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中考考前预测语文试卷(一)(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江西省中考考前预测语文试卷(一)(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9 11: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2024年中考考前预测卷 语文(一)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书籍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圣殿”,很少有哪种日常行为能够像阅读一样,在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的非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灵魂的qì___①_____合点。又或者,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抵抗世俗的姿态,意味着不愿拘nì____②____世俗、蹉跎时日,而是沉下心来思索和审视,以此táo____③____冶情操、涵养心灵,做自己生命的舵手。而在今天,阅读更是被许多人寄予了在信息洪流中摆脱焦虑、于风云变幻中栖息身心的厚望。
1.(2分)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nàn tuò B.nàn duò C.nán tuó D.nán duó
2.(2分)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依次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契②泥③淘 B.①契②泥③陶 C.①挈②拟③陶 D.①挈②拟③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的两座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登高而望远,临山而探幽,无限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叹为观止,让人如痴如醉……
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沉浸)着深邃,(积蓄/积累)着厚重,凝结着辽远,__________。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
唐诗之美,多在于言志;宋词之美,多在于抒情。言志者多追求气度,则豁达;抒情者多讲究韵味,需细腻。豁达者则多描写让人豁达之人、事、物、景或取豁达之面,细腻者亦同。豁达者多谈理,细腻者易伤情。
3.(1分)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淀 积蓄 B.沉淀 积累
C.沉浸 积蓄 D.沉浸 积累
4.(1分)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
B.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大漠里的孤烟,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
C.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
D.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
5.(2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与宋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着两座高峰。
B.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
C.唐诗与宋词,是我国两座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的高峰。
D.唐诗与宋词,两座高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肩而立着。
6.(2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C.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D.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来自农村,自尊好强,老实健壮,进城后以拉洋车为生。尽管世道艰辛,祥子始终是一个能吃苦耐劳,并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劳动者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①
[宋]张元干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②。白鸟飞来风满棹③。
收纶④了,渔童拍手樵青⑤ 笑。
明月太虚⑥同一照,浮家泛宅⑦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①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南宋词人张元干为了给玄真子图题词而创作了这首词。②渺:形容水面辽阔浩瀚。③棹(zhào):指船。④纶:钓鱼线。⑤渔童、樵青:张志和的奴婢。⑥太虚:天空,天光。⑦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
7.(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全词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上片前两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云雾迷蒙而渔翁独钓的幽美画面。
C.词中“青”“绿”“白”等强化色彩,可见用词讲究;“冷”与“闹”、“笑”与“恼”,一一相对,可见炼字用心。全词语言华丽奔放,富有感染力。
D.这是一首题画的词作,表达词人对江南景色的喜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8.(2分)结合本词下片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笔下的“渔翁”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
【甲】
孔明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拔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乃古之人不及也。
(节选自《三顾茅庐》)
【乙】
黄权少为郡史,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①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②。权谏曰:“左将军③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④。乃诣降先主。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张松:刘璋的部下。②张鲁:汉宁太守,与刘璋不合。③左将军:指刘备。④稽服:投降。
9.(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谓( ) (2)安( ) (3)从( )
10.(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2)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11.(3分)甲文提到“将军可占人和”,结合乙文内容,分析刘备是如何“得人和”的?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毕业在即,欣欣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留言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江同学寒假期间前往辛弃疾纪念馆,在那里,他不由得想起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出的爱国热情和理想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近毕业,语文老师引用《北冥有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勉励同学们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时代洪流中,要有大鹏高飞万里的气魄。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
①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②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③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④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3.(3分)第②自然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简答。
14.(3分)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古典诗论与西方文论各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文本简答。
