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N 0C,水的温度下降到N 0C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教材解读与设计意图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本课由冰的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两个活动组成,通过观察水结冰的动态过程,来重新构建和完善与水结冰有关的科学概念。
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设计上步步深入:从激发兴趣--关注--深入比较--专项探究--拓展研究,围绕“低温环境”这个核心概念,让学生亲历形成概念、完善概念、拓展概念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这个概念链中不断循环,不断获取更多的、更准确的科学概念。
3重点难点与材料准备
教学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是怎么结成冰的。
材料准备:
1、塑料小筐(16份):烧杯1个(装大约200ml自来水)、玻璃碟1只(内装1大块冰)、1张记录单、小毛巾1条。2、塑料大筐(16份):试管架、装有10ml哇哈哈纯水的试管、温度计、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带盖保温杯、小毛巾各一。3、塑料碟子(16份):食盐1瓶、药勺1只。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出示一大块冰(展示台展示)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生:冰。板书冰。
师:你能说说这块冰可能是怎么来的吗?生:把水放入冰箱,水结成了冰;水在低温下会结冰(冷:外部低温环境;水变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师:在低温环境下,水会结成冰。板书水、低温环境、箭头
2.师: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冰?生:河里、水缸里、屋檐下、路面上……(快速地叫学生回答)
3.师:许多地方都会结冰,老师找了一些冰的图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PPT播放)树枝上的冰、河水结冰了、屋檐下的冰凌、水缸里结冰了、山崖下的冰凌、连流动的瀑布也结冰了。 为什么这些地方都会结冰?生:都在低温的环境里。师:是的,在低温的环境里,连流动的瀑布也结冰了。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 水结冰了。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冰的观察
1. 师:欣赏完美丽的冰,你想仔细地观察冰吗?
生:想。
师:你打算怎么观察冰呢?用什么方法观察冰的什么特征。(课前渗透1方法2目的)生:看颜色、闻气味、摸光滑度硬度、把冰放入水中等(评语:说得很好、你很会观察)尝的方法在课堂探究中不提倡使用,不卫生。板书:看、闻、摸
2. 师:等一下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冰,观察时还有个任务,要及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入维恩图(课件出示维恩图)。
师:看维恩图中有什么要填的?(边观察冰,边比较,及时记录;水的特征上学期我们已经探究过了,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呢?回忆一下,把水的特点填入维恩图中,最后填共同特征)
3.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观察冰。请及时做好记录,观察结束后把材料整理好,放入抽屉。请材料员取出抽屉右边的材料(塑料筐里装一杯水、一碟冰块、一张记录单),开始观察。
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到每个小组,大约3分钟的时候说:填水的特征和共同特征,结束后组织汇报交流。
4.师: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一定有不少发现吧!哪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挑选一组内容比较完整、书写比较端正的小组上展台汇报)
小组上展台汇报后,师:你们同意这些发现吗?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吗?其他小组的补充,师填入维恩图。其他小组没有补充了,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观察到了冰的这么多特点。下面请没填完整的小组把维恩图点补充完整。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冷冷的)、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面上、固体、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
预设: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5. 如果学生时没有说冰是固体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是固体还是液体?
活动3【活动】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水在低温状态下会结冰,那么水到底在几摄氏度时开始结冰呢?你来猜一猜?说理由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猜。(板书:水在?0C时开始结冰)(手指一个学生)生猜测:00C、-20C、-50C……师:你怎么知道的?说理由(天气预报,最低温度-20C,有冰冻)评价语:你说的很科学、你平时能留意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 刚才大家猜测的温度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意思,水是在低温下结冰的(或水的温度降下来,到某一个比较低的温度时结冰),那到底几摄氏度时开始结冰呢?我们得得出确切的数据,该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
师:对,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条件呢?
生:1)要有水;2)温度计;3)低温环境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材料)
师:水在低温环境下才能结冰,我们就必须使试管里水的温度降下来。夏天温度高,试管外要低温环境,没有冰箱,也没有办法使教室里的温度降的很低,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放冰块。
师:是的,冰块的温度低,能让试管里水的温度降下来。
师:要怎么操作呢?看老师的示范。
师示范:(取出装满了碎冰的保温杯)把试管稍微倾斜地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变化。(边说边操作)
师:为了大家更好的完成实验。老师有4条实验要求,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抽一学生读)
1)正确使用温度计。
2)先测量空气中的水温。
3)测量插入碎冰中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发现:①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②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师:实验要求清楚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注意温度变化,一边测量,一边读数)
2.师:请各小组的材料员上台领材料,领到后开始试验。(塑料筐里有试管架、装有水的试管、温度计、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带盖保温杯、小毛巾)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到每个小组,6分钟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这个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现在先停一下。(稍等一下)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交流一下我们的发现。
课件出示:汇报交流(师读)
1)空气中的水温是多少度?
2)插入碎冰中试管里的水温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3)水结冰了吗?
(课前精心挑选温度计,尽量避免数据不一致。如果有的小组数据还不一致,简要说明可能是有的同学在温度计液柱还没有稳定时在读数或温度计有差异)
师:水温为什么由高到低地变化?生:因为碎冰的温度低。师:是的,试管外的低温,使水温降低了。
3.师:水温降到了---- 00C还没结冰说明什么?生:水温不够低(水温要继续下降)
师:要使外界的温度降低得更快,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在碎冰里放入较多食盐,会使试管外的温度继续下降。为了大家更好地实验,老师有几点提示:
温馨提示:(抽一名学生读)
1)放较多的食盐。
2)发现结冰,马上读数,举手示意。
3)测量杯子里试管外碎冰的温度。
要求一名学生读一遍。师:读了温馨提示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在这环节的实验中,你觉得特别要注意的是什么?强调水开始结冰时读数,解释如何观察水开始结冰。(怎么才能发现水开始结冰? 看水面有没有冰花、6分钟后可拿出来看看试管底部有没有结冰)
师:请材料员取出抽屉里的小碟子,里面有盐和药勺,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到每个小组,结束后组织汇报交流。
师:在实验时,你们小组的水在多少摄氏度时开始结冰。多选几组,再问有没有不一样的?肯定后补充板书。
4. 师:试管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呢?
生:因为试管外是低温环境(试管外很冷)
师:你怎么知道的?你能用数据来证明吗?
学生读数后汇报。-8℃、-5℃、-7℃……
师:-8℃、-5℃、-7℃,这些温度说明什么?
生:试管外的温度很低,才会使试管里的水温降低,热量减少。
师:是的。外界的低温,使试管里水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水结成了冰。
师:下面请材料员整理好材料,放在课桌中间。
活动4【讲授】小结
1. 师:(手指前面出示的一大块冰)现在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块冰是怎么来的吗?生:低温的环境里,水的温度降低,热量减少,降到0℃时,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2. 师:(手指前面出示的一大块冰)这块冰一开始上课就放在讲台上,到现在它有什么变化吗?生:冰变小了、冰融化了。师: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度呢?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让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好吗?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