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单选题
1.欧洲商业精神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取得“合法”身份,并受到欧洲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价值基础。从对重商主义的推崇到对外扩张建立“不受外国竞争影响的市场”,欧洲商业精神具备了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家性的特点。材料旨在说明欧洲商业精神( )
A.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 B.助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D.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2.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 )
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 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
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
3.14世纪末,法语的语源被溯及古希腊神话时代,其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社会和地域两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同时期,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的贵族法庭和城市议会使用捷克语记录公事,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语宣扬信仰。这体现了( )
A.宗教神学影响扩大 B.封建文化发展
C.民族意识逐渐萌发 D.王权不断加强
4.有学者指出,欧洲大陆各国酝酿多年而无力实行的资产阶级变革,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完成了。这种摧枯拉朽的促进作用,对各民族影响极其深远。该学者意在强调拿破仑战争( )
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B.推动欧洲开始由专制向民主过渡
C.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D.增强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5.1429年英法战争期间,法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圣女贞德自称得到上帝启示,站出来领导人民作战,挽救了法国。后来,她被英军俘虏,并被英国的宗教法庭指控为女巫,说她所谓“听见上帝指示”,听见的是魔鬼的声音,还列出她是女巫的其他佐证——贞德平时穿男装、绑腿、戴男人的帽子,法庭最后将她处死。这段历史突出反映了( )
A.人民大众反抗封建专制 B.战争冲突阻碍思想解放
C.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D.民族意识艰难觉醒
6.1672年,英王发表《宽容宣言》,主张给予不信国教者及天主教徒平等的权利。该宣言遭到议会的强烈谴责。次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任英国公职者,必须宣誓信仰英国国教”,英王被迫签字同意。这说明,此时英国( )
A.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B.宗教改革方兴未艾
C.君权神授观念浓厚 D.议会把持选官权力
7.14世纪末,法语的语源被溯及古希腊神话时代,其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被学者称颂为“特洛伊”遗物,在社会和地域两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同时期,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的贵族法庭和城市议会使用捷克语记录公事,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语宣扬信仰。这体现了( )
A.宗教神学思想影响扩大 B.封建制度推动文化发展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 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萌发
8.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这一内容( )
A.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普及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强化了宗教信仰的作用
9.1533年,英国通过的《限制上诉法》指出,英格兰由一个最高首脑国王管理,拥有帝国皇冠相同的尊严和皇家财产,并在上帝面前承担自然和谦卑的服从义务;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署的《奥格斯堡和约》强调“臣民所信宗教必须与其所属的领地上的诸侯的宗教信仰一致”。这反映了( )
A.不同国家宗教信仰的同一性 B.民族国家意识的不断发展
C.国家法律机制逐渐趋于完善 D.各国完成主权国家的建构
10.15-16世纪,在英国和法国,君主成为国家主权和公共利益的代表。民众变得愿意谈论君主和宫廷中的事情,人们逐渐视政府中的官僚为国家的管理者。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资产阶级开始掌权
C.各国民族意识觉醒 D.国王专制权力确立
11.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是“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国家政权属于国王和议会,应当按照法律进行治理。据此推知,当时欧洲( )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代议制民主得到扩展
C.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D.世俗王权已超越教权
12.都铎王朝时期(1485年-1603年)的英国政体性质十分独特。一方面都铎王权空前强大,呈现出明显的君主专制倾向:另一方面,都铎诸王基本上是遵照“政治程序”行使其统治权的,处处表现出明显的法治特征。原本根本对立的专制和法治不合逻辑地共存于都铎政体中,形成奇特的“都铎悖论”现象。这一悖论存在的合理性在于( )
A.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任务 B.英国议会传统对王权的有效制约
C.满足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需要 D.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竞争共生
13.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这一法案( )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B.确立了在法下的原则
C.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D.体现了因信称义的理念
14.1815年前,欧洲一国君主去世后,该国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即被视为无效,如果不想让这些条约失效,就必须马上请新君主重新签署续约。1815年后,这一规则不再适用,即使君主去世,条约也始终有效,除非一方有意毁约。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君主制遭遇严峻挑战 B.国际调解机制进步稳定国际秩序
C.民族国家认同主体的转变 D.维也纳体系维持欧洲均势的需要
15.1532年,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书出版,他在书中强调:君主的使命重大,必须建立国民常备军,摆脱对雇佣军和外国援军的依赖,“因为这些雇佣军人心涣散、野心勃勃、毫无纪律、不讲忠义”,对于外国援军,“如果他们战败了,您就完蛋了;反之如果他们赢得了胜利,您就要成为他们的俘虏”。据此可知,《君主论》一书中蕴含了( )
A.君权神授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民族国家思想 D.民主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原有的社会控制结构体系摇摇欲坠,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无论是国家的领土边界还是国家的利益边界,是以民族边界的大小来决定的,民族承载着国家,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材料二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民族迁徙和混合,破坏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关系,促进了以地域、语言和经济联系为纽带的更高阶段的民族的形成。在新民族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进步趋向。这一趋向,一方面经常受到中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乱和分裂势力的削弱,另一方面又受到市民阶级和广大农民的支持而增强。在几种力量交互作用的混乱局面中,王权是进步力量。王权与市民阶级结成联盟,并利用广大农民,从而使要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到14、15世纪,这种趋向终于以理论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市民阶级的民族主义思想。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产生和形成,也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革命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两大运动大大增强了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形成。
