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1 16:0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5月26日,由北京大学牵头的联合调查队在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芝市(26°N,92°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藏南柏木巨树群落中,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西藏柏木,成为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下图为该树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这棵西藏柏木如此高大是为了争夺(  )
A.光照 B.养分
C.热量 D.水分
2.关于藏南柏木巨树群落的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
A.植物种类较少 B.侧根众多且发达
C.叶片季相变化明显 D.木质疏松柔软
  华北地区某学校学生在校园开展植被调查综合实践活动。该校园的梧桐树为同批次栽种,同学们以树围作为植株生长状况的主要指标,用皮尺对校内梧桐树在相同高度的树围进行测量,并分类整理(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在当地,以梧桐树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4.梧桐树长势最好的区域位于(  )
A.南教学楼南侧 B.东教学楼西侧
C.小路南侧 D.小路北侧
5.导致该学校梧桐树长势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土壤 D.地形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构造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分布。岛上森林密布,树木高大茂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下图示意加里曼丹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岛上森林密布,树木高大茂密,主要是因为该岛(  )
A.河网密布,淡水充足
B.以山地为主,环境复杂
C.光热充足,雨量丰沛
D.地处热带,太阳直射
7.该岛屿土壤贫瘠的气候原因是(  )
A.雨热充足,有机物分解快
B.土质黏重,矿物养分少
C.雷阵雨多,裂隙构造发育
D.地形崎岖,流水冲刷强
  某小型集水区(海拔3 565~3 716m)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  )
A.厚度大、含水量高
B.厚度大、含水量低
C.厚度小、含水量高
D.厚度小、含水量低
9.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有(  )
①生物量 ②土壤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2年暑假,小红与数名同学沿下图所示路线自北向南进行游学调研,在途中,小红发现土壤也会变换颜色,土壤颜色有黑色、褐色、红色和黄色。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土壤的颜色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土壤湿度、土壤结构状况以及光照状况等因素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小红在游学途中能观察到红壤景观的地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图示区域土壤性质的变化是(  )
A.从甲到乙,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多
B.从乙到丙,腐殖质层厚度变薄
C.从丙到丁,土壤淋溶作用变强
D.南方土壤中空气含量大于北方
  2023年10月,内蒙古库布齐万亩沙田变绿洲迎来了首次大丰收。在沙子中混合适量的植物纤维素黏合剂,湿润时呈现稀泥状,水分蒸发后结成固体状态,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沙漠土壤化技术。改造后的沙地颗粒上紧下松,具有与土壤类似的性质,是植物生长的良好载体。如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土壤化产业基地。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沙漠土壤化技术的本质是“沙变土”,在沙漠地区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在于(  )
A.增加水分 B.增加有机质
C.增加矿物质 D.增加微生物
13.与普通土壤相比,该产业基地的农作物根系更发达是因为其土壤(  )
A.水分下渗率强 B.颗粒更加紧凑
C.空气流通率高 D.保水通气性好
14.库布齐沙漠土壤化产业基地对周边地貌景观产生影响,是由于农作物有效(  )
A.抑制风沙活动
B.增加生物种类
C.增加大气降水
D.改造土壤结构
  西班牙东南部某地区多山地、丘陵,土壤瘠薄。当地人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的“三明治”结构(下图),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读图,回答下题。
15.“三明治”结构的土壤(  )
①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加水分蒸发
②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③黏土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抑制盐分上升
④沙土和黏土层可以互换,有利于保持水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的淤泥质海湾地区,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树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可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内部的众多生物和红树林一起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的红树林景观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红树林的生长习性。(4分)
(2)简述红树林的生态价值。(5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该处为热带草原气候。猴面包树喜热、耐旱,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猴面包树提供的食物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称它为“生命之树”。
(1)解释猴面包树的生态特征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6分)
(2)说出猴面包树所处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及该类植被特征。(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黑土分布区,黑土分布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但黑土有机质含量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减少较严重。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黑土区分布。
