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9 06:42: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石壕吏》说课稿
说教材
《石壕吏》是八年级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语言精练得无以复加。《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是诗人24岁时的作品,《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的杜甫已经47岁了,诗风由开元盛世时的雄伟深远凝变为深沉含蓄。
在教授本诗的时候,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立足文本,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朗读、品析、感受。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说学情
学生已学习了《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需要教师引导。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只是一般性的,感受不深。在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点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诗歌。
2.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疏通诗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3.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诗人既希望唐王朝能尽快取得战争胜利,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的复杂情感。
教法和学法
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授课时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深入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促悟法、提问讨论法来组织教学。
学生采用的学法拟定为:1.合作探究法。2.诵读感悟法。3.情景体会法。
教学过程
情境再现《乌克兰征兵记——石壕吏现象的现代映照》
活动设计:全班浏览当下的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强行征兵新闻,再返回至本篇诗文深思,然后对诗的情景进行模拟,深度体会诗中人物的困境以及中国古代征兵的残酷。
角色扮演: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要角色(如石壕吏、老翁、老妇、诗人杜甫等),准备一段角色独白,阐述其内心感受或动机,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展示。
步 骤 一: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关于安史之乱历史背景的短视频,引出《石壕吏》创作的时代背景。
目 的: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大环境,为后续深入解读诗歌奠定基础。
步 骤 二:初读感知
活动设计:全班齐读《石壕吏》,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
目 的: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场景一
杜甫夜宿石壕村,目见石壕夜征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问:为什么差役要“捉人”?还是在“夜晚”
答:“夜晚”写出百姓夜不安眠,体现出官吏抓壮丁造成人心惶惶,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捉人”说明不是征兵,是强抓,可见当时战争形势不容乐观。
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差役的气势汹汹和妇人的可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阶级压迫的严重。
场景二
听妇向前语,闻者欲落泪。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场景三
贫苦且无力,只得战场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问: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老妇人的致词交代了什么意思
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述了战争的惨烈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表达了家境困难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达了自请服役
场景四
杜甫告别老翁,离开石壕村。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问:“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没人哭,作者为何有此感觉?假如有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
答:“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白板威逼漫长过程。“如闻”表明了“泣幽咽”或实或虚。或许儿媳在哭泣,或许老翁在哭泣,或许村民在哭泣,甚而至于诗人也在哭泣。
问:“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答:不好,原诗“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作者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问:杜甫为什么没有被抓走?
答:杜甫当时做的是华州司功参军,在免除军役的名单当中。
问:作者为什么对悍吏捉人保持了沉默?甚至都没有安慰老翁呢?
答:(1)从时代背景看,这场平叛战争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杜甫支持并希望它能够获胜!这难以避免地需要人民从大局出发,做出牺牲。
(2)他也很同情百姓在这场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境遇,他也很憎恨官吏的残暴!但是一人之力无法改变当前局势,作者内心痛苦且无奈!
互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模拟活动,提出思考问题,如
“如果你是石壕吏,你会如何执行征兵任务?”“如果你是杜甫,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描述诗歌中关键事件的情境,分析石壕吏与老妇的行为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比较诗中人物的境遇与情感变化,探讨诗人对战争与暴政的态度。
结合同学们的角色扮演,谈谈你认为《石壕吏》带给你了那些感悟;结合俄乌战争,乌克兰不断的征兵新闻,再对比中国的国力,你又领会到了怎样的真谛?
教师点评与总结:针对各组表现及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提炼诗歌主题与育人思想。
目 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情感,增强代入感。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教师点评与总结有助于学生系统把握诗歌主旨与育人价值。
步 骤 三:拓展延伸
活动设计:情境创作:请学生以“假如我是杜甫,目睹这一幕,我会……”为题,撰写一篇短文或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所见情景的感受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目 的:锻炼学生的写作与创新能力,进一步内化诗歌所传递的育人思想,提升社会责任感。
步 骤 四:课堂小结
活动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壕吏》在揭示社会现实、唤起社会关怀、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目 的:巩固学习成果,强化学生对诗歌主题与育人思想的认识。通过上述情景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石壕吏》的内涵,感悟其中的育人思想,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写作分享等活动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与表达能力,给予及时反馈与指导。
作品评价:对学生提交的“假如我是杜甫”作品进行评价,侧重于其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个人感悟的深度以及文字表达的清晰度与创新性。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与作品分享环节,开展同伴互评,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
综上所述,本节《石壕吏》情景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怀,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