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植被
(2023山东,1—2)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
(2021浙江1月选考,4)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题。
3.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辽宁,8—9)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样地 幼苗密度/株·hm-2 乔木蓄积量/m3·hm-2
无间伐区 1 500 3 935
轻度间伐区 1 900 2 721
中度间伐区 2 300 2 066
重度间伐区 5 700 1 983
4.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5.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考点2 土壤
(2022北京,9)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图中四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海南,13)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7.据图判断,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的是( )
A.梯田建设 B.退耕还林
C.打坝淤地 D.退耕还草
(2022山东,8—9)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9.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2022湖南,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4分)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4分)
三年模拟练
(2024辽宁营口大石桥高中质检)百岁兰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形状十分奇特,茎秆高4米,但地面上只有20厘米左右,有两片从茎顶生出并左右分开的叶子,匍匐于地上,叶宽30厘米,长3米左右,最长能有6~7米(图1)。它主要分布在安哥拉与纳米比亚沙漠(图2)。经过碳14测年,推测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其中一部分甚至可到2 000年,故得此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其他沙漠植物的针状叶子相比,百岁兰叶片宽大的原因是( )
A.根系发达,可获取地下水源
B.靠近沿海,拥有露水补给
C.纬度高,蒸发量小
D.附近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在百岁兰“长寿的一生中”,叶片所起的作用有( )
①减少蒸发 ②减轻侵蚀
③获取养分 ④塑造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推测百岁兰叶片所具有的特点有( )
①叶片较厚,为革质 ②表面有气孔构造
③表皮密闭,密封性好 ④叶片较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河南郑州七中期末)郑州某中学校园内有两排银杏树和四棵雪松(下图)。深秋时节,银杏满树金黄,雪松苍翠挺拔,一黄一绿,对比强烈,仿佛一个在夏天,一个在秋天,神奇而美丽,成为校园一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银杏树的特征是( )
A.四季常绿 B.秋冬落叶
C.有茎花、板根 D.有革质叶片
5.两排银杏树品种相同且同年栽种,但根据师生多年观察记录,每年都是甲排银杏树先于乙排银杏树变黄,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甲排光照差 B.甲排土壤贫瘠
C.乙排气温低 D.乙排浇水少
6.对于郑州的植被类型,地理小组同学有以下观点,你认为科学的是( )
甲:根据银杏判定当地为落叶阔叶林
乙:根据雪松判定当地为常绿阔叶林
丙:根据雪松判定当地为亚寒带针叶林
丁:应该去野外观察天然植被再得出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福建福州一中月考)土壤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Ⅱ、Ⅲ、Ⅳ、Ⅴ土壤的共同特点是( )
A.淋溶作用较弱 B.微生物活动弱
C.有机物积累少 D.矿物养分流失慢
8.Ⅰ水稻土是人类活动培育的肥沃高产土壤,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 )
A.降低成土母质的厚度
B.补充矿物和有机养分
C.加快岩石的风化速度
D.提高植物群落复杂性
9.(2024四川绵阳三台中学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 7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图1、图2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1)简述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2分)
(2)说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5分)
(3)分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6分)
(4)试为低海拔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可行性建议。(5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B 材料显示,“绿色荒漠”指的是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适宜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较简单。所以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故B正确。
2.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热量条件差,所以植物生长季较短,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一般植被覆盖率较高,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生命周期较长,产生较多枯枝落叶,其生长过程中大量碳被储存在植物体内和枯枝落叶中,而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低,生物呼吸作用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大量有机物便被保存在了植物体内、地表枯枝落叶和土壤中,使得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且亚寒带针叶林土壤一般较贫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
3.A 从陆地到水底,洞庭湖区的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因此地形和水分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洞庭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为水稻土,其热量和土壤条件在小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差异,③④错误。故选A。
4.A 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
5.C 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但间伐后幼苗密度较高,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能防止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后继续封山育林,没有发展林下经济,D错误。
