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人教版)(含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人教版)(含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6-18 20:33: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一 (人教版)
(时间45分钟,共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类进化过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D.人类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或有关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
B.性器官开始形成
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
D.有主见,但遇到事情也应尽量倾听家长意见
3.如图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a代表二氧化碳,气体b代表氧气
C.甲内流的是动脉血,丙内流的是静脉血
D.血管丙中的血液最先进入左心房
4.平日我们吃的米、面、甘薯和马铃薯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
5.如图为人的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ABCD中,肌肉壁最厚的是D
B.血管①②⑤内流静脉血;血管③④内流动脉血
C.AB间和CD间的房室瓣,将心脏分隔成上下不相通的两个部分
D.D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血管⑤
6.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浆、全血、红细胞、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7.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胎盘内有许多绒毛,且绒毛内有毛细血管,便于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B.在人体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酒后驾车容易发生重大车祸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的协调准确性下降
B.“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分别位于鼓膜和晶状体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1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与自然和谐共生;②退耕还林、还草;③长江十年禁渔;④按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因缺乏合理营养知识,膳食摄入不平衡.加上活动量不足,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几块面包、一杯牛奶、适量的蔬菜和水果。请据图回答:
(1)食谱中的面包,从图(一)“平衡膳食宝塔”来看,属于 类(填字母).图(二)中曲线 能表示它的消化过程。
(2)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因此还应多食用图(一)“平衡膳食宝塔”中的C类和 类(填字母)食物。
(3)牛奶中还富含的 能促进钙的吸收。还富含维生素A,可预防 ;
(4)营养不均衡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 病,图(二)中,X表示消化道的部位是 。
12.如图所示,图一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图二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一种物质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图三中,A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一血管中,其中血液能够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有 (填序号)。这与它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关 。
A.血管壁最薄,气体易于透过 B.血流速度最慢,有充分的交换时间C. 分布最广,适于进行物质交换D.连通微小的动脉和静脉
(2)如果图二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丙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血管。
(3)图三中A血管与心脏中心肌壁最厚的腔室相连,则A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
(4)某人患有急性肾炎,医生给他开了治疗的内服药物,写出该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的路径 。在用药之前,要抽出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他的血液中 明显增多。
13.图1为海姆利克急救法示意图,图2为呼吸状态曲线图,图3为膈肌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拟实验图。请据图回答:

(1)当血液流经肺部之后,血液中的 含量明显增高。
(2)当异物堵住气管时,会影响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利用。
(3)图1所示急救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使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推动异物经过气管→喉→ →口腔,最终排出。
(4)图2曲线AB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标准大气压,此阶段表示 (选填“吸气”“呼气”)过程,此阶段膈肌的状态对应图3中的 (选填“甲”“乙”)。
14.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经[f] 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在[b]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调节瞳孔大小的结构是[e] 。某同学在灯下学习,突然停电,这时瞳孔将会 。
(3)就目前医学水平的发展,如果损伤的是眼球前端透明的[h] ,还可通过捐献移植,使部分患者重见光明。
(4)在耳的各部分结构中,最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2] ,当它内陷时,会引起听力下降。矫正的办法是经常做吞咽动作,因为吞咽时,空气通过[3] 进入中耳,增加其内侧压力,使其恢复原状。
(5)耳的结构中,与产生听觉无关,但是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结构是[5] 和[6]前庭。
(6)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C] 。
(7)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损伤但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这是损伤了图中的[D]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一 (人教版)
(时间45分钟,共5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类进化过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D.人类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答案】B
【解析】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显然,人类进化过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选择对人类的进化有重要影响,B错误。
C.化石提供了关于古人类形态、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互动的直接信息,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直接证据,C正确。
D.从最早的猿类祖先到现代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可见,人类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D正确。
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或有关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
B.性器官开始形成
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生理现象
D.有主见,但遇到事情也应尽量倾听家长意见
【答案】B
【解析】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发育,而性器官的形成不是在青春期,性器官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B符合题意。
C.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这些都与性激素的调节有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但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进入青春期后有主见,但遇到事情也应尽量倾听家长意见,D不符合题意。