——摘编自范保学《西欧民族主义初探--从文艺复兴到德国统一》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播下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种子,而后法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侵略和扩张,将大革命的成果以战争的形式向外输出,加速了欧洲其他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19世纪20-40年代地域广泛的欧洲民族运动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大批民族国家在欧洲应运而生。民族国家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猛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极度膨胀,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先前争取本民族正当利益的进步性,日益蜕变为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欧美列强逐步走上了武力拓展市场、把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其殖民地的道路。与此前后,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应激型”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但是,相比于欧美列强,亚非拉地区民族主义的发展要缓慢得多,在西方的入侵和本国民族意识觉醒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
——摘编自李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型”民族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主义传播的特点并简评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英国的民族国家开始起步。英国的民族共同性萌芽于英法百年战争之中和约翰·成克里夫倡导宗教改革时期,在都铎时代成为一面旗帜。此时亨利八世加强绝对主义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在整个都铎王朝统治后期,英王政府对殖民扩张缺乏热情,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民族国家。克伦威尔时期,英国主动出击,发展新的殖民地。此后,由于得到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英国人明显加快了殖民扩张步伐。到17世纪末,以美洲为主体、殖民与贸易结为一体的大英帝国已经建立起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30年,法国出兵占领阿尔及利亚,并鼓吹自己肩负为“无知”的土著人民带去先进文明的历史使命。法国人在当地极力贬低本土文明,推行宗教同化、全面推广法式教育和法国文化等政策。这些政策在服务于法国需要的同时,客观上推动阿尔及利亚走出封闭状态,促进文明互动和社会发展,为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英定了基础。
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政府将本土传统文明与第三世界革命思潮相结合,建立“伊斯兰社会主义”,探索现代民族国家发展道路。但法国通过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仍能干涉阿尔及利亚的政府决策和国家建设。阿尔及利亚国内各派精英群体之间的不信任又加剧了政治分裂态势,长期严重影响了阿尔及利亚的国家稳定与政治转型。
——摘编自张玉友《评法国“文明使命”论对阿尔及利亚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英阿两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阿尔及利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世纪,欧洲没有英、法等国家概念,只有伦敦、巴黎等地域概念。中世纪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16世纪,天主教的坚实堡垒西班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阻碍新教传播,新教地区独立而出。1523年,瑞士排斥罗马教廷统治,加尔文改革使瑞士成为近代国家;1566年,信仰新教的尼德兰宣告独立,建立共和国。16世纪初期,路德教传入瑞典,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不久丹麦成为新教王国。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联盟和英法为首“新教同盟”不断战争,1648年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了独立国家的主权地位,标志着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基本形成。
——摘编自《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民族国家的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民族国家出现的新情况,并简析其影响。
答案:
一、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题意可知,欧洲商业精神具备了民族性,地域性和国家性,重商主义和对殖民地的占领都体现了民族国家意识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的渗透,C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欧洲商业精神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影响,并不能体现加剧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助推欧洲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AB项;材料体现的是欧洲商业精神的影响,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76 年(英国)。据题干“威廉·卡克斯顿将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替代拉丁语,90 多部图书里 74 部是英文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为有利于民族语言英语的传播和发展,A项正确;这一行为与颠覆英国宗教信仰无关,排除B项;此时启蒙思想尚未兴起,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而非直接体现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排除D 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末(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世纪在反对罗马教廷的斗争中,法国、捷克等地民族语言逐渐流行,并得到社会认可,体现出各民族对自身文化和传统的重视,即民族认同意识的萌发,C项正确;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流行,并非宗教神学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无法得出封建制度对文化产生的影响方面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王权的发展状况,而是主要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萌发,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D项正确;中世纪时期,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已经逐渐兴起,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推动欧洲开始由专制向民主过渡,“开始”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无法判定各国资产阶级力量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据题意可知,法国圣女贞德借助宗教领导了法国,而英国则借助宗教对贞德进行了诋毁和摧残,由此说明民族意识的形成遭到宗教的阻碍,觉醒的异常艰难,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法之间的对抗,并不能体现对封建专制的反抗,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宗教对民族意识的阻碍,而不是战争冲突阻碍思想解放,排除B项;这段历史和宗教改革无关,是罗马教会对德意志地区的压榨催生了宗教改革的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72年后的英国。根据材料“凡任英国公职者,必须宣誓信仰英国国教”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教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具有脱离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的性质,议会通过的法案表达了英国政治不受罗马教廷和其他民族教派干预的坚定立场,体现了英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特征,A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君主权力的来源信息,“君权神授观念浓厚”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议会只是行使立法权规定了选官的原则,并没有把持选官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末(欧洲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世纪在反对罗马教廷的斗争中,法国、捷克等地民族语言逐渐流行,并得到社会认可,体现出各民族对自身文化和传统的重视,即民族认同意识的萌发,D项正确;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流行,并非宗教神学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建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无法得出封建制度对文化产生的影响方面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王权的发展状况,而是主要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萌发,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英国。