6.C 甲地为林地,但树龄较短(小于2年),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少,A错误;图中显示,在乙地以上河段有大量砾石、砂砾沉积,而在乙地的下游河段,则没有砾石、砂砾沉积,说明该处可能有水坝,由此可知该处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土壤表层受流水侵蚀严重,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丙地为菜地,蔬菜生长周期短,无用菜叶等有机物还田多,且菜地一般会施用农家肥,因此丙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C正确;丁为耕地,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物还田较少,土壤有机质消耗较多,因此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D错误。
7.B 由图可知,恢复20年后的人工林固碳量在浅层土壤中最大,1米之内土层土壤固碳量叠加也是其中最大的,所以退耕还林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B正确。
8.C 分析图a可知,该区域海拔差异较小,整体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为黑龙江省的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因而植被分异变得明显,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
9.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下的土壤水分稳定,流动性差,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剖面,C正确;与丙处相比,甲、乙、丁三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向下运移显著,有利于淋溶层的形成,不符合②土壤剖面,A、B、D错误。
10.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解析 (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找出山谷和山脊的位置,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可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的,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水分均比较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
(2)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上。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热带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三年模拟练
1.B
推理过程 结论
其他沙漠植物的根系也很发达,所以根系发达不是百岁兰叶片宽大的主要原因 A错误
图中显示,百岁兰分布在沿海,海上有寒流流经,容易形成大量的海雾,在其宽大的叶片上易形成露水,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百岁兰叶片提供水源 B正确
地处热带沙漠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蒸发量大 C错误
图中显示,该地西部的海洋上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D错误
2.A 百岁兰叶片较宽大,可覆盖较大面积地面,使叶片下面的土壤温度低而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水分的蒸发,①正确;叶片匍匐于地上,可防止风对土壤的侵蚀,而塑造形态不是主要作用,②正确、④错误;养分主要依靠根系获取,叶片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吸收水分,③错误。故选A。
3.A 由于百岁兰生长在较低纬度的沙漠地区,根据其生长环境可推知,为减少蒸腾作用,其叶片较厚,为革质,①正确、④错误;根据前两题分析可知,该地露水多,可以给百岁兰叶片提供水源,所以为了吸收水分,叶片表面有气孔构造,②正确、③错误。故选A。
4.B 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材料中也有“深秋时节,银杏满树金黄”的信息,故可知银杏树秋冬落叶,B正确。四季常绿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有茎花、板根是热带雨林的特征,有革质叶片是荒漠植被的特征,其余三项错误。
5.A 郑州位于华北地区,太阳白天大部分时段在偏南方的天空上,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甲排银杏树位于操场的南侧,乙排银杏树位于操场的北侧,甲排银杏树位于其南侧教学楼后的背阴处,日照不足、温度较低,叶子先变黄,而乙排银杏树位于其北侧教学楼前的向阳处,日照充足、气温高,叶子后变黄,A正确、C错误。土壤贫瘠与否与浇水多少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
6.D 郑州位于华北地区,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校园内的绿化植被是人工栽种的,故无法通过其直接判断当地的植被类型,应该去野外观察天然植被再得出结论,故D正确。
7.C 图中Ⅱ、Ⅲ、Ⅳ、Ⅴ土壤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土壤,该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淋溶作用强、植被生长旺盛,土壤矿物养分流失快、有机物积累少,C正确。
8.B 结合上题可知,海南岛的自然土壤有机物积累少,土壤肥力低,矿物养分流失快,人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肥沃高产的Ⅰ水稻土,必须增施有机肥,补充矿物和有机养分,B正确。
9.答案 (1)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在垂直方向上,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
(3)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是牧民的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
(4)退耕还草;划区轮牧;控制放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发展舍饲畜牧业;等。
解析 (1)依据图中信息回答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可从两个维度思考。一是从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看: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二是从同一海拔处的垂直方向看,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动物残体包括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植物残体包括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等。
(3)应从自然(包括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和人为(指人类活动对地表植物的影响)两方面,结合有机质的来源和有机质的消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回答。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山地水热分布不均,低海拔地区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为荒漠草原,有机质来源少;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导致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低海拔地区冬季气温较高,而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上述原因共同造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4)应针对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人为原因(主要指放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低海拔地区可以退耕还草,增加有机质供应量;划区轮牧,及时恢复草场;因地制宜,控制放牧规模,避免过度放牧;种植人工牧草,人工和天然草场结合;发展舍饲畜牧业,减少对草场的破坏;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