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8 20:4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内容,体会标题含意。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
3.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体验主人公成长的心路历程。
2.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逐渐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经历的一段孤独之旅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曹文轩,当代作家。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知识链接】
草房子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前情提要】
本文主人公杜小康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原本家境富裕,学习成绩优秀。他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家里全部的积蓄和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买了一艘大船跑货、卖货。然而,一次意外的撞船事故令全家陷入困境,家道中落,父亲病倒,杜小康被迫辍学。父亲病愈后,筹钱买下几百只鸭苗,决心凭借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杜小康就此跟随父亲乘着小船,进入芦苇荡,开始了放鸭生活。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吠(fèi)       眺望(tiào)       觅食(mì)
茬(chá)     嬉闹(xī)        空旷(kuàng)
抠(kōu)       撩逗(liáo)       洼地(wā)
胆qiè(怯) 万qǐng(顷) chān(掺)杂
chuō(戳)破 chóu(稠)密 jǐ yǔ(给予)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厚实:丰富,富裕。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仓皇:匆忙而慌张。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学生听读,梳理情节
1.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
明确: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初到芦荡(发展)→芦荡遇雨,经受考验(高潮)→小康成长,鸭们长大(结局)
2.提炼本文的小说三要素。
明确:人物:杜小康、杜雍和。环境:远离家乡且偏僻的芦苇荡。情节: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后,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他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成熟、坚强。
步骤二:细读课文,理解“孤独”
1.思考探究: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体会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完成表格: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 害怕和胆怯
在芦苇荡安顿下来 孤独
在芦苇荡时间一久 不再忽然地恐慌
经历暴风雨后 长大 坚强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敢于面对困难、坚强成熟;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知识链接】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所在景物中的人物而言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进行烘托,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2、对故事情节而言,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3、过渡作用。在作文里的主要起到一个场景交代借用,也可用于作过渡。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自然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3.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明确:①有关鸭群的描写。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白描的手法,反复写“扇面形水流”来渲染画面的单调,船头重复的也永远是单调的水声。文章在描写中反复强化单调,用单调的表象让人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孤寂。句中的水流的“急促有力”表现了船行速度之快,又衬托了父子俩孤寂与单调的心情。)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鸭们”的无忧无虑反衬了父子的茫然孤寂。“鸭们”可以随遇而安,而父子俩不能,他们只能在不断地前行中寻找他们的归宿,这种漂泊与停留只能一次次勾起他们对家的怀念。)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采用拟人手法,表现鸭们的乖巧,间接体现杜小康此时的心态,用鸭们的表现来反衬人物好奇、孤寂、恐惧的心理。)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写公鸭们更加漂亮,是用公鸭暗喻杜小康,赞美他羽翼丰满、长大成人、光彩照人。以鸭喻人,移情于物,相辅相成,两相映衬,浑然一体。)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鸭群和杜小康在文中相互依存、相互映衬。“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②有关芦荡的描写。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加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心理。)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大自然的气息令杜小康陶醉其中,让他在孤独中变得沉静。)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忽然地恐慌”了。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③有关风雨的描写。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这里的环境特点是“黑”(前面三个“黑”字都是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作者极力渲染暴风雨的可怕,目的就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环境(恶劣的天气、密密的芦苇)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的发展;这里烘托了杜小康坚强、勇敢的性格,表达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
4.本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明确:渲染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里,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学生讨论交流标题“孤独之旅”中“孤独”的含意,教师归纳。
明确: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随父放鸭,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恐慌:杜小康随父亲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给杜小康幼小的心灵带来强大的压迫力,使他感到恐慌。
③对未来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思考的是“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什么样子 前方是未知的”。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是他对未知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步骤三:深入探究,领悟主题
交流探讨标题“孤独之旅”中“孤独”的含义。(从情感世界的孤独、面对自然环境的恐慌、对未来前途的恐惧三个角度思考)
明确:1.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随父放鸭,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2.杜小康随父亲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给杜小康幼小的心灵带来强大的压迫力,使他感到恐慌。
3.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思考的是“还要走多远 前方是什么样子 前方是未知的”。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是他对未知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四、课堂小结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为成长付出的“代价”就是孤独。经历了“孤独之旅”,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同学们,走在成长路上的你们又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们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们做好了在绝境中重生的准备吗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本文作者曹文轩的话:“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已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所经历的孤独及当时的心理感受。
3.请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淡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习题。
2.请将你的成长经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有关孤独的名言警句
1.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纪伯伦
2.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雨果
3.我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陪伴着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
——切·格瓦拉
4.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独的,完全孤独的,你就把这种孤独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
——霍德华·法斯特
5.社交场中的闲逸令人厌恶的,因为它是被迫的;孤独生活中的闲逸是愉快的,因为它是自由的出于自愿的。
——卢梭
6.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歌德
附: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杜小康 “长大” “坚强”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解决问题。在探究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学习的精神。在教学中,本节课抓住了小说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环境描写(鸭群、芦荡、暴风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小说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气息,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限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很到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