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 范进中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 范进中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8 20: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教学目标◇
1.了解《儒林外史》及作者,了解古代科举制度。
2.学习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手法。
3.通过比较范进中举前后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的变化,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
4.感受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认清封建统治者构建一张庞大官僚统治网络支撑封建社会基础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难点:学习文中夸张、对比的讽刺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试想,插花游街,衣锦还乡,该是何等的荣耀!于是就有了一代又一代士子的“十年寒窗”,于是有人“金榜题名”,有人美梦成空。这不,报录的人来了,范进中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却喜欢慷慨资助别人。父亲死后,没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愤世嫉俗之情。乾隆元年(1736),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南巡,别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2)《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全书共五十六回,约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起初以抄本传世,后于嘉庆八年(1803)初刻。《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完成对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中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知识链接】
鲁迅评价:“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3)故事背景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范进参加了这场考试。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胡子花白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他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后来几个商人替他捐了一个监生,他才得以考上举人,不久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在童试中将范进的文章看了几遍后将他录为第一,后范进考中举人。
2.了解科举制度相关知识。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从而钳制住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知识链接】
八股文
八股文是中国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和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时期,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专门文体。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题目都出于中国古代的两本很古老的教科书《四书》、《五经》,论述内容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注解为准,结构体裁有一套硬性的规格。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各部分组成,作用互不相同。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明清科举简表
考试级别 考中身份 称 谓
院试 (童生试) 生员 秀才
乡试 (三年一试,也称秋闱) 举人 第一名:解元
会试 (次年举行,也称春闱) 贡士 第一名:会元
殿试 进士(分三甲) 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g) 烫酒(tàng)
行事(háng) 长亲(zhǎng) 醺(xūn) 腆着(tiǎn)
啐(cuì) 簇拥(cù) 侥幸(jiǎo) 解元(jiè)
轩敞(xuān chǎng) 锭子(dìng) 攥(zuàn) 讳(huì)
不省人事(xǐng) 行瘟(wēn) 踹在(chuài)
商zhuó(酌) 星xiù(宿) zhēn(斟)酒
zhāi(斋)公 wù(兀)自 wǎn(绾)头发
滚zhòu(皱) 桑zǐ(梓) zhuō(拙)病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倒运:倒霉。
带挈:提携。文中指“让你沾我的光”。
见教:指教(我)。
拙病:难治的病。
商酌:商量斟酌。
权变:随机应变。
绾发: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轩敞:高大,宽敞。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不由分说:不容分辩。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
明确: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速读课文,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全文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第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第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第3~11段):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一层(第3~5段):写范进上集卖鸡和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第6~9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第10~11段):写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3.请学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引子——屠户贺喜;开端——范进借钱;发展——范进卖鸡;高潮——范进发疯,屠户治疯;结局——乡绅拜访。
步骤二:细读课文,分析情节
研读“范进发疯”这一精彩片段,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的发疯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时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的“噫”字写出范进惊喜过望的心情。
②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出范进狂喜的心情。
③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踹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④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范进的发疯说明:①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②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③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作者运用生花妙笔把这个人物丧魂落魄的丑态、狂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范进长期遭白眼,一旦考中,如发生天旋地转的变化,感情上承受不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听任封建统治者摆布,背后隐藏的是悲剧,既可怜又可悲。
四、课堂小结
课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更是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范进中举》这一课,理清了故事情节,分析了范进发疯这一重要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合作研讨,研读人物
小组合作探究:跳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胡屠户、乡邻和张乡绅的语句,思考他们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试总结他们所代表的这一类人物形象。
1.胡屠户
明确:
中举前 中举后
称呼 现世宝 烂忠厚没用的 老爷 贤婿老爷
说话的态度 训斥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品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嫁女的解释 倒运 长到三十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相貌的评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品貌又高 体面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 也不是你的文章……舍与你的 才学又高
能否考中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对亲家母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老太太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胡屠户的态度转变,正好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2.张乡绅
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明确: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3.众乡邻
范进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乡邻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明确:众相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
表现出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范进
1.填写表格,看看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
中举前 中举后
吃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住 茅草棚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张乡绅送钱
地位 被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明确:①热衷功名。范进可谓穷尽一生的精力致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②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言语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③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没有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步一踱,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④虚伪奸诈。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访,并赤裸裸地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能互相帮助,范进假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了他的东西,这体现了范进的虚伪;为了不给自己留下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范进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出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这体现出范进为人的奸诈。
【知识链接】
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吴敬梓
步骤二:深入探究,体味主题
1.从这种种的变化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苦苦挣扎,性格扭曲;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封建社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
2.学习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就是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讽刺形式 并做具体说明。
明确: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讽刺形式,我们结合胡屠户这一形象来逐一进行说明。
(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①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穷鬼”——“贤婿老爷”。②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品貌又好”。③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④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表现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情景。这一片段里,作者用“攥”“舒”“缩”“揣”这四个动词,勾画出胡屠户这个见钱眼开、贪财虚伪的市侩小人相。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看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经历。本文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如今,科举制度早已被废除,我们有着公平、健康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希望同学们可以珍惜每一个机会,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拓展延伸
1.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示例 我觉得是悲剧,范进虽然中举了,但他把一生都浪费在科考中,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被扼杀。其实范进只是我国封建社会众多读书人中的一个,相对于大多数人,范进算是幸运的了,毕竟,他中举了。但很多人,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2.你怎么看待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 你又怎么看待现在的中考、高考 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明确:这道题不要求有标准答案,是开放性题,只要求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时A计划》本课习题。
2.读下列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1)“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2)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3)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4)“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明确:(1)表现胡屠户粗鲁没修养,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市侩丑像。
(2)表现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油晃晃的衣袖”,把胡屠户的职业特征表现得非常鲜明。
(3)一个“扯”字,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
(4)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如特写镜头,讽刺意味十足。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一课通过阅读,感知文章大意;通过品读,体会本文的艺术手法,学生对讽刺艺术有了较深的认识。思考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课堂结构设计合理,运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的估计出现偏差,调动有时候不够充分,出现了冷场。
2.在教学过程中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以后应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理解人物形象。
3.学生对科举制度对士人的影响的认识尚有不足,因此难以理解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