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随堂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随堂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19 08: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省高二期中考试]病坊最先是南北朝时期寺院的一种救济机构,唐朝时由于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加,皇帝设置“悲田使”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病坊进行资助,但具体事务仍然由寺院主持。由此可见,唐代病坊(  )
A.发挥了政府主体作用
B.维护了政权的长期稳定
C.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
D.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2.[2023·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中医认为,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它反映了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该观点强调(  )
A.把脉问诊 B.药食同源
C.标本兼治 D.阴阳平衡
3.中国医学家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4.[2023·重庆市七校高二联考]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 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  )
A.说明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体现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加强政治合作
D.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5.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材料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B.文艺复兴出现的必然性
C.欧洲瘟疫流行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6.有学者研究指出,14世纪在欧洲广泛蔓延的黑死病导致大批通晓拉丁语的教士死亡,许多教会职位空缺,许多教堂空无一人,许多大学被迫关闭。教会新任命的大批教士,几乎是文盲且极度贪婪。这种状况(  )
A.导致了欧洲近代教育体制的衰落
B.摧毁了天主教会思想垄断地位
C.直接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
D.促进了传统思维和思想的革新
7.《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C.中西文化的融合 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8.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组织注射伤寒、霍乱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 300余人;1941年3月,边区民政厅发布《陕甘宁民政厅布告》,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1942年,边区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
A.阻止了传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B.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逐步建立起现代疫病防控机制
D.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方针
9.(2023·厦门)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辨证施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C.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
D.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
10.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11.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
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
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12.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抛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二、综合题
13.[2023·吉林省高二期末考试](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其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这些出土文献以“医方”“医经”为主,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方剂学、药学、养生学以及临床各科的治疗等。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已经记有传染病的预防制度,其中提到的“疠迁所”,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隔离的先河。中医出土文献的不断被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或者更早的医学典籍,也向世人证明我们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摘编自熊益亮《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纵观17世纪的医学,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医学问题,哈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发现的血液循环说是17世纪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成就。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医学理论上三个学派的争鸣,以及其他方面的进步,为近代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摘编自程之范《西方17世纪的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西方医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原因。(10分)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山西省高二期中考试]病坊最先是南北朝时期寺院的一种救济机构,唐朝时由于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加,皇帝设置“悲田使”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病坊进行资助,但具体事务仍然由寺院主持。由此可见,唐代病坊(  )
A.发挥了政府主体作用
B.维护了政权的长期稳定
C.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
D.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解析:由材料“皇帝设置‘悲田使’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病坊进行资助”可看出政府在对社会保障事业提供资助,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能够很好的稳定社会秩序,故选C项;“具体事务仍然由寺院主持”表明政府虽然参与但并不是主体作用,排除A项;病坊能够起到维护政权稳定的作用,但是不能保证长期稳定,排除B项;病坊的开支由国家财政开支出,如果国家经济状况好,那么病坊开支只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不会造成财政负担,材料中也看不出国家财政紧张,排除D项。
2.[2023·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中医认为,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它反映了中医迥异于西医的特点。该观点强调(  )
A.把脉问诊 B.药食同源
C.标本兼治 D.阴阳平衡
解析:由材料“如果患者的病不严重,就不用药,而是用五谷、果蔬等调理”可知中医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医理论而非中医诊断,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标本兼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食物治疗,并未提及阴阳平衡,排除D项。
3.中国医学家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故D项正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故A项错误;《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故B项错误;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
4.[2023·重庆市七校高二联考]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 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  )
A.说明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体现出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反映了中国与各国加强政治合作
D.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在全球疫情抗疫中发挥了大国风范,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故选D项;中国的治国理念属于中国特色,且材料重在强调中国的大国风范,并未提及其他国家的具体做法,排除A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民生医疗领域,与政治领域无关,排除C项。
5.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材料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B.文艺复兴出现的必然性
