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年《京报》写道:“闻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高等农业、高等工业、法政专门等五大学校,更有私立之中国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队赴总统府、天安门并至东交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随处欲举代表发言,表示国民对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并要求各使维持公理,主持公道。”据此推知,该报道中的“运动”( )
A.使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B.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D.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决策
2.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3.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在《社会主义史序》一文中写道:“以表面上来看,虽然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可能有违理论原文,但这并不要紧,因为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蔡元培的观点( )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加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引领了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
4.金冲及是著名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其描述中共一大时说道:凡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新事物……尽管它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但它的发展壮大终究是任何陈腐的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他意在强调( )
A.中国共产党诞生具有必然性 B.党的自身建设走向了成熟阶段
C.中国革命任务开始发生转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时机成熟
5.中共二大通过宣言,指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工人阶级将会成为“革命领袖军”。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对中国国情形成理性认识 D.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
6.有学者评论道:“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它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民革命( )
A.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B.传播了西方政治理念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下表是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 766 66.0 700 000 7.6
湖南 38 150 3.9 4 517 140 49.4
湖北 4 120 0.4 2 502 600 27.3
全国 981 442 100 9 153 093 100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的发展 B.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革命形势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8.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征收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胡汉民设计了相应的政府组织机制,一是“政治会议”,国民政府对政治会议负责;二是五权分工,军队最忌“不能表现一个统一的意志”,应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三是军队党化,意在防范军权政治。这一机制强调了( )
A.制约平衡的政治原则 B.党权至上的训政思想
C.军事组织的极端重要 D.革命程序的实施路径
10.周恩来在参观某起义纪念馆,回忆自己亲身经历时说:“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这次起义(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成立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1.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12.1929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目前红军的基本任务“主要的有以下几项:一、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二、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本身组织;三、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关于红军的发展和战略问题,实行“分兵游击集中指导是不可移易的原则”。这表明( )
A.中央首次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B.我党提出土地革命政策
C.党内结束了革命策略的争论 D.中央支持新的革命探索
13.1931年2月,共青团中央局通过了《团在苏区中的任务决议》,决定开展“共青团员的礼拜六”活动,每星期抽出一天,组织团员、少先队员无偿地帮助红军家属种田,为红军运军粮、挖战壕、送枪械,并创作了歌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该活动体现了( )
A.国民党“围剿”政策的失败 B.根据地生产力大幅提高
C.患难与共的长征革命精神 D.通过劳动推动人的解放
14.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指出,“扩大苏区,将零星的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是放到党的全部工作与苏维埃运动的议事日程上面来了”,并决定不打南昌打赣州。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运动的结合
D.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5.下面是小明在学习红军长征时找到的著作。
《社会变迁视阈下的红军长征与贵州社会》
《红军长征在天水》
《长征·云南》
《红军长征在陇原》
《红军长征过广西纪实》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在郴州》
这些著作( )
A.彰显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价值
B.表明长征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C.拓宽了研究长征历史的视野
D.成为研究长征的第一手史料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步成为它的很有影响的新内容。它与“民主”“科学”的精神并不背离,而是其新发展。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特别是在“六三”运动中所显示的力量以及先进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特别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构成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热话题与冷思考——五四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1923年6月)
第二编 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第七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八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四、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第十二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7分)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在政治斗争中……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4分)
19.(14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指出,“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
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编自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简析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主要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材料二中的“分水岭”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6分)
答案与解析
1.C 2.B 3.A 4.A 5.C 6.C 7.D 8.C
9.B 10.A 11.D 12.D 13.D 14.B 15.C
1.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人在天安门举行游行活动,该报道中的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项正确;使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的是护国战争,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排除B项;五四运动没有深刻影响美国对华的决策,排除D项。
2.B 据材料“基于政治和爱国”“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期间,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并非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维护国家利益、挽救民族危机,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选B项;民国初年,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蓬勃发展”,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A 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并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项正确;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播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C项;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科学两大旗帜,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排除D项。
4.A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共一大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新事物”,是“任何陈腐的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中共一大后,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并未发生转变,排除C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时机成熟是在中共三大后,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资产阶级、农民和工人是革命动力,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革命对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形成理性认识,故选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由此建立,故排除A项。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非“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故排除B项。此时,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民党在革命中仍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故排除D项。
6.C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国民革命反映了历史主流,有助于中国建立“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之后,排除A项;该学者关注的是“在中国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并非传播西方政治理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广泛发动群众,因此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26年6月到1927年6月,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发展速度较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进行到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的农民运动就发展迅速,体现的是革命形势对农民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政策,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排除B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抵达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C项。
8.C 根据材料“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征收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既要反对帝国主义,又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C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尚未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排除D项。
9.B 据材料信息可知,胡汉民设计的国民政府组织机制中,国民政府对政治会议负责,且强调国民政府对军队的管理和国民党对军队的管理,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体现了党权至上的训政思想,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并非制约平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对军队的领导,而非军事组织的重要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没有涉及军政、训政和宪政的革命程序问题,排除D项。
10.A 根据“周恩来……回忆”“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次起义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项正确。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会师后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C项;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可知,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D项正确;秋收起义占领城市失败,排除A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初步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排除C项。
12.D 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指出,红军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实际上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表明中央支持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新的革命探索,D项正确;“首次”的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党内结束了革命策略的争论,排除C项。
13.D 据材料“每星期抽出一天,组织团员、少先队员无偿地帮助红军家属种田,为红军运军粮、挖战壕、送枪械”可知,苏区共青团通过组织团员支持前线作战和建设苏区经济文化,进一步巩固苏区根据地,为反帝反封建、实现自身解放贡献个人力量,故选D项;国民党先后实施了五次“围剿”,最终在第五次“围剿”过程中迫使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排除A项;“运军粮、挖战壕、送枪械”主要服务于当时的军事斗争,而不是社会生产建设,排除B项;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14.B 据材料信息可知,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强调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和军事条件,占取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说明当时中共有部分领导人乐观地高估了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还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项正确;材料强调攻占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属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材料强调攻占中心城市,并无农民战争与城市运动相结合的信息,排除C项;攻打中心城市不符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D项。
15.C 据材料可知,史学界对长征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宏观概括,而是从细处着眼,以小见大,从社会史和地方史层面扩大了研究的领域,即拓宽了研究长征历史的视野,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长征研究领域的拓宽,而不是长征的历史价值,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史学界从社会史和地方史层面扩大了研究长征的视野,并非强调长征的地域色彩,排除B项;材料所述著作是对长征的研究成果,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D项。
16.答案 论题: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阶级基础。(2分)
论述:1919年五四运动最响亮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实际上,这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军事独裁统治。这也是一次爱国主义启蒙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显示了自己的政治力量。1920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已经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其宣传组织下,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与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在这样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分)
由此可见,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
17.答案 (1)表现: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成立研究会和学会;深入工人群众。(3分)
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分)
(2)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城市起义的教训);井冈山斗争的经验。(3分)
过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4分)
18.答案 (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2分)
原因: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直接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
积极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4分)
19.答案 (1)观点:毛泽东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李立三主张城市中心论。(2分)
依据:吸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或国情决定(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等);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6分)
(2)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损失惨重。(2分)
分水岭:遵义会议。(1分)
原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