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公元前四世纪最受欢迎的将军是福吉翁,他至少45次被选为将军。另外一位不怎么出名的人物菲洛科里斯也被选举超过十次。这说明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具有普遍性 B.军事领导权的相对集中
C.政治领袖多出自名门 D.才能是民主选举的标准
2.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统治者的权力膨胀而设立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其权力来自三方面的限制,一是通过选举产生,二是任期设置为一年,三是实行双位同僚制,奠定了共和国官制的三大原则基础。该职务最有可能是( )
A.监察官 B.执政官 C.元老院长老 D.议事会议员
3.公元前477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雅典利用强大的实力强迫同盟将金库迁移至雅典,强令盟国的重要案件交由雅典审理,规定同盟采用雅典货币。这些举措旨在( )
A.保障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 B.强化雅典的政治影响力
C.扩大雅典城邦的公民权利 D.促进民主政体普遍建立
4.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雅典勒石公布的国家法令骤增。这些法令多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提议。根据雅典公民大会的议事规程,这些人显然需要发表演说以说服公民大会通过他的提议。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智者学派雄辩术普及 B.公民参政议政活跃
C.立法过程具有随意性 D.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5.据考证,在古代的斯巴达,监察官对国王形成了有效监督,公民大会在选举、宣战、媾和等重要问题上享有决定权。斯巴达政体200年来的稳定,也反映了公民对自己的地位相当满意。这说明斯巴达( )
A.国王的权力极其有限 B.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C.监察官为城邦权力中心 D.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6.演戏剧、开竞技会被雅典列为经常性活动,城邦甚至规定公民有参与的义务:外邦的“哲学家、作家、学者、艺术家等等,都跑到雅典来,在雅典,他们有广大的施展才能的余地”,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
A.是古希腊文明诞生地 B.各方面文艺人才辈出
C.公民民主制的广泛性 D.城邦政治的长期积淀
7.公元前11世纪,雅典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随后又以十年一届的任期取代终身制。公元前682年又改为一年一届,并使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公元前594年,建立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从这一历程可看出雅典( )
A.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 B.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渐进性
C.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充满曲折
8.“它建立了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以保证公民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及被统治者”;“500人议事会负责国家的日常政务,公民法庭拥有最高司法审判和监察权”。材料中的“它”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雅典城邦 C.古希腊斯巴达城邦 D.罗马共和国
9.纵观斯巴达历史,国王的提议要获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长老会议中国王与元老们(长老会成员)的意见一致,二是两位国王意见一致。这反映了古代斯巴达( )
A.双王体制的弊端 B.贵族专权的现实
C.立法程序的烦琐 D.寡头政治的特征
10.希波战争后,雅典控制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后,无论胜者、败者,各城邦都面临着经济衰退、农民与工商业者破产,奴隶和其他下层人民不断反抗,兼并争霸战争屡仆屡起的情况。这反映了( )
A.希腊城邦体制面临危机 B.外部威胁影响希腊安定
C.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各城邦之间的尖锐矛盾
11.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贫穷阶层的公民逐渐获得权利上的平等,权利上的平等使得他们要求财富上的平等,最直接的是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参加陪审法庭的公民每次可以获得3俄勃尔的津贴,而当时一个陪审员的月收入仅为90俄勃尔。陪审法庭津贴制( )
A.加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可和关心 B.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C.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参政的权力 D.缺乏必要的民主权力约束机制
12.雅典伯里克利时代实行了包括观剧津贴、公职津贴在内的津贴制度。津贴制度的实行使得雅典的所有公民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减少特权专制和僭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机会。雅典实行津贴制度的目的是( )
A.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养 B.调动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C.不断完善雅典的法律建设 D.保证雅典民主阶层的广泛性
13.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在公元前417年,互为政治对手的阿尔西比亚德斯与尼西阿斯联手将希帕波鲁斯放逐。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不仅是因为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斯被放逐,更是政客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
A.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 B.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意识
C.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 D.政客受制不能恣意妄为
14.在古雅典,通常采用陶片放逐法放逐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它采用选举的方式,而通常在一个较大的群体里,选举出来的都是名人。其根本目的不是惩罚被放逐者。被放逐者的财产可以保留,只是在流放期间不能回雅典,不能对雅典政治生活施加影响。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的实行( )
A.形成了公正平等的参政机制 B.维护了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
C.有效遏制了官员权力的滥用 D.意在消除民主政治潜在威胁
15.公元前4世纪,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每2名议事会的议员中就有1名候补人,如果议员受审查则要被取消资格,或官员在任期内死亡,他们便接替职位。在资格审查时,无论有没有人提出指控,议事会或陪审法庭都要对受审人逐一表决,也可能取消他们的任职资格。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民主监督制度较为健全 B.选官流程比较规范
