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4年6月12日10:45-12:00】
玉溪市通海一中、江川一中、易门一中三校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六月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据史籍记载,公元前594年从鲁国开始的新的税制已在几个国家纷纷出台。虽然记载的条目简略而令人不解,但一般地说,新税基本上包括农民的实物支付,以代替原来的个人劳役。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支付可能直接缴给该国的中央政府而不是给种植者依附的封建主。这一历史现象( )
A.源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B.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C.是生产力进步引起的变革 D.巩固了贵族政治的根基
3.《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簿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这说明( )
A.财政监督思想源远流长 B.法家思想成为先秦的主流思想
C.西周财政监督机制成熟 D.财政问题成为思想界主要议题
4.关于汉代是否存在夜间出行,《后汉书·廉范传》记载“旧制禁民夜作”,但《东方朔传》中记载了汉武帝年轻时常夜行游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写丞相田蚡至魏其侯家赴宴“卒饮至夜”;东汉《舞赋》描绘了宴饮结束,时当夜半,众宾乘马散去的情形。据此可知( )
A.官方史书的记载最为完整可信 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随意性
C.确认历史事实要综合多种叙述 D.文学作品可证实史书真伪
5.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赴杭州任职前,因李方叔日常出行缺少马匹,遂将自己多余的马匹赠予他,并在拟定的契约中说:“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这体现出当时( )
A.马匹交易程序比较繁琐 B.契约具有辅助交易的功能
C.马匹交易管控开始放松 D.契约成为税收的法律凭据
6.明清时期,乡绅在地方扮演着官民中介角色,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基层整合的作用。到19世纪中叶,“自寇乱以来,地方公事,官不能离绅士而有为”,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逐渐介入赋役、治安、书院、善堂等地方公共事务。这一时期绅权的扩展( )
A.推动了基层治理民主化 B.消除了基层治理的自治性
C.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D.打破了传统里甲职役体系
7.19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清政府相继设立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等学校。……风气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官学教育全面近代化 B.着力培养专业化军事人才
C.废除科举落实学堂选官制 D.倡导科技推进清政府自救
8.晚清以来,国人对于举借外债的看法不一。有人把借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也有人将外债当作一种外交手段,希望通过引进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由此可见,当时( )
A.列强控制着中国社会舆论走向 B.民族利益影响国人价值取向
C.政府与民众始终保持一致意见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9.民国十九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华北拥蒋,并在战后获得华北地盘,转而关注于华北事务;此战使“国力之疲,已如风前之烛奢”。这最适合用以研究( )
A.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B.“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可能性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D.国民政府“训政”建立的条件
10.解放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医疗卫生组织机构和相关设施。在人民政府号召下,1951年开始,农村私人诊所、药铺从业人员先后办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诊所,把分散的个体医疗资源集中在一起。联合诊所( )
A.有利于推进农村医疗资源公有化 B.实现了中国农村医疗的现代化
C.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D.改变了医疗资源私人占有局面
1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古代文明多源发展 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12.1870-1894年,德国约有250万人流出海外,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1896-1913年,由德国流往国外的人口仅47.6万人,德国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帝国主义竞相扩军备战 B.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
C.君主立宪制在德国建立 D.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
13.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战前后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反映了(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大战制约学术交流
C.国际格局影响学术研究 D.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
14.二战后,一些战败国的殖民地往往由联合国托管,最终实现独立。如意属索马里,战后曾被英国占领,但194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它交给意大利托管。1960年7月1日,意属索马里取得独立,并与独立后的英属索马里合并为索马里。这表明二战后的国际托管制度( )
A.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B.化解了资本主义大国间的矛盾
C.削弱了西欧国家的综合实力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15.下表为20世纪不同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向巴西出口各类产品占比演变统计表
时 间 农产品 工业品 文艺产品 电脑软件
60 年代 52.8% 45.6% 0.7% 0.9%
80 年代 42.7% 32.5% 12.7% 12.1%
90 年代 37.6% 30.8% 14.8% 16.8%
这实质上( )
A.否定了美国冷战时代外交路线 B.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
C.认可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 D.彰显了西方大国软文化入侵
16.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税改法案。根据此法案,美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调至21%,不但低于同时期欧盟国家22.1%的标准税率,而且也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4.8%的平均税率;海外企业利润汇回税率也从35%下降到15.5%。这一法案( )
A.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B.刺激了企业扩大投资的欲望
C.是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反映 D.是美国支持自由贸易的体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由于种种内部的困难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的方针。汉文帝曾写信给匈奴单于说:“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于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时期,其秉承汉初七十年的资财厚积,其四境拓边又驾于秦皇之上。他曾说:“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摘编自龚留柱《“王者无外”和“夷夏之防”—秦汉时期边疆思想论略》
