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真题】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考真题】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18 14:10:54

文档简介

【高考真题】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湖北)“看樱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万游客的浪漫约定,就是到樱顶赏珞樱。#武大樱花开了吗#这一关于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樱花盛开时节,樱花大道洁白如雪,灿若云霞,珞樱缤纷,美不胜收。根据物候学理论,气候条件对植物开花早晚有重要影响。下表反映1947~2022年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变化情况。如图示意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平均十年开花日期平均十年落花日期1947~19563月22日4月2日1957~19663月21日4月2日1967~19763月23日4月5日1977~19863月18日4月1日1987~19963月13日4月1日1997~20063月13日3月31日2007~20163月12日3月28日2017~20223月9日3月25日
1.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上(  )
A.显著提前,但花期更短 B.显著提前,但花期更长
C.明显推迟,但花期更短 D.明显推迟,但花期更长
2.推测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降水 D.日照
3.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度极高的赏樱地,其独特魅力在于(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人文底蕴深厚 D.学术大师云集
(2024·湖北)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5.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A.粮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
6.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湖北)如图为四个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图。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
A.上海 B.夏洛特 C.温哥华 D.迪拜
8.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
A.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最大
B.夏洛特街道面积最大
C.温哥华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
D.迪拜街道总长度最长
9.影响上海街道主要方向形成的关键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2024·湖北)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11.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
(2024·湖北)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14.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15.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昭通市平均海拔1950米,有汉、彝、回、苗等25个民族630万人,是一个集“山区、革命老区、民族散杂区”为一体的农业大市,辖9县1市1区。当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条件,创新发展模式,精心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苹果、竹、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近年来,昭通市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着力打造“云中苗寨”“坝上花海”等致富示范工程。如图示意昭通市不同县域特色产业分布。
(1)说明昭通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归纳昭通市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并简述采用该模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好处。
(3)请你为昭通市基于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新业态提出合理化建议。
17.(2024·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古灌溉工程遗产拥有庞大完整的灌溉渠系,为黄河灌区内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水利保障。宁夏古渠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兴废靡繁,延用至今,展示了古人治水修渠的高超智慧,衍生出独特的灌溉文化,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如图示意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
(1)简述宁夏古渠时空演变特征。
(2)说明宁夏古渠演变对灌区城镇分布与发展的影响。
(3)从宁夏古渠引黄灌溉视角,谈谈你对“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的理解。
18.(2024·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城乡景观的内涵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与气候的关系。影响植物生长的气候因素主要气温、降水、光照。其中气温是影响植物开花期的重要因素。有些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春化。春花作用可以促进花芽分化,使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开花。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植物生长。光照也是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1.从表中可以看出。武汉大学樱花的平均十年开花日期从1947~1956年的3月22日到2017-2022年的3月9日,开花日期显著提前。根据1947-2022年间,平均十年落花日期减平均十年开花日期即为花期。可知,花期从11天延长到16、17天,花期更长。因此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上是显著提前,但花期更长 。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春季开花的植物,当积温达到一定温度即可开花。随着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早,因此花期提前。可以推测气温是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A正确;
B、气压对花卉开花早晚影响较小,B错误;
C、降水在盛花期和落花期影响花期的长短。但不是樱花开花早晚主要因素,C错误。
D、较长的日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气温,但3月日照时间不太长,对气温影响不显著,因此不是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3.A、我国有众多环境优美的樱花地,因此环境优美不是武汉大学的独特魅力,A错误;
B、完善的基础设施利于观赏樱花,但不是其独特魅力所在,B错误;
