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6月19日安徽省发布灾害预警: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宣城、金寨、安庆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下图示意安徽省地形与2020年6月21—25日的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宣城可能发生洪灾的原因有( )
①区域短时间内降水较多 ②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
③河流流经,河道易汇集洪水 ④地形较平坦,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本次降水过程中金寨还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风暴潮 D.泥石流
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随后北上,罕见地给华北地区制造了一场极端强降雨。下图为台风“杜苏芮”路径预报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台风“杜苏芮”( )
A.发源于西北大西洋
B.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我国
C.中心附近风力不断增强
D.7月28日台风中心已达长江以北
4.台风“杜苏芮”可能造成的影响为( )
A.带来暴雨,造成沿途山区滑坡、泥石流
B.诱发海啸,造成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
C.带来大风天气,加剧沿途城市的雾霾
D.诱发风暴潮,导致大规模海洋污染
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下列图层中的 ( )
①土壤类型图层 ②水系图层
③地形图层 ④矿产资源图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地区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旱涝 D.地震
7.泥石流是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干旱与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
③疏浚河道 ④打机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继2023年6月15日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之后,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与陕西省气象局16日再次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下图示意预测的此次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此次陕西省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是( )
A.地震 B.沙尘暴 C.寒潮 D.滑坡
10.根据该灾害分布情况可推断( )
A.陕南多山地 B.陕北降水多
C.陕南人口密集 D.陕北植被丰富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流域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引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下图为该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图示四地中,此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2.因滑坡而形成的地貌最可能是( )
A.牛轭湖 B.冲积平原
C.堰塞湖 D.三角洲
13.能快速监测该地区泥石流规模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无人机
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防范灾害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图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设置在露天空旷地带的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滑坡 B.寒潮 C.地震 D.暴雨
15.以下避灾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乘坐电逃生
B.洪涝发生时向高处转移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山坡往下躲避
D.台风发生时抱紧大树以防摔倒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6分)
冰雪洪水是指由冰川和积雪消融而形成的洪水。3月以后,新疆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气象部门需要尽早为各地防御融雪型洪水提供可靠的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尽量减小灾害损失。下图为近年来新疆冰雪洪水发生频率年内分布图。
(1)说出与南疆相比,北疆冰雪洪水季节变化的主要特点。(4分)
(2)简述积雪对新疆山区公路运输的危害。(6分)
(3)请你为冰雪洪水影响严重地区提出灾后救援与恢复的合理化建议。(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2023年12月11日,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面积寒潮天气,给甲市带来雨雪及大幅降温。该市电网、道路密集,农村还有大面积白菜、萝卜、大葱等尚未收摘。下图为该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甲、乙两市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市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8分)
(2)说明此次寒潮对甲市造成的不利影响。(6分)
(3)请你为该地如何减轻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提出合理的建议。(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灾情严重。积石山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温带大陆性气候。震中5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2 278米,附近人口较多,多传统砖混结构建筑。下图为地震发生位置示意图。
本次地震震区灾情严重,请推测其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灾害的发生,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是该山区重点监控区地形、植被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图。
(1)图中受滑坡地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填“甲”“乙”或“丙”)地区。(2分)
(2)结合图示分析该山区滑坡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4分)
(3)简述滑坡灾害可能对山区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全书综合测评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天象可能是月全食(红月亮)巧遇超级月亮。2021年5月26日10时,月球运行到距离地球最近的点,是名副其实的超级月亮;当天19时14分,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月全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月全食”天文景观涉及三个天体,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漂浮在天空中的云 B.拖着长尾的彗星