C.注重培育群众权利观念 D.司法审判程序严格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一切的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我都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棱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他说:“我始终站在他们中间,用有力的盾牌速挡着两边,不让任何一边:不公正地压倒另一边。”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梭伦改革大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他是如何“遮挡着两边”进行改革的?请用史实说明。
(3)梭伦改革的历史地位怎样?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40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古希腊的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思考和探索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问题。一些古希腊先哲提出了正义就是善,认为国家治理者应该是正义的善者,城邦的治理必须具有至善理念,城邦的治理必须是法治的治理。古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和文化能够得到不断繁荣发展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民主治理的发展。
——《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
材料三 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元首省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由元首直接任命并对元首负责,新征服的地区自动成为元首省并有军队驻扎。元首经常派监察官员到各行省巡查,包括元老院省在内。屋大维开拓了公用驿道和建立了邮驿制,使首都与各行省的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元首能够及时收到地方官员的报告。屋大维还设立税务都察使一职,主要职责为前往各行省收取税款。他规定行省禁止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人们每年都从行省内各地聚集到省府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四 古罗马的元老院是从王政时代保留下来的政治机构。王政时代,它是王的咨询机构;共和国时期,它又成为执政官的咨询机构。在立法、行政、财政、军事、外交、宗教诸方面,元老院都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或最终决定权。元老院的权力主要来自它的权威性,这也是罗马宪政制度设计的一种巧妙所在。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架构中,行政长官实行的是短任期制,各个民众大会组织的成员亦处在不断的流动中,唯有元老院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元老院中的长老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富有政治经验和执政经验。他们对于发展中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选拔这些人进元老院,实际上是对政治资源的一种重新利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城邦治理呈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具有权威性的原因,并分析元老院制度对罗马政治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亚古城帕尔米拉于公元14年成为罗马叙利亚行省的一部分。据当地文献记载,公元18年,罗马将军日耳曼尼库斯为建立与安息帝国的友好关系,遣人到安息帝国的属国梅塞尼。次年,罗马海峡军团来到帕尔米拉。但该军团并未长期驻扎帕尔米拉。129年,罗马皇帝哈德良造访该城,他宣布该城为自由市,并重新给其取名——“帕尔米拉·哈德良”。同时,哈德良允许帕尔米拉城有权根据自己制定的税率征税。哈德良本人推崇希腊文化,而帕尔米拉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较深,在哈德良造访后,该城按照希腊建造风格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公元3世纪,帕尔米拉政治体制由传统的希腊城邦模式逐步向君主制过渡。帕尔米拉也在维护罗马帝国东部边疆安全方面起到了特别突出的作用。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统治期间,帕尔米拉公民获得罗马公民权,向罗马帝国上交赋税的义务得以免除。
——摘编自亓佩成、赵长福《帕尔米拉王国的发现及其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帕尔米拉地方治理的演变历程,并简析帕尔米拉实现罗马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帝国的统治对帕尔米拉发展的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古希腊,根据传统,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写出这四种社会群体。
(2)雅典居民比例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列举雅典民主制度二例。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40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古希腊的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思考和探索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问题。一些古希腊先哲提出了正义就是善,认为国家治理者应该是正义的善者,城邦的治理必须具有至善理念,城邦的治理必须是法治的治理。古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和文化能够得到不断繁荣发展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民主治理的发展。
——摘编自许耀桐《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
材料三 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元首省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由元首直接任命并对元首负责,新征服的地区自动成为元首省并有军队驻扎。元首经常派监察官员到各行省巡查,包括元老院省在内。屋大维开拓了公用驿道和建立了邮驿制,使首都与各行省的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元首能够及时收到地方官员的报告。屋大维还设立税务都察使一职,主要职责为前往各行省收取税款。他规定行省禁止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人们每年都从行省内各地聚集到省府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四 古罗马的元老院是从王政时代保留下来的政治机构。王政时代,它是王的咨询机构;共和国时期,它又成为执政官的咨询机构。在立法、行政、财政、军事、外交、宗教诸方面,元老院都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或最终决定权。元老院的权力主要来自它的权威性,这也是罗马宪政制度设计的一种巧妙所在。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架构中,行政长官实行的是短任期制,各个民众大会组织的成员亦处在不断的流动中,唯有元老院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元老院中的长老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富有政治经验和执政经验。他们对于发展中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选拔这些人进元老院,实际上是对政治资源的一种重新利用。
