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单选题
1.1840—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的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一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
C.非工业国日益主导世界贸易 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2.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
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 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3.表为1780~1888年间欧美各大国的工业生产变化情况(单位:百万英镑)。该变化( )
时间 国家 1780年 1800年 1820年 1840年 1860年 1888年
英国 177 230 290 387 577 820
法国 147 190 220 264 380 485
德国 50 60 85 150 310 583
奥地利 30 50 80 142 200 253
美国 15 25 55 96 392 1443
俄国 10 15 20 40 155 363
A.源于各国社会制度的不同 B.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C.加剧了列强在全球的竞争 D.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4.鲟鱼是一种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19世纪之前,莱茵河下游曾盛产鲟鱼,沿线各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限制捕捞鲟鱼,1920年,但这也未能阻止鲟鱼自1942年起绝迹于莱茵河流域。莱茵河鲟鱼捕捞业的衰落( )
A.是政府生态观念淡漠的结果 B.根源于该流域渔民过度捕捞
C.折射出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 D.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败
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性市场雏形形成
②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图所示为1820年—1900年德国煤炭产量变动情况,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工业革命在德国得以迅速拓展 B.德国的统一推动了煤炭产业发展
C.煤炭资源匮乏,德国走上节能道路 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能源转型
7.下图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地理分布图。由图可知( )
A.英国制造业产出占比持续增长 B.东西方世界制造业主体地位易位
C.美国独立战争后经济快速发展 D.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国家殖民扩张
8.下表内容是不同年份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据此可知,英国( )
A.城市人口总量已超过农村 B.工业化推动经济结构变动
C.劳动力流失导致农业衰退 D.产业结构已发生根本改变
9.下图说明了工业革命( )
A.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B.使西方国家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D.使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0.如图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中对前两波发生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工场手工业不断发展和完善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力推广 D.科技成果涌现改变人类生活
1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C.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2.18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娱乐场所管理原则,支持文明休闲场所如剧院、音乐厅等的发展,清除室内娱乐场所的暴乱骚动行为。同时,政府还不断地建立各类文明休闲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明休闲娱乐的兴起是英国( )
A.民主政治的体现 B.社会转型的反映
C.宏观调控的结果 D.福利制度的产物
13.在医生、社会改革者、市政工程师等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霍乱这种19世纪灾难性的疾病已经在工业化国家里根除。对于19世纪大部分欧洲人来说,他们比自己的爷爷奶奶都要长寿,欧洲的人口在19世纪从1.9亿上升到4.2亿。此时欧洲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B.世界市场增加了食物供应
C.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
D.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14.如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德国 英国 美国
1880—1890 年 2.9 2.2 4.1
1890—1900 年 3.4 3.4 3.8
1900—1913 年 3.0 1.5 3.9
A.国内煤炭资源枯竭 B.政府依赖殖民地的掠夺
C.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D.美德崛起抢占了市场
15.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妇女解放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图1、2是近代英国流行的女装展示
图1 16—18世纪英国流行的“维多利亚”式服装 图2 19世纪英国流行服装
材料二:1856年后,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发明了苯胺紫孔雀绿、靛蓝等多种颜色,使女性服饰染色成本降低且色彩更为丰富,1891年,英国化学家发明人造丝,很快在服装制作中流行开来,1889年,美国推出第一台电机缝纫机,这些新材料在服装工厂投入使用,女性流行成衣的大批量制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性普遍接受到学校教育,工厂和政府也吸纳了大量女性就业,英国普通女性逐渐取代贵族妇女成为时装潮流的引领者,贵族式“维多利亚”服装被视为病态,时装成为可视的妇女解放宣言书。随着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生活在英国的流行,女性的着装更加轻便舒适,“维多利亚”服饰最终被英国女性们彻底舍弃。
——谭赛花《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概述英国女装流行的时代特征和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维多利亚”女装被淘汰的原因。
2.【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 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人口大量集聚。工人的居住区往往是城市中最拥挤、最、肮脏、最龌龊的地方。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街道上到处都是垃圾,排水沟里流淌的污水也充斥化学污染物的怪味。妇女从受限制中解放出来,她们走出家庭,锻炼她们与人共事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训练她们自尊自强的勇气;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成了博士,而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成了社会精英,这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等《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摘编自【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中英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自由主义思潮】
材料一 英国的贸易发达程度、其制造业的多样化以及其独创性均超过了其他国家,英国的伟大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与外国人自由贸易只是我们祖先曾要求的自由买卖……我们现在必须把这些不朽的原则(自由贸易)应用于谷物法……谷物法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还破坏了(并正在破坏着)对外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它是对自由——这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的直接侵犯。
——罗伯特·皮尔在下议院就谷物法而做的演讲(1843年)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百端待举,经济需要腾飞,而世界市场不易进入。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1896年,英国记者威廉姆斯在他的《德国制造》书中,大声疾呼:“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
——中华网《一个国家的逆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国人对自由贸易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不同态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不同角度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4.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东西方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期“英格兰面貌”的变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开启“蒸汽时代”的发明是什么?此阶段交通工具出现了哪些新成果?
