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六年级科学试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六年级科学试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18 17:31:37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六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的是(  ) 。
A.爷爷的老花镜 B.爸爸的太阳镜
C.妈妈的梳妆镜 D.姐姐的近视眼镜
2.(2024六上·临平期末)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  )直至光圈明亮。
A.调节旋钮 B.玻片标本 C.反光镜 D.目镜
3.(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伤寒杆菌
C.草履虫 D.蚊子幼虫
4.(2024六上·临平期末)为了更好的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B.提前一周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C.用滴管尽量靠近干草处取水 D.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5.(2024六上·临平期末)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A.抗生素 B.冰毒 C.疫苗 D.细菌
6.(2024六上·临平期末)课堂上,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做得最厚的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心 D.地幔
7.(2024六上·临平期末)地球之所有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
①地球不发光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保持倾斜④地球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图所示,城市甲1小时后进入夜晚,据此推测城市乙(  )小时后会进入夜晚。
A.0.5 B.1 C.3 D.21
9.(2024六上·临平期末)组装圭表,测量日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同一地点测量 B.空旷处放置圭表
C.用尺量日影长度 D.早晚各测一次
10.(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猫头鹰捕食 B.大雁南飞 C.蜻蜓低飞 D.蚂蚁搬家
11.(2024六上·临平期末)用下列同样长度的螺丝刀拧同一型号螺丝,最省力的是(  ) 。
A. B. C. D.
12.(2024六上·临平期末)用同一把螺丝刀把下列螺丝钉拧入同一块木头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13.(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选项主要运用的机械原理,与水龙头不同的是(  ) 。
A.扳手 B.旋钮开关
C.开瓶器 D.门把手
14.(2024六上·临平期末)小可同学想剪一副窗花,下列剪刀比较合适的是(  )。
A. B.
C. D.
15.(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右图,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的(  )。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D.晾制
16.(2024六上·临平期末)右图是某品牌的取暖器,该取暖器正常工作8小时消耗电能是(  )度。(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
A.16 B.8 C.4 D.220
17.(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物体工作时,没有利用到磁能的是(  )。
A. B.
C. D.
18.(2024六上·临平期末)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不同之处是(.)。
A.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B.普通磁铁有磁性
C.普通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 D.电磁铁可以改变磁性强弱
19.(2024六上·临平期末)某学习小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图是实验记录单。比较实验(  )可得出结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电磁铁 (线圈匝数) 20 圈 40 圈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池的节数 (节) 1 2 3 1 2 3
吸引大头针数量 (枚) 15 24 36 44 52 56
A.1、2和3 B.4、5和6 C.1和4 D.2和6
20.(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右图,在“改变转子的转动状态”实验中,不能改变转子转动快慢的是(  )。
A.磁铁距离线圈的远近 B.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
C.磁铁数量的多少 D.电池的节数多少
21.(2024六上·临平期末)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
22.(2024六上·临平期末)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  )
23.(2024六上·临平期末)日出为昼,月出为夜。(  )
24.(2024六上·临平期末)开普勒和伽利略通过观测证实了“日心说”是完全正确的。(  )
25.(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果地轴竖直不倾斜,地球上将不会出现四季变化。(  )
26.(2024六上·临平期末)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不断改进的。(  )
27.(2024六上·临平期末)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是一种杠杆类工具。(  )
28.(2024六上·临平期末) 亚运会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的方式同步获取赛场情况。(  )
29.(2024六上·临平期末)通电直导线需绕成线圈才具有磁性。(  )
30.(2024六上·临平期末)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  )
31.(2024六上·临平期末)将生活现象与能量转化方式连一连。
扫地机器人 化学能→热能
手机听音乐 机械能→热能
双手摩擦生热 电能→化学能
给无人机充电 光能→化学能
酒精灯燃烧 电能→声能
植物光合作用 电能→机械能
32.(2024六上·临平期末)标出其中一支船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从是否省力角度看,该船桨属于    杠杆。
33.(2024六上·临平期末)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中的观察仪器(如图1),探索微小世界的奥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发现一只苍蝇停在光滑的玻璃上(如图2),感到很好奇,于是用仪器②进行观察。若想看清更多细节,可选择其中的哪一个? (  )。
A. B.
C. D.
(2)苍蝇位置不变(如图2),实验小组用仪器②观察到的图像是(  )