C、武汉大学的樱花不仅仅是美景,其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厚,C正确;
D、学术大师云集跟称为知名度高的赏樱地关系不大,D错误。
答案为:C。
【答案】4.A
5.D
6.B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和饮食结构的关系。碳足迹表示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燃烧化石燃料(如家庭能源消费与交通)排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二是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级)碳足迹。本题中根据图,可知消费结构中植物源食物占比在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在下降。而动物源食物碳足迹较大,能够释放更过的碳。因此为了绿色低碳生活,要适当控制动物源的比例,增加植物源的消费。
4.A、图1中,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位于图1的下部,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位于图1的上部。根据两类食物的变化可知,1978~2015年该市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A正确,
B、动物源食物占比没有同步下降,B错误;
C、 植物源食物占比是逐渐下降的,动物源食物占比不是同步上升,C错误;
D、 植物源食物占比在下降,不是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
故答案为:A。
5.A、根据题干可知“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根据图2可读出,某类食物碳足迹的占比,图1可读出相应该种食物消费占比。粮食的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小于1,系数较小。A错误;
B、蔬菜的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小于1,系数较小,B错误;
C、禽类的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稍大于1,系数较大,C错误;
D、畜肉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近2,在选项中畜肉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6. ① 从消费结构上看,该市1978~2015年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而动物源食物碳足迹较多,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因此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 ① 正确;
②从图2可知,碳足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畜肉,畜肉产生的碳足迹最多。为了绿色低碳生活,应减少畜肉消费。②错误;
③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会增加碳的排放,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③错误;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符合题干意思。④正确;
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7.B
8.C
9.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城市交通的特点
【解析】【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街道方向玫瑰图。在某方向上的长度越长,表示该方向的街道频率越高。即街道多呈该方向布局。街道布局网络越复杂,越找不到方向,越易迷路。如夏洛特。
7.A、上海和的街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方向易分辨。不易迷路。A错误;
B、夏洛特的街道各个方向上均有分布,不易辨别方向,因此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B正确。
C、温哥华的街道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易辨别方向,不易迷路,C错误;
D、迪拜的街道绝大多数为西北-东南和东北-西南走向,也不易迷路,D错误;
故答案为:B。
8.A、街道方向玫瑰图中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根据图中的信息无法得知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A错误;
B、图中信息只能看出街道方向出现的相对频率,B错误;
C、温哥华的街道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故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C正确。
D、 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处迪拜街道总长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9.A、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地形平坦,地形对于街道方向影响小。A错误;
B、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跟上海街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关联度不大,B错误
C、 上海市区内黄浦江穿过,影响这上海街道的布局,故河流是影响上海街道主要方向 的关键因素,C正确;
D、 植被对街道的布局方向影响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0.A
11.A
1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顺向坡地下水的流向与坡向一致,在地势低洼处,地下水易出露。逆向坡地下水的流向与坡向垂直,吴地下水出露。钻孔是否打出淡水,主要看位于咸淡水界线的上下。
10.A、从图中可以看出,顺向坡,当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有利于地下水排泄,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谷地无地下水出露地表,不利于地下水排泄,B错误。
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 地下水没有出露,C错误;
D、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无地下水出露,不利于地下水排泄,D错误;
故答案为:A。
11.A、甲钻孔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上,排泄条件良好,发育淡水,A正确;
B、乙钻孔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且该层吴地下水出露,发育咸水,B错误。
C、丙丁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无地下水出露,发育咸水,C错误;
D、丙丁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为咸水,D错误;
故答案为:A。
12.A、根据岩层错位的位置来看,断裂带位于逆向坡,地下水排泄较差,为咸水,水质较差,A错误;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造成巨大工程量,且不能保证水质优良,B错误;
C、在含泥岩地层中,含盐较多,为咸水,水质较差,C错误;
D、井深较浅处为咸淡水分界线以上,为淡水,水质优良;分散式开采能够保证充足水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3.D
14.B
