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18 21: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1
跨越 公里的伟大奇迹
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于 1958 年 7 月开工建设,1970 年 7 月 1 日建成通车,北起成都,南迄昆明,全长 1096 公里,是我国第一条全线由内燃机车牵引的铁路,代表了当时我国铁路修建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成昆铁路在三线方案中为什么最终会选择西线方案?
成昆铁路三线方案
材料一:在成昆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如图),经过一番考量,最终敲定西线方案。西线方案线路里程最长,途径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被称为“筑路禁区”。
1964年前,攀枝花不过是只有7户人家的村子
“攀枝花市是一座建立在铁矿石上的新型城市”
成昆铁路的开通也是攀枝花钢铁的“出炉”之日。攀枝花钢铁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使得该城快速崛起,2018年之前GDP增长一直居四川省之首。
攀枝花探明储量的钒钛磁铁矿达近百亿吨,其中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87%和94.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有“世界钒钛之都”之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成昆铁路上的农产品
乘坐成昆铁路外出务工的老乡
1、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
肩扛马驮的时代
成昆铁路上的货运火车
成昆铁路复线,又称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老成昆铁路时速为80公里,复线设计时速160公里,规划运输能力:客运45对/日,货运8000万吨/年。
之前成都至冕宁最快6小时、现在3小时
之前成都至攀枝花最快13小时、现在5小时
之前成都至昆明(成昆线)需19小时、现在7.5小时
成昆铁路复线开通百日以来,客运量达600万人次
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越大
中欧班列(蓉欧快铁)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形成了以整车、肉类、酒类、木材、粮食为主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构建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海铁联运通道。
新 特 点 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范围最广
全程运行时间最短
开行线路最多
发运频率最稳定
成绩单 2013年 开行31列,其中去程31列
2014年 开行45列,其中去程45列
2015年 开行103列,其中去程72列,返程31列
2016年 开行460列,其中去程291列,返程169列
2017年 开行865列,其中去程541列,返程324列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
2.缩小时空距离,扩大辐射范围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直接带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推测“中欧班列”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带动的相关产业。
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1.武功县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交通建设?
2.武功县通过发展交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原有道路进行扩建改造
道路硬化
完善乡村公路网
普及公共交通服务
农产品能够运出去并转化为商品,客商开车到田头收购;
加强了贫困村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
推动特色食品、纺织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要素合理流动
—缩小时空距离,扩大辐射范围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影响聚落发展
02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
扬州:因运河而生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拓展:河流的运输功能与城市的分布关系
1、河流交汇处
2、河流入海口
3、河运起点(终点)
过河点是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也是人流物流的集聚处,是城市建设的有利区位。(陆上交通与河上交汇处)
4、过河点
扬州:因运河而盛
材料二:唐代,扬州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也是最发达的国际港口城市,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称誉。
1、据图分析:唐代扬州为什么会成为大运河中唯一的转运枢纽?
材料一:唐代玄宗时期,漕运改革,把南方各地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先统一集中到扬州,再转运到长安,扬州成了大运河中唯一的转运枢纽。
处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点
2、成为转运枢纽,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
促进沿线聚落的发展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农业创造出来的城市群文化。大运河的开凿出了一个新的大环境,把若干小的割据的自然环境贯通成为一个体系,转化成人文环境。
大运河文化
扬州:因运河而衰
唐代以后的扬州一直位于长江、运河的交汇处,为何在古代显现出空前绝后的繁荣景象,而在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读教材P91:
1、海运的兴起
2、津浦(天津-南京浦口)铁路修通
京杭运河的交通地位不断下降
3、运河北段逐渐淤塞
聚落发展随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在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后,扬州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之最。
新时期扬州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也对大运河部分河段进行了疏浚,增加调水功能,而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城市。
进入21世纪,扬州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现已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2024年常住人口1123.35万人, 位于石家庄北部的正定县城是一座只有54万人的小城。
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往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
石家庄
“火车拉来的城市”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
五常米宣传片
五常米宣传片
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传统乡村聚落:规模小、分散、交通不便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新农村风貌——河南许昌鄢陵县前陈村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2
影响聚落发展
0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缩短区域时空距离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文化交流
交通枢纽与大城市发展
沿线聚落的发展
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
交通运输发展与乡村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