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9 12: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爬天都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耐人寻味。所以在本节学习中,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素材选择: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中国——黄山黄山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意即天下名山有的优点,黄山都具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读课题。
读词语
石级 铁链 猴子 鲫鱼 小辫子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
爬 攀 点点头 照了一张相 (表示动作的词语)
啊 哩 吧 呀 啦 (表示语气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老爷爷互相汲取力量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爬山前、爬山时、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有顺序)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板贴:写清楚)
二、怎么想,品读课文
1.出示第二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读读文字,看着图片,抬头望一望,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读出的?
高(在云彩上面)笔陡(十分陡峭,铁链从天上挂下来)
小女孩也在心中惊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板书:怎么想)
A我爬得上去吗?
读一读,什么感觉?(充满疑问,是的,这一问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自己并不确定是否能爬上天都峰。)(板贴:?)
B发颤 (感受小女孩害怕、畏惧、不敢爬山)
同学们,你就是站在山脚下的小女孩,
看着天都峰这么笔陡的石级心中在说:我爬的上去吗?
看着天都峰挂下来长长的铁链心中在说:我爬的上去吗?
师:是啊,一个问句两个感叹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了小女孩心里的想法。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爬上去真是件难事啊!
三、怎么说,细读对话
师:就在“我”犹豫不决之时,听见有人在叫我,这个人是?(老爷爷)什么样的老爷爷?(白发苍苍)从外貌看年纪比小女孩的爷爷还大呢。
出示对话: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老爷爷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听,体会到了什么?(惊讶、敬佩)(板书:怎么说)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小女孩,男生读老爷爷。
(2)配上动作再读读,还体会到什么(点点头看出他们的决心,坚定的语气,从 “咱们”说明彼此更亲近)
(3)“我”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说呢?(板书:提示语)
出示:我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老一小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下定决心)
过渡:是啊,爬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何况是爬黄山的天都峰,这一老一小下定决心一起努力攀登高峰,同学们爬过山吗?你们一般怎么爬的?
四、怎么做,奋力爬山
1.出示: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读这一段,想一想:文中我是怎么做才爬上天都峰的?(找找关键词:奋力)(板书:怎么做)
A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有画面,很具体;
B像小猴子一样,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爬山时的样子;
C省略号表示什么;爬呀爬说明时间久;终于说明爬山辛苦与喜悦)师:原来是这么做才爬上了天都峰顶
想象一下啊,“我”在爬山的时候还会碰到哪些困难?试着说一说
我继续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一样……
(爬不动,出汗,累)
(3)此时此刻我会想什么呢?(继续坚持)
2爬上顶峰,老爷爷和小女孩互相道谢,可是他们并没有为对方做什么,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关注两个勇气,体会不害怕、不服输
老爷爷爬的气喘吁吁,看到旁边的小女孩心想:_________.
小女孩爬的满头大汗,看到旁边的老爷爷心想:___________.
师:是啊,他们从对方身上获得勇气,所以才互相道谢,老爷爷拉着我的辫子,笑呵呵地道谢,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怎么谢呢?(板书:获得勇气,互相道谢)
(2)出示:
我( )地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他们能相互鼓励,从对方身上获得勇气,相互汲取力量。)
五、汲取力量
1.是的,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听了不由得笑着说(生接读)
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读爸爸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是对我和爷爷的赞美,在生活中要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是啊,小女孩正是因为汲取力量才从不敢到敢,你有没有类似的从不敢到敢的体验过程呢?比如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现在敢了;原来不敢一个人睡觉,现在敢了;原来不敢单独去超市买东西,现在敢了......请你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三方面来写一写,把这个转变的过程写出来。
板书:
17爬天都峰
有顺序 写清楚
爬山前 下定决心 怎么想 ?!
爬山时 获得勇气 怎么说 提示语(动作、神态…)
爬上顶峰后 互相道谢 怎么做 一会儿…一会儿…
比喻
……
附:
《17爬天都峰》学做一体活动单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活动一 交流预习所得
我了解:
通过视频、文字、图片了解天都峰
我会读:
石级 铁链 猴子 鲫鱼 小辫子
爬 攀 点点头 照了一张相
啊 哩 吧 呀 啦
会概括:
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二 读课文理思路
对话一: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_____________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话二: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理!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我( )地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活动三 学方法显身手
写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我继续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一样……
写段落:
你有没有类似的从不敢到敢的体验过程呢?比如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现在敢了;原来不敢一个人睡觉,现在敢了;原来不敢单独去超市买东西,现在敢了……请你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三方面来写一写,把这个转变的过程写出来。
【评价反馈】
推荐阅读:《放风筝》
【总结反思】
1.这篇课文我学到了:
2.我还存在的疑问:
阅读资料
放风筝
金 波
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放风筝。几十年来,我一直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对放风筝也格外留心。
在春天的郊外,在碧蓝如洗的晴空,常常会看到我们放飞的“沙燕儿”。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辨认“沙燕儿”的种类:有的叫“肥燕”,翅膀和尾巴都很肥大饱满;有的叫“瘦燕”,体态修长窈窕;有的叫“雏燕”,样子天真稚拙;还有一种叫“比翼燕”,是两只燕子并肩飞行。
记得我还放过一种叫“黑锅底”的风筝,它的色彩是单一的黑色,样子像“沙燕儿”。不知为什么,见到“黑锅底”我总会联想到京剧里包公的脸谱。与“黑锅底”相近的,还有“红锅底”“蓝锅底”,色彩也单一,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它们的色彩虽然单一,但给人凝重简洁的印象,飞上晴空,黑、红、蓝互相映衬,别有情趣。
我们那时放风筝,除了看谁的风筝飞得高远以外,还在放飞时,玩一种叫“送饭的”游戏。所谓“送饭的”,就是选用彩色的纸片或纸环,把它套在风筝线的下端,借着风力把纸片或纸环,沿着风筝线吹上去,或直达风筝。
我们常常望着“送饭的”,一面旋转着,一面直奔风筝,越飞越远。我们欢呼雀跃,好像真的把“饭”送给天上的风筝吃了。
童年的风筝,一直在我记忆的天空里飞翔。
至今,在我家的墙上,还挂着一只风筝,它常常带着我飞回我的童年。
(选自《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典藏系列 在挫折中成长》)
任务一:独立思考: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写了什么。
2.文中结尾:“我家墙上挂着的那只风筝常常带我飞回我的童年。”那只风筝怎样带作者飞回童年?说说你的理解。
任务二:小组交流