15.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冷岛效应指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的平均温度的现象,如夏季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因此也称“绿洲冷岛效应”。相反的,比周边温度较高的地区,形成“热岛效应“。根据两地的气温差,推测气压差,可知水平方向的风向。风速越大,搬运作用越强,沉积物直径越大,随着风速降低,沉积物粒径变小。
13.A、由材料可知,分选系数数值越小,表示分选性越好,图中可知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分选
系数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A错误;
B、由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沉积沙粒平均粒径减小,故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径由粗到细,B错误;
C、根据分选系数的变化,可知沿采样点1至9方向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C错误。
D、根据沙漠到绿洲风速减弱,风力搬运能力下降,沉积沙粒颗粒直径变小,故1-9平均粒径由粗到细,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若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白天绿洲气压高,沙漠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应以绿洲风为主,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由材料可知,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风由沙漠吹向绿洲,沙漠气压高于绿洲,可知冬季绿洲气温较高,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
C、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绿洲冷岛效应不明显,C错误;
D、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绿洲热岛效应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 绿洲风在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影响不大。A错误;
B、绿洲风由绿洲吹向沙漠,会将绿洲的水汽向外输送,不能给绿洲地区带来降水,B错误。
C、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说明风力较大,有利于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C正确;
D、绿洲风对于增加光照强度作用不显著。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该地纬度较低,水热资源充足;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适合反季节果树种植;生长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少,提高农产品品质;地形多样,相对高度大,适合种植多种不同农作物,并能延长上市时间;生态环境优良,无污染,农产品品质好。
(2)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利用自然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并拓展新业态。
好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资源禀赋潜力;提高知名度,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品牌;产业链条延长,就业机会增加,农户的收益方式多样;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实现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鼓励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成立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拓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旅融合;利用该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特色加大宣传,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纬度低,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资源充足;根据图中可知,该地海拔高,气候冷凉,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无污染,农产品品质优。区域地势起伏大,地形多样,利于多样化经营,农产品品种丰富。
(2)根据材料可知,昭通市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苹果、竹、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同时积极发展乡村业态。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示范工程,利于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基于昭通市的资源、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新业态,主要从该地自然、人文等资源来考虑。鼓励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但在农业生产的同时,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该地为农业大市,经济落后,可以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该地拥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多样的农业,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旅融合;可利用该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特色加大宣传,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影响以及区域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答题即可。昭通特色产业模式的好处主要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方面作答。给昭通市突出的合理化建议主要从:发展农业 (打造特色、延长产业链、提供扶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
17.【答案】(1)灌渠数量增多,总里程延长,灌渠密度加大;渠首增加,引水范围扩大;与东南侧相比,黄河西北侧的灌渠增长更多。
(2)宁夏古渠的增加,改善了宁夏平原的灌溉条件,农耕规模扩大,农产品增长,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城镇数量增多;在灌区逐渐兴起更高级别的城镇,形成有序的城镇等级体系;黄河西北侧灌渠更发达,高级别城镇坐落于此。
(3)宁夏平原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黄河在此过境,蒸发、下渗损失较大,引黄河水灌溉,充分利用黄河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灌溉农业的发展,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人口增长和城镇兴起,使宁夏平原成为西北地区的富饶之地。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 根据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图可以看出,水渠经历秦汉-唐-明-清的演变, 从数量上,灌渠不断的增加,使得总里程延长,密度加大。无论是黄河的引水口(渠首)和灌渠的支渠不断增加,使得引水范围扩大。从区域差异来看, 与东南侧相比,黄河西北侧的灌渠增长更多。
