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配套教学设计(2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配套教学设计(2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2-16 08:45:5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3、知道非洲鼓、非洲木琴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4、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2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今年上高一年级音乐鉴赏课,共十个班级。高一年级学生学习起点基本一致,学习兴趣较高,有较大发展空间。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反应比较快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情趣和参与度广。虽然没有经过音乐的系统学习,学习态度端正,但缺乏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学习兴趣能够得到保持。
二、学情分析
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从教学的几个板块来看,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聆听。我首先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让他们学会带着问题欣赏,能安静仔细地听歌曲或乐曲。起初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由一听音乐就坐不住变得能多坐一会,由听不进到多听一会,逐步转变。学生已初步形成聆听的习惯,尤其是带着问题欣赏的方式很起作用。
歌唱。每首歌曲的学习,我都会抓住单元主题进行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既要学习歌曲的演唱又要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生活知识。在唱歌上通过听唱和模唱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歌词理解时则是运用简笔画引导或动作引导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比较喜欢,每节课都基本能准确地进行演唱,但还存在音程行进和一字多音音准不够的情况,一般都是让学生多对比性的分辨。
表演。是一年级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学生有较强的表扬欲望,但看得出来没有较好的方法,以模仿学习为主,依耐性比较大。
创编活动。这是对学生音乐技能和音乐能力的提高过程,也是课改的重点。将学习融入活动中,并联系生活进行创编节奏、表演。学生在我的引导中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不过学生的学习老师还抓得很紧不敢大的放手,创编过程和形式还比较单一,而且学生创编能力还有待发展。
演奏。学生比较喜欢器乐演奏,能够分辨几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并演奏老师出示的节奏。演奏方法上还是以模仿为主,自我创新不够,而且因为乐器数量较少练习面较小。
三、相应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不同地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学习乐理知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感到厌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上课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我的竞赛中每次都设有奖励分和处罚分,奖励分主要是奖励给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个别能抢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个人也可以为小组获得奖励分;处罚分则是针对小组中有违反纪律的现象。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每堂课下来大家都要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星星多,同学们以得奖励分为荣,以被扣分为耻辱,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得到更高的奖励分同学之间学习上也是互相帮助,达到了我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的目的。
音乐教学还要注重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改善的地方。
3重点难点
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非洲的代表性乐器。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新设计
一、导入激趣:
( 1)播放非洲歌舞的表演片段。
(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的表演?为什么是那个地方的?”(非洲,因为有黑人,非洲鼓……)
(3)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我要和同学们去遥远、古老而又神奇的非洲做一次旅行,为了让我们的旅行顺利和精彩,我把同学们分成四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在合作中体验这次旅行的快乐! (大屏幕上展示课题《走近非洲》)。
二、体验导趣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二)师: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他们通常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部落成员间的联系。这时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来驱魔祛病。(说出非洲歌舞音乐包含的类型,分别欣赏传统的礼仪性歌舞和民间自娱性歌舞视频),问题:“请同学们在欣赏时,根据老师刚才的介绍想一想,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有哪些?”(讨论总结)
(三)师:刚才我们欣赏的非洲歌舞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鼓。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出示“会说话的鼓”页面,介绍各种各样的鼓)
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一般说来,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在非洲鼓上还常常增加一些装置,以获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内装一些珠子或干的植物种子,或将金属片、贝壳,色彩斑斓的串珠装在鼓边上,当鼓手击鼓时,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样,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很常见,有时也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挎在肩上。击鼓的手法也很多,人们在鼓的各种部位用拳头、手掌拍打,甚至还有用脚后跟击鼓,从而奏出不同的音响和效果。
了解了非洲音乐的灵魂乐器,下面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非洲的鼓乐。
(分组表演,每组一条节奏,先独奏后合奏)
(返回“会说话的鼓”页面,介绍“鼓的语言”)
师:非洲鼓还常用来传递信息和语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点可以在两小时内达到。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好,下面请大家自己动脑动手,来模拟一个场景,敲打出鼓语。
(讨论,请学生表演)
(四)在非洲还有一些乐器也是经常用的,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它们的声音吧!(分别出示各种乐器,介绍并聆听声音。)
师:好,大家了解了非洲音乐和非洲的乐器,下面我播放一段非洲音乐,请同学们选择音乐中一共运用了哪些乐器。
(播放音乐,请同学讨论回答)
(五)教学拓展:
非洲音乐对北美音乐的影响
(六)连线
欣赏三段音乐(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音乐),连线选择分类。
三:总结
师:一节课的时间实在太短暂,所以我给这节课取名为“走近非洲”而非“走进非洲”,因为我们只是对非洲有了一点点的了解,而要“走进”非洲还要大家的努力,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走进”非洲,你一定要多体验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谢谢大家!下课!
湖南株洲攸县二中 周中正
2014-10-30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体验非洲鼓乐
对照课件上的节奏型分组排练,再一起合奏。
活动2【活动】体验非洲鼓的语言
模拟一个场景,敲打出想象中的鼓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