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 二(人教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 二(人教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18 20:17: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二 (人教版)
(时间45分钟,共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类与类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使用工具 B.制造工具 C.直立行走 D.会用火
2.现在很多父母都会用手机、相机等拍照片或视频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演绎了父母大爱,也记录了“吾家有儿初长成”。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B.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表现最为聪明的时期
C.男孩在青春期偶尔遗精会影响身体健康
D.青春期大脑开始发育,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3.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
4.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错误的是( )
A.营养物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B.消化腺、胰腺、肝脏、唾液腺
C.呼吸道、咽、气管、肺
D.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为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则B端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B.若C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B内流静脉血
C.若C为肺部毛细血管,则B血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若C内红细胞单行通过,则B为动脉,A为静脉
6.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全血
7.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一些物质经过的过程可以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左心房
C.初步消化食物的先后顺序:淀粉,蛋白质,脂肪
D.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8.下面是四位同学学习了“眼与视觉”知识后说出各自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同学:脉络膜颜色较深,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B.乙同学: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
C.丙同学:巩膜无色、透明,能支持、保护眼球
D.丁同学:虹膜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9.下表是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甲、乙、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0% 0.10% 0
丙 0.72% 0.72% 1.10%
A.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B.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无机盐
C.甲是血细胞,乙是葡萄糖,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血细胞
10.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学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C.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D.为了开发森林资源,使用一次性木筷子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持续增加,“小胖墩”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脂肪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变成“小胖墩”。汉堡、炸鸡等洋快餐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糖类。糖类消化变成葡萄糖后,在B处进入血液,该生理过程称为 。体内过剩的葡萄糖,也可转化成脂肪囤积在体内。
(2)当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时,部分葡萄糖会在 (填细胞结构)内被氧化分解,为骨骼肌收缩提供能量,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D骨骼肌。
(3)肥胖会增加患一系列其它疾病的风险。若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可能是C器官中 (填结构名称)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肥胖会削弱 (填某种激素)的作用,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增高。
(4)某科研团队研究出一种Y制剂,在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下减少体重,这可能是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科研人员为了验证Y制剂的药效,将30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只),然后进行相关处理,连续7周后,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如果较长时间高脂饮食,服用Y制剂 (填“不会”/“可能会”)造成肥胖。
(5)综上所述,人体摄入的热量物质过多而消耗得过少,可能引起超重或肥胖。作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想要保持健康体重,不应去选择服用减肥药物,而应做到 (任写一条)。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小秦参加了端午节举办的赛龙舟、自制粽子等活动。图1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2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粽子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成图2中的[a] ,a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图1中心脏的 (填字母)。
(2)赛龙舟开始前小秦保持深呼吸,他吸气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图2中[a]进入泌尿系统形成原尿后,被 (填结构名称)重吸收回血液中。
(4)小秦冲到终点后,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显得面红耳赤。分析小秦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13.如图为小明周六的学习生活日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早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中的 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小明吃了妈妈准备的早餐,早餐中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 ,该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运输,经 (填血管名称)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小明骑自行车去朋友家做课后作业,骑行中吸气时,胸廓的状态是 (填字母)。
(4)小明在做课后作业时,试卷上的文字在小明眼球中的 上形成物象,然后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午餐后,吸收进血液的葡萄糖经过肾脏时,不会随尿液排出,这是因为1对葡萄糖有 作用。
14.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下图为该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是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用橡皮槌叩击【①】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①】感受器、【②】 、【③】神经中枢、【④】 、【5】 功能健全;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反射。
(3)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属于 反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 皮层的参与。
(4)脊髓是由 和白质两部分构成,其中脊髓的白质由 组成。
(5)从反射类型上看,膝跳反射应属于 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二 (人教版)
(时间45分钟,共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类与类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使用工具 B.制造工具 C.直立行走 D.会用火
【答案】C
【解析】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下地生活,这部分古猿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这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的进化成现代的人类,因此,区分人与猿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两足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直立行走、会用火都是古人类前肢得到解放后慢慢进化,才得到的技能,C正确,ABD错误。