据题意可知,《禁止上诉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国王的至上权力,并且还规定了罗马教皇不得插手英国内部事务,这不仅减轻了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政治经济钳制,加速了英国教会的独立进程,而且有助于保护英国国家司法的统一、因此有利于促进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禁止上诉法案》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不是“确立”,排除A项;人文主义体现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但是材料主要体现英国的民族意识,排除B项;材料主旨“民族意识的觉醒”,而“宗教信仰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格兰、圣神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国王既具有世俗权力也具备宗教权力,神圣罗马帝国提出教随国定,二者反映的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不涉及具体的宗教信仰,排除A项;材料只是引用了法律和和约,未体现法律机制趋于完善,排除C项;“完成主权国家的建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15到16世纪在英国各法国民众认为君主代表国家和公共利益,说明民众都认可君主代表国家,体现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A项正确;资产阶级开始掌权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是在15世纪后,排除B项;民族意识强调的是反对其他国家的干涉,维护本国主权,和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王专制权力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主权力量对无数家庭及共同事务的公正处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欧洲处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法国思想家博丹提出国家主权理论对当时反对教权的现实意义,说明民族国家正在形成,C项正确;“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表现为近代法治观点普遍被社会接受,但是材料主要体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代议制民主得到扩展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B项;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世俗王权得到增长,但是还没有达到超越教权的地步,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专制王权国家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在这个阶段,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民族”与王权发生激烈对抗,最终专制王权被推翻,走向民主法制。“都铎悖论”现象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适应了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任务,A项正确。B无法解释悖论中的君主专制倾向,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要求推翻专制王权,无法解释悖论,排除C项。英国不是大陆法系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4年的英国。材料表明在《至尊法案》中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说明王权高于教权,这有利于推动了民族国家是形成,A项正确;王在法下的原则是英国的《大宪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文化教育的问题,排除C项;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5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民族国家认同由君主转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在国际上,国际关系的主体不再是君主,而是主权国家,C项正确;欧洲君主制遭遇严重挑战不符合史实,此时欧洲许多国家如英国、德意志、俄国等仍采用君主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际法主体的演变,而非国际调解机制,排除B项;材料的时间虽然涉及维也纳体系,但主旨非维持欧洲均势,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2年(意大利)。据材料“必须建立国民常备军,摆脱对雇佣军和外国援军的依赖”可知,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国民常备军,摆脱对雇佣军和外国援军的依赖,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排除A项;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思想,排除D 项。故选C项。
二、
1.(1)因素:教皇地位衰落强化了王权和国家民族意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主权和独立原则;英法百年战争推动领土边界的确定与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认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等级制度瓦解;政治制度的变迁将国家与国民紧密相连,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任答四点即可)
(2)努力:支持国王逐渐建立王朝国家;开展启蒙运动批判王朝国家;掀起法国大革命摧毁王朝国家。
(3)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任答2点)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1)背景:人口迁移推动新民族的形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市民阶层的崛起;王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任意四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特点:通过战争和扩张的形式传播;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具有双重性;传播过程中内涵发生了蜕变(任意三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影响: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亚非拉地区民族主义的兴起(或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成为欧美列强对外侵略的工具(任意四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认识:民族主义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任意两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相同点:都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强调民族文化的作用。
不同:动力:英国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为动力, 阿尔及利亚以民族独立发展的目标为动力。
过程:英国的构建过程渐进且稳定,但是阿尔及利亚的构建过程具有曲折性。
(2)因素:法国的干预;内部的政治分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理念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的压力。
4.(1)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增强了世俗王权的力量;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独立;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增强了资产阶级反宗教获取独立的思想和物质条件;新教同盟形成,战争后国际法的确认。
(2)影响:推动了新教地区脱离天主教统治,建立独立国家;承启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民族国家的宗教信仰具有人文特色;新教使独立国家走上近代道路。
5.(1)主要因素:民族语言的兴起与发展;天主教会势力的削弱(或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专制王权国家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新情况: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欧盟成员国政府的部分功能被消解;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加强。(任答两点即可,抄材料或简单复述材料)影响:(积极)欧洲国家之间关系的加强,有利于欧洲的团结,推动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外来移民问题影响部分国家的社会稳定;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