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0 09: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太平天国运动
1.(2024山东临沂期中)太平天国在金田起义时,就宣布改元,即太平天国新开元年,后来改正朔、创新历,称之为天历。清朝统治阶级得知太平天国改正朔、创天历后惊呼:“蠢尔狂寇,竟至更张时宪!此尤黄巾、赤眉所不为,黄巢、闯、献所不敢也。”可见,太平天国此举(  )               
A.充分反映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B.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C.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完整延续
D.有一定的革命性与创造性
2.(2023山东菏泽期中)太平军内部曾流传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歌谣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突围
C.定都天京   D.天京变乱
3.(2023陕西西安阎良区期末)据史料记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杨秀清即鼓励下属送礼。天京事变几年后,洪秀全大肆封王,封王者达两千多人,诸王大肆搜刮,民不聊生,最终太平天国被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联合“绞杀”。这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内部权力斗争激烈B.领导层的贪污腐化
C.清政府军事策略得当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题组二 洋务运动
4.(2023河北唐山月考)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外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5.(2023广东广州调研测试)洋务派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轮船。据材料可知,推行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封建政治   B.发展国家经济
C.保障国家安全   D.发展军事工业
6.(2024湖南名校联考)洋务运动时期,留美幼童在美国除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外,还要诵读中国传统经典,向至圣先师牌位叩头,就连负责留学生管理事务的正监督一职,都要派识大体的正统读书人担任。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B.封建保守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C.洋务派在中央缺乏支持者
D.留学教育秉持中体西用原则
7.(2023江苏南通期末)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产之时,李鸿章以“恤华商而敌洋煤”为由,向朝廷奏请税厘减至每吨一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材料表明,开平煤矿的创办(  )
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进程
B.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
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题组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8.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海防”为重,“塞防”为轻,移“塞防”之饷以助“海防”。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这一争论(  )
A.稳固了传统的宗藩关系
B.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意在应对边疆地区危机
D.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9.(2023浙江温州期末)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这些措施表明(  )
A.清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中国业已摆脱民族危机
C.洋务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0.有史学著作这样描述:“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材料描述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甲午中日战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台湾光复
11.(2024天津静海第一中学月考)甲午战争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资本输出额由战前的约2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02年的约8亿美元,外资企业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合法化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题组四 瓜分中国的狂潮
12.(2023安徽阜阳期末)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之日,俄国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向德、法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他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三国干涉还辽”(  )
A.成功遏制了日本侵华的企图
B.表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体现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冲突
D.旨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13.(2023山东济宁期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德、俄、法、英、日等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秋,美国先后向各国提出所谓“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这表明(  )
A.列强扩大对华的商品输出
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美国积极促进中国近代化
D.各帝国主义国家利益一致
14.(2024江苏扬州中学开学考试)晚清时期,东北北部的东清铁路采用俄式1.524米轨距,运费按卢布结算;东北南部的南满铁路采用1.435米标准轨距,运费按日元结算;西南的滇越铁路,采用法式1米窄轨距,运费按法郎结算。这一状况(  )
A.阻断了国内南北之间商品流通
B.导致了地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C.是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折射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国家出路的探索
1.(2024江苏淮安月考)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的口号。可是1861年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有地方政府发布告示招徕流亡地主回乡收租,并“令各乡官设局照料”。政策的变化表明太平天国(  )
A.借助传统政策维护自身统治B.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C.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危机D.蜕化为地主阶级政权
2.(2024浙江绍兴适应考)《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表明《资政新篇》(  )
A.具有浓郁的近代进步意识
B.带有封建忠君的残余思想
C.反映出作者中体西用主张
D.体现民族工业兴起的特征
3.(2024河南TOP20调研考)洋务派从京师到地方兴办了三十多所培养外语、水师、船舰、兵工、铁路、电报、测绘等人才的新式学校,同时派遣幼童出国留学,培养了大量的外交翻译人才、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和师资人才。这说明当时(  )
A.政府的近代化尝试取得一定成效
B.选官的主要方式发生改变
C.洋务运动得到士人阶层大力支持
D.洋务派注重笼络外来人才
4.(2024福建三明一中月考)郭嵩焘(1818—1891年)认为:“问及西洋政教风俗本源之所在,且谓合肥伯相(李鸿章)及沈幼丹(葆桢)……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未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况其相去尚不可以道里计乎!”据此可知,郭嵩焘(  )
A.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运动B.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观念
C.倡导学习西方优秀艺术D.认识到洋务运动存在不足
5.(2023全国乙卷模拟)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的工人自发顶着敌人炮火,支援前线,并奋力抢救船厂。香港的船舶工人自觉拒绝修理法国兵舰,以抵抗法国侵略,并于1884年9月至10月举行了长达35天的大罢工。这体现出(  )
A.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B.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
C.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
D.工人运动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题组二 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6.(2024辽宁辽南协作校期末)1894年7月25日发生丰岛海战,日本教科书认为海战只是“军事冲突”,且对“军事冲突”描述并不具体,既未提日军首先向清朝巡洋舰开炮,也未讲日军击沉运输中国军队的“高升”号英国商船。据此判断,日本意在(  )
A.激发日本人民族优越感
B.避免中日矛盾激化
C.渲染日本军队英勇无敌
D.淡化战争侵略色彩
7.(2024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1897年,本着“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怀的推动下,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效仿西方各国印发、筹缴债券,并在上海承办股票市场,成为华资银行的开拓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社会新旧观念碰撞激烈
B.洋务运动路线发生改变
C.实业救国思潮达到高潮
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
题组三 思维训练
8.(2023山东济宁期末)当今学术界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看法已成共识,认为它是空想。但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天朝田亩制度》,认为它具有充分的革命性,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看问题的角度是《天朝田亩制度》(  )
A.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B.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C.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
D.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题组四 综合题组
9.(2023山东青岛阶段性测试,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 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清史稿》
材料三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致词。吴胜利说,这次护航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解放军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安全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人民海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决心和能力,对于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和平与安宁必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海防主权是如何遭到列强严重破坏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后中国海防又出现了什么严重局面 (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 (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2.D 3.D 4.D 5.C 6.D 7.D
