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0 09: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2023广东广州南武中学月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完全没有受到冲击
2.(2024河北商义一中开学考)1915年,针对袁世凯在“二十一条”签字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态度,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国书,指出,期望中国满足日本政府的要求,否则“帝国政府将执(采取)认为必要之手段”。日本驻华公使此举表明(  )
A.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B.日本意图控制中国
C.北洋军阀政府公然卖国
D.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2023山东枣庄期末)下图为民国初期某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该漫画(  )
A.反映了革命党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描述了当时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情形
C.体现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
D.表达了国人捍卫民主共和政体的决心
4.(2024广东佛山期中)《知音》是上映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老电影,讲述了云南督军蔡锷被袁世凯以高官厚禄拉拢进京,以期助己复辟。而对袁世凯媚日卖国和复辟行径心存激愤的蔡锷,却在“知音”小凤仙的相助下摆脱袁氏监视逃离京城,回到云南举起反袁大旗的传奇故事。《知音》的历史背景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府院之争   D.护法战争
题组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5.(2024浙江强基联盟月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被称为“一个中国,三十五个军阀割据”的时代。其中有一派军阀在袁世凯死后,其代表人物掌握了实权,企图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后来,该派军阀又拒绝恢复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派军阀是(  )
A.奉系  B.直系  C.晋系  D.皖系
6.(2023四川成都期末)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一千三百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一百四十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迭也愈加频繁。这反映了北洋时期(  )
A.思想解放、文明开化   B.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军阀割据、政治动荡
7.(2024山东济南历城二中摸底)一战时,英国报纸评论道:“华工来到法国……不仅在各种场所出色地完成了各种类型的任务,比如在轮船和火车上从事装运和卸载工作,建筑铁路,维修公路,在石油厂和整个法国北部地区的许多补给站工作,而且他们还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修筑了数百英里的战壕。”这说明(  )
A.华工在法国社会地位低下
B.英国的舆论歧视在法华工
C.华工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D.一战中大量华工献出生命
题组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8.(2022山东青岛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表现是(  )
A.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
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9.(2024山东菏泽一中模拟)下图反映了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属于F1的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10.近代中国,旧式的跪拜、作揖等礼节被废除,代之以鞠躬、握手;旧的“大人”“老爷”等称呼被“先生”或“君”所取代。推动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1.(2024福建福州期末)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这些做法(  )
A.顺应了文明开化的潮流
B.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C.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
D.抛弃了中国传统礼制
题组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2.(2022河南洛阳期末)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意在建立真正的共和国体
C.推动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
D.以科学与民主为重要旗帜
13.(2024北京东城期末)1917年,《新青年》第2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之下,有一段陈独秀的“附记”。他写道:“今得胡君之论,窃喜所见不孤。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余亦笃信而渴望之,吾生亲见其成,则大幸也。”这表明,陈独秀(  )
A.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伟大旗帜
B.认识到陈规陋习的严重危害
C.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
D.批判封建礼教,启民众觉悟
14.(2023湖南岳阳期末)费正清曾说:“(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下列史实中体现了后一时代特征的是(  )
A.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B.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C.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15.(2024湖南炎陵开学考)1915—1918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
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封建礼教的遗毒根深蒂固
C.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D.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北洋时期的政治变动
1.(2024安徽池州模拟)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曾擅自向外借款。1912年12月,北京政府照会驻华各使,强调外债必须经过财政总长签押,如未经财政总长签押者,中国政府概不承认。北京政府此举意在(  )               
A.挽救国家主权   B.防止内外勾结
C.抑制地方势力   D.规范借款程序
2.(2024江苏徐州铜山期末)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要求中国与之采取一致行动对德宣战,并答应借给中国军费。但美国在得知日本支持段祺瑞参战后,考虑到中国若参战必有利于日本,遂指使黎元洪伙同国会反对参战,此即所谓“府院之争”。材料表明,“府院之争”的实质是(  )
A.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B.国内各个政党之间的矛盾
C.革命派和北洋军阀的争夺
D.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之争
题组二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3.(2022江苏南通金沙中学月考)下面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为民主革命积蓄新的革命力量
4.下面是一幅民国初年流行的名为《同学不同装》的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新旧杂陈的社会气象
B.宽松自由的教育政策
C.封建陋习仍然很顽固
D.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
题组三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2022福建宁德期末,)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他认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由此可知陈独秀希望青年(  )
A.追求个性自由   B.践行文学革命
C.改良国家政治   D.冲破思想束缚
题组四 思维训练
6.(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1912年,中国报社数从100家增加到500余家,但到了第二年,中国出现了“报灾”,报社数量一下子减少了300多家,报刊减少了三分之二,北京报社只剩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这一状况折射出(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萧条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
