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一 光的传播及其应用
光基础: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3)光线: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小孔成像:①原因:光的直线传播。
②倒立实像。
③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孔的大小有关,孔要足够小。
光速:真空中:3×108m/s;水中约为真空中3/4;玻璃中约为真空中2/3。
光年: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千米。
二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1)单色光和复色光:不能再分散的光叫单色光,能继续分散的光叫复色光。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红、
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红外线:
①把一个灵敏温度计放在红色光以为的部分,发现温度计温度上升,说明这里也有光
的辐射,只是肉眼看不到,我们称这种光为红外线。
②应用:家用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紫外线:
①把感光胶片放到紫光以外的部分,发现胶片仍会感光,说明这里也有看不见的光,
我们称为紫外线。
②应用:消毒灭菌,验钞。
三 物体的颜色
1.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绿色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色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色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一 光的传播及其应用
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演示的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点A 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了。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分析三个实验现象: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从现象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现象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现象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现象③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八下·余姚期中) 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①平面镜成像;②小孔成像;③放大镜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答案】B
3.(2024七下·余姚期中)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B.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108m/s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答案】A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在其它介质中,光速的速度小于3.0×108m/s,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选项C正确;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选项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说法,故选A。
【分析】知道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年。
4.(2024七下·余姚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
【答案】C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解答】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不能自己发光,只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A不合题意;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也不能自己发光,它反射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B不合题意;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它自己能够发光,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它不是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光,不是光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4七下·余姚期中)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下列各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原理相同的是( )
A.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手影表演 C.水中铅笔 D.露珠下的叶脉
【答案】B
【解析】【分析】日环食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其它光源的光,故A不合题意;
B.手影表演,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露珠下的叶脉,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4七下·余姚期中)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的现象。
【解答】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而非小孔成像。故B错误。
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正是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会有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的现象,且 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故ACD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3七下·宁海期中)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表面发生日偏食,小宁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日食过程中“”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一个圆形小孔,则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和应用判断。
【解答】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因此是倒立的实像,即像和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题图) (8题图)
8.(2023七下·北仑期中)圭表,由“圭”和 “表”两个部件组成,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可确定季节变化。下列现象与“圭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天狗食日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A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看到水池底比实际变浅、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圭表”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天狗食日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虚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4·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物理之美,光影呈辉”主题科普摄影大赛的作品《树荫下的日食》,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B.照片拍摄的当晚,当地天空中可能出现满月的月相
C.树荫下的“日食”其实是太阳倒立、放大的实像
D.树荫下的“日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A.发生日食现象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太阳被月球挡住后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可以证明月球是一个球体,故A错误;
B.照片拍摄的当晚,当地天空中不可能出现满月的月相;因为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故B错误;
C.树荫下的“日食”其实是太阳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树荫下的“日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 光的色散
1.(2023七下·宁海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和应用判断;
BC.根据颜色的知识判断;
D.根据紫外线对人体的作用判断。
【解答】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为加色法,颜料的混合规律为减色法,故B错误;
C.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故C错误;
D.适度的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D错误。
故选A。
2.(2023七下·宁海期中)如图所示是“自制彩虹”活动,针对本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 B.喷水时人应该面对太阳而站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太阳光是复色光
【答案】B
【解析】【分析】 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 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自制彩虹”采用是太阳光的色散,晴天阳光明亮,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中,人背对着阳光,喷水时可以看见彩虹,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题图) (3题图)
3.(2024·浙江模拟)乌镇以其“小桥流水”这一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而被确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如图为景区内一座古桥及其倒影。倒影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答案】C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本质上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雨后彩虹就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3)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回到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都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4)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海市蜃楼、池水变浅都属于光的折射。