(2)随着宁夏古渠的演变,灌渠的数量多,灌溉范围广。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而言,灌渠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 农耕规模扩大,农产品增长,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的发展增加了人口、城镇的数量。随水渠进一步修建、数量增多,城镇进一步发展,等级提升,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灌渠多的地方,城市数量多,等级较高,如灌渠的西北侧。
(3)宁夏平原 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但由于气候较为干旱,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而采用古渠引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灌溉农业的发展,可以使粮食增产,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人口增长和城镇兴起,使宁夏平原成为西北地区的富饶之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渠的演变特征、水利工程的影响。线状特征的描述主要从里程长短,网络密集程度、区域分布差异来作答。灌渠的修建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形成,并加速城市化等级体系的形成。宁夏古渠引黄灌溉,重在发展农业,改善生态,提高当地环境承载力。
18.【答案】(1)冬季降温幅度下降,冻结深度有限,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冬季冻结深度减小,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未冻结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始终冻结的)多年冻土层变薄。
(2)空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大,直接进入育空河的降水增加;季节性冻土层退化,积雪融水、降水及冻土融水向下排泄进入多年冻土活动层,侧向补给育空河;多年冻土退化,通过活动层补给育空河。
(3)冬季冰雪覆盖率大,气候变暖叠加降水冲刷导致冰雪融化,反射率下降,吸热增加,因此冬季升温幅度更大;更多降水以降雨形式呈现,积雪减少,直接进入育空河的径流增加;雨水的热量传递给冻土和积雪,促进冻土和积雪消融,地下运移通道连通,补给育空河的水量增长;育空河结冰期缩短,河水更易接纳补给。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较高,地表冻结深度减小,因此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全球变暖,冬季冻结深度小,夏季气温更高,冻土融化更多,底层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2)由图文可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水汽增加,降水增多,可以直接补给给育空河;积雪融化、降水、季节性冻土层融化可以通过地表和下渗进入多年冻土活动层,侧向进入育空河。多年冻土退化
通过活动层补给育空河。
(3) 根据题(2)河流的径流量的增加途径可以分析。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冻土面积广,冬季积雪多。气候变暖及降水增加导致积雪融化, 反射率下降,吸热增加,冬季升温幅度更大。降水、积雪融水进入河流。 雨水的热量传递给冻土和积雪,促进冻土和积雪消融,地下运移通道连通,补给育空河的水量增长;育空河结冰期缩短,河水更易接纳补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全球变暖导致冬季冻结厚度减少,夏季融化层变厚,导致冻土厚度变化。育空河径流量增加途径结合图中信息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作答。育空河冬季径流增幅的主要原因冬季气温增加,降水增多,补给河流; 降水热量转移地表、地下导致冻土、积雪融化,融水补给河流;同时结冰期缩短。冰期缩短,液态水更易接纳补给。
1 / 1【高考真题】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湖北)“看樱花,到武大”。每年三月,成千上万游客的浪漫约定,就是到樱顶赏珞樱。#武大樱花开了吗#这一关于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樱花盛开时节,樱花大道洁白如雪,灿若云霞,珞樱缤纷,美不胜收。根据物候学理论,气候条件对植物开花早晚有重要影响。下表反映1947~2022年武汉大学樱花花期的变化情况。如图示意武汉大学樱花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平均十年开花日期平均十年落花日期1947~19563月22日4月2日1957~19663月21日4月2日1967~19763月23日4月5日1977~19863月18日4月1日1987~19963月13日4月1日1997~20063月13日3月31日2007~20163月12日3月28日2017~20223月9日3月25日
1.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上(  )
A.显著提前,但花期更短 B.显著提前,但花期更长
C.明显推迟,但花期更短 D.明显推迟,但花期更长
2.推测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降水 D.日照
3.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度极高的赏樱地,其独特魅力在于(  )
A.自然环境优美 B.基础设施完善
C.人文底蕴深厚 D.学术大师云集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城乡景观的内涵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与气候的关系。影响植物生长的气候因素主要气温、降水、光照。其中气温是影响植物开花期的重要因素。有些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春化。春花作用可以促进花芽分化,使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开花。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植物生长。光照也是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1.从表中可以看出。武汉大学樱花的平均十年开花日期从1947~1956年的3月22日到2017-2022年的3月9日,开花日期显著提前。根据1947-2022年间,平均十年落花日期减平均十年开花日期即为花期。可知,花期从11天延长到16、17天,花期更长。因此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日期总体上是显著提前,但花期更长 。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A、春季开花的植物,当积温达到一定温度即可开花。随着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早,因此花期提前。可以推测气温是影响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气象因素,A正确;
B、气压对花卉开花早晚影响较小,B错误;
C、降水在盛花期和落花期影响花期的长短。但不是樱花开花早晚主要因素,C错误。
D、较长的日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气温,但3月日照时间不太长,对气温影响不显著,因此不是樱花开花早晚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3.A、我国有众多环境优美的樱花地,因此环境优美不是武汉大学的独特魅力,A错误;
B、完善的基础设施利于观赏樱花,但不是其独特魅力所在,B错误;
C、武汉大学的樱花不仅仅是美景,其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厚,C正确;
D、学术大师云集跟称为知名度高的赏樱地关系不大,D错误。
答案为:C。
(2024·湖北)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5.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A.粮食 B.蔬菜 C.禽肉 D.畜肉