(1)描述甲地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8分)
(2)简述甲地黑土有机质含量低于乙地的原因。(2分)
(3)为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白浆土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多发育在年平均气温为-1.6~3.5℃,积温为1 900~2 800℃,年降水量为500~900mm,微度倾斜的岗地地区。白浆土腐殖质层厚度较小,一般在20cm左右,黏化淀积层厚度可达120~160cm。其结构“上轻下黏”,当地农民说它“雨后水汪汪,干时硬邦邦”,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人民探索出了种稻、垄作大豆等改良白浆土低产的路径,效果明显。下图示意白浆土土层结构。
(1)从土层结构角度,说明白浆土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9分)
(2)当地开垦稻田后,稻田被分割为独立的水田单元,同时通过秸秆还田、特意留茬等方式改良土壤。分析当地这种种稻方式的益处。(4分)
(3)说明当地“垄作大豆”是如何实现改良土壤的。(3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这棵西藏柏木位于藏南柏木巨树群落中,为了争夺光照,该树植株较高大,占据上部空间,以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A正确;水分和养分主要靠根部吸收,与树木高大没有关系,B、D错误;该地区位于亚热带,热量较丰富,争夺热量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
2.B 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植物种类较多,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藏南柏木巨树群落树木高大,为了获得良好的支撑,树木侧根众多且发达,B正确;柏树属于针叶树种,叶片季相变化较小,C错误;柏树木质坚硬,D错误。
3.C 材料信息显示,当地位于华北地区,梧桐树干高大,叶呈心形,叶片宽阔,秋冬落叶,属于典型的落叶阔叶树种,A、B、D错误,C正确。
4.A 由材料可知,该校园的梧桐树为同批次栽种。读图可知,南教学楼南侧梧桐树干树围以大于75厘米为主,东教学楼西侧树围以小于65厘米和65~75厘米为主,小路南侧树围小于65厘米或为65~75厘米,小路北侧各种树围均有,大于75厘米的树围占比相对不大。南教学楼南侧梧桐树干树围最大,长势最好,A符合题意,排除B、C、D。
5.B 在校园这个小区域中,降水、土壤和地形等条件差异不大,但由于教学楼对太阳光的遮挡,导致校园内的光照条件差异明显,南教学楼南侧光照较充足,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梧桐树长势整体优于其他区域,B符合题意,排除A、C、D。
6.C 根据加里曼丹岛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屿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光热充足,降水充沛,因此森林密布,树木高大茂密,C正确。岛屿面积较小,河流短小,淡水并不充足,A错误。以山地为主,环境复杂,与树木高大茂密关系不大,B错误。树木高大茂密是因为当地水热条件优越,太阳能够直射该地不能说明该地降水条件一定就好,D错误。
7.A 依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岛屿森林茂密,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多。但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大,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得快,且土壤受淋溶作用强,植被快速生长也消耗了大量土壤中的养分,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从而导致土壤贫瘠,A正确;土质黏重、裂隙构造发育和地形崎岖都不属于气候原因,B、C、D均错误。
8.D 分析材料可知,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较大。该区域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降水相对较少,读图对比甲、乙样带坡位可知,乙样带位于山谷北坡,为阳坡,光照较强,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而甲样带位于山谷南坡,为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弱,土壤中水分多,植被较丰富,更有利于发育深厚土壤,土壤厚度比乙样带大。因此相对于甲样带,乙样带的土壤厚度小、含水量低,D正确。
9.A 腐殖质含量与枯枝落叶归还量以及分解量有关。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相对较少,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弱,土壤中水分多,植被较丰富,因此甲样带生物量多于乙样带。因此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为生物量、土壤湿度,①②正确;成土母质对于腐殖质含量的影响较小,③错误;由于降水较少,甲、乙两样带的地表径流较少,对腐殖质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A。
10.D 红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我国南方地区)的典型土壤。读图可知,丁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典型土壤为红壤,D正确。
11.C 读图可知,从甲到乙,降水明显减少,土壤中水分含量减少,A错误;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积累量较丙地少,腐殖质层厚度较薄,故从乙到丙,腐殖质层厚度应变厚,B错误;从丙到丁,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故土壤淋溶作用增强,C正确;我国南方土壤相对较黏重,土壤中空气含量小于北方,D错误。
1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肥力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因此增加有机质是提高沙漠地区土壤肥力的关键,B正确;增加水分、增加矿物质,均无法使得土壤肥力明显提高,A、C错误;增加微生物会导致其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不利于土壤肥力提高,D错误。
13.D 材料显示,在沙子中混合植物纤维素黏合剂,能够减少水分蒸发,保留住土壤中的水分,改造后的沙地颗粒上紧下松,下层土壤的通气性好,这就使得该土壤保水通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向下伸展,所以该产业基地的农作物根系更发达,D正确;水分下渗率强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不利于植物发育,A错误;土壤颗粒更加紧凑不利于根系向下伸展,不会使根系较发达,B错误;土壤空气流通率高,则土壤中水分应较少,也不利于植物发育,C错误。
14.A 
推理过程 结论
库布齐沙漠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加上缺少植被保护,风沙活动强烈,对当地地貌形成影响极大,到处黄沙片片,逐渐变成一片荒芜之地;而农作物有一定的防风固沙作用,能有效抑制风沙活动,从而对周边地貌景观产生有利影响,逐步减轻风沙危害 A正确