D.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B 3.D 4.B 5.D 6.D 7.C 8.A
9.C 10.D 11.A 12.A 13.C 14.D 15.D
1.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初衷是维护民主制度;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目的是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这种现象反映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十分激烈,B项正确。
2.B 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袁世凯在“二十一条”签字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日本驻华公使采取了威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妄图独占中国,B项正确。
3.D 依据图片可知,四个人在攻击一只倒立的猿猴(袁世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遭到民众的攻击,该漫画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维护民主共和,D项正确。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故材料所述电影的历史背景是护国战争,B项正确。
5.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掌握实权的是皖系军阀及其代表人物段祺瑞,后来,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正确。
6.D 材料“1912—1928年……一百四十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内阁总理的更迭也愈加频繁”体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政治动荡,D项正确;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A项;袁世凯独裁专制体现共和制度名存实亡,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军阀混战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C项。
7.C 据材料可知,华工不仅出色地完成各种类型的任务,还在前线修筑了数百英里的战壕,说明华工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贡献,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华工的赞扬,不能说明华工在法国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项;英国舆论对在法华工是赞扬的,并不是歧视,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这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A项正确;当时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D两项;“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
9.C 依据材料“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和图片信息可知,一战时期代表动力的F1大于代表阻力的F2,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是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属于动力F1,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B、D两项。
10.D 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D项正确。
11.A 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社会层面进行了改革,如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顺应了文明开化的潮流,A项正确;此时封建等级制度依然存在,排除B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政府,排除C项;中国传统礼制依然存在,“抛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A 据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巩固,中国依旧受专制之苦,根本原因在于国人仍未觉悟,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因此创办《青年杂志》,开展新文化运动,故选A项;据材料“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陈独秀强调民众思想觉悟对于民主政治的重要性,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不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
13.C 材料“今得胡君之论,窃喜所见不孤。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体现的是陈独秀对胡适的文学主张表示认同,即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C项正确。
14.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列强侵略,但中国人没有放弃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传播民主、科学,提倡白话文等促进了青年觉醒、思想解放,D项正确。
15.D 根据材料可知,伴随着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推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梁启超等人反思西方文化,主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使得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涵,D项正确;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并不代表“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对中国文化的绝对否定,梁启超等人反思西方文化,主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合理性,并非封建礼教的遗毒根深蒂固,排除B项;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并非先进与落后的差别,排除C项。
能力提升练
1.C 2.A 3.D 4.A 5.D 6.B
1.C 根据材料“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曾擅自向外借款”可知,地方政府向外借款没有经过北京政府认可,这符合民国时期政治分崩离析的现状。因此根据材料“北京政府照会驻华各使,强调外债必须经过财政总长签押”可知,北京政府想通过控制财权来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
2.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府院之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是1917年围绕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而其实质却是美日在华利益的争夺,故A项正确。
3.D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华资企业的增长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取得较快发展,使工人人数有了大幅增长,从而为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积蓄了新的革命力量,故选D项;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民族资产阶级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就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B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
4.A 漫画《同学不同装》显示民国初期学生既有穿传统服饰的,也有穿新式服装的,这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并存、土洋结合的社会现象,A项正确。
5.D 材料“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自主的……进步的……世界的……科学的”体现了陈独秀希望青年冲破传统思想束缚,D项正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但A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学革命、改良国家政治,排除B、C两项。
6.B 联想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由一个历史事件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的能力。
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没有迅速萧条,排除A项;这种变化是国内政治局势变化的表现,并不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迭代更新,也不能体现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排除C、D两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