A. B.
C. D.
(3)实验小组推测苍蝇足部有“吸盘”结构,若想进一步观察苍蝇足部细节,选择图1中的仪器    较为合适(填写序号)。
(4)实验小组想用仪器观察苍蝇足部切片细胞标本,为了使放大倍数最大,可以选择(  )。
①目镜10×②目镜20×③物镜25×④物镜40×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实验小组还想用图一中的仪器进一步观察苍蝇足上携带的病毒。你觉得可行吗?请判断并写出理由。
34.(2024六上·临平期末)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从A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所需的时间约为    个月。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填“赤道”、“南半球”或“北半球”)。
(3)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4)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观察到杭州某小区正午时太阳位置(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该小区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
(5)如果需要在该楼南面建造一幢相同的楼房,为了保证两幢楼房四季都有充足的光照,能否以地球在A位置时楼房影长为楼间距的参考?请做出判断并写出理由。
35.(2024六上·临平期末)一名工人利用木板和独轮车往楼上搬运建筑材料,做法如右图。
(1)在右图中,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建筑材料受到重力的方向。
(2)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独轮车的车轮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3)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铺设的木板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4)如右图,工人提起独轮车时,手扶车柄位置(  )可以更加省力些。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同学认为,工人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如右图),可以更加省力些。你觉得可行吗?请判断并写出理由。
36.(2024六上·临平期末)拓展课上,同学们组装了一辆太阳能玩具车(如左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太阳能是新兴的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清洁,存储量大,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2)在组装小车过程中,不需要的部件是(  )。
A.导线 B.电动机 C.齿轮 D.干电池
(3)在组装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一些铁质小螺丝会被电动机吸引,这是因为(  )。
A.电动机里面有电磁铁 B.电动机里面有磁铁
C.电动机是铁做的 D.电动机的转子有铁芯
(4)写出太阳能玩具车行驶过程中发生能量装换的主要过程:   →    →磁能→   
(5)同学们对电动机里的电磁铁很感兴趣,于是用线圈和铁芯制作了电磁铁并进行了实验。请根据现象,在括号中填写电磁铁的磁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透明的,并且中间是凸起的,所以叫凸透镜。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都具有放大功能。老花镜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具有放大功能。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反光镜直至光圈明亮,使视野变亮,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伤寒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蚊子幼虫不是单细胞生物。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为了更好的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用滴管尽量靠近干草处取水,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被称为疫苗,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地幔是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课堂上,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做得最厚的是地核,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不停自转的球体,①②④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我国的每个地方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也先进入夜晚。一昼夜约为24小时。图中看到的昼半球,占地球总面积的1/4,时间长是6小时,乙大致位于中间位置,距离黑夜大约3小时。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组装圭表,测量日影,要做到同一地点测量,空旷旋转圭表,用尺量日影长度,选项D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公转,使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使得气温也会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大雁南飞与四季有关,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用螺丝刀拧螺丝利用了轮轴原理,轮带动轴工作可以省力,轮轴可以省力,在轴粗细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D选项刀柄最粗,最省力。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螺丝钉利用的是斜面原理,D选项螺纹最密集,坡度最小,最省力。故选D。
13.【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扳手、旋钮开关、门把手都运用了轮轴的原理;开瓶器运用了杠杆的原理。故选C。
14.【答案】D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可同学想剪一副窗花,可以选择选项D剪刀,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具体过程是: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的刷墨。故选B。
16.【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该取暖器的额定功率为2000瓦,所以8小时消耗的电能是2X8=16度。故选A。
17.【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用微波炉炒菜利用了磁能,耳机利用了磁能;电热水壶利用了电能,没有利用了磁能;玩具汽车利用到了电能和磁能。故选C。
18.【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被称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南北极都可以改变,但普通磁铁的磁性强弱,南北极不能控制,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磁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通电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运用的是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结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需保持电池数量不变,线圈匝数不同。通过比较1和4、2和5、3和6可得出此结论。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磁极与方向
【解析】【分析】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和后盖几部分组成。拆开后发现有转子装在外壳里,且转子上有三组线圈。对着转子的磁铁的磁极性质,以及电池正负极的不同接法都可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磁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磁铁距离线圈的远近、磁铁数量的多少、电池的节数多少都能改变转子转动快慢。故选B。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有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有大有小,用显微镜观察不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也不相同,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有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我国的每个地方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所以日出为昼,月出为夜的说法是正确的。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一直对世界进行不断地探索,推动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根据前人的天文观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的四季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如果地轴竖直不倾斜,地球上将不会出现四季变化。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的使用推动了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不同种类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工具的使用使人类做许多动物不能做的事情。工具和技术的在不断改进,人们可以利用技术发明工具、改进工具。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是一种杠杆类工具,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亚运会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看直播的方式同步获取赛场情况,报纸传递方式比较滞后,不能同步获取赛场情况,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被称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将导线制成线圈后,线圈产生的磁性会增强,所以通电的直导线也会产生磁性,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磁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生活中的能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磁铁也有能量,如:磁悬浮列车、耳机、电磁炉,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31.【答案】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扫地机器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手机听音乐是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双手擦生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给无人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酒精灯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2.【答案】费力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船浆的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费力杠杆。
