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饥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 由此可见,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2.[2023 四川眉山模拟]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清兵力量强大;有的认为是大顺军入京后腐败,领导人骄傲自满;有的认为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存在失误;有的认为是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形成满汉地主阶级共同对付起义军的情况。据此可知,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认识( )
A.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合理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所列观点都没有参考价值 D.后面学者的观点比前面的可信
3.[2023 山东东营二模]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4.[2023 安徽安庆调研]“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
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5.[2023 山东青岛期末]下表浓缩呈现的事件是( )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跃马除暴政,甲申(1644年为甲申年)朱明终
A.满洲的兴起 B.明朝的灭亡
C.清兵入关 D.大顺政权的灭亡
6.[2022河南南阳期末]以下是某同学为了研究某个历史问题而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问题是( )
A.明朝建立的背景 B.明朝兴盛的表现
C.明朝外交的概况 D.明朝灭亡的原因
7.[2023 四川南充期末]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局势特点是( )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A.外重内轻 B.王室衰微 C.政权更迭 D.南北对峙
8.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据此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
A.天灾不断 B.政治腐败 C.土地兼并 D.法纪松弛
9.(2分)明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所有统一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标志着明帝国灭亡的是( )
A.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B.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占领北京城
C.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D.皇太极指挥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
10.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二、填空题
11.李自成起义概况:
⑴起义军提出“ ”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⑵1644年, 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2.满洲兴起;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 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 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3.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三、材料分析题
14.[2022甘肃定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使所有限制君权之机构削弱,而控制臣下之机构则多方加强,形成君主独裁强横而不可制。
——摘编自邝士元《国史论衡》
材料二 十七日,农民军围攻北京城。 城防已从根本上失去了抵御的能力。 崇祯帝只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大呼:‘内外诸臣误我! 误我!’”
——摘编自赵毅、于宝航著《明史十二讲》
材料三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加上统治阶级生活糜烂,耗资巨大,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摆脱财政危机,明政府加强了对自耕农的赋役压榨。
(1)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是如何“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的? 他又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农民军”在此之前曾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 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 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 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 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 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 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摘自《豫变纪略》
材料二: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等民谣。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列举材料三中①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指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不是根本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明末,陕北连年遭遇灾荒。崇祯元年,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饥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而地方官员仍然催租索赋,农民遂纷纷举行起义。”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B项符合题意;
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不是根本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合理,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清兵力量强大;有的认为是大顺军入京后腐败,领导人骄傲自满;有的认为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存在失误;有的认为是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形成满汉地主阶级共同对付起义军的情况”可知,对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认识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符合题意;
C:所列观点都没有参考价值,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后面学者的观点比前面的可信,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分析】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1/3,”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李自成起义,针对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的社会现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B项符合题意;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可知,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
5.【答案】B
【解析】【分析】A:明朝后期,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闯王”“1644年”“朱明终”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B项符合题意;
C:明朝灭亡以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大顺政权的灭亡,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灭亡,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分析】A:明朝建立的背景,A项不符合题意;
B:明朝兴盛的表现,B项不符合题意;
C:明朝外交的概况,C项不符合题意;
D:本题考查明朝灭亡的原因。根据题干图片可知,《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反映了明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腐化。明《流民图》反映了明朝广大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明朝政治的腐朽和严重的社会危机,最终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推动了明朝的灭亡,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灭亡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关键是对图片材料的分析。
7.【答案】C
【解析】【分析】A: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
B: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展开激烈争斗。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和结合所学可知,李自成灭亡明朝,清军打败李自成后迁都北京,完成了政权的更迭,C项符合题意;
D: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南宋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军入关及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8.【答案】A
【解析】【分析】据材料“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可知,整个明末灾害不断,且气温下降,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A项天灾不断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分析】A: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被称为“闯王”。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B项符合题意;
C: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皇太极指挥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及所学可得出崇祯帝是明朝 ,因为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其中就有李自成起义,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透过题干信息判断出历史事件,也可以透过备选项去排除无效选项。
11.【答案】均田免赋;李自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故答案为:
均田免赋;李自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李自成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12.【答案】女真族;努尔哈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 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故答案为:
第1空、女真族
第2空、努尔哈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清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13.【答案】吴三桂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 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故答案为:
吴三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清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14.【答案】(1)明太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大顺。
(3)政治腐败、财政危机、农民起义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明太祖废宰相、改动中央官制”和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这些措施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根据材料二“十七日,农民军围攻北京城。城防已从根本上失去了抵御的能力。崇祯帝只是‘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根据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出现财政危机,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最终导致农民起义,明朝灭亡。
故答案为:
(1)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控制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国号:大顺。
(3)原因:政治腐败、财政危机、农民起义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的原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5.【答案】(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2)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人民的要求;李自成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得到人民拥护。
(3)材料三中①人物是努尔哈赤,他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是指皇太极。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反映了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致使农民流离失所。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反映了明朝末年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2)材料二中的民谣“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反映了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3)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定都赫图阿拉,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汗位,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故答案为:(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2)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原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人民的要求;李自成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得到人民拥护。
(3)材料三中①人物是努尔哈赤,他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是指皇太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存在的社会问题,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存在的社会问题,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