——摘编自兰奇光《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城邦治理呈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前期行省制度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具有权威性的原因,并分析元老院制度对罗马政治的历史作用。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答案:
一、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雅典)。虽然雅典是民主制度的典范,但不可否认,在它存在的几百年中,军事领导权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B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民主政治具有普遍性,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治领袖的出身,排除C项;虽然有人多次被选上,但是选举的标准未必是才能,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 根据“为了防止统治者的权力膨胀而设立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一是通过选举产生,二是任期设置为一年,三是实行双位同僚制”等信息可知,古代罗马符合这一描述的职务是执政官,B项正确;古代罗马的监察官并不是为了防止统治者的权利膨胀而设立的,排除A项;元老院长老终身任职,不存在任期的情况,排除C项;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77年(雅典)。材料中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雅典利用强大实力将提洛同盟作为控制各城邦的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强化雅典的政治影响力,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希腊城邦同盟,并不能看出希腊所有城邦的自治状况,排除A项;“公民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民主政体在同盟内普遍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后(雅典)。据材料可知,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通过发表演说以说服公民大会通过他的提议,从而使自己的提议成为法律,这说明雅典的事务由雅典公民决定,公民参政议政十分活跃,B项正确;智者学派雄辩术主要为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服务,而且进行收费,奴隶、妇女、外邦人等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无需接受雄辩术的训练,“普及”一词说法不当,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公民的提议要成为法令,必须符合雅典公民大会的议事规程,即公民需要发表演说以说服公民大会通过他的提议,排除C项;法律虽反映雅典公民大会的集体意志,但并非服从民众意愿,且公民的含义狭小,不包括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所以“民众”不等于公民,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民大会在选举、宣战、媾和等重要问题上享有决定权”“公民对自己的地位相当满意”,体现了斯巴达的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并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D项正确;斯巴达国王垄断军事统帅权,排除A项;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虽然公民大会和监察官对国王和长老会形成一定的限制,但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并非民主政治,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演戏剧、开竞技会在雅典很活跃,是因为这些容易激发集体主义,有利于培养城邦精神,外邦的知识分子喜欢到雅典来,是因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比较宽容,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基于社会政治环境的优越,是城邦政治的长期积淀的结果,D项正确;雅典是古希腊文明诞生地与材料现象关系不大,而且其他城邦也是古希腊文明诞生地,排除A项;各方面文艺人才辈出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B项;雅典公民民主制并不广泛,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雅典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废除王政到设立终身执政官,再到改为任期制,最后建立四百人会议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这一系列变革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渐进过程,B项正确;“废除了王政,设立终身执政官”、“执政官的人数增加为多人”、“建立四百人会议”反映的是国家机构的变化,没有体现公民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法律地位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公民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的结论,排除C项;“王政”、“终身制”不完全等同于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实行轮番而治、500人议事会、公民法庭是最高的司法审判机关等信息,可知这是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B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实行集权统治,排除A项;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实行的寡头政治,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机构是元老院和民众大会,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国王的提议要获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长老会议中国王与元老们(长老会成员)的意见一致,二是两位国王意见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是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材料体现出斯巴达由少数人掌握政治权力,主持国家事务,这是寡头政治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主要表现出“双王”是斯巴达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现其弊端,排除A项;贵族专权通常表现为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这些贵族家族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但是材料主要表现斯巴达的寡头政治特点,没有体现贵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排除B项;材料主旨“斯巴达的寡头政治”,而“立法程序的烦琐”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雅典时期。从材料可知,在由城邦同盟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无论胜者、败者,各城邦都面临着经济衰退、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各城邦元气大伤。