15.(2分)对“中国新诗能否存活”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能否存活,第一要解决创新问题,第二要解决传统问题。
B.作者在论说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时,并未对吸收外来因素完全予以摒弃。
C.只要重新寻找到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中国当代新诗就会完全存活下来。
D.中国新诗要存活下来,首先要吸收外来营养,再恢复自己的传统活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材料一:
①近几年,盲盒一词在玩具收藏界迅速出圈爆火。顾名思义,盲盒就是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手办,多个盒子摆在你面前,你却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着哪一款,抽盲盒全凭运气,有时候会抽到人见人爱的那款,运气更好的时候会抽到隐藏款。盲盒经济兴起的背后,暗藏了引人争议的话题。
②首先,盲盒本质上就是一种“合法赌博”,盲盒市场充满投机,助长了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拆盲盒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盒子里未知的产品带来的神秘和惊喜感,激发了年轻人以猎奇为原始驱动力的心理需求。为了不断满足这种“稀缺性体验”,一些消费者会重复购买盲盒、拆盲盒,甚至沉迷上瘾。商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时不时推出一些限量版、隐藏款等,引导消费者冲动购买,就这样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量,从而助长了盲盒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③其次,在盲盒思维下,日常生活中很多用品也开启了这种奇特的营销玩法,其中不乏挑战道德底线的产品。盲盒营销模式本身在市场价值规律之外,很容易扭曲市场交易规则。有的营销者为了清理库存,也跑来蹭盲盒热度,夸大商品价值,或用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更有甚者,将活体动物装进盲盒出售,这种行为不仅存在健康和安全隐患,也挑战了卫生检疫、运输等多方面法律底线。不少购买动物盲盒的消费者称,买的是活体动物盲盒,收到的却是动物尸体。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盲盒虽“盲”,却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这就要求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及时清理、打击各种逾越底线的行为,提升盲盒行业规范水平。
④另外,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投机的人开始了“炒盒”行为,即对一些稀有盲盒进行囤货、溢价炒作、饥饿营销等。现在不少玩家入坑,并不惜豪掷千金抽盲盒: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在盲盒潮玩上四个月花了20万元;还有一位60岁的盲盒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一些“人民币玩家”为了凑齐一整套,花费重金购买隐藏款,比如原价只有59元的“天使洛丽”,在闲鱼上被炒至2350元,狂涨几十倍。这样一来,盲盒便丧失了最初的收藏和娱乐价值。目前,盲盒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如果任由盲盒市场无序扩张甚至野蛮生长,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祸患难以预料。盒子是盲的,但是市场不可不透明。
⑤盲盒市场的良性发展,要依赖于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对于经营者而言,切勿贪图一时之利而丧失道德底线,要遵守市场交易规则,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不可过度营销,诱导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充分认识到盲盒的本质,不盲目跟风囤盒,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坚决拒绝“黄牛”的炒作行为。
⑥其实,艺术设计才是潮玩的内核,也是承载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无论是盲盒,还是其他玩具,我们都应该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万物皆可盲盒?警惕市场乱象!)
材料二:
文具盲盒对于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来说,其盲盒属性已经远大于文具属性,重复购买不再是为了文具,而更多是被商家的营销噱头所驱使。由此,无论是诱发学生过度消费,还是加剧攀比心理乃至“赌博”心态,都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养成不利。
因此,文具盲盒绝对不能成了监管盲区。其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相关营销方式是否构成对未成年人的不当诱导,都需要监管部门通过监管机制的与时俱进,及时把好关,平衡好呵护市场创新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关系。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议题上,社会神经“敏感”一点不是坏事。
(摘编自《央广网评》未成年过度消费“盲盒”别成监管盲区)
材料三:
(摘编自《封面新闻》)
16.(3分)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盲盒商家时不时推出一些限量版、隐藏款等,大大提高了商品销量,助长了盲盒市场非理性繁荣。
B.三则材料都反映了当前盲盒市场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监管。
C.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投机的人对盲盒进行溢价炒作,不少玩家入坑,花费巨大,使盲盒丧失了最初的收藏和娱乐价值。
D.文具盲盒市场需要监管部门通过监管机制的与时俱进,及时把好关,平衡好呵护市场创新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关系。
17.(3分)材料一的第④段划线句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春到上王家
王培国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有删改)
18.(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19.(3分)下列对上王家老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年近七十,在一个简陋破败的老屋里独居。
B.老人在“我”第一次到访时拒绝与“我”沟通。
C.老人在大家帮忙粉刷墙壁时,十分开心。
D.老人在精准扶贫后过上了比以前好的生活。
20.(4分)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1.(6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22.(3分)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C.《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由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托雷斯海峡前往大西洋,中途触礁搁浅。
D.《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23.(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经过种种考验,成长为一名英雄。请任选两种考验,说说保尔有哪些可贵的英雄品质?
24.(4分)如果要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君子之风”,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选?请说出你的理由。
王冕 杜少卿 严贡生 庄征君 王惠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一只小鹿在溪边饮水,望着水里自己的影子,非常得意自己修长而美丽的双角,却对那与身体不相称的细小的四肢感到不满。正当它叹恨之时,忽然听见猎人带着猎狗自远处而来。它转身拼命地奔逃,庆幸有那轻盈快捷而细小的腿,慌不择路的它一头扎入竹林中,无奈美丽的双角被竹子卡住,自己成了猎犬的俘虏。小鹿非常后悔,不禁叹道:“救我命者是我所恨,丧我命者是我所爱。”
题目一:请将材料扩写成一个中心明确,具体生动的故事,题目自拟。
题目二: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请你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不少于600字;(3)不得写诗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