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8 23: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父的园子》
一、教材分析
整节课,我的预设和生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设计思路
运用大语文观的视角来解读文本,把课文读厚。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要对课文内容、语言形式、写作背景、生活图景进行适当地补充、拓展,用大语文观来解读。备课时要有一种全新的视角,有更新的涉猎、更厚的积淀。所以我备课时,收集一些关于萧红的生平的参考资料,课内拓展阅读有关《呼兰河传》中的有关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整本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反复”、“借景抒情”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表达。
4.拓展阅读《呼兰河传》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激情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板书:萧红 2.出示萧红的资料,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 3.齐读课题。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在《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 先读读这篇课文。 2.生自由朗读。 3.全班交流: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来,我们再一起来梳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 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莱。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三.赏读片段,体会表达方法。 师:萧红的文章读起来清新自然,尤其是这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它特别在哪里呢 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但却是作者的精彩.之笔。请你用笔在书中画下来。(生读、画) 出示:生自由读与背。 教给学生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思维延伸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明快,洋洋洒洒有一千多字。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倘若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那如何在一节课之内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长文短教呢 这堂课留给我很多的思考
一切设计应由学情出发,从学生的本真出发,从语言的本真出发,并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进作者的心,才能正确把握文本。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如何取舍、选择,从而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最优 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文章语言看似平淡,但是其中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文中描写的趣事不少,学生们通读课文后就能直接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快乐。但是文中的第13自然段所蕴含的感情就耐人细细寻味。这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重复表达的方法,看似重复,实则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读起来犹如诗一般,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就这一表达方式,我没有过多地分析,而是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即反复结构的句段,反复品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快读、角色互换读,还要求学生根据特点尝试背诵,隐藏一句,背一句,课堂上学生的挑战欲望很强,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读的不亦乐乎,这种独特有趣的多方式的反复读,更形象地让学生体验 到了“反复”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同时 ,让 朗读具有了感染力,穿透 力,读着读着,幸福快乐、自由自在的种种感觉就自然流淌出来了,萧红的语言魅力也在朗读中有了更深切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