中轴线布局(或形式是方正的);政治色彩浓厚(或体现政治职能)。
(3)【示例一】西安。理由:西安是中国古代定都最久的城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汉朝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长安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的建筑布局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示例二】开封。理由:开封是古代著名都城;北宋开封(东京城)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那里有繁华的都市生活,孕育出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和描绘地。
【示例三】北京。理由:六朝古都,大一统的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北京;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历史上风云际会之地,见证了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唐朝安史之乱、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明朝、京剧的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
【解析】【分析】(1)位置: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等位置判断,①处属于都城,且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应是唐朝都城长安。轨迹: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南宋都城临安,元朝都城大都,明朝都城南京,清朝都城北京,可知从南宋到清朝时期,都城开始从中原地区移到临海地区,大致沿着”杭州-南京-北京“,先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的方向迁移。
(2)特点: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轴线布局(或形式是方正,有一条中轴线);政治色彩浓厚(或体现政治职能)。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点明主要特征,意义。如,城市:北京;说明: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北京;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城市:开封;说明:开封是宋朝都城;开封(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故答案为:
(1)位置:①长安;趋势:南宋至清朝,都城迁移轨迹沿着杭州—南京—北京一线,南北方向迁移。 (2)特点:①轴线布局(或形式是方正,有一条中轴线);②政治色彩浓厚(或体现政治职能)。 (3)城市:北京;说明:元明清三代均定都于北京;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城市:开封;说明:开封是宋朝都城;开封(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困难,考查学生对唐宋明朝都城变迁的认识。
9.【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武松。
(3)《西游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由“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可知,材料四中的“八献”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2)本题考查《水浒传》的相关知识。施耐庵的《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创作而成,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性格、经历不同的各种反抗者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塑造的打虎英雄是武松。
(3)本题考查《西游记》的相关知识。材料三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剧照,《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4)本题考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之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具有反封建思想,这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之处。
故答案为:(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武松。
(3)《西游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都具有反封建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小说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