C.月球表面的探测器 D.刚刚发射的火箭
2.“月有阴晴圆缺”,下图所示的月相在北半球的一个朔望月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热气球在高空飞行中主要受高空风向、风速影响。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 000米高空某热气球的水平方向运行轨迹图,a为运动起始点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变化是(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当热气球运动到b点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电影《海底总动员》播出后,小丑鱼迅速在观赏鱼市场走红,引得许多渔民前往赤道附近海域和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大肆捕捞。为了保护小丑鱼,我国在近海建立了一批小丑鱼繁育中心,但繁育中心的小丑鱼在暴雨后经常大量死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人工养殖的小丑鱼在暴雨后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盐度下降
C.海水密度上升 D.营养物质减少
6.我国最适合建设小丑鱼繁育基地的海域是( )
①渤海 ②黄海 ③东海 ④南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表示意我国某市气候、水文等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降水量(mm) 蒸发量(mm) 地表流量(m3/s) 地下流量(m3/s) 总流量(m3/s)
中心区 675 270 337 68 405
郊区 644 377 96 171 267
7.该市城市建设过程中,地面硬化导致中心区( )
A.地下水位下降 B.总流量减少
C.蒸发量增加 D.降水量减少
8.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雨季时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中心区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地面铺设透水砖
C.填湖建绿地公园 D.大量开采地下水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呈现了浙江宁海钱塘江边瑰丽的“潮汐树”景观(下图),“潮汐树”由一条条潮沟组成。江边泥沙质潮滩有明显的坡度,落潮后期潮滩表面很薄的水,向低洼处汇集,形成许多汇入主径流的小径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潮汐树”的( )
A.潮沟是涨潮时侵蚀形成的
B.潮沟是退潮时堆积形成的
C.“树冠”朝向岸边
D.“树冠”朝向江中
10.农历每月初七到十五,“潮汐树”的变化是( )
A.向陆地方向生长 B.向江海方向生长
C.向陆地方向萎缩 D.向江海方向萎缩
白杨树是我国常见的树木,我国大部分区域房前、屋后以及田野、道路两旁均可见到白杨树挺拔的身姿。下图示意白杨树植株特征简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白杨树所属的森林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12.白杨树所属植被群落(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分布
B.以乔木为主,多革质叶片
C.以松树、杉树类植被为主
D.垂直结构复杂,物种多
13.白杨树春季发枝,秋季落叶,说明其生长区域可能(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滑坡湖啸是指当滑坡发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库区域时引发的巨大涌浪。大型水库若发生滑坡湖啸,产生的涌浪在堤坝处爬高,巨大的水波漫坝下泄,会给下游沿岸造成严重的灾害。下图示意滑坡湖啸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我国滑坡湖啸相对多发的区域及季节为( )
A.东北平原 春季 B.云贵高原 夏季
C.塔里木盆地 秋季 D.山东丘陵 冬季
15.滑坡湖啸发生后,为快速获取受灾范围,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BDS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简析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其实施旨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及部分区域地貌示意图。
(1)写出甲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该地貌的主要特征。(5分)
(2)分析乙处太行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的自然原因。(6分)
(3)简述丙处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深圳某中学地理爱好者组成研学团队,暑期围绕“我眼中的青藏高原”主题进行研学活动,并记录了研学旅途中的所见所想。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研学团队穿藏袍体验了藏服文化,藏袍具有易穿脱、防寒保暖又抗热的特点。下图为藏袍服饰图。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藏袍成为当地典型服饰的原因。(6分)
(2)研学团队经实地考察并查阅资料得知,青藏高原多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等,土层薄,土壤贫瘠。从影响土壤的成土因素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土壤特征的成因。(8分)
19.湖陆风是沿湖地区的一种地方性的大气运动形式。下图(a)为鄱阳湖流域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在图(b)中添加箭头正确表示鄱阳与鄱阳湖之间白天的热力环流。(2分)
(2)判断湖风降低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最明显的季节,并说出理由。(8分)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六章
1.B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徽南部短时间内降水较多,且地势高,坡度陡,汇水速度快,易形成洪水,而宣城正好位于河流下游沿岸,且其所在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因此易发生洪灾,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B。
2.D 图中显示,金寨位于安徽西南山区边缘地带,短期内降水量又较大,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降雨不一定会诱发地震,A错误;台风和风暴潮一般发生于海洋中或者沿海地区,且图文材料没有提示有台风经过,B、C均错误。
3.B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台风“杜苏芮”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并登陆我国,中心附近风力先增强后减弱,7月28日早晨到上午台风中心在福建沿海登陆,7月29日02时台风中心仍位于长江以南。综上分析,B正确。
4.A 台风带来的影响主要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暴雨会诱发洪涝灾害,在山区还会诱发滑坡、泥石流,A正确。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等因素诱发的,B错误。夏季一般不会出现雾霾,且狂风会吹散雾霾,C错误。风暴潮不会导致大规模海洋污染,D错误。
