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水温的变化与周围环境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并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客观记录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可以为科学认识获得提供依据。
能够和他人良好地合作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2新设计
本课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经过分析发现,本单元第一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较少,而第二课中又要求学生同时学习测量技能及温度与热的关系两个重要内容。这在一节课上很难同时完成,不能开展深入探究。因此,基于以上的前测分析,我将本单元前两课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调整。节次主要活动教学目标温度和温度计认识温度计及温度
能正确读和写温度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知道温度的定义,并能够读
温度测量水的温度测量温度的技能
连续测量四杯水探究温度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会测量温度的方法,建立温度变化与热量间的相互关系。
更改后节次主要活动教学目标温度和温度计认识温度计及温度
能正确读和写温度
测量温度的技能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知道温度的定义,并能够读写温度学会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会测量温度的方法测量水的温度连续测量一杯水探究温度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建立温度变化与热量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由于测量属于技能训练,需要学生长期进行变式练习才能掌握的更好。因此,在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学习测量方法。并且让学生通过两节课的反复训练,提升测量技能。
其次,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限,一节课中让学生同时测量四杯水(冷水、热水、常温水、温水)每隔两分钟温度的变化对于三年级学生非常有困难。在实际测量中学生很难清晰地把握好测量时间,这就使得测量温度的准确性降低,不利于学生形成热量与温度间关系的理解。因此,我将连续测量4杯水改成连续测量1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准确的时间内进行测量,避免因测量时间不准确所引起的温度误差,同时也为后续开展温度变化与热量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第三,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温度变化与热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预测水温变化,我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观察折线图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温度变化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温度变化与热量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折线趋势预测后续的温度变化。同时渗透科学课堂中处理数据的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我对授课班级三年级5班38名学生进行了一个单元的前测。前测题共四道,分别考察了学生对温度计的选择、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和热量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具体分析如下:
1、如果要测量水的温度,你认为选择哪个温度计更合适 请在你认为的合适的温度计下画√,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分析】
学生在这道题中,有73%的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水温温度计进行测量,说明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具体数据如下。
2、测量水的温度的正确方法你认为是哪个?( )请在你选择的选项上画出我们的眼应该如何观察水的温度
【分析】
在本题中,有55%的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说明学生对测量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但问及学生眼睛应该处在什么位置观察温度示数的时候,仅有17.5%的学生能够正确作答。说明学生虽掌握一定的测量技能,但操作并不十分规范。
3、冬天时候,我们呼气总会出现一些“哈气”。夏天呼气能出现吗?为什么?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很少能够正确分析出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真正原因。
4、游泳结束后,在离开泳池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否解释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与热量间的相互关系。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脑海中对热的认识比较少,并且没有意识将水的三态变化与热之间建立联系。
根据前测数据整理,我认为学生状态如下:科学概念:多数学生在脑海中没有与热有关的词汇,且多数学生不能够将其与状态变化、温度变化建立联系。技能方面:多数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掌握一定的测量温度的方法,但并不十分规范,需要教师引导。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水温的变化与周围环境有关。
教学难点:能够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并解释温度变化的原因。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聚焦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2次测量水温以及教师的示范操作,规范学生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通过比较2次测量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提出本课课题。
谈话:(出示一杯热水)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水温的方法,谁来测量一下这杯水的温度。
学生测量水温(教师记录数据)
回顾测量方法(出示ppt)
学生再次测量(教师记录数据)
提问:同样一杯水为什么温度不一样了?
提问:如果这杯热水再在教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它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预测一下,并尝试着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说到水温会继续下降)
引导:如果一直放在这里呢?(请学生说说他的想法)
提问:水温下降过程是怎样的变化趋势呢?
(学生可能说到的答案:匀速、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理由)
活动2【活动】探索与调查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有2个意图:1.继续学习、巩固使用温度计的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2.依据皮亚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为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寻找具体事物——折线图。为本节课提供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研究拓展道路,达到对学生终身有益地学习。
连续测量水的温度(17min)
谈话:看来大家的想法不同,那我们今天就来连续测量一段时间,看看水温到底是怎样变化的,时间关系今天我们测量热水在10min中内的温度变化。(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教师演示实验方法:
用烧杯从保温杯中取大约150ml的水
组装实验器材(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们来连续测量10分钟水温的变化。因此,为便于大家实验,我们今天用铁架台的铁棒悬挂温度计,解放我们的双手)
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注意玻璃泡要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要触到烧杯的底和壁。
开始观察并准确计时、记录
提问:我们现在能开始计时并记录了吗?
(出示记录单)讲解初始温度的要求(当液柱不再上升或不下降的时候测量同学报告温度值,记录员在初始温度(0分钟)下记下数据),同时计时同学开始按下秒表计时。
提问:我们每组各有一名同学分别负责记录员、观察员、计时员、提醒员的工作,请你们自己先分分工,每个人怎么才能协作完成实验?
组织学生梳理注意事项:
小心的用烧杯取150ml水,尽量不要遗洒
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开始实验,记录员和观察员同时负责读数
开始测量时,要在液柱稳定后再开始计时并记录(0分钟)
测量时间10分钟,每2min报告一次数值。过程中不取出温度计,等待时,思考温度变化了多少。
实验完成后,收拾好实验材料,并记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实验并交流发现。
活动3【练习】分析与解释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情了解到学生脑海中对热的认识比较少。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次追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热量,并初步建立温度下降,散出热量;温度上升,吸收热量的概念,并在提问中渗透能量不会凭空消失,能量是守恒的意识,为今后学习能量奠定基础。
引导思考:通过折线图,请你说说,10分钟内水温是怎么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下降的快,后面比较平缓。
引导思考:如果再放置一段时间,你能预测下水温的变化趋势吗?
学生根据折线图进行预测
引导思考:水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趋势?
由于之前的铺垫学生能够将水温变化与周围温度建立联系,所以部分同学应该可以说出水温的变化趋势是与周围温度有关系的。
思考:如果把这杯热水放到冬天室外,水温的变化还是这样吗?
学生能够根据前面的分析说出水温变化与环境有关,环境温度改变,水温变化趋势也会改变。两者相差越多,水温变化越快。
总结:水温变化与环境温度有关
分析刚上课测量的一杯水为什么温度下降。
活动4【测试】拓展与提升
【设计意图】不同水温的水相互接触,热量的传递过程是对五年级下册学生学习热单元打下基础。同时,兑出某一温度的水需要学生多次使用温度计,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环节作为本课的后测内容,以此了解学生对本课科学概念建立情况。
测一测你的水现在的温度是多少了?想办法兑一杯50摄氏度的水。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