【解答】石桥在水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下·海曙期中)下列电器不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诱蚊灯 C.消毒柜 D.取暖灯
【答案】D
【解析】【分析】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和杀菌消毒作用,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解答】A.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原理工作的,故A错误;
B. 诱蚊灯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用紫外线吸引蚊子,从而电击蚊子致死,故B错误;
C. 消毒柜是利用紫外线杀菌,故C错误;
D. 取暖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4七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强,根据图片可知,A为红光,B为紫光,故A错误;
AB之间为可见光,外面还有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故B错误;
A的外侧为红外线,它的热作用好,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故C正确;
B的外侧为紫外线,它的化学作用强,能够使荧光物质感光,故D错误。
故选C。
6.(2023七下·北仑期中)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电视机遥控使用时,我们看到的红色光线是红外线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答案】B
【解析】【分析】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解答】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温度会升高,故A正确。
B、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故B错误。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故C正确。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下·义乌月考)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如图是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检测的是从人体上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确定人体的温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2023七下·义乌期中)2016年5月23日中午时分,四川省成都市,巨大的日晕包裹着太阳,现身城市上空,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拍摄。专家表示,这种现象是因为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日晕”。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此过程要放热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液化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反射现象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D
【解析】【分析】(1)(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4)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即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B错误;
C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本质为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题图) (9题图)
9.(2023七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镜子和它前面的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此时光穿过这个“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则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这证明了太阳光为复色光,故A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射入水里发生折射,然后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B正确不合题意;
纸板的作用是借助漫反射,让我们看到彩色光带,因此白墙可以代替纸板,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0.(2022七下·上城期中)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B.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A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现象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成因判断;
(3)根据光的折射分析;
(4)根据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分析。
【解答】A.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故A正确;
B.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11.(2023七下·台州期中)一张圆形纸片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如图),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乙白色,丙、丁黑色 B.甲、乙红色,丙、丁黑色
C.甲、丙红色,乙、丁黑色 D.甲、乙黑色,丙、丁红色
【答案】B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
【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当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时,甲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丙、丁不能反射红色,为黑色。
又因为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乙可以反射红光,为红色。故最终呈现:甲、乙红色,丙、丁黑色。
故答案为:B。
12.(2024七下·乐清期中)小山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白色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甲),这说明白光不是单纯颜色的光。
(1)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如图乙),则白屏上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 色光。
(2)产生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3)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图丙),小山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理由是: 。
【答案】(1)蓝
(2)折射
(3)红光;理由: 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或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
【解析】【分析】(1)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2)光的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1)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呈现一条蓝色光带;
(2)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所以经三棱镜后的偏折程度不同,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3)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
故答案为:(1)蓝;(2)折射;(3)红光;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或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
三 物体的颜色
1.(2024七下·柯桥竞赛)如图所示,把两只相同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段相同的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A.L1<L2 B.L1=L2
C.L1>L2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瓶子吸热后,瓶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则有色液柱向右移动,根据移动距离大小可以判断温度的高低。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甲的黑色面吸收的热量比乙的白色面吸收的热量多,则烧瓶内空气体积膨胀更多,因此有色液柱向右移动的距离更大,即L1>L2。
故选C。
2.(2024七下·海曙期中)我们周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物体为什么会五颜六色? 下列针对物体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着蓝玻璃片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
B.能把各种色光全部吸收的不透明体是黑色的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吸收了红色光,反射了其它颜色的光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
【答案】C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蓝玻璃只能透过蓝色光,而红布发出红光,因此透过蓝玻璃看红布,看到的红布是黑色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反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4七下·长兴期中)小科将一块红色玻璃片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郁金香,则透过玻璃片看到叶的颜色是
A.绿色 B.黑 色 C.红色 D.蓝色
【答案】B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解答】 红色玻璃片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郁金香,叶子反射的绿光被红色玻璃片吸收,所以透过玻璃片看到叶的颜色是黑色。
故答案为:B。
4.(2024七下·吴兴期中)公园里开满了色彩鲜艳的郁金香,小明将一块绿色的玻璃片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郁金香,则小明透过玻璃片看到叶和花的颜色分别是 ( )
A.绿色,红色 B.无色,黑色 C.绿色,黑色 D.黑色,绿色
【答案】C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绿色的玻璃片只能透过绿光,而绿光射到红花上被吸收,因此红花为黑色。绿光射到绿叶上被反射,因此显示绿色,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4七下·杭州期中)杭州德寿宫的红墙火出了圈,不少杭城市民纷纷前去打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色的墙面能吸收红光
B.树荫下的墙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C.黑色瓦片反射所有色光
D.小科透过蓝色的镜片看红墙,则看到的红墙为品红色