5.B 洪涝灾害一般出现在降水集中、河网密布、地势低洼的地区,因此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水系图层和地形图层,②③正确,故选B。
6.C 图中地区Ⅰ主要包括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春季降水稀少、多干旱,长江中下游平原6月多梅雨天气,7、8月多伏旱天气,故地区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C正确;相对于图中其他地区而言,台风、寒潮、地震对地区Ⅰ影响较小,A、B、D错误。
7.C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区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是我国泥石流发生最为集中的地区。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有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和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各选项可知,①④正确;该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地表基岩广布不易发生泥石流,②③错误。故选C。
8.A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造林既能防洪又能抗旱,①正确;修建水库可有效调节河流径流,在丰水期存水,在枯水期放水,既可防洪又能抗旱,②正确;疏浚河道有利于洪水下泄,可防洪,但不能抗旱,③错误;打机井可抗旱,但不能防洪,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9.D 由材料“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可知,该地质灾害是由气象因素诱发的。气象因素一般不能诱发地震,A错误;沙尘暴、寒潮不属于地质灾害,B、C错误;图中显示,在陕西省南部地区该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偏大,据所学知识可知,陕西省南部为秦巴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
10.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泥石流多发于山地地区,由于其地势起伏较大,受降水或重力影响,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根据该灾害分布状况也可推断出陕南地区多山地,A正确;无法单凭陕南地区滑坡灾害分布状况判断出陕南地区人口分布状况、陕北地区降水和植被状况,排除B、C、D。
11.D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应发生在沟道中,图示四地中,a地、c地、d地均在沟道中,而b地不在沟道中,故可排除B;a地位于峰脊区,该处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但是该处位于河流源头,泥石流灾害少发,A错误;c地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堆积提供场所,但此处泥石流运动速度慢,灾害不是最严重的,C错误;d地位于最下游,泥石流在该处规模应该最大,加之此处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应该是此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方,D正确。
12.C 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其堵塞河道会形成堰塞湖,C正确;牛轭湖、冲积平原、三角洲均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A、B、D错误。
13.A 遥感技术能够对地表状态进行快速远距离感知,能够快速地监测该地区的泥石流规模,A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授时,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C错误;无人机虽然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监测地表情况的功能,但与遥感技术相比,其监测范围较小、效率较低,D错误。
14.C 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房屋倒塌,露天空旷地带的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很好地避免地震带来的伤亡,C正确;寒潮和暴雨来临时应躲避在建筑物内,滑坡发生时,露天空旷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很容易受到滑坡的影响,A、B、D均错误。
15.B 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从安全出口楼梯跑下楼,A错误;洪涝发生时,低处容易积水成灾,应该向高处转移,B正确;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向垂直于其运动方向的高处转移,C错误;台风发生时尽量远离大树,防止大风吹倒大树造成伤亡,D错误。
16.答案 (1)北疆冰雪洪水多发期集中在3月,以春汛为主;(2分)季节变化大。(2分)
(2)山地积雪崩塌易掩埋路基,阻塞交通;(2分)强风吹起积雪,降低能见度,通行条件变差;(2分)积雪在边坡和路面大量堆积,影响行车安全。(2分)
(3)政府和民间机构给予灾区支援,及时发放救灾物资等;(2分)及时修复或重建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2分)及时复工复产,减小灾害损失。(2分)
解析 (1)读图,对比说出北疆冰雪洪水发生频次最高的季节,并说出年内变化特点与南疆相比的差异即可。(2)积雪会堆积在路面上,影响行车安全;强风吹起大雪,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干扰驾驶员视野;在坡度较陡的地方,还可能会出现雪崩等现象,阻碍交通的正常进行。(3)要从政府层面和民间层面两个方面考虑,要重点保障基础设施(水、电、通信)的修复,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及时复工复产。
17.答案 (1)风向如下图中箭头所示(甲市为偏北风,乙市为西南风):(4分)
风力大小:甲市小于乙市。(2分)原因:甲市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分)
(2)雨雪天气,道路结冰,交通受阻;积雪压断电线杆,破坏输电线路和通信设施,影响正常供电、通信;强烈降温,农作物受到冻害,造成农业减产;大风吹倒广告牌,造成财产损失;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加固大棚、清沟排水;(1分)薄膜覆盖;(1分)尽快抢收蔬菜。(1分)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画出甲、乙两市的风向即可。风力大小取决于图中的等压线密度,等压线密度越大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就越大。(2)寒潮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的不利影响上。(3)在冬季,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影响冬季的蔬菜上,故应加固大棚、覆盖地膜保温、抢收田间蔬菜等,以减轻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
18.答案 震级较大、震源深度较浅;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地震发生在深夜,大多数人处于睡眠状态;西北地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房屋易垮塌;处于冬季,且所在地海拔高,气温低,人、畜冻害现象严重。(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影响地震灾情的因素主要有烈度、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筑物坚固程度等。材料中显示,本次地震震级较大,震源较浅,而该地房屋多为传统砖混结构,不够坚固,故烈度较大。震中地区人口较多,且发生在深夜,大多数人处于睡眠状态。另外,此次地震发生在冬季,且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低温也影响人、畜安全。