2.现在很多父母都会用手机、相机等拍照片或视频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演绎了父母大爱,也记录了“吾家有儿初长成”。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显著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B.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表现最为聪明的时期
C.男孩在青春期偶尔遗精会影响身体健康
D.青春期大脑开始发育,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答案】A
【解析】A.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是性成熟的标志,故A正确。
B.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并不是表现最为聪明的时期,故B错误。
C.男孩在青春期出现遗精是性成熟的标志,是正常生理现象,偶尔已经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故C错误。
D.进入青春期,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并非刚开始发育,故D错误。
3.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
【答案】C
【解析】A.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肺,是吸气过程。吸气过程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A正确。
B.图中B点表示的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B正确。
C.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此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同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C错误。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D正确。
4.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错误的是( )
A.营养物质、糖类、脂肪、维生素
B.消化腺、胰腺、肝脏、唾液腺
C.呼吸道、咽、气管、肺
D.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A.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有五种消化腺:胰腺、唾液腺、肝脏、胃腺、肠腺,B不符合题意。
C.呼吸道包括气管、咽,但不包括肺,C符合题意。
D.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5.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为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则B端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B.若C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B内流静脉血
C.若C为肺部毛细血管,则B血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若C内红细胞单行通过,则B为动脉,A为静脉
【答案】A
【解析】A.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组织细胞,若C为小肠内壁毛细血管,则B端的营养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A正确。
B.若C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故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三处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当血液流经C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错误。
D.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则C为毛细血管,B为静脉,A为动脉,D错误。
6.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全血
【答案】C
【解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创伤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是血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因此ABD错误,C正确。
7.流程图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中的一些物质经过的过程可以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血液循环的途径: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左心房
C.初步消化食物的先后顺序:淀粉,蛋白质,脂肪
D.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B
【解析】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液中的一些物质经过的过程可以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B错误。
C.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可见,初步消化食物的先后顺序:淀粉、蛋白质、脂肪,C正确。
D.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可见,食物经过消化管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正确。
8.下面是四位同学学习了“眼与视觉”知识后说出各自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同学:脉络膜颜色较深,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B.乙同学: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
C.丙同学:巩膜无色、透明,能支持、保护眼球
D.丁同学:虹膜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答案】B
【解析】
A.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A错误。
B.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能形成物像,B正确。
C.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C错误。
D.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D错误。
9.下表是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甲、乙、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0% 0.10% 0
丙 0.72% 0.72% 1.10%
A.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B.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无机盐
C.甲是血细胞,乙是葡萄糖,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血细胞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甲在血浆和原尿中的浓度都是0.03%,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在尿液中的浓度明显升高为2%,故甲为尿素;乙在血浆和原尿中的浓度都是0.10%,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尿液中的浓度变为0,故乙为葡萄糖;丙在血浆和原尿中的浓度都是0.72%,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尿液中的浓度变为1.10%,故丙为无机盐。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10.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学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C.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D.为了开发森林资源,使用一次性木筷子
【答案】D
【解析】A.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变废为宝,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A不符合题意。
B.拒绝食用野生保护动物,保护生物,可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B不符合题意。
C.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不利于保护环境,不能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D符合题意。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持续增加,“小胖墩”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脂肪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变成“小胖墩”。汉堡、炸鸡等洋快餐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糖类。糖类消化变成葡萄糖后,在B处进入血液,该生理过程称为 。体内过剩的葡萄糖,也可转化成脂肪囤积在体内。
(2)当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时,部分葡萄糖会在 (填细胞结构)内被氧化分解,为骨骼肌收缩提供能量,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 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D骨骼肌。