材料二 唐朝统治者“患在夷狄”的意识较为淡薄。唐太宗就提出了“四夷可使如一家”的观点,为此长期采用和亲、通使等措施,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友好往来。太宗之后,高宗、武则天、玄宗等皇帝,大体上继承了太宗的治边思想。随着唐王朝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其对周边各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贞观四年,四夷君长为唐太宗上尊号为“天可汗”。但随着唐王朝国力的衰落,边疆地方势力开始抬头并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摘编自周宝砚《论唐王朝治边方略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边疆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朝的治边方略。(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为供应欧洲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阅读下列三幅相关的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6分)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示意图为其命名并说明理由。(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教育目的是为宗教神学服务,培养对上帝虔诚、忠于教权的教士。《圣经》成为学校唯一的教科书。骑士们则在宫廷和贵族家里接受军事战术训练和礼法教育,以此成为能够维护封建主利益的强悍军人。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行会学校、商人子弟学校出现了。这类学校注重本族语言和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和业务知识,为本行业培养人才。后来这类学校合并成城市学校,并逐渐促成了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摘编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二 1869年,中美《蒲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闳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 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19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年,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发展的特点。(6分)
20.(12分)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简表
时间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 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1953—1956年 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9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 至60年代初 尼泊尔、柬埔寨、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60年代初,又有加纳、老挝等14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至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11个。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外交”为主题,就材料整体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玉溪市通海一中、江川一中、易门一中三校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六月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A C B D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B C A D C
17、(1)变化:由妥协隐忍策略转变为积极开疆拓土策略。(2分)
原因:汉初休养生息奠定基础;通过“推恩令”等举措巩固了政权;通过盐铁官营等增加了财政收入;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的涌现(或军事实力的增长);为祖先复仇思想的影响。(6分,任答3点即可)
(2)评价: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或促进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等);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借鉴等。(任2点,4分)
另一方面该方略受国力影响明显,导致唐后期边疆分裂局面显现。(2分)
18、(1)变化:贸易种类增加;由有限的奢侈品到生活必需品;贸易规模扩大;贸易路线由亚欧大陆发展为全球贸易网;贸易方式从以和平方式为主向以殖民掠夺为主转变。(任3点,6分)
(2)图1:名称:黑奴贸易。(2分)
理由:欧洲殖民者将廉价工业品运往非洲,然后从非洲掠夺黑人贩卖到美洲做奴隶,再将美洲的金银、原料运回到欧洲。(描述)(2分)因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锐减,为开发美洲而进行黑奴贸易。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解释)(2分)
图2:名称:鸦片贸易。(2分)
理由: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然后从中国进口茶、丝等原料、半成品,再将工业品出口到印度和中国。(描述)(2分)此时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妄图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解释)(2分)
图3:名称:全球物种大交换。(2分)
理由: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金银,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然后以金银换取亚洲的丝绸、香料,而美洲的玉米、甘薯也传入中国。(描述)(2分)此时美洲被发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洲的商品在亚洲缺乏竞争力,故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白银流入亚洲。(解释)(2分)
(三幅示意图任选其一,共6分)
19、(1)原因:自治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逐渐繁荣;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任2点,4分)意义:助推城市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和文艺复兴兴起;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任2点,4分)
(2)特点:前期以政府为主导;管理方式专业化;学习内容广泛;兼顾自然科学与传统文化;受国内国际局势影响;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成果显著。(任3点,6分)
20、示例:不同时期的内外形势影响了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初,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政策,在“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影响下,新中国主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与一批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赢得了亚非国家的支持;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受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推动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使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大增加,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总之,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基于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