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23河南郑州新密一中月考)发生于1919年的这场运动,是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示威、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导致这场运动爆发的是(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北京学生爱国要求被拒
C.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2024山东济南期末)有人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民国以来,所谓‘民意’者,或为一二人所假借,或供一党派之利用……惟此次学商界之行动,始可谓之真正民意也”。当时的“真正民意”是指( )
A.“学校之立,在变科举”B.“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提倡“德先生”“赛先生”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2024河南信阳高级中学开学考)下表内容为某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收集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反映出当时( )
时间 事件
五四之初 北大校长蔡元培积极营救学生,并于5月9日递交辞呈以示抗议
5月中下旬 山东各地农民响应,开展抵制日货和断绝粮源的斗争
6月3日 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举行大罢工
6月5日 上海各商铺出现“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6月6日 上海乞丐首领通告:不准在路行乞,以免妨碍国人救国之行动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社会舆论可以左右政府对外政策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已初步觉醒
4.(2024安徽合肥一中期末)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 )
A.自由博爱 B.爱国主义
C.艰苦奋斗 D.改革创新
5.(2024广东肇庆期末)1923—1926年,《新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刊,除了更为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据此可知,《新青年》在当时(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C.彻底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题组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2024福建南平期末)1920年,各地共产党小组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些活动( )
A.见证了府院之争的破产
B.铺平了五四运动的道路
C.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基础
D.改变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7.(2024山东临沂月考)“一叶红船,从南湖岸边驶来,摆渡着,十多位书生模样的青年。黑云低沉逼近水面,压不住,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这首歌咏百年前重大历史事件的《一叶红船》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缔造共和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天辟地
C.国共合作打倒军阀,北伐战争
D.革命红军被迫长征,战略转移
8.(2024浙江宁波二中月考)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选举产生了以李大钊为书记的领导机构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奋斗目标
9.(2023江苏南京宇通实验学校开学考)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C.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D.主张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题组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0.(2023山东济南期末)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当时( )
A.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
C.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1.(2024辽宁大连第八中学适应性考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时,由孙中山审定的大会宣言中强调:“民国之民权,惟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据此可知孙中山( )
A.接受了“天赋人权”思想
B.赞同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C.开始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
D.将政治权利与革命态度结合
12.(2024广西部分市期末)北伐战争前期,在国共两党的积极领导下,农民运动范围不断扩大。1927年5月后,国民党指责农民运动“扰乱破坏公共秩序”,对农民运动进行了镇压。国民党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固有矛盾的激化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C.农民运动阻碍了革命发展
D.共产党获得运动领导权
13.(2023河南郑州十九中开学考试)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实现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目标
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24陕西联考)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记载:“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过激派伪说”指马克思主义
B.“政治问题”指俄国十月革命
C.“此次罢学风潮”指五卅运动
D.“远因”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2023重庆育才中学期末)据美国人杜威对五四运动的回忆:“他们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倾诉、劝诫。日本商品的清单被大批刊印出来,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日货的分类目录,以及替代它们的国货的目录,被人们广泛传阅。”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
A.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具有较高的群众参与度
C.体现出不妥协的气概
D.接受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3.(2024福建宁德部分达标学校期中)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大批中国青年看清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主动探索救亡图强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对此评价道:“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促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C.促使中国革命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
D.受到俄国十月革命方式的深刻影响
题组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2023天津五校期中联考)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等。这些刊物还刊登工人来稿,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诉说工人的要求,在工人中引起广泛的共鸣。这些刊物( )
A.使工农群众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B.有力地驳斥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C.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创造条件
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做了舆论宣传
5.(2024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下表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部分社会组织的建立及活动情况。这些活动( )
时间 活动
1920年 7月 蔡和森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准备成立一个共产党,后因求学运动未能实现
1921年 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夏 湖北利群书社成员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并提议把要组织的团体叫作“波社”(波尔什维克)。当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恽代英立即号召其成员加入
1924年 1月 吴玉章等人在四川秘密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后中国青年共产党解散,部分成员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A.表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B.足以证明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迫切要求
D.说明中国已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题组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6.(2024山东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期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植荒缴,以均地方”。由此推断国民党( )
A.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B.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实行土地国有
7.(2024广东普通高中调研)某时期,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不少工人逐渐意识到争取“八小时工作和工人自由权”是“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中外资产阶级和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方法”。这( )
A.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
D.缘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题组四 思维训练
8.(2023湖南张家界期末)中共一大是在秘密状态下举行的,因此关于举行日期众说纷纭:中共一大的亲历者张国焘说是7月1日,陈潭秋则说是7月底。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党的纪念日定为每年的7月1日。党史专家查阅了相关的档案、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当时的报纸、杂志等多种史料,考证出中共一大举行于1921年7月23日。这一结论被学术界和中国共产党认同。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历史带有主观色彩,无真相可言
B.历史解释应该允许而且提倡多元化
C.历史研究应该对多种史料进行考辨分析
D.历史研究只有结合亲历者的结论才可信
题组五 综合题组
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短时间内,全国各地知识青年成立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创办的刊物多达几百种。这几百种刊物和几百个进步社团,纷纷宣称自己是以改造社会及介绍新思潮为“旨趣”,促进了思想界的繁荣。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 1920年3月,李大钊与邓中夏、高君宇等人组织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稍后,1920 年 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上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先后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等地受过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先进分子建立联系,从这两地分别向各地幅射,形成马克思主义在各地的宣传中心。而在旅欧、旅日的青年知识分子中也先后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摘编自李颖《五四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现象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8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D 3.C 4.B 5.A 6.C 7.B