(3)肥胖会增加患一系列其它疾病的风险。若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可能是C器官中 (填结构名称)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肥胖会削弱 (填某种激素)的作用,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增高。
(4)某科研团队研究出一种Y制剂,在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下减少体重,这可能是一种治疗肥胖症的新方法。科研人员为了验证Y制剂的药效,将30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0只),然后进行相关处理,连续7周后,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如果较长时间高脂饮食,服用Y制剂 (填“不会”/“可能会”)造成肥胖。
(5)综上所述,人体摄入的热量物质过多而消耗得过少,可能引起超重或肥胖。作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想要保持健康体重,不应去选择服用减肥药物,而应做到 (任写一条)。
【答案】(1)吸收
(2)线粒体;2
(3)肾小管;胰岛素
(4)可能会
(5)坚持体育锻炼,使能量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
【解析】(1)糖类消化变成葡萄糖后,在B处进入血液,该生理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所以当血液流经骨骼肌细胞时,部分葡萄糖会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为骨骼肌收缩提供能量,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下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随肺循环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经过体循环到D骨骼肌,至少需要2次流经心脏。
(3)尿液的形成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若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可能是肾单位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肥胖会削弱胰岛素的作用,导致体内血糖浓度增高。
(4)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断:如果较长时间高脂饮食,即使服用具有减肥效果的Y制剂也可能会造成肥胖。
(5)作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保持健康体重,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营养,即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不偏食挑食,少食高脂类食物,坚持体育锻炼。使热量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小秦参加了端午节举办的赛龙舟、自制粽子等活动。图1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图2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粽子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成图2中的[a] ,a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图1中心脏的 (填字母)。
(2)赛龙舟开始前小秦保持深呼吸,他吸气时,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图2中[a]进入泌尿系统形成原尿后,被 (填结构名称)重吸收回血液中。
(4)小秦冲到终点后,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显得面红耳赤。分析小秦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葡萄糖; A
(2)收缩
(3)肾小管
(4)小秦冲到终点后情绪激动,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入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解析】(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粽子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a葡萄糖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的途径为:小肠处毛细血管网→下腔静脉→A右心房,因此,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4)小秦冲到终点后,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显得面红耳赤。分析小秦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小秦冲到终点后情绪激动,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入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
13.如图为小明周六的学习生活日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早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中的 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小明吃了妈妈准备的早餐,早餐中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 ,该物质被吸收后随血液运输,经 (填血管名称)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小明骑自行车去朋友家做课后作业,骑行中吸气时,胸廓的状态是 (填字母)。
(4)小明在做课后作业时,试卷上的文字在小明眼球中的 上形成物象,然后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午餐后,吸收进血液的葡萄糖经过肾脏时,不会随尿液排出,这是因为1对葡萄糖有 作用。
【答案】(1)橙子
(2)葡萄糖;下腔静脉
(3)a
(4)视网膜
(5)重吸收
【解析】(1)小明早晨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了,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妈妈为他准备的早餐中的橙子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该物质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到达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此时胸廓的状态是a。
(4)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在做课后作业时,试卷上的文字在小明眼球中的i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然后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5)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会血液。午餐后,吸收进血液的葡萄糖经过肾脏时,不会随尿液排出,这是因为1对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
14.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下图为该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是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2)用橡皮槌叩击【①】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①】感受器、【②】 、【③】神经中枢、【④】 、【5】 功能健全;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反射。
(3)正常人测试时若刻意控制,也可不使小腿弹起。此时,该反射属于 反射;神经中枢除脊髓外,还有 皮层的参与。
(4)脊髓是由 和白质两部分构成,其中脊髓的白质由 组成。
(5)从反射类型上看,膝跳反射应属于 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
【答案】神经元;反射弧;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非条件;条件;大脑;灰质; 神经纤维;非条件;脊髓(灰质)
【解析】(1)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2)用橡皮槌叩击【①】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该图中的①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②箭头指向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因而是传入神经,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神经中枢;③位于脊髓的灰质中,是神经中枢;④箭头从脊髓灰质指向股四头肌,因而是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传出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⑤是效应器,是股四头肌。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所以是非条件反射。
(3)若我们刻意地控制此反射,则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这样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4)A是由神经元的胞体组成的灰质,B是白质,有神经纤维组成,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
(5)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应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