C.欧洲瘟疫流行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解析:根据材料“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死病疫情之后,使教会影响力受到巨大打击,人格的觉醒、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是由黑死病所带来的影响,故选C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黑死病对人的觉醒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思想解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黑死病对人的觉醒的推动作用,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D项。
6.有学者研究指出,14世纪在欧洲广泛蔓延的黑死病导致大批通晓拉丁语的教士死亡,许多教会职位空缺,许多教堂空无一人,许多大学被迫关闭。教会新任命的大批教士,几乎是文盲且极度贪婪。这种状况(  )
A.导致了欧洲近代教育体制的衰落
B.摧毁了天主教会思想垄断地位
C.直接推动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
D.促进了传统思维和思想的革新
解析:黑死病导致欧洲基督教会受到严重冲击,教会的思想束缚被打破,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萌发,促进文艺复兴的兴起,故选D项;通晓拉丁语的教士大量死亡,导致传统教育体制遭到严重冲击,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变革,而非衰落,排除A项;黑死病导致欧洲基督教会受到严重冲击,而不是摧毁,排除B项;拉丁语的衰落,向民族语言的转化,促进了民族主义发展,但这一作用是间接的,排除C项。
7.《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C.中西文化的融合 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析:材料中“卫生”原意为“养身”,后与近代公益事业相关,说明中西文化的融合,故C项正确;京师自来水公司属于晚清政府的公益性质的企业,不能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故排除A项;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贫民弱,故排除B、D两项。
8.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组织注射伤寒、霍乱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 300余人;1941年3月,边区民政厅发布《陕甘宁民政厅布告》,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1942年,边区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
A.阻止了传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B.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逐步建立起现代疫病防控机制
D.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方针
解析: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措施已经达到了现代防疫的要求”“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可知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措施细致、全面,已经逐步达到了现代防疫的要求,故选C项;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措施已经达到了现代防疫的要求”“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可知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措施细致、全面,有利于控制传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并非“阻止了”,排除A项;材料涉及主旨为抗疫措施,并非抗战措施,排除B项;全面抗战路线是依靠广大人民抗战的路线,与材料的主旨抗疫无关,排除D项。
9.(2023·厦门)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辨证施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C.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
D.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提出‘攻中有补’、辩证施治的医学主张”可得知曾世荣提出了糅合中医儿科两个学派观点的新主张,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曾世荣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排除B项;材料表现曾世荣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而不是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排除C项。
10.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身患疟疾,被传教士治好,康熙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说明西药逐步影响中国,故B项正确;仅以一个事例不能得出西药比中药更科学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西医交流频繁,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西药是侵华工具的结论,排除D项。
11.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
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
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解析:根据“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可知14世纪已出现分类检疫,体现了人类检疫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彻底”错误,排除A项;检疫不能奠定西方医疗体系,排除C项;没有体现国家力量的干预,排除D项。
12.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抛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解析:根据“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得出,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体现了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普遍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2023·吉林省高二期末考试](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其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这些出土文献以“医方”“医经”为主,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方剂学、药学、养生学以及临床各科的治疗等。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已经记有传染病的预防制度,其中提到的“疠迁所”,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隔离的先河。中医出土文献的不断被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或者更早的医学典籍,也向世人证明我们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摘编自熊益亮《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纵观17世纪的医学,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科学手段研究医学问题,哈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发现的血液循环说是17世纪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成就。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医学理论上三个学派的争鸣,以及其他方面的进步,为近代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摘编自程之范《西方17世纪的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西方医学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隔离的先河”得出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开创性;据材料二“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各科的治疗等”得出经方分类细致;据材料一“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出理论体系庞大;据材料一“而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得出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促进了基础医学的发展”得出基础医学得到发展;据材料二“他发现的血液循环说是17世纪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成就”得出血液循环说被发现,生理学取得进步。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得出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据材料二“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得出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据材料二“医学理论上三个学派的争鸣”得出医学理论的争鸣;据材料二“以及其他方面的进步,为近代医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结合所学可从思想、教育、科学家个人、经济等角度入手,即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科学家的努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展开。
答案:(1)特点: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开创性;经方分类细致;理论体系庞大;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表现:基础医学得到发展;血液循环说被发现;生理学取得进步。(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实验观察与数量分析方法的引入;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医学理论的争鸣;理性主义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科学家的努力;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