19.答案 (1)丙(2分)
(2)降水多且集中;(1分)地势起伏较大;(1分)高海拔地区植被覆盖率低;(1分)人口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1分)
(3)掩埋城镇、农田,造成财产损失;(2分)损坏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影响交通正常通行;(2分)河谷地区易形成堰塞湖,周边涝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大。(2分)
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丙地区周边植被覆盖率低,森林植被少,同时地势较低而周边地势较高,且人口密度较大,故丙地区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最为严重。(2)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的地势起伏较大,有些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同时当地人口在空间上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滑坡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带来的损失较大。(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滑坡带来的灾害有:滑坡体的滑动和崩塌,会掩埋低地的农田、城镇、公路,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滑坡体会掩埋道路,阻断交通;在山谷地区极易出现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易产生涝灾。
全书综合测评
1.B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月球表面的探测器和刚刚发射的火箭,都是依附于地球或月球的物质,不属于天体,A、C、D均错误;拖着长尾的彗星是宇宙空间中运行的物质,属于天体,B正确。
2.D 月相在一个月(阴历)内的特点是:初一为新月,看不见;十五前后为满月,整夜可见;上半月西边亮,下半月东边亮。根据上面的特点可知,①图月亮东边亮且亮了一半,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②图月亮西边亮,为蛾眉月,大致出现在农历初三或初四;③图月亮为满月,大致出现在农历十五或十六;④图月亮西边亮且亮了一半,为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或初八。因此在一个朔望月内四个月相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D选项正确。
3.C 由材料可知,热气球在高空飞行中主要受高空风向、风速影响,其主要的飞行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图示可知,单位时间内热气球飞行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说明风力先变小、后变大,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应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
4.A 高空中没有摩擦力,风向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相互垂直,地转偏向力也与风向垂直,且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推断b位置时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右侧,与风向垂直,在b点气球向东南方向运动,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方向,A正确。
5.B 暴雨出现时太阳辐射减弱,可能导致海水温度降低,A错误;暴雨出现时的雨水、暴雨后的地表径流大量注入海洋,使海水盐度下降,在近海人工养殖的小丑鱼因无法适应盐度下降的环境而大量死亡,B正确;降雨、入海径流会使海水盐度降低,从而使海水密度降低,C错误;入海径流会挟带较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使营养物质增多,D错误。
6.D 由材料可知,小丑鱼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而我国的南海和东海海域正属于热带、亚热带海区,拥有温暖的海洋环境,这与小丑鱼的生存环境非常相似。相比之下,渤海和黄海位于我国北部,属于温带海区,其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相对不适合小丑鱼的生长和繁衍。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D。
7.A 地面硬化导致下渗量减少,地下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A对;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硬化面积少的郊区,地面硬化多的市中心降水量略有增加,总流量明显增大,B、D错;由表中数据可见,地面硬化后蒸发量明显减少,C错。
8.B 由所学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要想减少雨季时的地表径流,需要增加下渗。将中心区的地表水调往郊区,没有减少地表径流,A错;地面铺设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B对;填湖建绿地公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且不利于减少地表径流,不合理,C错;大量开采地下水对下渗影响小,不能减少地表径流,且过量开采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环境问题,不合理,D错。
9.C 涨潮时海水将海底泥沙搬运至海边,由于海岸坡度(上坡)的影响,海水流速逐渐下降,促进泥沙淤积,形成潮滩;而落潮时海水向离岸方向流动,落差加大,流速加快,在滩面上进行冲蚀,形成潮沟。由材料“形成许多汇入主径流的小径流”可知,这些小径流汇入主径流,扩大了“潮汐树”规模和长度,所以“潮汐树”的潮沟是退潮时潮水侵蚀形成的,A、B错误。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再结合材料可知,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汊朝向陆地,所以“树冠”朝向岸边,C正确、D错误。
10.A 根据潮汐的变化规律可知,农历初七出现小潮,农历十五出现大潮,从初七到十五潮汐现象越来越明显,即涨潮时淹没的陆地面积越来越大。根据上题“潮汐树”的形成过程可知,涨潮时淹没的陆地面积越大,“潮汐树”越向陆地方向生长,A正确。
11.B 由材料可知,白杨树秋季落叶,说明白杨树所属的森林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不存在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12.A 白杨树所属的森林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典型植被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多革质叶片,B错误;松树、杉树属针叶林,C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物种丰富,温带落叶阔叶林垂直结构较简单,D错误。
13.D 白杨树春季发枝,夏季为树木生长期,秋季落叶,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夏季其生长地区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全年温和湿润,D正确;全年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的典型森林为热带雨林,A错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环境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为热带草原,B错误;全年炎热干燥环境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为热带荒漠,C错误。