8.C 9.A 10.C 11.A 12.C 13.B 14.D
1.D 根据材料“太平天国在金田起义时,就宣布改元,即太平天国新开元年,后来改正朔、创新历,称之为天历”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创制了新历法,倡导进行社会改革,这是之前农民起义未曾出现的情况,故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和创造性,D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与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无关,排除A项;变更历法不能动摇清王朝的统治根基,排除B项;“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完整延续”的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
2.D 歌谣反映的是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D项正确。
3.D 洪秀全、杨秀清鼓励下属送礼,诸王也大肆搜刮,这是由农民阶级的小私有者地位决定的,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答案为D项;A、B两项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考场速决   题目问的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既然问的是根本原因,就要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虑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D “李鸿章主持购买了外国的一批修理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表明洋务运动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D项正确。
5.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陵机器制造局等企业属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清政府的国防水平,抵御外敌和镇压国内人民反抗,故选C项。
6.D 据材料可得出主要结论: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生,除了学习西方科技,还要诵读中国传统经典等,这说明留学教育秉持中体西用原则,D项正确;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这显然是承认了自身科技的不足,而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排除A项;洋务派尊崇儒学不能说明封建保守势力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洋务派在中央的势力,排除C项。
7.D 据材料“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可知,清政府降低洋务企业的税负,增强开平煤矿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工业化进程开始于洋务运动的开展而非开平煤矿的创办,排除A项。开平煤矿属于民用工业,排除B项。近代民族工业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C项夸大了开平煤矿的作用,排除。
8.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最终是为了应对边疆地区的危机,C项正确;这一争论是为了应对边疆地区的危机,并不能稳固传统的宗藩关系,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西方列强还没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
9.A 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为了应对外国侵略,在新疆地区、台湾地区正式建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军政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材料讲的是清政府为应对边疆危机采取的措施,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由此可见列强并未放松对华侵略,排除D项。
10.C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5月台湾人民组成义勇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抗击登陆的日军,10月,台湾全部沦陷,但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息,C项正确;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日本对华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其他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享有这一特权,这就导致列强向中国资本输出数额增加,A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工业,排除B项;C项是列强资本输出增加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这一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12.C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损害了俄国等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因此,俄国联合德、法进行干涉,体现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冲突,故选C项。
13.B 由“德、俄、法、英、日等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要求‘利益均沾’,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在华特权,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非“积极促进中国近代化”,排除C项;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并非利益一致,排除D项。
14.D 晚清时期,东北北部、南部和西南地区的铁路修建受到不同西方国家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因此材料中铁路的不同模式折射出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D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A 2.A 3.A 4.D 5.B 6.D 7.D 8.D
1.A 1853年太平天国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提出“有田同耕”口号,1861年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有所改变,让地主回乡收租,这是因为面对清军的进攻,太平天国的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借助传统政策维护自身统治,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C项;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
2.A 《资政新篇》提出的这些措施具有浓郁的近代进步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封建忠君的残余思想,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资政新篇》颁行于1859年,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其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兴起的特征,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可知,洋务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大量的外交翻译人才、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和师资人才,体现了清政府在近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A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科举考试依然是主要的选官方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士人阶层大力支持洋务运动,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洋务派注重笼络外来人才,该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4.D 根据“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未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可知,郭嵩焘认为洋务运动中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对于本源没有进行探究和学习,说明他认识到洋务运动存在不足,D项正确;郭嵩焘是探讨洋务运动的不足之处,并不是主张进行维新变法和坚持中体西用,排除A、B两项;郭嵩焘是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而不是倡导学习西方的优秀艺术,排除C项。
5.B 据材料可知,中法战争中,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抵抗,初步显示了中国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看不出洋务运动的成效,A项排除。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的结论,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资本主义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回避主动挑衅发动战争之责,意在淡化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色彩,D项正确;材料主旨为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描述,并未强调战争的胜利及对日本优越感的激发,排除A项;日本教科书主要用于教育国民,不能体现避免中日两国矛盾激化,排除B项;材料与日军英勇无敌无关,排除C项。
7.D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为了“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中国效仿西方各国印发和筹缴债券、承办股票市场等,这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渐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新旧观念的碰撞,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覆灭,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D 辩证思维要求学生在认识历史事物时能够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其积极性也能看到其局限性。
9.答案 (1)问题:军事极其落后;没有形成近代海军,海防废弛。(2分)
后果:导致了中国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或便利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1分)
破坏:《南京条约》英国侵占香港岛,五口通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开放了更多的沿海通商口岸;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3分)
(2)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2分)严重局面:北洋舰队覆灭,威海卫、旅顺军港沦陷,渤海、黄海海防尽失,割让台湾岛,东南海防洞开。(2分)
(3)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保卫海疆)。(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问题是军事极其落后,没有形成近代海军,海防废弛。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835年”和所学可知,后果是导致了中国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三小问,结合《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可知,局面是北洋舰队覆灭,威海卫、旅顺军港沦陷,渤海、黄海海防尽失,割让台湾岛,东南海防洞开。
(3)可综合三则材料,从海防的发展与清政府的关系方面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