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9 11: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5.古人谈读书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时期被列为七经之一。 宋代时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耻辱
不耻下问
报仇雪恨
教诲
诲人不倦
所谓
称谓
谓语
谓予不信
诵读
朗诵
诵经
过目成诵
岂不
岂敢
岂可
岂有此理
悔之晚矣
学习生字
课堂练习:选择正确的字音或字形。
耻( ) 岂 ( ) 矣 ( )
( 侮 诲 )人不倦 (诵 涌)读 (慢 漫)浪
专心学习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同“智”,智慧。
是智慧的表现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满足
教诲
疲倦
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喜欢古代文献或文化。
勉励
天生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献,通过勤奋的追求而获得知识。
道理:没有天生就知道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是因为多听多记、勤奋好学的缘故。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好像
不如;比不上
相似,如同尚且仍然
疑虑:恐怕。恐不能成功。担心
遗也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道理:学习的态度问题。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用来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一整天
睡觉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道理:实实在在学习的重要性。思考收要以学习和实践作为基础的。
课堂练习
学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A
朱熹(1130 1200) 南宋哲学家 、教育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等著作。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那么
随意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得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就不能专一,就算口里再大声地读书,也绝对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语气词,相当于“了”。
难道,怎么
语气词,意为“吗”
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读书需用心,才能记得牢
拓展延伸: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书读百遍,二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布置作业
小练笔:
我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