33.【答案】(1)A
(2)B
(3)③
(4)C
(5)不可行,光学仪器的放大倍数太小,而病毒的个体及其微小,图中光学仪器中都不能看清病毒形态结构,需要放大倍数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A选项凸度最大,可以看清更多的细节。故选A。
(2)放大镜呈的图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实际物体位置、方向一致,若苍蝇位置不变(如图2),实验小组用仪器②放大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图B形态,故选B。
(3)实验小组推测苍蝇足部有“吸盘”结构,若想进一步观察苍蝇足部细节,选择图1中的仪器③显微镜较为合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达几百或上千倍,能够观察更加细微的物体。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实验小组想用仪器观察苍蝇足部切片细胞标本,为了使放大倍数最大,可以选择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20x和物镜40x。故选C。
(5)实验小组还想用图一中的仪器进一步观察苍蝇足上携带的病毒。以上这些光学仪器的放大倍数太小,而病毒的个体及其微小,图中光学仪器中都不能看清病毒形态结构,需要放大倍数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34.【答案】(1)
(2)呈逆时针运转,公转周期是一年。;赤道
(3)B
(4)
(5)不可以,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至日的光照情况,这跟正午太阳高度有关,一年中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楼房的影子最长,以冬至的楼影确定楼间距最合适,不影响后楼采光。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运转,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如图中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读图可知,A位置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前后,D位置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从A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所需的时间约为9个月,是三个季节。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的节气为秋分。故选B。
(4)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观察到杭州某小区正午时太阳位置如图2所示,A位置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杭州的正午太阳位置更高。如图所示:
(5)如果需要在该楼南面建造一幢相同的楼房,为了保证两幢楼房四季都有充足的光照,不可以地球在A位置时楼房影长为楼间距的参考。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至日的光照情况,这跟正午太阳高度有关,一年中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楼房的影子最长,以冬至的楼影确定楼间距最合适,不影响后楼采光。
35.【答案】(1)
(2)B
(3)D
(4)D
(5)不可行。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工人提起独轮车时,利用了杠杆原理,手扶车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车轴位置是支点,小车的重心是阻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因此,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变长,会更加费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图所示:
(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使用轮轴时,用力点放在轮上就可以省力。读图可知,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独轮车的车轮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轮轴。故选B。
(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铺设的木板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斜面。故选D。
(4)如图,工人提起独轮车时,相当于杠杆原理,手扶车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车轴位置是支点,小车的重心是阻力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因此,手扶车柄丁处可以更加省力些。故选D。
(5)有同学认为,工人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如图),可以更加省力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可行。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工人提起独轮车时,利用了杠杆原理,手扶车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车轴位置是支点,小车的重心是阻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因此,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变长,会更加费力。
36.【答案】(1)可再生
(2)D
(3)B
(4)太阳能;电能;动能
(5)N;N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电动机;能量的转化;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存储量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2)读图可知,图中是一辆太阳能玩具车,动力来源是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因此,根据小车的结构和功能,在组装太阳能小车过程中,需要的的材料有导线、电动机、齿轮等,干电池是提供电能的材料,所以不需要的部件是干电池。故选D。
(3)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在组装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一些铁质小螺丝会被电动机吸引,说明电动机中有磁铁。电动机组装过程中虽然有电磁铁,但是需要通电才能产生磁性,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磁性。铁和铁芯也没有磁性。故选B。
(4)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不同的能量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玩具车行驶过程中发生能量转换的主要过程是:太阳能一电能→磁能→动能。
(5)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通电后产生磁性。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则,图中指南针N极对应电磁铁的一端是S极,另一端是N极。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下面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与上面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相反,电流方向相同,由此判断下面电磁铁右端的磁极是N极。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六年级科学试题卷
1.(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物体中,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功能的是(  ) 。
A.爷爷的老花镜 B.爸爸的太阳镜
C.妈妈的梳妆镜 D.姐姐的近视眼镜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透明的,并且中间是凸起的,所以叫凸透镜。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都具有放大功能。老花镜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具有放大功能。故选A。
2.(2024六上·临平期末)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  )直至光圈明亮。
A.调节旋钮 B.玻片标本 C.反光镜 D.目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发现目镜下的光圈非常暗淡,此时应该调节反光镜直至光圈明亮,使视野变亮,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伤寒杆菌
C.草履虫 D.蚊子幼虫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伤寒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蚊子幼虫不是单细胞生物。故选D。
4.(2024六上·临平期末)为了更好的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B.提前一周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C.用滴管尽量靠近干草处取水 D.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为了更好的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用滴管尽量靠近干草处取水,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4六上·临平期末)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A.抗生素 B.冰毒 C.疫苗 D.细菌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被称为疫苗,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4六上·临平期末)课堂上,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做得最厚的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心 D.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地幔是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课堂上,我们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做得最厚的是地核,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4六上·临平期末)地球之所有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  ).