【答案】B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而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A.红色的墙面反射了红光,故A错误;
B.树荫下的墙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即小孔成像的原理,所形成的是太阳的像,故B正确;
C.黑色瓦片吸收了所有的色光,故C错误;
D.小科透过蓝色的镜片看红墙时,镜片只能透过蓝色的光,而红墙只能反射红色的光,所以看到的墙是黑色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D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解答】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D
7.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
【解答】花是不透明的物体,桃花呈现红色是由于它可以反射红光。
故答案为:C
8.(2024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答案】D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因此什么颜色的光照到上面,它就显示什么色;
(3)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此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上面,它都显示黑色,据此解答。
【解答】在漆黑的房间内,红光照到鹦鹉的嘴和腹部上,它们反射红光,所以嘴和腹部是红色的;红光照到绿色的尾部时,全部被吸收,所以显示黑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4七下·浙江期末)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B.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
C.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D.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答案】D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物体的颜色由其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而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A. 因为白纸和红字都反射红光,透过遮挡板,只能看到一张红纸,不能看清白纸上的红字,故A错误;
B. 黑字吸收所有色光,因为白纸和红字都反射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故B错误
C. 遮挡板透过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故C错误;
D. 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蓝色透明遮挡板只能透光蓝光,白纸是蓝色的,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3七下·宁波期中)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由大写汉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数字2022、及奥运五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用红光照射会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五环全部呈红色
B.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C.奥运五环有1个呈黑色、4个呈红色
D.奥运五环呈现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答案】B
【解析】【分析】 物质颜色原理:当物质(分子或离子)吸收了相当可见光能量的电磁波后,就会表现出被人眼所能觉察到的颜色。物质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它对不同的波长的可见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解答】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物体只能透过或反射和其相同颜色的光,吸收和其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只有红色的光环可以反射红光,其他的颜色都被吸收的了,光环是黑色的;因此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B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23七下·海曙期中)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用带有红色滤色镜(红色玻璃)的照相机拍出某绿色商品的颜色为黑色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答案】C
【解析】【分析】看不到紫外线和红外线;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多盏灯光的照射时,每一盏灯都照亮了其它灯下人的影子。
【解答】 A、绿叶蔬菜是不透明物体,绿叶蔬菜只能反射绿光,其它色光都吸收了,故A错误;
B、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看到紫外灯发出淡蓝色的光为普通的可见光,故B错误;
C、用带有红色滤色镜(红色玻璃)的照相机拍出某绿色商品的颜色为黑色,故C正确;
D、每一盏灯都照亮了其它灯下人的影子,所以多盏灯可以实现无影的效果,这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七下·柯桥期中)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
【答案】(1)蓝色
(2)绿色
(3)相同;不相同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1) 蓝色玻璃板只能透过蓝光,蓝光照到白纸上呈现蓝色;
(2)绿色的纸屏只能发射绿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纸屏上出现的颜色为绿色;
(3)实验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
同。
13.(2023七下·宁波期中)文具市场上流行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看不见答案”的主要原因是红色透明遮挡板 ,所以答案与白纸看上去都是红色难以区分。若用蓝色透明遮挡板盖在答案区域,会观察到原来白纸部分颜色为 ;原来答案(红色)部分颜色为 ;
【答案】只能透光红光;蓝;黑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解答】红色透明遮挡板只能透光红光, 答案(红字) 也是红色的,分辨不出红字;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蓝色透明遮挡板只能透光蓝光,白纸是蓝色的,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原来答案(红色)部分颜色为黑色。
14.小明用凸透镜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时观察到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看到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因为这些字 (选填“吸收”、“反射”)了红光。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后放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虚;反射;近视
【解析】【分析】(1)当u(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根据描述确定光线会聚还是发散,进而确定眼镜的种类。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邮票上的文字是正立的,因此小明用凸透镜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时观察到的是虚像。
(2)看到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因为这些字反射了红光。
(3)向后移动光屏后像变清晰,即放入眼镜后光线比原来发散了,那么眼镜为凹透镜,也就是近视眼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一 光的传播及其应用
光基础: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3)光线: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小孔成像:①原因:光的直线传播。
②倒立实像。
③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孔的大小有关,孔要足够小。
光速:真空中:3×108m/s;水中约为真空中3/4;玻璃中约为真空中2/3。
光年: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千米。
二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1)单色光和复色光:不能再分散的光叫单色光,能继续分散的光叫复色光。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红、
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红外线:
①把一个灵敏温度计放在红色光以为的部分,发现温度计温度上升,说明这里也有光
的辐射,只是肉眼看不到,我们称这种光为红外线。
②应用:家用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紫外线:
①把感光胶片放到紫光以外的部分,发现胶片仍会感光,说明这里也有看不见的光,
我们称为紫外线。
②应用:消毒灭菌,验钞。
三 物体的颜色
1.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绿色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色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色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一 光的传播及其应用
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演示的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点A 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了。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2.(2024八下·余姚期中) 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①平面镜成像;②小孔成像;③放大镜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3.(2024七下·余姚期中)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B.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108m/s
C.光年是长度单位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4.(2024七下·余姚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
5.(2024七下·余姚期中)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下列各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原理相同的是( )
A.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B.手影表演 C.水中铅笔 D.露珠下的叶脉
6.(2024七下·余姚期中)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7.(2023七下·宁海期中)当月球半影扫过地球表面发生日偏食,小宁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日食过程中“”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一个圆形小孔,则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B. C. D.
