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专题强化练11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023北京顺义期末改编)表为2023年11月28日至30日北京天气状况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三题。
日期 11月28日 11月29日 11月30日
白天天气 多云转晴 晴间多云 晴
夜间天气 晴间多云 晴 晴
风力 偏北风5~6级 偏北风5~6级 转3~4级 北风3~4级 转2级
气温(℃) -5~13 -8~-3 -9~-1
1.2022年11月28日至30日,北京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风暴潮 D.干旱
2.此气象灾害对北京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季和春季
3.该天气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暴风雪阻碍交通出行
B.冰雪融化,缓解农田旱情
C.大风利于污染物扩散
D.降温冰冻,破坏通信设施
(2022山东临沂期中)骤旱是土壤湿度急速降低的现象,历时通常仅有几天,但极易给农业带来严重损失。广西7、8月份骤旱发生频次较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与其他时间相比,广西7、8月份发生骤旱频次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频次高 B.年降水总量少
C.土壤保水性能差 D.蒸发蒸腾量大
5.广西7、8月份任一骤旱发生过程中( )
A.土壤透气性降低
B.土壤实际蒸发蒸腾量减小
C.太阳辐射减弱
D.气温降低
(2024山东济宁一中期中改编)山东半岛烟台市(37°52'N,121°39'E)的某气象站在某年1月份的暴雪期间每天固定时间测得的积雪深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日期 02日 04日 06日 08日 10日
温度(℃) -2 -14 -9 -7 -6
积雪深度(cm) 1 9 11 15 17
6.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
A.积雪越深,地表的温度就越高
B.积雪越深,地表温度变化越大
C.积雪达到一定程度时,地表温度变化很小
D.地表温度越低,积雪深度越深
7.冬季暴雪对烟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苹果等林木果枝被压断,产量降低
B.病虫害增多,农业总产量下降
C.土壤水分增加,来年青稞作物增产
D.光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加强
(2024山东枣庄期末)火烧迹地指森林中经火灾烧毁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研究表明燃烧常生成不透水或透水性极差的赤水层。山火泥石流是指在火烧迹地部位集中降雨形成的自然灾害,属于林火的次生地质灾害。2020年6月4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的火烧迹地遭遇强降雨,诱发山火泥石流。据此并结合喜德县气温降水统计图,完成下面两题。
8.本次中坝村火灾发生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火烧迹地部位容易形成泥石流的原因有( )
①土壤蒸发加剧,增强降水强度
②土壤结构破坏,减少水分下渗
③植被覆盖减少,加大地表径流
④林火烧毁植被,提供物质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山东淄博期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灾因子同时作用下产生的洪水被称为复合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容易发生复合洪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台风能引发风暴潮增水,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强低压 ②大风 ③高温 ④强降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出现频率较高的时间是 (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2.在珠江三角洲,容易与风暴潮叠加形成复合洪水灾害的因子是( )
A.潮汐、径流 B.潮汐、洋流
C.海啸、洋流 D.海啸、径流
13.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两种灾害中,危害较大的是 ;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 ;其分布特点是西 东 ,(填“多”或“少”)灾情分布是西 东 。(填“重”或“轻”)(6分)
(2)图示两种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 ;它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原因是 。(4分)
(3)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震分布区与泥石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其原因。(2分)
(4)当今世界,导致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B 2.D 3.C 4.D 5.B 6.C 7.A 8.A
9.B 10.A 11.C 12.A
1.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1月28日至30日,北京最高气温降低幅度达到8℃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出现了典型的寒潮天气,B正确。表格显示的信息主要为大幅度降温,并不是台风、风暴潮或干旱灾害,A、C、D错误。
2.D 寒潮主要发生在深秋到初春时节,所以对当地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秋季(收获季节)和春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萌芽季节)。北京夏季寒潮少发,冬季农作物相对较少,这两个季节寒潮对农作物危害较小。故选D。
3.C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次寒潮天气并没有带来大范围的暴风雪,所以不存在暴风雪阻碍交通出行、冰雪融化缓解农田旱情及冰冻破坏通信设施等,但受该次寒潮影响,风力等级相对较大,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故选C。
4.D 广西所处纬度低,7、8月份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易导致土壤湿度急速降低,产生骤旱,D正确;降水频次高使得土壤湿度大,不会产生骤旱,A错;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并不少,B错;土壤保水性能较稳定,不会在7、8月份产生突变,C错。
5.B 骤旱发生时,降水偏少,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土壤水分不断蒸发,土壤湿度不断降低,导致土壤实际蒸发蒸腾量逐渐减小,土壤透气性不断升高,B正确。
6.C 读表可知,积雪深度为1 cm时地表温度最高,A错;地表温度随积雪深度加深的变化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B错;积雪深度15~17 cm时地表温度较高,且变化较小,因此积雪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地表温度变化变得很小,并非地表温度越低积雪深度越深,C正确、D错误。
7.A 积雪过厚可能压断、压裂枝条,从而使林果减产,A正确;暴雪不仅可使病虫害减少,而且融化时可以补充土壤水分,有利于农业产量提高,B错误;山东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无青稞分布,C错误;积雪覆盖时间过长、积雪过厚,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D错误。
8.A 读图可知,中坝村春季气温回升,温度较高,但降水少,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A正确。
9.B 由材料可知,火烧迹地指森林中经火灾烧毁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研究表明燃烧常生成不透水或透水性极差的赤水层,因此火烧会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减少水分下渗,加上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如果遭遇强降雨,会产生大量地表径流,②③正确;山火烧毁地表植被和落叶层,形成赤水层并产生大量碎屑物质,从而提供了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来源,径流搬运地表碎屑物质沿坡面下滑,便形成了山火泥石流,④正确;火烧迹地对降水强度影响小,①错误。故选B。
10.A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寒潮)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高温不能引发风暴潮增水,③错误;强低压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继而引发大风,沿海地区向岸强风会引起海面升高,易造成风暴潮增水,①②正确;强降雨不是台风引发风暴潮增水的主要影响因素,④错误。故选A。
11.C 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多由台风引发,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7—9月符合题意,C正确。
12.A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风暴潮和涨潮叠加,水位异常升高,易造成强风暴潮灾害;珠江雨季径流量大,容易与风暴潮叠加形成复合洪水灾害,A正确。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洋流不会引发风暴潮增水,B、C错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海啸属于偶发性灾害,较少与风暴潮叠加形成复合洪水灾害,D错误。
13.答案 (1)地震 我国处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 多 少 轻 重
(2)泥石流 我国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结构破坏严重,上层岩土相对松软
(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加之暴雨集中,易引发泥石流。
(4)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
解析 (1)图示两种灾害中,地震造成的危害较大,其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我国处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其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灾情分布是东重西轻。
(2)地震是由内力作用引起的灾害,泥石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灾害。泥石流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3)地震频发使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加之暴雨集中,易引发泥石流。
(4)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