①地球不发光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保持倾斜④地球自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不停自转的球体,①②④正确,选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图所示,城市甲1小时后进入夜晚,据此推测城市乙(  )小时后会进入夜晚。
A.0.5 B.1 C.3 D.21
【答案】C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我国的每个地方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也先进入夜晚。一昼夜约为24小时。图中看到的昼半球,占地球总面积的1/4,时间长是6小时,乙大致位于中间位置,距离黑夜大约3小时。故选C。
9.(2024六上·临平期末)组装圭表,测量日影,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同一地点测量 B.空旷处放置圭表
C.用尺量日影长度 D.早晚各测一次
【答案】D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组装圭表,测量日影,要做到同一地点测量,空旷旋转圭表,用尺量日影长度,选项D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猫头鹰捕食 B.大雁南飞 C.蜻蜓低飞 D.蚂蚁搬家
【答案】B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公转,使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使得气温也会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当气候、食物、空气、水源等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以此适应环境,大雁南飞与四季有关,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4六上·临平期末)用下列同样长度的螺丝刀拧同一型号螺丝,最省力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用螺丝刀拧螺丝利用了轮轴原理,轮带动轴工作可以省力,轮轴可以省力,在轴粗细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D选项刀柄最粗,最省力。故选D。
12.(2024六上·临平期末)用同一把螺丝刀把下列螺丝钉拧入同一块木头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螺丝钉利用的是斜面原理,D选项螺纹最密集,坡度最小,最省力。故选D。
13.(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选项主要运用的机械原理,与水龙头不同的是(  ) 。
A.扳手 B.旋钮开关
C.开瓶器 D.门把手
【答案】C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扳手、旋钮开关、门把手都运用了轮轴的原理;开瓶器运用了杠杆的原理。故选C。
14.(2024六上·临平期末)小可同学想剪一副窗花,下列剪刀比较合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可同学想剪一副窗花,可以选择选项D剪刀,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右图,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的(  )。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D.晾制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具体过程是: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的刷墨。故选B。
16.(2024六上·临平期末)右图是某品牌的取暖器,该取暖器正常工作8小时消耗电能是(  )度。(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
A.16 B.8 C.4 D.220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该取暖器的额定功率为2000瓦,所以8小时消耗的电能是2X8=16度。故选A。
17.(2024六上·临平期末)下列物体工作时,没有利用到磁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用微波炉炒菜利用了磁能,耳机利用了磁能;电热水壶利用了电能,没有利用了磁能;玩具汽车利用到了电能和磁能。故选C。
18.(2024六上·临平期末)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不同之处是(.)。
A.电磁铁没有南北极 B.普通磁铁有磁性
C.普通磁铁南北极可以改变 D.电磁铁可以改变磁性强弱
【答案】D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被称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南北极都可以改变,但普通磁铁的磁性强弱,南北极不能控制,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2024六上·临平期末)某学习小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下图是实验记录单。比较实验(  )可得出结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电磁铁 (线圈匝数) 20 圈 40 圈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池的节数 (节) 1 2 3 1 2 3
吸引大头针数量 (枚) 15 24 36 44 52 56
A.1、2和3 B.4、5和6 C.1和4 D.2和6
【答案】C
【知识点】磁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通电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运用的是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结论“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需保持电池数量不变,线圈匝数不同。通过比较1和4、2和5、3和6可得出此结论。故选C。
20.(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右图,在“改变转子的转动状态”实验中,不能改变转子转动快慢的是(  )。
A.磁铁距离线圈的远近 B.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
C.磁铁数量的多少 D.电池的节数多少
【答案】B
【知识点】磁极与方向
【解析】【分析】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和后盖几部分组成。拆开后发现有转子装在外壳里,且转子上有三组线圈。对着转子的磁铁的磁极性质,以及电池正负极的不同接法都可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磁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磁铁距离线圈的远近、磁铁数量的多少、电池的节数多少都能改变转子转动快慢。故选B。
21.(2024六上·临平期末)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有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有大有小,用显微镜观察不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也不相同,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2.(2024六上·临平期末)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有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制作装片时,将洋葱表皮展平后,先盖上盖玻片,再滴碘酒染色。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3.(2024六上·临平期末)日出为昼,月出为夜。(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我国的每个地方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所以日出为昼,月出为夜的说法是正确的。