材料三 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世界的旧秩序完全为民主政体取而代之。更可注意者,与这一革命浪潮几乎同步进行的巨大变化,乃是近代科学与近代工业生产的开展。西方发生的这些大事,又将伴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侵入亚洲与非洲,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于东方古老秩序的冲击。后者彻底的质变,也将在19至20世纪进行。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
5.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生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0吨和16251213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答案:
一、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40-1870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十二级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世界工业的增长率,说明工业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强,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是工业国,不是非工业国,排除C项;材料涉及世界工业国的工业增长率,未涉及世界贸易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法。据材料在19世纪的英法贸易过程中,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这表明了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C项正确;材料缺乏英法贸易额对比,不能得出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排除A项;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且材料只涉及英法之间的贸易,不涉及全球贸易,不能得出英国国际贸易地位如何,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英法之间的贸易,不涉及整个欧洲商业贸易,不能得出欧洲商业格局如何,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780-1888年(欧美国家)。由题干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英法德美等国的工业生产产值发生了较大变化,美德等国上升较快,美国甚至超越英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加剧了列强在商品、资本输出和争夺殖民地的竞争,C项正确;材料所述欧美各国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工业产值变化反映国际经济格局变动,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美国以外,未提及欧洲以外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且19世纪欧洲在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鲟鱼是一种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类,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严格。19世纪之前,莱茵河下游曾盛产鲟鱼,沿线各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限制捕捞鲟鱼,1920年,但这也未能阻止鲟鱼自1942年起绝迹于莱茵河流域。莱茵河鲟鱼捕捞业的衰落”和所学可得出,从19世纪末开始,欧美各国普遍开展工业革命,导致水质破坏,C项正确;题干中“从19世纪末开始,沿线各国政府开始颁布法令限制捕捞鲟鱼,各国政府完全禁止了捕捞鲟鱼,排除A项;“根源”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无法体现政府干预经济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革命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利于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②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加强了对外资本输出,作为新殖民主义的形式,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和一体化进程。③正确。第二工业革命后电话、电报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世界各地信息传播更为便捷。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①错误,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①错误,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①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820年—1900年德国。据图可知,德国在1820年至1870年煤炭产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1870年以后煤炭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据所学可知,德国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870年以后,德国逐步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电力取代煤炭成为新的能源,因此1870 年以后德国的煤炭产量呈现下降趋势,D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关,并非仅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据图可知,德国煤炭产量下降是在1870年以后,据所学可知德国统一的实现是在1871年,因此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涉及两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煤炭产量的变化情况,据材料不能得出煤炭资源匮乏,德国走上节能道路的认识,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50——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地理分布图”可知,从1750年到1900年,英国的制造业产出逐年增加,而中国却逐年减少,说明此时东西方世界制造业主体地位逐渐易位,B项正确;从1880年至1900年,英国制造业分布减小,而非持续增长,排除A 项;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于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材料中美国的占比几乎很少,无法体现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是制造业的占比,而非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1-1901年(英国)。由材料可知,英国这一时期农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人口向工业与服务业转移的现实,即工业化推动了经济结构变动, 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就业人口的变化,无法说明城市人口总量已超过农村,排除A项;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促进了农业发展,而不是衰退,排除C项;产业结构已发生根本改变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推动了棉花加工量、生铁产量以及煤产量的迅速增长,D项正确;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未体现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英国棉花加工量、生铁产量以及煤产量的迅速增长,不能说明西方国家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B项;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未涉及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前两波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科技成果,改变了人类生活,D项正确;两次工业期间实行的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第二波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但不能解释图片中第一波波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第二波经济发展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世纪(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称霸世界的开始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建立庞大帝国的企图,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无产阶级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近代以来英国政府推动社会娱乐发展,整顿娱乐场所风气,加强文明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这还是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B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文明休闲娱乐的兴起是主要是工业促进了社会转型,与民主政治和宏观调控无关,排除AC项;福利制度建立在二战后,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到19世纪、20世纪,欧洲人口的平均年龄有所增加,霍乱等灾难性疾病在“工业化”国家根除,欧洲人口在19世纪有快速的增长,这与“医生、社会改革者、市政工程师等的努力”有关,而推动医疗水平上升、政府职能拓展的是工业革命,所以此时欧洲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霍乱等疾病的根除与粮食供应无关,排除B项;推动此时欧洲财富增加的并非殖民掠夺,而是工业革命,排除C项;霍乱等疾病得到根除,但仍旧存在其他传染性疾病,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880—1913年(英德美)。据表格信息可知,1880—1913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美国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是英国的增长率却在逐渐下滑,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依赖太大,是材料所述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这时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对殖民地的依赖,与国内资源无关,排除A项;民族民主运动兴起和美德崛起是外部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1年(英国)和1870年(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工厂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是生产力极大提高,促使生产关系出现的变革,C项正确;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是垄断组织的作用,排除A项;垄断组织形成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电气化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排除D项。故选C项。
二、
1.(1)特征:图1 是早期资本主义时期(或工场手工业时期);图2是工业革命时期。趋势:从奢侈浮夸到轻便简洁。
(2)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的发明;学校教育的普及,大量女性就业的需要;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流行的需求。
2.(1)影响: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人相对贫困,生活条件恶化;促进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妇女经济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人们重视教育,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任答4点)
(2)状况: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中(电器工业)不占优势;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解读: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且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美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经济快速发展;德国统一和美国内战分别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任答一点即可)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1)变化: 从主张自由主义到批判自由主义原因: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护旧贵族利益的重商主义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社会危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范围内具备竞争优势,自由贸易有利于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批判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等国崛起英国优势地位难以为继,自由竞争政策无法维护英国利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端。
(2)说明:经济上,在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巩固和发展。政治上: 第一,自由主义思潮催生了19世纪中期的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扩展。第二,在自由竞争思想的助推下,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被压迫的民族受自由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4.(1)变化:英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工厂制;科学化;环境污染。
(2)发明:瓦特改良型蒸汽机。成果:火车、汽船。
(3)意义:西方民主最终取代专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西方殖民活动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任选3点即可)。
5.(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
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等等。
(2)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加快了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对能源利用的影响: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