8.D 9.C 10.C 11.D 12.A 13.B
1.A 据材料“发生于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故选A项。
2.D 由材料中的“学商界之行动”“真正民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事件是五四运动,当时学商界行动要表达的“民意”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项正确。
3.C 根据材料可知工人、知识分子、农民、乞丐等社会各阶层均对五四运动表示响应和支持,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未涉及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初步觉醒”的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4.B 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核心是爱国主义,B项正确。
5.A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在当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A项正确;民主革命转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材料所述时间段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各地共产党小组的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C项正确;这些活动与“府院之争”无关,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排除B项;这些活动不能改变军阀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
7.B 根据材料“一叶红船,从南湖岸边驶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项正确。
8.D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D项正确。
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C项正确;A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仍然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排除B项;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排除D项。
10.C 据材料“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会议为中共三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当时认识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故选C项;A项和B项均指中共二大,中共二大调整了党的革命纲领,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排除A、B两项;当时国共合作尚未正式形成,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可知,宣言体现了民权属于全体国民,且反映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表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者不享有政治权利,孙中山将政治权利与革命态度相结合,D项正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在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已接受“天赋人权”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材料中未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排除C项。
12.A 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在北伐前期都支持农民运动,但到1927年后,国民党转变为镇压农民运动。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农民运动范围的扩大,触动了国民党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国民党转为镇压农民运动,这一转变本质上是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A项正确。“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属于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农民运动促进了革命发展,排除C项;“共产党获得运动领导权”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3.B 据材料可知革命范围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革命是北伐战争,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革命势力很快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伐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A 2.B 3.B 4.C 5.C 6.A 7.B 8.C
1.A 根据材料“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可知,教育部主事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近因是政治问题,而远因则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作用,因此,“过激派伪说”指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政治问题”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排除B项;“此次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而五卅运动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远因”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
2.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大批群众参与抵制日货、使用国货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具有较高的群众参与度,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但材料未涉及新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不妥协指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而材料强调群众广泛传阅国货目录,未强调不妥协的气概,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并没有接受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青年思想解放。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中出现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革命的道路是符合中国革命方向的,而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青年人在五四运动中涌现,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结合,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五四运动和中共早期组织成立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与五四运动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这显然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D项。
4.C 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使工人群众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高其阶级觉悟,从中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A项偷换概念,“工农群众”与“工人”是两个概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排除B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D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5.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党团组织作为新生事物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各地纷纷出现无产阶级党团组织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迫切要求,C项正确;据材料“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知,该时期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还不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中国已找到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排除D项。
6.A 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是发展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A项正确;“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排除B项;“开始”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土地国有”与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不符,排除D项。
7.B 据材料“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减时加薪’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随之扩大,因此出现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B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但材料信息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国共合作北伐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对峙时期,而材料时间处于国共合作阶段,排除D项。
8.C 历史学科的批判性思维要求:考证历史事实、打破思维惯性、反思历史结论、多视角评价。解答本题不能仅仅依据教材中的结论,应在全面、客观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认识。据材料“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这一结论被学术界和中国共产党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不能只看一种材料,而应该对多种史料进行考辨分析,C项正确。“无真相可言”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对中共一大的成立日期进行多方考证,而非提倡多元化,排除B项;亲历者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完全可信,排除D项。
9.答案 (1)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思潮大量涌现,且致力于改造社会,促进了思想界的繁荣,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分)
(2)特点:出现众多宣传中心;范围广;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巨大作用。(4分)
作用: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准备。(4分)
解析 (1)对材料中现象的考查实际上是在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材料中“几百种刊物和几百个进步社团”“以改造社会及介绍新思潮为‘旨趣’”等信息说明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思潮大量涌现,且致力于改造社会,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历史阶段特征可知,这些现象促进了思想界的繁荣,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可结合材料信息逐条概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