24.(2024六上·临平期末)开普勒和伽利略通过观测证实了“日心说”是完全正确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一直对世界进行不断地探索,推动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根据前人的天文观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5.(2024六上·临平期末)如果地轴竖直不倾斜,地球上将不会出现四季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的四季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如果地轴竖直不倾斜,地球上将不会出现四季变化。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6.(2024六上·临平期末)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不断改进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的使用推动了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不同种类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工具的使用使人类做许多动物不能做的事情。工具和技术的在不断改进,人们可以利用技术发明工具、改进工具。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7.(2024六上·临平期末)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是一种杠杆类工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是一种杠杆类工具,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8.(2024六上·临平期末) 亚运会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的方式同步获取赛场情况。(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亚运会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看直播的方式同步获取赛场情况,报纸传递方式比较滞后,不能同步获取赛场情况,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9.(2024六上·临平期末)通电直导线需绕成线圈才具有磁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被称为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将导线制成线圈后,线圈产生的磁性会增强,所以通电的直导线也会产生磁性,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30.(2024六上·临平期末)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磁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生活中的能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磁铁也有能量,如:磁悬浮列车、耳机、电磁炉,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31.(2024六上·临平期末)将生活现象与能量转化方式连一连。
扫地机器人 化学能→热能
手机听音乐 机械能→热能
双手摩擦生热 电能→化学能
给无人机充电 光能→化学能
酒精灯燃烧 电能→声能
植物光合作用 电能→机械能
【答案】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扫地机器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手机听音乐是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双手擦生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给无人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酒精灯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2.(2024六上·临平期末)标出其中一支船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从是否省力角度看,该船桨属于    杠杆。
【答案】费力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船浆的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是费力杠杆。
33.(2024六上·临平期末)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中的观察仪器(如图1),探索微小世界的奥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发现一只苍蝇停在光滑的玻璃上(如图2),感到很好奇,于是用仪器②进行观察。若想看清更多细节,可选择其中的哪一个? (  )。
A. B.
C. D.
(2)苍蝇位置不变(如图2),实验小组用仪器②观察到的图像是(  )
A. B.
C. D.
(3)实验小组推测苍蝇足部有“吸盘”结构,若想进一步观察苍蝇足部细节,选择图1中的仪器    较为合适(填写序号)。
(4)实验小组想用仪器观察苍蝇足部切片细胞标本,为了使放大倍数最大,可以选择(  )。
①目镜10×②目镜20×③物镜25×④物镜40×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实验小组还想用图一中的仪器进一步观察苍蝇足上携带的病毒。你觉得可行吗?请判断并写出理由。
【答案】(1)A
(2)B
(3)③
(4)C
(5)不可行,光学仪器的放大倍数太小,而病毒的个体及其微小,图中光学仪器中都不能看清病毒形态结构,需要放大倍数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的功能,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A选项凸度最大,可以看清更多的细节。故选A。
(2)放大镜呈的图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与实际物体位置、方向一致,若苍蝇位置不变(如图2),实验小组用仪器②放大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图B形态,故选B。
(3)实验小组推测苍蝇足部有“吸盘”结构,若想进一步观察苍蝇足部细节,选择图1中的仪器③显微镜较为合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达几百或上千倍,能够观察更加细微的物体。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实验小组想用仪器观察苍蝇足部切片细胞标本,为了使放大倍数最大,可以选择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20x和物镜40x。故选C。
(5)实验小组还想用图一中的仪器进一步观察苍蝇足上携带的病毒。以上这些光学仪器的放大倍数太小,而病毒的个体及其微小,图中光学仪器中都不能看清病毒形态结构,需要放大倍数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34.(2024六上·临平期末)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从A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所需的时间约为    个月。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填“赤道”、“南半球”或“北半球”)。
(3)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分 B.秋分 C.夏至 D.冬至
(4)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观察到杭州某小区正午时太阳位置(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该小区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
(5)如果需要在该楼南面建造一幢相同的楼房,为了保证两幢楼房四季都有充足的光照,能否以地球在A位置时楼房影长为楼间距的参考?请做出判断并写出理由。
【答案】(1)
(2)呈逆时针运转,公转周期是一年。;赤道
(3)B
(4)