3.如图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a代表二氧化碳,气体b代表氧气
C.甲内流的是动脉血,丙内流的是静脉血
D.血管丙中的血液最先进入左心房
【答案】C
【解析】A.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过呼气排出体外,由此推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B正确。
CD.分析题图可知:
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丙是肺静脉,血管乙是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进行了物质交换,从而使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因此,血管丙内流的是动脉血,最先进入左心房,血管甲内流的是静脉血,C错误,D正确。
4.平日我们吃的米、面、甘薯和马铃薯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 B.糖类 C.维生素 D.蛋白质
【答案】B
【解析】A.脂肪是备用能源,花生中含有较多,A错误。
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蔗糖,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面、甘薯和马铃薯含量最多的就是糖类,B正确。
C.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C错误。
D.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含有较多,D错误。
5.如图为人的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ABCD中,肌肉壁最厚的是D
B.血管①②⑤内流静脉血;血管③④内流动脉血
C.AB间和CD间的房室瓣,将心脏分隔成上下不相通的两个部分
D.D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血管⑤
【答案】A
【解析】A.心脏的四个腔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左心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它是体循环的起点,A正确。
B.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④肺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③主动脉、⑤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B错误。
C.心脏内的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AB间的房室瓣使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CD间的房室瓣使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C错误。
D.D左心室收缩,动脉瓣开放,血液由D左心室流向③主动脉,D错误。
6.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浆、全血、红细胞、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答案】C
【解析】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创伤性出血失去的是全血,是血的总量减少,因此应该输入全血。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
7.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胎盘内有许多绒毛,且绒毛内有毛细血管,便于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B.在人体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答案】B
【解析】A.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A正确。
B.四肢静脉血管中有静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都能防止血液倒流,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B错误。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增大了重吸收的面积,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D正确。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酒后驾车容易发生重大车祸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的协调准确性下降
B.“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分别位于鼓膜和晶状体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答案】C
【解析】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醉驾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酒后驾车容易发生重大车祸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故A正确。
B.谈虎色变是通过语言文字,有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参与后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故B正确。
C.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人的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故C错误。
D.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神经系统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故D正确。
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答案】C
【解析】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最终从肾小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因而与间歇排尿无关,A错误。
B.肾的作用是产生尿液,控制排尿的结构是神经中枢,B错误。
C.肾小管末端流出的尿液汇入肾盂,再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达到一定体积时,膀胱内壁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到达脊髓排尿中枢,排尿中枢发出指令沿传出神经到达膀胱壁和尿道壁的肌肉,肌肉收缩然后完成排尿反射;故间歇排尿是由于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C正确。
D.肾单位是肾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肾单位的作用是形成尿液,D错误。
1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与自然和谐共生;②退耕还林、还草;③长江十年禁渔;④按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②耕地一般用来种植农作物,生物的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较差,而草原、树林或树林植被茂盛,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因此退耕还林还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③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育肥期的幼鱼,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符合题意。
④按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因缺乏合理营养知识,膳食摄入不平衡.加上活动量不足,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几块面包、一杯牛奶、适量的蔬菜和水果。请据图回答:
(1)食谱中的面包,从图(一)“平衡膳食宝塔”来看,属于 类(填字母).图(二)中曲线 能表示它的消化过程。
(2)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因此还应多食用图(一)“平衡膳食宝塔”中的C类和 类(填字母)食物。
(3)牛奶中还富含的 能促进钙的吸收。还富含维生素A,可预防 ;
(4)营养不均衡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 病,图(二)中,X表示消化道的部位是 。
【答案】A;甲;蛋白质;D;维生素D;夜盲症;缺铁性贫血;小肠
【解析】(1)如左图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示出来,由下往上A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B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D层为奶制品、豆制品,CD层主要提供蛋白质;E层为油脂类。食谱中的面包,属于A谷物类,其内含丰富的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就开始了,右图表示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甲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上升,表示是淀粉的消化。乙曲线从胃开始上升,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丙曲线上升的最晚,从胃后边的x小肠才开始上升,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