6.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A
5.D
6.B
【知识点】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排放和饮食结构的关系。碳足迹表示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燃烧化石燃料(如家庭能源消费与交通)排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二是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级)碳足迹。本题中根据图,可知消费结构中植物源食物占比在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在下降。而动物源食物碳足迹较大,能够释放更过的碳。因此为了绿色低碳生活,要适当控制动物源的比例,增加植物源的消费。
4.A、图1中,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位于图1的下部,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位于图1的上部。根据两类食物的变化可知,1978~2015年该市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A正确,
B、动物源食物占比没有同步下降,B错误;
C、 植物源食物占比是逐渐下降的,动物源食物占比不是同步上升,C错误;
D、 植物源食物占比在下降,不是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
故答案为:A。
5.A、根据题干可知“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根据图2可读出,某类食物碳足迹的占比,图1可读出相应该种食物消费占比。粮食的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小于1,系数较小。A错误;
B、蔬菜的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小于1,系数较小,B错误;
C、禽类的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稍大于1,系数较大,C错误;
D、畜肉碳足迹与其消费量相除可知,其碳足迹系数近2,在选项中畜肉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6. ① 从消费结构上看,该市1978~2015年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而动物源食物碳足迹较多,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因此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 ① 正确;
②从图2可知,碳足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畜肉,畜肉产生的碳足迹最多。为了绿色低碳生活,应减少畜肉消费。②错误;
③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会增加碳的排放,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③错误;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符合题干意思。④正确;
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024·湖北)如图为四个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图。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
A.上海 B.夏洛特 C.温哥华 D.迪拜
8.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
A.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最大
B.夏洛特街道面积最大
C.温哥华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
D.迪拜街道总长度最长
9.影响上海街道主要方向形成的关键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植被
【答案】7.B
8.C
9.C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城市交通的特点
【解析】【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街道方向玫瑰图。在某方向上的长度越长,表示该方向的街道频率越高。即街道多呈该方向布局。街道布局网络越复杂,越找不到方向,越易迷路。如夏洛特。
7.A、上海和的街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方向易分辨。不易迷路。A错误;
B、夏洛特的街道各个方向上均有分布,不易辨别方向,因此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B正确。
C、温哥华的街道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易辨别方向,不易迷路,C错误;
D、迪拜的街道绝大多数为西北-东南和东北-西南走向,也不易迷路,D错误;
故答案为:B。
8.A、街道方向玫瑰图中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根据图中的信息无法得知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A错误;
B、图中信息只能看出街道方向出现的相对频率,B错误;
C、温哥华的街道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故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C正确。
D、 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处迪拜街道总长度,D错误;
故答案为:C。
9.A、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地形平坦,地形对于街道方向影响小。A错误;
B、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跟上海街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关联度不大,B错误
C、 上海市区内黄浦江穿过,影响这上海街道的布局,故河流是影响上海街道主要方向 的关键因素,C正确;
D、 植被对街道的布局方向影响较小,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湖北)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11.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
【答案】10.A
11.A
1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点评】顺向坡地下水的流向与坡向一致,在地势低洼处,地下水易出露。逆向坡地下水的流向与坡向垂直,吴地下水出露。钻孔是否打出淡水,主要看位于咸淡水界线的上下。
10.A、从图中可以看出,顺向坡,当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有利于地下水排泄,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谷地无地下水出露地表,不利于地下水排泄,B错误。
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 地下水没有出露,C错误;
D、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无地下水出露,不利于地下水排泄,D错误;
故答案为:A。
11.A、甲钻孔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上,排泄条件良好,发育淡水,A正确;
B、乙钻孔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且该层吴地下水出露,发育咸水,B错误。
C、丙丁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无地下水出露,发育咸水,C错误;
