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水的温度 配套教学设计(175)

文档属性

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配套教学设计(17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6 10:25:2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测量水的温度
~一、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2、师: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水温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今天我们又增加了很多本领,认识了这么多的温度计,也知道了它们的测量范围,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乐不乐意啊? 二、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2、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测量一下,其他同学仔细看牢,看谁的眼睛看得最认真。 再请一位小朋友来测量一下,其它小朋友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他们测量方法的不同。 看了刚才两位小朋友测量了水的温度,老师也想亲自测一测,好不好? 注:动作夸张地逐一示范。并作自言自语式的指导。 1)、手要捏在顶端,如果捏在中间的话,红线升上来会被手挡住的。 2)、可要小心啊,温度计下端碰到杯底杯壁测量可就不准了。 3)、蹲下读数。 4)、红线还在动呢,现在读数肯定是不准的,我得等红线不动了再读。 5)、读完后,我们把温度计拿出水面。不随意状观察温度计,夸张地说,咦,红线又在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4、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测量水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最快。老师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请四个同学上来测量一下,比比看哪个同学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并记录在表格中。 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同组的小朋友测量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2、组长分发烧杯,分到哪一个,呆会儿就把测量结果填在记录表的那一栏。取水时也相应的取哪种水。 请小朋友们有秩序地来取水。 水都有了吗?开始测量。 学生测水温。 3、学生测量后填表,并汇报结果。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请该学生上讲台再次测量,由同学指出其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4、师:一般情况下,人体对超过45OC的水温会感觉到烫,对低于20OC的水温会感到凉或冷。 5、师:过几分钟后,再分别测量每种水的温度,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6、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7、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8、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9、带领学生阅读: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四、推测水温的变化 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