(2)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它,因此还应多食用图(一)“平衡膳食宝塔”中的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和D为奶制品、豆制品食物,CD层主要提供蛋白质。
(3)牛奶中富含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富含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
(4)营养不均衡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病,图(二)中,X表示消化道的部位是小肠。
12.如图所示,图一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图二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一种物质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图三中,A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一血管中,其中血液能够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有 (填序号)。这与它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关 。
A.血管壁最薄,气体易于透过 B.血流速度最慢,有充分的交换时间C. 分布最广,适于进行物质交换D.连通微小的动脉和静脉
(2)如果图二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丙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血管。
(3)图三中A血管与心脏中心肌壁最厚的腔室相连,则A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
(4)某人患有急性肾炎,医生给他开了治疗的内服药物,写出该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的路径 。在用药之前,要抽出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他的血液中 明显增多。
【答案】(1)④;ABC
(2) ②
(3)⑤
(4)药→④小肠毛细血管→③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⑥肺动脉→①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⑤主动脉→肾脏的毛细血管;白细胞
【解析】(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在图一血管中,血液能够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是④全身毛细血管。
(2)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如果图二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减少,则丙血管对应图一中的②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其中氧气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3)图三中的A血管血液由主干到分支属于动脉血管,对应图一中的⑤主动脉、⑥肺动脉。
(4)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有炎症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会增多。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急性肾炎时,药物到达肾脏经过的路线是:药→小肠→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脏的毛细血管。
13.图1为海姆利克急救法示意图,图2为呼吸状态曲线图,图3为膈肌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拟实验图。请据图回答:

(1)当血液流经肺部之后,血液中的 含量明显增高。
(2)当异物堵住气管时,会影响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利用。
(3)图1所示急救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使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推动异物经过气管→喉→ →口腔,最终排出。
(4)图2曲线AB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标准大气压,此阶段表示 (选填“吸气”“呼气”)过程,此阶段膈肌的状态对应图3中的 (选填“甲”“乙”)。
【答案】(1)氧气
(2)肺;线粒体
(3)咽
(4) 呼气;甲
【解析】(1)血液与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当血液流经肺部之后,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增高。
(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所以人体吸入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终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被利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图1所示急救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使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推动异物经过气管→喉→咽→口腔,最终排出。
(4)曲线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此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舒张,此阶段膈肌的状态对应图3中的甲所示的过程。
14.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经[f] 和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在[b]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调节瞳孔大小的结构是[e] 。某同学在灯下学习,突然停电,这时瞳孔将会 。
(3)就目前医学水平的发展,如果损伤的是眼球前端透明的[h] ,还可通过捐献移植,使部分患者重见光明。
(4)在耳的各部分结构中,最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2] ,当它内陷时,会引起听力下降。矫正的办法是经常做吞咽动作,因为吞咽时,空气通过[3] 进入中耳,增加其内侧压力,使其恢复原状。
(5)耳的结构中,与产生听觉无关,但是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结构是[5] 和[6]前庭。
(6)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C] 。
(7)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损伤但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这是损伤了图中的[D] 。
【答案】晶状体;视网膜;虹膜;变大;角膜;鼓膜;咽鼓管;半规管;脑干;脊髓
【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经f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b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c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虹膜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所以调节瞳孔大小的结构是[e]虹膜。某同学在灯下学习,突然停电,这时瞳孔将会变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3)角膜处在眼球的最外面,无色透明,利于光线通过。就目前医学水平的发展,如果损伤的是眼球结构中外层透明的h角膜,还可通过捐献移植,使部分患者重见光明。
(4)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在耳的各部分结构中,最先接受声波刺激的2鼓膜,当它内陷时,会引起听力下降,口腔是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因此矫正的办法是经常做吞咽动作,因为吞咽时,空气通过3咽鼓管进入鼓室,增加其内侧压力,使其恢复原状。
(5)5半规管和6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6)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在脑干,“植物人”有呼吸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说明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部位是C脑干。
(7)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重伤腰部,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损伤但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这是损伤了图中的D脊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