D、丙丁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为咸水,D错误;
故答案为:A。
12.A、根据岩层错位的位置来看,断裂带位于逆向坡,地下水排泄较差,为咸水,水质较差,A错误;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造成巨大工程量,且不能保证水质优良,B错误;
C、在含泥岩地层中,含盐较多,为咸水,水质较差,C错误;
D、井深较浅处为咸淡水分界线以上,为淡水,水质优良;分散式开采能够保证充足水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湖北)某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 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 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14.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
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15.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 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答案】13.D
14.B
15.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风沙地貌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冷岛效应指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的平均温度的现象,如夏季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因此也称“绿洲冷岛效应”。相反的,比周边温度较高的地区,形成“热岛效应“。根据两地的气温差,推测气压差,可知水平方向的风向。风速越大,搬运作用越强,沉积物直径越大,随着风速降低,沉积物粒径变小。
13.A、由材料可知,分选系数数值越小,表示分选性越好,图中可知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分选
系数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A错误;
B、由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沉积沙粒平均粒径减小,故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径由粗到细,B错误;
C、根据分选系数的变化,可知沿采样点1至9方向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C错误。
D、根据沙漠到绿洲风速减弱,风力搬运能力下降,沉积沙粒颗粒直径变小,故1-9平均粒径由粗到细,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若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白天绿洲气压高,沙漠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应以绿洲风为主,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由材料可知,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风由沙漠吹向绿洲,沙漠气压高于绿洲,可知冬季绿洲气温较高,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B正确;
C、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绿洲冷岛效应不明显,C错误;
D、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绿洲热岛效应不明显,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 绿洲风在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 影响不大。A错误;
B、绿洲风由绿洲吹向沙漠,会将绿洲的水汽向外输送,不能给绿洲地区带来降水,B错误。
C、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说明风力较大,有利于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C正确;
D、绿洲风对于增加光照强度作用不显著。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昭通市平均海拔1950米,有汉、彝、回、苗等25个民族630万人,是一个集“山区、革命老区、民族散杂区”为一体的农业大市,辖9县1市1区。当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条件,创新发展模式,精心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苹果、竹、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近年来,昭通市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着力打造“云中苗寨”“坝上花海”等致富示范工程。如图示意昭通市不同县域特色产业分布。
(1)说明昭通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归纳昭通市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并简述采用该模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好处。
(3)请你为昭通市基于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新业态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该地纬度较低,水热资源充足;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适合反季节果树种植;生长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少,提高农产品品质;地形多样,相对高度大,适合种植多种不同农作物,并能延长上市时间;生态环境优良,无污染,农产品品质好。
(2)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利用自然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并拓展新业态。
好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资源禀赋潜力;提高知名度,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品牌;产业链条延长,就业机会增加,农户的收益方式多样;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实现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鼓励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因地制宜组织农业生产,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成立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拓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旅融合;利用该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特色加大宣传,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纬度低,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资源充足;根据图中可知,该地海拔高,气候冷凉,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无污染,农产品品质优。区域地势起伏大,地形多样,利于多样化经营,农产品品种丰富。