农作物对增加生物种类影响很小,且增加生物种类不会直接对地貌景观产生影响 B错误
农作物蒸腾的水汽十分有限,对增加当地降水几乎没有作用 C错误
农作物对生长的土地有一定的改造土壤结构的作用,但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小,而且土壤结构的改变对地貌景观影响小 D错误
15.C 
16.答案 (1)喜高温;需土层深厚;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适应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不惧海浪冲击。(每点1分,共4分)
(2)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护物种多样性。(每点1分,共5分)
解析 (1)据材料“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沿海”可知,红树林喜高温;从“淤泥质海湾地区”可知,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土壤,说明红树林生长需土层深厚;“受周期性潮水浸淹”说明红树林耐盐碱,不惧海水淹没(能适应较长时间的缺氧环境),不怕海浪的冲击。(2)红树林是森林植被,具有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其位于海岸线上,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护岸等不同于其他地区森林植被的作用。
17.答案 (1)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分)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且根系发达,有利于在湿季大量吸收、储存水分,以备干季时消耗;(2分)猴面包树树皮坚韧结实,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干季水分蒸腾。(2分)
(2)植被类型:热带草原。(2分)特征: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2分)干季草类枯黄;(2分)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猴面包树分布地应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同时根据材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可知,猴面包树的树干粗大,有利于储存大量水分;而疏松的木质和发达的根系则能够在湿季大量吸收水分,并将这些水分储存起来,以备干季时消耗;同时根据图片可知,猴面包树的树冠较小,且枝叶较少,树皮坚韧结实,能够减少干季时的水分蒸腾,以保证树木能够安全度过降水较少的干季。(2)依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量大,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18.答案 (1)以落叶阔叶林为主;(2分)叶片较为宽阔;(2分)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2分)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分层较少。(2分)
(2)甲地降水量较乙地多,土壤所受淋溶作用强;(1分)甲地气温较乙地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1分)
(3)秸秆还田,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免耕、少耕和休耕(改变耕作方式,保持水土);采用作物轮作方式;等。(每点2分,满分6分。分别从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变高强度的耕作模式、减少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对养分的大量消耗的角度作答,方可得满分)
解析 (1)图中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乔木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植被垂直结构较为简单。(2)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多,但由于甲地更靠近海洋,降水量多于乙地,淋溶作用较强;同时甲地纬度明显低于乙地,气温高于乙地,微生物更多、更活跃,有机质分解快,造成甲地黑土有机质含量低于乙地。(3)东北地区由于多年高强度使用土地,有的地方已经出现黑土有机质流失严重的状况。要想缓解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应从增施有机肥、控制土壤侵蚀、作物轮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19.答案 (1)白浆土上层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土壤上层干湿交替频繁,春季降水少时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同时土壤缺水出现板结现象;(3分)下层土壤透水性差,土层结构不利于透水,春季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易产生涝灾;(3分)春季融雪时,土壤过湿、过冷,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3分)
(2)白浆土透水性差,有利于水稻种植节约用水;(2分)开垦成水田后,利于土壤腐殖质积累。(2分)
(3)起垄种植,提高地温;(1分)增加通气透水性,提高抗旱抗涝能力;(1分)种植大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1分)
分析 (1)白浆土结构“上轻下黏”,上层腐殖质层厚度较小,下层黏化淀积层厚度可达120~160cm、厚度较大。这就导致上层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上层土壤受天气和地表水影响出现干湿交替的现象,春季降水少时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土壤因缺水出现板结现象;而下层土壤透水性差,春季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易产生涝灾;春季融雪时,融化的雪水不能及时排出,也不能下渗,导致土壤过湿、过冷,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2)根据上题可知,白浆土下层黏化淀积层厚度较大,透水性差,通过秸秆还田、特意留茬等方式,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且白浆土透水性能差,正好能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积累,节约了灌溉用水。(3)可从“垄作大豆”能改变白浆土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些不利影响角度思考回答。当地土壤温度低,起垄种植,土层更厚,可以提高地温;表层土薄,下层土黏重,“垄作大豆”增加了土层厚度,可以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增加土壤含水量,同时也改善了土壤的排水条件,提高抗旱抗涝能力;此外,大豆有固氮作用,种植大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肥力低的缺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