(7题图) (8题图)
8.(2023七下·北仑期中)圭表,由“圭”和 “表”两个部件组成,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可确定季节变化。下列现象与“圭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天狗食日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9.(2024七下·义乌月考)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C.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D.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10.(2024·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物理之美,光影呈辉”主题科普摄影大赛的作品《树荫下的日食》,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B.照片拍摄的当晚,当地天空中可能出现满月的月相
C.树荫下的“日食”其实是太阳倒立、放大的实像
D.树荫下的“日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二 光的色散
1.(2023七下·宁海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2.(2023七下·宁海期中)如图所示是“自制彩虹”活动,针对本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在晴天完成现象更明显 B.喷水时人应该面对太阳而站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太阳光是复色光
(2题图) (3题图)
3.(2024·浙江模拟)乌镇以其“小桥流水”这一典型的江南水乡美景,而被确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如图为景区内一座古桥及其倒影。倒影形成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4.(2024七下·海曙期中)下列电器不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诱蚊灯 C.消毒柜 D.取暖灯
5.(2024七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6.(2023七下·北仑期中)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电视机遥控使用时,我们看到的红色光线是红外线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7.(2024七下·义乌月考)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就是利用物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如图是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情况,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
B. C. D.
8.(2023七下·义乌期中)2016年5月23日中午时分,四川省成都市,巨大的日晕包裹着太阳,现身城市上空,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拍摄。专家表示,这种现象是因为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日晕”。下列关于此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此过程要放热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液化现象,此过程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反射现象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折射现象
(8题图) (9题图)
9.(2023七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10.(2022七下·上城期中)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B.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11.(2023七下·台州期中)一张圆形纸片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如图),在黑暗房间内用红光照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乙白色,丙、丁黑色 B.甲、乙红色,丙、丁黑色
C.甲、丙红色,乙、丁黑色 D.甲、乙黑色,丙、丁红色
12.(2024七下·乐清期中)小山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白色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甲),这说明白光不是单纯颜色的光。
(1)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如图乙),则白屏上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 色光。
(2)产生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 (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3)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图丙),小山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理由是: 。
三 物体的颜色
1.(2024七下·柯桥竞赛)如图所示,把两只相同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段相同的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A.L1<L2 B.L1=L2
C.L1>L2 D.以上都有可能
2.(2024七下·海曙期中)我们周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也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物体为什么会五颜六色? 下列针对物体颜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着蓝玻璃片看红布,红布是黑色的
B.能把各种色光全部吸收的不透明体是黑色的
C.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吸收了红色光,反射了其它颜色的光
D.如果不透明体能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部反射,那么这个物体是白色
3.(2024七下·长兴期中)小科将一块红色玻璃片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郁金香,则透过玻璃片看到叶的颜色是
A.绿色 B.黑 色 C.红色 D.蓝色
4.(2024七下·吴兴期中)公园里开满了色彩鲜艳的郁金香,小明将一块绿色的玻璃片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郁金香,则小明透过玻璃片看到叶和花的颜色分别是 ( )
A.绿色,红色 B.无色,黑色 C.绿色,黑色 D.黑色,绿色
5.(2024七下·杭州期中)杭州德寿宫的红墙火出了圈,不少杭城市民纷纷前去打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色的墙面能吸收红光
B.树荫下的墙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C.黑色瓦片反射所有色光
D.小科透过蓝色的镜片看红墙,则看到的红墙为品红色
6.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7.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2024七下·浙江期中)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9.(2024七下·浙江期末)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B.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
C.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D.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10.(2023七下·宁波期中)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由大写汉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数字2022、及奥运五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用红光照射会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五环全部呈红色
B.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C.奥运五环有1个呈黑色、4个呈红色
D.奥运五环呈现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11.(2023七下·海曙期中)关于超市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绿叶蔬菜看上去绿油油的,是因为蔬菜吸收了绿光
B.打开紫外灯消毒,能看见淡蓝色的紫外线
C.用带有红色滤色镜(红色玻璃)的照相机拍出某绿色商品的颜色为黑色
D.多盏灯光的照射下,地面上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绕过了人体传播
12.(2024七下·柯桥期中)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
13.(2023七下·宁波期中)文具市场上流行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看不见答案”的主要原因是红色透明遮挡板 ,所以答案与白纸看上去都是红色难以区分。若用蓝色透明遮挡板盖在答案区域,会观察到原来白纸部分颜色为 ;原来答案(红色)部分颜色为 ;
14.小明用凸透镜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时观察到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看到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因为这些字 (选填“吸收”、“反射”)了红光。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后放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