(2)根据材料可知,昭通市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苹果、竹、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高原特色农业,同时积极发展乡村业态。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示范工程,利于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基于昭通市的资源、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新业态,主要从该地自然、人文等资源来考虑。鼓励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但在农业生产的同时,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该地为农业大市,经济落后,可以给予资金、技术支持;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该地拥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多样的农业,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旅融合;可利用该地文化和地域特色特色加大宣传,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影响以及区域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答题即可。昭通特色产业模式的好处主要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方面作答。给昭通市突出的合理化建议主要从:发展农业 (打造特色、延长产业链、提供扶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
17.(2024·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古灌溉工程遗产拥有庞大完整的灌溉渠系,为黄河灌区内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水利保障。宁夏古渠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兴废靡繁,延用至今,展示了古人治水修渠的高超智慧,衍生出独特的灌溉文化,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如图示意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
(1)简述宁夏古渠时空演变特征。
(2)说明宁夏古渠演变对灌区城镇分布与发展的影响。
(3)从宁夏古渠引黄灌溉视角,谈谈你对“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灌渠数量增多,总里程延长,灌渠密度加大;渠首增加,引水范围扩大;与东南侧相比,黄河西北侧的灌渠增长更多。
(2)宁夏古渠的增加,改善了宁夏平原的灌溉条件,农耕规模扩大,农产品增长,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城镇数量增多;在灌区逐渐兴起更高级别的城镇,形成有序的城镇等级体系;黄河西北侧灌渠更发达,高级别城镇坐落于此。
(3)宁夏平原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黄河在此过境,蒸发、下渗损失较大,引黄河水灌溉,充分利用黄河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灌溉农业的发展,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人口增长和城镇兴起,使宁夏平原成为西北地区的富饶之地。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乡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 根据宁夏古渠时空格局演变图可以看出,水渠经历秦汉-唐-明-清的演变, 从数量上,灌渠不断的增加,使得总里程延长,密度加大。无论是黄河的引水口(渠首)和灌渠的支渠不断增加,使得引水范围扩大。从区域差异来看, 与东南侧相比,黄河西北侧的灌渠增长更多。
(2)随着宁夏古渠的演变,灌渠的数量多,灌溉范围广。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而言,灌渠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 农耕规模扩大,农产品增长,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的发展增加了人口、城镇的数量。随水渠进一步修建、数量增多,城镇进一步发展,等级提升,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灌渠多的地方,城市数量多,等级较高,如灌渠的西北侧。
(3)宁夏平原 地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但由于气候较为干旱,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而采用古渠引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灌溉农业的发展,可以使粮食增产,提高环境承载力,促进人口增长和城镇兴起,使宁夏平原成为西北地区的富饶之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渠的演变特征、水利工程的影响。线状特征的描述主要从里程长短,网络密集程度、区域分布差异来作答。灌渠的修建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形成,并加速城市化等级体系的形成。宁夏古渠引黄灌溉,重在发展农业,改善生态,提高当地环境承载力。
18.(2024·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答案】(1)冬季降温幅度下降,冻结深度有限,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冬季冻结深度减小,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未冻结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始终冻结的)多年冻土层变薄。
(2)空气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大,直接进入育空河的降水增加;季节性冻土层退化,积雪融水、降水及冻土融水向下排泄进入多年冻土活动层,侧向补给育空河;多年冻土退化,通过活动层补给育空河。
(3)冬季冰雪覆盖率大,气候变暖叠加降水冲刷导致冰雪融化,反射率下降,吸热增加,因此冬季升温幅度更大;更多降水以降雨形式呈现,积雪减少,直接进入育空河的径流增加;雨水的热量传递给冻土和积雪,促进冻土和积雪消融,地下运移通道连通,补给育空河的水量增长;育空河结冰期缩短,河水更易接纳补给。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较高,地表冻结深度减小,因此季节性冻土层变薄。全球变暖,冬季冻结深度小,夏季气温更高,冻土融化更多,底层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2)由图文可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水汽增加,降水增多,可以直接补给给育空河;积雪融化、降水、季节性冻土层融化可以通过地表和下渗进入多年冻土活动层,侧向进入育空河。多年冻土退化
通过活动层补给育空河。
(3) 根据题(2)河流的径流量的增加途径可以分析。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冻土面积广,冬季积雪多。气候变暖及降水增加导致积雪融化, 反射率下降,吸热增加,冬季升温幅度更大。降水、积雪融水进入河流。 雨水的热量传递给冻土和积雪,促进冻土和积雪消融,地下运移通道连通,补给育空河的水量增长;育空河结冰期缩短,河水更易接纳补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及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全球变暖导致冬季冻结厚度减少,夏季融化层变厚,导致冻土厚度变化。育空河径流量增加途径结合图中信息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作答。育空河冬季径流增幅的主要原因冬季气温增加,降水增多,补给河流; 降水热量转移地表、地下导致冻土、积雪融化,融水补给河流;同时结冰期缩短。冰期缩短,液态水更易接纳补给。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