14.B 依据材料可知,滑坡湖啸是滑坡引起的,故滑坡湖啸主要发生在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方。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容易出现滑坡,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容易发生滑坡湖啸,B正确。东北平原地势低平,不容易出现滑坡,A错误。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河流、湖泊较少,C错误。山东丘陵地势起伏小,且降水相对较少,滑坡发生比较少,D错误。
15.A RS(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滑坡湖啸发生后,可利用RS快速获取漫坝湖水淹没范围的影像,获取有关信息,A正确;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提供决策支持,C错误;GPS(全球定位系统)、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授时,不具备快速获取影像功能,B、D错误。
16.答案 (1)P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2分)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2分)
(2)我国能源需求量大;(2分)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2分)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
解析 (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图中P地位于青藏高原,Q地位于内蒙古高原。P地较Q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P地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较Q地多。(2)可从太阳能资源总量、能源需求量、太阳能的优点(无污染、可再生)等方面回答。
17.答案 (1)新月形沙丘。(1分)特征:呈新月形,(1分)迎风坡缓,(1分)背风坡陡,(1分)两翼向背风方向延伸。(1分)
(2)地形陡峭,多沟谷;(2分)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地表物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缺乏保护。(2分)
(3)河流挟带泥沙到达入海口时,因地势低平和海水顶托,(2分)河水流速降低,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2分)
解析 (1)由图可知,甲处位于腾格里沙漠,典型地貌应为风沙地貌,结合甲处地貌的形状可知,其为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的主要特征为形似新月;迎风坡一侧坡度较缓,背风坡一侧坡度较陡;两侧的翼角延伸方向与风向一致,向背风方向延伸。(2)太行山区地势起伏大,沟谷发育较多,地表径流流速快,为泥石流提供了动力条件。太行山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且多暴雨,水源充足,利于形成泥石流。太行山区坡度较大,表层土壤浅薄,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疏松物质易随水流向地势低的区域流动,形成泥石流。(3)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流泥沙沉积的结果,而泥沙沉积的主要原因是河水流速下降。丙处为黄河三角洲,河流挟带泥沙至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势变得低平,河水流速减慢,加上入海口处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中泥沙大量沉积,进而形成三角洲。
18.答案 (1)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2分)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2分)当地昼夜温差大,藏袍便于穿脱,成为当地典型服饰。(2分)
(2)土壤贫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有机质来源少;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少;矿物分解不充分,无机养分少。(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土层薄:气温低,以物理作用为主,化学和生物作用弱,土壤发育程度低;(2分)高原多风,风蚀作用强,土层易被侵蚀。(2分)
解析 (1)“易穿脱、防寒保暖又抗热”说明当地昼夜温差大,而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就要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方面来分析。白天时,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气温较高;夜晚时,由于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图中显示,藏袍便于穿脱,因此成为当地典型的服饰。(2)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生物和气候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植被稀少,有机质来源少,同时,微生物也少,故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土层薄主要受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岩石风化强度弱、速度慢,土壤的发育程度低,同时高原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强,致使表层土壤易被侵蚀,故土层薄。
19.答案 (1)绘图略(逆时针环流)。(2分)
(2)夏季。(2分)理由:夏季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广,与陆地温差大,湖风强;夏季白昼较长,湖风持续时间长;夏季风较弱,干扰小。(每点2分,共6分)
(3)降水多;汇入湖泊的地表径流量大;中上游植被破坏,导致蒸腾量、下渗量减少。(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白天,由于湖泊比热容大、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气温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陆面形成低压,而湖泊温度较低,近湖面空气收缩下沉,在湖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而在高空由陆地吹向湖泊。(2)城市的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由于湖风由湖泊吹向城区,可降低城区的温度,所以当湖风强烈时,其降低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最明显。夏季时,湖水多,湖泊面积大,湖陆之间的温差大,湖风更强;夏季白昼也长,吹湖风的时间长;加上夏季风一般比冬季风弱,对湖风的干扰也小,所以湖风降低湖岸城市的热岛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3)鄱阳湖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图中显示,汇入鄱阳湖的河流多,地表径流量大;同时,由于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截留水量减少,蒸发、蒸腾量减少,下渗量也减少,使得地表径流大量汇集到湖泊中,湖泊水位急剧上升,导致鄱阳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