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0 09: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023浙江宁波期中联考)毛泽东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会议(  )               
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出台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2022广东深圳龙华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年之后,通过和平改造,中国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说明,新中国成立(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使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使中华民族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使中国从此重新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题组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3.(2024福建东山第二中学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改造的推动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巩固政权的需要   
D.工业体系的完善
4.(2024北京通州期末)(它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剿匪镇反
D.抗美援朝
5.(2024湖南百校大联考)下图作为史料能够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巩固人民政权任务紧迫
B.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
C.民众自发支援解放战争
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6.(2024安徽皖南八校大联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新中国初期,有力击破此预言的举措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银元之战”   D.三线建设
7.(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阶段测试)1949年11月25日,上海的投机商们看到有棉纱售出,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有的人不惜借高利贷,但他们发现,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资本家和政府争夺经济领导权
B.新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以行政手段应对银元之战
D.对小私有制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题组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8.(2024河南项城五校联考)近代以来,外轮出入中国领水如同出入自己的内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统一管理我国航务港务的指示,各地人民政府在整顿和发展航运过程中,规定外轮不许随意驶入中国内河。这体现出的我国外交政策是  (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2024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不结盟会议
10.下表为周恩来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些外交活动表明当时他正在参加(  )
时间(7月17日)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04∶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题组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1.(2024山东烟台莱阳一中月考)1953—1957年,新中国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这一时期还建立了一些之前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交通、邮电、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也得到显著加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2023北京怀柔期末)下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
13.(2024山东烟台期末)一部宪法采取什么原则,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该部宪法属何种性质的根本标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为它 (  )
A.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为民主化提供了方向
D.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历程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024山东菏泽期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27条规定:“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取得土地的所有权。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规定旨在(  )
A.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B.发展生产力和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C.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D.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题组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2.(2024天津耀华中学开学考)1949年,在上海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同时按国家牌价敞开抛售,使粮、棉等价格下降30%~40%,给了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这一活动的实质是(  )
A.通过经济手段掌握市场领导权
B.通过政治力量巩固新生政权
C.通过稳定物价以促进经济发展
D.通过政府干预挽救经济危机
题组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2023辽宁沈阳二中月考)学者杨奎松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指出:新政权与美国交恶,虽然背后存在着苏联的巨大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新中国一定会成为苏联的手足。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题组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4.(2024湖北荆州调研考)1955年10月,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即将到来,毛泽东提出对当前农村工作要进行包括合作社的规划、农业生产的规划、全部的经济规划在内的全面规划,其中农村全部的经济规划涉及副业、手工业、多种经营等,在发展合作社的工作上,“要比质量,比规格”“重点是比质量”。毛泽东的这一指示 (  )
A.系统纠正了农业改造中的错误倾向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有序发展
C.满足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合理诉求
D.实现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全面构建
题组五 思维训练
5.(2023山东青岛期末,12分)目录是一本著作的精华所在,目录研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节 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第四节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六节 文教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和进步
第七节 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写第四节目录标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A 3.C 4.D 5.A 6.A 7.A
8.B 9.B 10.A 11.B 12.C 13.B
1.C 依据材料“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C项正确。
2.A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
3.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尚未完全解放,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针政策,因此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政权,C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底,不是材料所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当时工业体系尚未完善,排除D项。
4.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是抗美援朝,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是新中国恢复经济、稳定物价的措施,排除B项;剿匪镇反针对的是国内的残余土匪和反革命武装,排除C项。
5.A 据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新中国开展剿匪镇反运动,题干中的史料体现了巩固人民政权任务的紧迫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民众自发支援解放战争,排除C项;当时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性质还未发生根本转变,排除D项。
6.A 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人民的吃饭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稳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项正确。
7.A 材料主要体现了上海一些资本家和政府对市场物价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A项正确;此时中国尚未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米棉之战”而不是“银元之战”,排除C项;上海投机商主要是大资本家,不属于小私有制,排除D项。
8.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材料中“规定外轮不许随意驶入中国内河”体现取消列强在华特权,B项正确。
9.B 根据材料“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万隆会议,在这次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项正确。
10.A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周恩来会见了柬埔寨、英国、法国、苏联等国的外交人员,说明周恩来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故选A项。
11.B 材料反映了1953—1957年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正值我国的“一五”计划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关,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12.C 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大幅增加,私有制经济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C项正确。
13.B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时制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同时阐述了三大改造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因此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2.A 3.B 4.B
1.B 据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27条关于土地改革的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不仅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也是要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B项正确。恢复国民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发展生产力,排除A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要恢复发展生产力,排除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而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1956年,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1949年……同时按国家牌价敞开抛售,使粮、棉等价格下降30%~40%,给了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稳定物价,党和政府开展了“米棉之战”,通过经济手段掌握市场领导权,给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巩固政权,而非政治手段,排除B项;材料中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稳定物价以巩固政权,排除C项;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当时中国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3.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是在对外交往时坚持独立自主,为本国利益服务,B项正确,排除C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这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4.B 由材料中“1955年10月”“对当前农村工作要进行包括合作社的规划、农业生产的规划、全部的经济规划在内的全面规划”“要比质量,比规格”“重点是比质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农村合作化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毛泽东提出全面规划农业合作化运动,重视提高农业合作化生产工作的质量,稳定并发展农村经济,这有助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有序发展,B项正确。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对纠正当时农业改造中的错误倾向有积极作用,但“系统纠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作用,排除;材料是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示,其目的是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有序发展,而“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全面构建”是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的,排除D项。
5.答案 第四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2分)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怎样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使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1952 年底,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条件。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0分)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运用发散思维,首先回顾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历程,并与目录对应,其次从中选择相应的史实进行补充。具体如下:根据材料可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目录下,第三节是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第五节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内容可知,第四节应该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提出的背景、内容、影响方面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