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9 09: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概要
(一)起止时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两个社会性质:
1949年10月—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社会性质)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巩固、探索、发展的历史
(三)主要线索:
1.一条道路
2.两位伟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邓小平
两大历史任务
(四)四大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徘徊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1992年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巩固政权
一化三改
全面探索
十年“文革”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1953年
《大单元教学》单元复习
部编版 历史(八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国家发展的政治前提
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
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军: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
经: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单元时间轴
单元知识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
成立
巩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通过文件:
意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作用
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开国大典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国内:
国际: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人物:
意义:
1951年
阿沛·阿旺晋美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社会性质新;国家地位新;
人民地位新
思维建模
拓展延伸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重难突破
重难突破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易混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新纪元指② ③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易错提示:此时的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当堂检测
1.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A.雄赵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2.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
取得胜利
朝鲜请求支援
美国的侵略活动
司令员
战斗英雄
彭德怀
黄继光、邱少云
主要战役
结果
上甘岭战役
美国被迫在
停战协定上签字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抵御帝国主义侵略
捍卫新中国安全
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精神
思维建模
1.取胜原因
思考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人民取胜的原因?
材料一: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款金额折合新人民币为5.5650亿元,可买3810架飞机。各地人民积极支援前线,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
材料二:志愿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得当;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士气高涨,英勇作战,不畏牺牲,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①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
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2.这些“最可爱的人”身上都具有什么精神?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1951年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①高度的爱国主义
②革命英雄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严守纪律邱少云
舍身堵枪黄继光
壮烈牺牲杨根思
空中雄鹰蒋道平
见义勇为罗盛教
当堂检测
材料一 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据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1)指出材料一中家书的时代背景。



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2)材料一中的家书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说明革命家书的收藏价值。
当堂检测
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价值:革命家书记录了革命先辈的真情实感和使命担当,彰显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蕴绵长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土地改革
原因
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发展(根本)
农民迫切要求改革以获得土地(直接)
时间
1950年-1952年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意义
农民分到土地,真正获得解放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巩固政权,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思维建模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研读】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有何诉求?此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目的
对比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土地改革的概况
只改变土地所有,
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
仍是私有制
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之间的关系
抗美援朝战争,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当堂检测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智慧和鲜血开创了和平稳定的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面是武汉市喻桥乡陈友汉家庭新中国成立前后生活状况对比表。

    时间 生活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 1953年
土地占有 极少 15亩
谷物收成 350千克 1 600千克
年耗食用油 2千克 24千克
年耗食盐 3.5千克 14千克
农具 无 齐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陈友汉家的生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友汉家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生产资料增多;粮食产量增加;生活状况改善。(任答一点即可,2分)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2分)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部分)

(2)从材料二的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述他成为战斗英雄的理由。(示例除外,4分)
【示例】
人物:杨根思
理由:在坚守长津湖畔1 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带领一个排的兵力接连击退敌人的进攻,最终,他抱起炸药包纵身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示例一】
人物:邱少云。
理由: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执行潜伏任务。在潜伏过程中,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示例二】
人物:黄继光。
理由: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任选一位人物作答即可,人物1分,理由3分,共4分)
材料三 土地改革是“轻减封建势力最后的而又是最激烈的一场有系统的阶级战争”,而“彻底消灭了封建势力,也就永远消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中国内部敌人实施以华制华政策的阶级基础,因而也就更加强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反帝反侵略的雄厚力量”。
——摘编自邓子恢《关于土地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1950年)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抗美援朝战争与土地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影响。(6分)

联系:抗美援朝战争为国内的土地改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和物质条件。(4分)共同影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