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教材分析
学写“昼”字。97.5%的学生掌握了“昼”字的写法和关键笔划的处理,写的美观大方;有个别学生上面的“尺”掌握的不太准。
二、学情分析
对话练习中,所有同学都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时做到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并且想像画面,将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形象,这首诗表现的童趣流露在他们的心中、语言中、情感中。
三、设计思路
写话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然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补白古诗中呈现的场景,感受诗情画意,扎实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六、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学习。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师生对古诗上下句”这样的导课,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有感情地朗读中顺势导入新课,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教学“绩麻”这个词语时,考虑到这个词是 700年前宋朝时老百姓的农作之一,现在的学生不易理解。通过查阅资料,我亲自示范“绩麻”的动作:一只手捏住两根麻的一头,另一只手把麻分开放在裤腿上,手掌同时向下一搓,两条麻就被拧上了劲,搓麻的手一松,就会紧紧缠绕在一起,成了麻线。在裤子上搓,既伤衣服,也容易打滑,有的妇女索性把裤腿卷起,直接在腿上搓麻。同时配上“绩麻”的图片,学生一边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一边专心致志地观察,展开想象,解开了心里的疑惑,理解了古诗展现的村庄儿女的忙碌和辛苦。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开展自主读书,尊重学生主体。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自我推荐积累的学习古诗方法,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品读,就要品出诗的意韵来。比如第三、四句诗中的“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学生有的体会到孩童的好学、有的体会到小小年纪就那么懂事孝顺、还有的体会到他们的勤劳),触动学生内心对诗句展现的童真童趣的领悟。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如鱼得水,在极度兴奋状态中,变“要我学”为“我善学”,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进行多种朗读,促进独特感受。 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比如:导课的师生对诗句,朗朗的读书声营造了语文课的氛围,开启了本课教学;又如,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不仅要读准,而且要读得有韵味。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和抑扬顿挫,才能读出诗的滋味来。再如,在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情感后,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来读,学生陶醉其中,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总之,在教学中,我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美美地享受古诗的魅力...... 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有感情地朗读中顺势导入新课,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四、读中想象,改写训练,强化个性表达。 对古诗教学而言,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 在品读感悟,明意悟情的基础上,我精心设计了“随文微写,促进运用”这个环节:同学们,人们都说好的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请大家选取其中一组,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抓住关键词“耘田”“绩麻”“学”让学生想象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诗的意蕴也就丰富起来。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深化理解。古诗改写短文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意诗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扎实有效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亮点。 一是教给学生列表对比是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延伸 五、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教师补充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实是 一组诗。诗人范成大曾经担任朝廷要职,晚年辞官,回到故乡石湖时看到了这繁忙的农作景象和充满童趣的孩子,挥笔写下了这组田园 【出示田园诗】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个篇章 【出示 5个篇章】足足有 60首,钱钟书先生评价他的田园诗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今天我们学的其三十一,选自“夏日”。课后继续搜集、阅读其它田园诗。目的是培养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旨在为学生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课堂上学生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同位合作探究、师生评价和修改等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渔场”,指导点拨时提出一些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问题,把孩子带到古诗情境中思考。尤其重视课堂生成的再指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