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九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人博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归功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调和。他意在强调“共同纲领”( )
A.是各股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B.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D.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2.毛泽东诗词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宏伟史诗,反映时代呼声,顺应时代潮流,描绘历史风云,记录伟大实践。下面这首诗讴歌的是( )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A.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B.1945年举国欢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投机商发出狂言:“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人民政府的举措是( )
A.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制止投机资本、稳定物价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4.1950年的土地改革调整了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这一调整( )
A.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C.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D.推动了“一五”计划顺利进行
5.1949年,周恩来说:“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了解中国是不可欺的。……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外交立场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中国不再把意识形态因素作为评判外交关系的标准;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上不再区分敌友。中国外交的这一变化( )
A.旨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贯彻落实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凸显了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7.1953年,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举动( )
A.是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修正
B.使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C.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D.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中国发展水平处在世界前列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
9.1952年10月,斯大林在答复中国共产党访苏代表团的询问时表示:“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由此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五四宪法的制定( )
A.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
B.增强了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
C.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10.下图为1953年《选举法》颁布后,北京学生在西单庆祝中国历史上首次普选的场景。图中文字是:“把大家认为满意的人选出来代表我们管理……”在普选基础上正式建立起来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法律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彻底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并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这一决策( )
A.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B.基于严峻的国际形势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变产业不均衡状态
13.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提出:“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中美结束敌对状态
14.拍摄完成于1950年的《武训传》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电影公映后好评潮涌。但江青认为该片“通过教育解救穷人”是“对封建统治没有反抗”的“改良主义戏”“与毛泽东革命理念截然相反”,在34年后《武训传》终于平反昭雪。该影片的命运折射出( )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B.国家监管不利于艺术作品创作
C.个人好恶决定影视艺术的命运
D.影视艺术追求应与工业相结合
15.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毛泽东认为世界不是静止的,矛盾和失衡是自然规律,中国利用了矛盾……壮大自己。这最有可能是形容( )
A.1955年万隆会议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中日建交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国约有土匪武装105万人,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主要的13个省、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 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编自远山《“三线”建设:
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义。(7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8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概括材料一中总结的《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变化情况,并做出合理解释。(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变化所产生的影响。(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提取宣传画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苏共二十大暴露出的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深刻论述了要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重新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在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尝试。在经济发展方面,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政策方针;在文化建设上,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指南;此外,还对国内的社会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1957年,毛泽东还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这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郭英菡《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看对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我国所做探索的意义。(8分)
答案与解析
1.B 2.C 3.C 4.B 5.C 6.D 7.C 8.C
9.B 10.A 11.C 12.B 13.B 14.A 15.D
1.B 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归功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调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反映了工人、农民以及各民主阶级的政治诉求,是一种政治调和,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项正确;“妥协”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共同纲领”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符合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不是具有时代局限性,排除C项;“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
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使中国结束了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合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一句,毛泽东用“雄鸡”代指中国,“天下白”寓意全国解放取得光明,所以这首诗讴歌的是新中国的诞生,C项正确。
3.C 新中国成立初期投机商妄图通过控制米棉和煤炭来冲击上海经济,人民政府通过米棉之战等一系列制止投机资本的措施使物价得到稳定,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城市经济,并非农村的土地改革,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过渡时期,即1953年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
4.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0年的土地改革保护富农利益,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B项正确;A项“保障了”表述绝对,仅凭土地改革不能保障战争胜利,排除A项;1950年还未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C项;“一五”计划于1953年开始实施,排除D项。
5.C 根据“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外交立场是独立自主,C项正确。
6.D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实施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努力为新中国建设营造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渐放弃意识形态外交,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不再区分外交上的敌友关系,意在为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反映了我国政府因时制宜地制定外交政策,体现了现实主义外交思维,D项正确;中国外交的变化旨在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不是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为宗旨,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外交政策,凸显了我国现实主义外交思维,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C项。
7.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上”,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在“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综合可知,这些举动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并不是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修正,排除A项;“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排除D项。
8.C 材料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这表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同期世界上其他国家,不能据此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排除A项;经济发展速度只能说明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不能据此得出我国发展水平处在世界前列,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五”计划主要涉及经济方面,不能表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认为新中国要尽快召开全国人大并制定宪法,这有利于反击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击,增强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虽然都有外部因素的推动,但根本上还是新中国自身建设的需要,排除A项;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法制还不健全,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A 根据材料“把大家认为满意的人选出来代表我们管理……”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选举法》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法律化,在普选基础上正式建立起来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
11.C 根据材料“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
12.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并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文化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这一时期重点发展国防技术,并不能改变我国产业不均衡的状态,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这有利于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B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改革开放之后,排除A项;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结束敌对状态,排除D项。
14.A 材料反映了电影《武训传》刚公映时好评如潮,但江青给它扣上了“改良主义戏”的帽子,多年后《武训传》平反昭雪,这反映了电影《武训传》的曲折经历,也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对文艺创作的监管,排除B项;材料中江青的评价影响了《武训传》的命运,但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后来《武训传》得以平反昭雪,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影视艺术与工业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5.D 根据材料“中国利用了矛盾……壮大自己”及所学可知,这符合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苏三国的关系态势,中国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从而营造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局势,D项正确。
16.答案 (1)措施:剿匪镇反,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分,任答3点)
意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保证经济恢复发展;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条件。(4分,任答2点)
(2)特点:时间长;地域广;投入巨大(规模空前);建成了以国防军工为主的重工业体系。(4分)
意义:推动西部国防工业及军工科技发展,增强国防实力;改善了工业布局,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改变西部交通落后的局面,为西部开发奠定基础。(4分,任答2点)
17.答案 (1)变化:《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从1949—1952年的频率较高转变为1953年后使用频率相对较低。(2分)
解释:1949—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这一时期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和军事封锁,国际局势相对紧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抗美援朝拉开序幕,因此,1950—1952年间中美军事政治关系紧张,“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高。1953年以后,中国实施“一五”计划,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中国相继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力促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同时,1953年,伴随着朝鲜战争的停战,中美之间军事对抗有所缓和,所以自1953年后《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相对较低。(6分)
(2)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国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分)
18.答案 示例
这是一幅题为《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宣传画,宣传画的上部绘制了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形象,(1 分)反映了 1953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保卫了祖国的和平建设。(1 分)中部绘制了工业生产的场景,(1分)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953年在此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下部绘制了人民群众正在投票的场景,(1 分)反映出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即将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分)
宣传画作为一手的视觉史料,艺术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图景。(2分)也反映出在 1953 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转向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作为宣传作品,该宣传画更主要表达的是当时党领导人民建设新社会的奋斗理想,对研究当时宣传艺术、社会变革、时代风尚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分)
19.答案 (1)成就:发表《论十大关系》;召开中共八大,分析了主要矛盾,确立了正确的经济方针;明确“双百”方针;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6分,任答3点即可)
(2)意义:《论十大关系》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论述了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问题;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