这说明城邦既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又无法在战后走向稳定的联合,这表明城邦制度已难以适应希腊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城邦体制面临危机,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内部利益冲突,而非“外部威胁”,排除B项;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城邦制度的缺陷,各城邦之间尖锐的矛盾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题干可知,伯里克利时期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来鼓励公民参政,使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公民对城邦的关心和认可,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与陪审法庭津贴制无关,排除B项;雅典民主制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C项;雅典民主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制约机制,公民大会掌握立法权,陪审法庭掌握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掌握行政权,三者互相制约,且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津贴不单单是在观剧文化方面,更多的是职务津贴,主要目的是调动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项正确;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养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调动雅典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排除A项;津贴制度只是雅典政府的政治措施,与法律建设关系不大,排除C项;雅典的民主只属于少数公民的民主,“广泛性”一词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17年(雅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为了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而政客的操弄使其成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因此后来雅典人将其弃之不用,这是雅典公民政治意识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公民不满政客操弄投票,未体现贵族特权,排除A项;“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政客可能乱作为,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据材料“通常采用陶片放逐法放逐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它采用选举的方式,而通常在一个较大的群体里,选举出来的都是名人。其根本目的不是惩罚被放逐者。被放逐者的财产可以保留,只是在流放期间不能回雅典,不能对雅典政治生活施加影响。”可知,实行陶片放逐法意在消除民主政治潜在威胁,D项正确;陶片放逐法只针对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并不能形成了公正平等的参政机制,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只针对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并不能维护了城邦居民的民主权利,排除B项;陶片放逐法只针对少数权力过大或威望太高的个人,并不能有效遏制了官员权力的滥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古代雅典)。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都要进行资格审查,甚至会因为被指控而取消任职资格,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监督制度较为健全,A项正确;材料所示内容不属于选官机制,排除B项;对议员进行监督并不涉及群众权利观念的培养,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审判,排除D项。故选A项。
二、
1.(1)公元前594年或公元前6世纪初。
(2)将雅典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任公职,这就保护了贵族利益;改革政治机构,设立四百人会议建立民众法庭,这就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维护了平民利益。
(3)为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1)人民主权;城邦至上。
(2)特点:出现了诸多不同的政体形式:注重对政体的不断探索;重视法律的作用;城邦不断进行政治改革,推动了民主治理的发展。
(3)原因:由卸任的高级官员组成,终生任职;在诸多方面拥有最终决定权;历史悠久;政治经验丰富。
历史作用:有利于规范执政官的行为,维护共和体制,有利于传承政治经验,保障了罗马政治的连续性。
(4)相似;在国家中都有公民大会,而且都在名义上享有最高权力。
不同:雅典更加民主,而斯巴达更接近寡头政治,表现为国王和官员享有更大权力,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斯巴达所有官职都无薪资,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罗马的公民大会形式多样,机构复杂,掌握名义上掌握国家的权力,在共和国时期,罗马人民大会的职能逐渐被元老院代替。
3.(1)历程:公元1世纪时受叙利亚行省管辖;公元2世纪上半叶成为自治市;公元3世纪向罗马帝国君主制管理过渡。
条件:罗马帝国的扩张;行省制的推广;罗马皇帝对希腊文化的推崇(帕尔米拉保留较多希腊文化);罗马公民权的扩大(罗马法的广泛推行)。
(2)影响:增进了帕尔米拉同亚欧大陆诸文明的联系;有利于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升了帕尔米拉的政治(军事)地位;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4.(1)社会群体:未成年人(或儿童)、奴隶、妇女、外邦人。
(2)实质问题: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少数人的民主。
制度:公民大会;议事会;公民法庭;陶片放逐法等。
5.(1)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或公民有充分参与政治的权利);城邦至上(或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特点:出现了诸多不同的政体形式:注重对政体的不断探索;重视法律的作用;城邦不断进行政治改革,推动了民主治理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3)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了元首的权威;便利了各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任答两点)局限:强化了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4)原因:由卸任的高级官员组成,终生任职;在诸多方面拥有最终决定权;历史悠久;政治经验丰富。(答出两点即可)历史作用:有利于规范执政官的行为,维护共和体制,有利于传承政治经验,保障了罗马政治的连续性。(答出两点即可)
(5)在三个国家中都有公民大会,而且都享有最高权力,尽管在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的权力更具有象征性质。不同在于雅典更加民主,而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更接近寡头政治,表现为国王和官员享有更大权力,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所有官职都无薪资,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