(5)不可以,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至日的光照情况,这跟正午太阳高度有关,一年中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楼房的影子最长,以冬至的楼影确定楼间距最合适,不影响后楼采光。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运转,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如图中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读图可知,A位置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前后,D位置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从A位置运行到D位置时,所需的时间约为9个月,是三个季节。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的节气为秋分。故选B。
(4)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观察到杭州某小区正午时太阳位置如图2所示,A位置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杭州的正午太阳位置更高。如图所示:
(5)如果需要在该楼南面建造一幢相同的楼房,为了保证两幢楼房四季都有充足的光照,不可以地球在A位置时楼房影长为楼间距的参考。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至日的光照情况,这跟正午太阳高度有关,一年中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楼房的影子最长,以冬至的楼影确定楼间距最合适,不影响后楼采光。
35.(2024六上·临平期末)一名工人利用木板和独轮车往楼上搬运建筑材料,做法如右图。
(1)在右图中,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建筑材料受到重力的方向。
(2)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独轮车的车轮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3)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铺设的木板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  )。
A.杠杆 B.轮轴 C.滑轮 D.斜面
(4)如右图,工人提起独轮车时,手扶车柄位置(  )可以更加省力些。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同学认为,工人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如右图),可以更加省力些。你觉得可行吗?请判断并写出理由。
【答案】(1)
(2)B
(3)D
(4)D
(5)不可行。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工人提起独轮车时,利用了杠杆原理,手扶车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车轴位置是支点,小车的重心是阻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因此,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变长,会更加费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图所示:
(2)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使用轮轴时,用力点放在轮上就可以省力。读图可知,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独轮车的车轮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轮轴。故选B。
(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中,铺设的木板运用到的机械原理是斜面。故选D。
(4)如图,工人提起独轮车时,相当于杠杆原理,手扶车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车轴位置是支点,小车的重心是阻力点。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因此,手扶车柄丁处可以更加省力些。故选D。
(5)有同学认为,工人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如图),可以更加省力些。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可行。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工人提起独轮车时,利用了杠杆原理,手扶车柄位置相当于用力点,车轴位置是支点,小车的重心是阻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因此,把建筑材料装在独轮车筐靠后位置比起装在靠前的位置,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变长,会更加费力。
36.(2024六上·临平期末)拓展课上,同学们组装了一辆太阳能玩具车(如左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太阳能是新兴的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清洁,存储量大,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2)在组装小车过程中,不需要的部件是(  )。
A.导线 B.电动机 C.齿轮 D.干电池
(3)在组装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一些铁质小螺丝会被电动机吸引,这是因为(  )。
A.电动机里面有电磁铁 B.电动机里面有磁铁
C.电动机是铁做的 D.电动机的转子有铁芯
(4)写出太阳能玩具车行驶过程中发生能量装换的主要过程:   →    →磁能→   
(5)同学们对电动机里的电磁铁很感兴趣,于是用线圈和铁芯制作了电磁铁并进行了实验。请根据现象,在括号中填写电磁铁的磁极。
【答案】(1)可再生
(2)D
(3)B
(4)太阳能;电能;动能
(5)N;N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电动机;能量的转化;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属于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存储量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2)读图可知,图中是一辆太阳能玩具车,动力来源是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因此,根据小车的结构和功能,在组装太阳能小车过程中,需要的的材料有导线、电动机、齿轮等,干电池是提供电能的材料,所以不需要的部件是干电池。故选D。
(3)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在组装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一些铁质小螺丝会被电动机吸引,说明电动机中有磁铁。电动机组装过程中虽然有电磁铁,但是需要通电才能产生磁性,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磁性。铁和铁芯也没有磁性。故选B。
(4)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不同的能量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玩具车行驶过程中发生能量转换的主要过程是:太阳能一电能→磁能→动能。
(5)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通电后产生磁性。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则,图中指南针N极对应电磁铁的一端是S极,另一端是N极。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线圈缠绕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下面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与上面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相反,电流方向相同,由此判断下面电磁铁右端的磁极是N极。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